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的评估与处理要点
- 格式:pptx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40
82例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体会上消化道异物是指进入食道、胃或十二指肠的异物,通常是由于误吞、误吸、咀嚼不细、吞咽不畅等原因引起。
上消化道异物是常见的急诊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梗阻等。
内镜治疗是目前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分析82例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的体会,探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一、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优势1、精准定位内镜治疗可以通过内镜的光源和摄像头,精准地定位异物的位置和大小,避免了手术时的盲目操作,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2、微创手术内镜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以减少手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3、高成功率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成功率较高,可以达到90%以上,可以有效地解决上消化道异物的问题。
二、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注意事项1、术前准备在进行内镜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的选择、患者的体位等方面。
2、术中操作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需要经验丰富的内镜医生进行操作,操作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和准确,避免误伤周围组织。
3、术后观察内镜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三、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应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食道异物、胃异物、十二指肠异物等。
内镜治疗的效果与异物的大小、形状、位置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对于小于2cm、平整的异物,内镜治疗的成功率较高。
对于大于2cm、棱角分明的异物,需要手术治疗。
四、结语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精准定位、微创手术、高成功率等优势。
但是在内镜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观察等方面,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对于大于2cm、棱角分明的异物,需要手术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上消化道异物56例胃镜取出体会上消化道异物是指误吞或故意吞入消化道的各种物体,根据异物的成因分为两类,即外源性异物和内源性异物。
根据异物的不同形状分为长条形异物、锐利异物、圆钝异物及不规则异物。
根据异物停留的部位分为食管异物、胃内异物和十二指肠异物。
以往,上消化道异物多经外科手术取出。
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上消化道异物可以通过内镜取出,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我院自2004年5月~2014年5月应用胃镜成功取出上消化道异物56例,其中食管异物28例、胃内异物25例、十二指肠异物3例;均为单一异物,动物骨骼27例、硬币15例、牙刷4例、铁钉3例、螺丝2例、枣核2例、螺丝帽1例、大头针1例、蛔虫1例;年龄分布:儿童15例、成人41例;应用普通胃镜取出10例、应用无痛苦胃镜取出46例。
现总结如下: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取出要掌握适应症,凡自然排出有困难者均可试行内镜下取出。
可分为急诊内镜取异物:尽管许多上消化道异物可以自然排出体外,但对锐利异物、不规则的坚硬异物及有毒性异物应积极试取。
择期内镜取异物:对于小而光滑的异物,估计能顺利通过肠道排出者,可先等待其自然排出;不能自然排出可择期行内镜取异物,对于内源性异物均应择期取出。
做好术前准备非常重要,患者应根据需要摄颈部、胸部x线片或腹部平片,确定异物所在部位、性质、形状、大小,有无消化管内嵌顿及穿透管壁的征象,一般不行吞钡检查。
至少禁食8h以上。
成人及能密切配合的大龄儿童可按常规内镜检查做准备,术前最好给予镇静剂及解痉剂。
婴幼儿、精神失常及操作不合作者,或异物较大,估计取出有困难时,可请麻醉师协助行全麻下取異物,近年来大多采用无痛苦胃镜下取异物,由于患者无恶心等反应,食管较为松弛,便于胃镜医师操作,提高了取出成功率。
内镜一般选用前视镜,如果异物取出较困难时可选择双孔内镜,婴幼儿可选择较细径的内镜。
