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胃炎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慢性胃炎伴糜烂严重吗慢性胃炎伴糜烂严重吗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它常和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亦可单独发生。
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
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本病觉见于成人,许多病因可刺激你的胃,如饮食不当,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均可能引发本病。
治疗胃炎最好的方法是自我保健,只要能坚持治疗,按时服药,尤其注意养成生活规律、饮食有节的良好习惯,做好调护,不仅可以减轻病痛,还有可能使本病完全治愈。
主要表现为胃粘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粘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可分为持续型及消失型。
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统分类中它属于特殊类型胃炎,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
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水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内镜下常表现为多发性点状或阿弗他溃疡.慢性非糜烂性胃炎可为特发性,也可由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参见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部分),克罗恩病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幽门螺杆菌可能在此不发挥重要作用。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症状体征胃粘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粘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可分为持续型及消失型。
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统分类中它属于特殊类型胃炎,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
观察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目的:观察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60例疣状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氩离子凝固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其中观察组的痊愈率为83.4%,而对照组为30%,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
结论:在治疗疣状胃炎时,使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具有显著疗效,使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疣状胃炎;胃镜;氩离子凝固术;临床疗效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胃炎,属于癌前病变,也称为痘疹性胃炎或糜烂性胃炎等。
由于它具有癌变倾向,因此患者需要得到及早的诊断和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药物治疗、激光或微波等镜下治疗[1],这些方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并不是很明显。
氩离子凝固术是新型的内镜下、非接触的电凝技术,使用电离氩气形成氩离子,向靶组织传导高频电流。
本次研究使用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疣状胃炎进行治疗,获得显著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疣状胃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嗳气、胃部闷胀、上腹疼痛等,病程在半个月至2年,病灶数在2至7个不等。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是33至74岁,平均50.3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是35至73岁,平均51.4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都需要服用常规的药物,每天口服两次奥美拉唑(20毫克)、三次瑞巴派特(100毫克),以保护胃粘膜[2],治疗时间均为四周。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氩离子凝固术,做好胃镜检查前的常规准备工作,将胃镜插入患者的胃窦部内,直接观察其病灶情况。
疣状胃炎中医诊断治疗进展
陈关良
【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06)002
【摘要】@@ 疣状胃炎(verrucousgastritis,VG)是现代医学的诊断病名,又称痘疹样胃炎或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有特征性改变的胃粘膜病变.中医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一般可归属于“胃脘痛”范畴[1~3].近年来,国内中医学者对疣状胃炎的病因病机诊断及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陈关良
【作者单位】南丹县中医院,广西,南丹,547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9
【相关文献】
1.疣状胃炎的研究现状及中医治疗进展 [J], 贾晓东;吴和木
2.疣状胃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J], 田敏;徐兆山
3.疣状胃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J], 刘晏;刘定;余莉芳
4.疣状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J], 林国清;柯晓