取出器械选择取决于异物种类及异物停留部位,常用器械有活检钳、圈套器、三爪钳、鼠齿钳、终鱼钳、”v”字钳、扁嘴钳、篮形取石器、网兜形取物器、内镜专用手术剪、拆线器、吻合钉取出器、磁棒、机械取石器、橡皮保护套、外套管。
上消化道异物的处理异物的摄入和食物团块嵌顿在临床并非少见,80%-90%的异物可以自行排出,约10%-20%的异物需经胃镜取出[1],大约1%的异物需外科手术取出。
胃镜下取异物具有方便、快捷、价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在基层医院也能广为开展,可作为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治疗方法。
一、异物的诊断有沟通能力的儿童和成人,一般能确定进食的异物,指出不适的部位。
然而,一些患者并不知道他们进食了异物,而在数小时、数天或数年后出现一并发症有关的症状。
幼儿及精神患者可能对病史陈述不清,如果出现呛咳、呕吐、流涎、血性唾液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及体征时,应高度怀疑吞食异物的可能。
胸腹正侧位片可诊断大我数消化道异物及位置,了解在关纵膈及腹腔内游离气体,不推荐常规钡餐检查,因为这有误吸的危险,而且会使胃镜检查较为困难。
二、异物处理1、处理原则上消化道异物一旦确诊,必需决定是否需要治疗、紧急程度、治疗方法。
胃镜介入的时机,取决于发生误吸或穿孔危险的可能性。
锋利物体或钮扣电池停留在食管内,需紧急胃镜治疗;异物或食物团块造成高位梗阻,为防止误吸,也需紧急胃镜处理。
如果患者症状不严重,也没有高位梗阻证据,则很少需要紧急处理,因为异物可自发地通过。
任何情况下异物或食物团块在食管中停留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
2、器械取异物必需准备的器械包括鼠齿钳、鳄嘴钳、圈套器、取物篮、活检钳等。
3、方法常规胃镜检查方法即可。
4、具体操作(1)咽喉部异物:充分麻醉后常规进镜至咽部,异物多位于梨状窝或会厌软骨与上颚间隙内,吸净粘液仔细观察,此处间隙小,多用活检钳,可把活检钳打开后带钳缓慢进入,注意不要损伤周围组织,找准合适的角度抓住异物随镜退出。
(2)食物嵌塞的处理:食道内嵌塞的食物团块,表情痛苦或不能吞咽,口腔分泌物多的患者应立即处理,否则急诊胃镜则不必要。
首次胃镜检查应确定异物的位置及异物的性质,通过注气使食道扩张,如果胃镜可越过食物团块进入到胃腔,则将胃镜退出到食物近端,然后轻柔地推挤食物团块进入到胃,如因食道原发疾病引起嵌塞,推送食物入胃易增加相关的危险性,可在胃镜前端接一橡皮圈套装置,在直视下吸引,取出嵌塞的食物。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治疗操作规范一、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异物在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者。
假如备有小肠镜,深度可能赞同更深一些。
2.患者合作、没有禁忌证。
3.预计异物能顺利经过消化管道拿出。
(二)禁忌证1.心、脑、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不可以耐受惯例胃镜者;2.已经有显然食管、胃肠道穿孔表现者;3.患者不合作;4.严重出血偏向,为相对禁忌;5.异物过大,表面尖利尖利而没有相应用具时,取异物风险大于成功概率者。
二、取异物(一)器材准备胃镜、活检钳、骗局器、网篮、异物钳、外衣管、透明帽、乳胶指套或避孕套等。
(二)患者准备1.术前摄片或 CT。
凡是思疑上消化道异物的患者,依据异物可能逗留的部位都要先拍颈部或胸部正侧位片、腹部平片,初步判断异物地点。
假如异物已进入食管需加做食管 CT 检查,三维重修,明确异物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指导下步办理方案。
2.对于挂棉吞钡检查的选择, X 检查阴性而症状典型的患者,如仍有内镜介入的必需,原则上不宜做该项检查,免得影响内镜检查。
3.患者胃内食品的评估。
如异物发生在刚才进食、少许进食或少许流食者,能够考虑内镜介入,进食半途或进食量较大者,内镜介入应暂缓,免得操作时发生误吸、窒息。
4.病史、服药史确认。
既往病史、手术史、用药史,特别是抗凝、抗血小板类药物,如阿斯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肝素钠等,若有则需从头评估手术风险。
5.知情赞同和手术赞同书的签订。
术前充足与患者及家眷交流,评估胃镜取异物的风险,可代替方案,签订赞同书后再行操作。
6.操作前患者含利多卡因胶浆麻醉咽喉部,视状况可吞咽或吐掉。
其余准备同惯例胃镜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头应尽量向后仰,以利于操作和异物拿出。
7、若有可利用对照的异物,能够选择夹取工具,在体外模拟取异物,方法适当会减少操作风险和操作时间,增添取异物的成功率。
(三)操作步骤1.察看、找寻异物。
胃镜戴透明帽(如明确胃内异物也可不用),迟缓进镜,利用透明帽认真从食管进口开始察看,联合X 线和或CT资料,找寻、定位异物,看到异物后,不要急于探取,应先察看异物外形、能否嵌顿、能否刺穿消化道或血管、能否有搏动,四周能否有食品或血液或脓液影响等。
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的治疗方法与技巧分析于新明【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镜下将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治疗方法和相应的治疗效果。
结果6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在胃镜下成功取出异物的患者58例,成功率为96.7%,并且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结论胃镜下治疗消化道异物是一项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27【总页数】2页(P29-29,30)【关键词】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治疗方法【作者】于新明【作者单位】海城市中心医院,辽宁海城11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9.4上消化道异物是指患者将外源性物质吞入导致其嵌顿在咽部至胃、十二指肠球部等位置的异物[1]。
外源性物质的摄入是消化道异物常见的嵌塞类型,轻者并不明显反应,重者将造成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穿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上消化道异物的取出可以采用胃镜治疗的方式,异物的形状、大小、质地、滞留部位以及异物取出的操作技巧等是决定异物能否成功取出的关键因素。
目前,胃镜下异物取出的方式已经在临床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最小的3岁,年龄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44.3岁,其中单一异物43例,两个以上异物17例。
食管异物30例,胃内异物29例,十二指肠异物2例。
取出的异物中包括鱼刺、玩具豆、果核、硬币、纽扣、包装袋、笔帽、水瓶盖、铁丝等。
上消化道异物原因:①幼小儿童的误食较为常见,经常经玩具豆、笔帽、水瓶盖、包装袋等吞食体内;②故意吞食异物的患者主要以精神失常的成人和罪犯为主;③部分儿童或者成人在饮食中不注意,无意识吞食了鱼刺以及果核等异物;④个别患者的上消化道异物是由口腔医师在治疗过程中残留的缝线和吻合器等。
内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护理分析目的:探究内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护理。
方法:选自漳州市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采用内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以异物的位置和特点为依据,术前做好准备,术后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术后给予护理指导。
结果:76例患者通过采用内镜取出上消化道异物,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只有3例患者术中出现食道粘膜损伤和创面少量渗血,其余患者均无出现大出血以及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采用内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能够降低患者手术受到的创伤,而且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也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标签:上消化道;异物;临床护理消化科常见的急症就是上消化道异物。
一旦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异物,应及时采用治疗手段和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治疗。
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会引起出血、穿孔和器官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
内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1]。
本文对内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资料选自漳州市医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6例上消化道異物患者,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3~69岁,平均年龄(31.5±6.5)岁。
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误吞异物或者故意吞服。
患者上消化道异物主要有动物骨、硬币、竹筷、指甲、匙、叉、刀以及鱼刺等。
1.2方法1.2.1术前护理消化道异物是消化科急症疾病。
多发于儿童和老人群体,在手术前,应该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了解掌握。
通过常规胸透或者X线胸部正侧位片对患者异物进行定位,进而判定异物的形态、滞留位置以及性质,了解禁忌症和适应症。
通过向患者讲述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的具体操作方法,让患者对手术进行简单的了解。
在术中和术后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损伤,进而引发穿孔以及大出血等并发症,因此要让患者在手术中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