5.疣状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林明武;石伟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介入治疗疣状胃炎!"例西安铁路中心医院#西安$%&&’"(于桂萍胡长月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介入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胃镜诊断明确的%+!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例,治疗组给予内镜介入,术后给予抑酸及抗-.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抑酸及抗-.治疗*%个月后复查胃镜,观察镜下病变的形态学变化/幽门螺杆菌#-.(转阴/以及腹痛0烧心0反酸等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疣状隆起消失率1’2!&3,对照组4!2"5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7&2&%(*-.转阴率治疗组1+2"53,对照组142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2&’(/临床症状缓解率治疗组1!2&&3,对照组+!2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67&2&%(*结论)疣状胃炎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安全0有效0可靠,临床症状缓解迅速*主题词胃炎9治疗内窥镜检查疣状胃炎#:;<<=>?@;A B @C <D C D @,:E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5&&5年"月至5&&+年"月,我院共治疗经胃镜诊断明确的疣状胃炎%+!例,疣状隆起+5"枚*采用经内镜介入治疗!"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例均为住院及门诊患者,男%&"例,女+"例/年龄5&F$&岁,平均’12+岁,病程%’F%&年*所有病例近%月内均未服用抗生素0铋剂及非甾体类消炎药*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例,男+!例,女%+例/临床症状)上腹痛!5例,反酸’5例,烧心+!例,嗳气"5例*对照组!"例,男++例,女%!例*临床症状)上腹痛!"例,反酸’"例,烧心++例,嗳气"!例*两组年龄0性别及临床症状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8&2&’(,具有可比性*症状积分及评分标准)根据临床症状轻重进行症状评分)无症状为&分/症状较轻,时有时无为%分/症状轻重介于%F4之间为5分/临床症状重,持续不缓解为4分*内镜检查)疣状胃炎诊断标准G %H )胃窦和#或(胃体粘膜有4个以上约&24F &2!>I 隆起,最大直径可达5>I ,高度7&25>I 形状多为圆形0椭圆形,界限清楚,少数呈不规则形,中央凹陷呈脐样,凹陷充血,糜烂,部分可附血痂,少附薄白苔*%+!例患者治疗前进行内镜检查,共发现疣状隆起+5"枚,其中"4!枚疣状隆起直径J&2’>I,余%!+枚直径7&2’>I/"4!枚较大病变中成熟型疣状隆起4!’枚,未成熟型’4枚,%!+枚较小者均为未成熟型病变*-.检测)%+!例患者胃镜检查后抽血做-.K L A E抗体检查,行%"碳K 尿素酶呼气试验#%"M K N O P (两种检测*有一种为阳性或两种均为阳性者为-.阳性*5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四川绵阳产Q R S T K ’&型射频治疗仪,功率5!F 4!U ,在胃镜下对疣状隆起处依次点灼,时间4F ’@,至隆起组织发白凝固即可*术后泰美尼克治疗"周,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均给予根除-.治疗#泰美尼克"&I A ,每日%次,阿莫西林&2’A 每日"次,甲硝唑&2"A 每日4次,疗程%周(*对照组常规泰美尼克治疗"周,-.阳性者给予根除-.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例患者治疗后%月复查胃镜,同时行-.检测并统计治疗后症状积分*4统计学处理方法应用计算机V W V V 软件,计量资料以XY Z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组间治疗前后对照采用]5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转阴率比较治疗组!"例治疗前-.感染率1!2&&3,治疗后阳性4例,转阴$1例,转阴率为1+2"53/对照组!"例,治疗前-.感染率1$2&%3,治疗后阳性+例,转阴$’例,转阴率14253*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2&’(*5两组治疗后疣状隆起结果比较治疗组!"例疣状隆起4&!枚,经内镜介入及抗-.治疗后,疣状隆起治愈51’枚#1’2!3(,未愈%4枚#"253(/对照组!"例,疣状隆起4%+枚,治疗后,治愈+!%陕西医学杂志5&&$年5月第4+卷第5期!"!枚#$%&’"()*未愈!+,枚#-!&,%().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1&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见附表.治疗组治疗后上腹痛2烧心2反酸症状缓解率为+%&11(3对照组为-%&"1(*两组症状积分变化比较有明显差异#/01&1!).讨论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2痘疹样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胃粘膜病变.其发病原因与45感染*免疫机制异常及附表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积分组别6上腹痛治疗前治疗后烧心治疗前治疗后反酸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7!&"1&$71&""&%71&%1&%71&’"&+71&%1&871&$对照组%’"&87!&!!&871&8"&-71&+!&%71&$"&+71&+!&’71&%高酸分泌有关9":.45致病因素包括空泡毒素*尿素酶分解尿素后产生的氨等毒性酶类及炎症作用.45感染后参与胃粘膜的免疫反应*产生细胞因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能刺激细胞释放胃泌素9$:*高胃泌素血症又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增多*损害胃粘膜.疣状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根据内镜下的表现分为两型;#!)成熟型;主要为组织增生所致*病变隆起较高*中央脐样凹陷较小而深*呈圆形或类圆形*好发于胃窦部*其次为胃体部*胃底部少见.#")未成熟型;病变主要由组织炎症水肿引起*病变隆起较低*顶部的脐样凹陷大而浅.疣状胃炎胃窦部病变活检可见幽门腺增生*有时可见纤维化*胃体部病变的活检为胃小凹上皮增生*延长2屈曲并有囊样形成.该病的临床特点为;#!)病程相对较长*持续几个月至几年不等3#")临床表现有明显的上消化道症状*多为上腹痛*其次为反酸2腹胀2食欲下降2恶心2呕吐2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疣状胃炎的治疗;首先*是针对45的治疗*有报道采用铋剂加甲硝唑及甲氰咪胍三联疗法抗45及制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9’:.本组结果显示; <<=加两种抗生素的治疗方案抑杀45效果理想可靠*根除率为+’&%!(.其次*是针对疣状隆起结构改变上的治疗*临床上已达共识*单纯药物治疗病灶不易清除.有报道单纯药物治疗病灶清除率为"%&,(9,:.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针对病因疗法*传统治疗以抑酸和保护胃粘膜药物为主*也有用抗45治疗法来消除病灶*但疗效欠佳.本组结果显示;单纯用药物治疗疣状隆起消失率为$%&’"(*而内镜介入治疗疣状隆起消失率+,&%(*且不易复发.微波为超高频电磁波*以生物体组织作为热源*利用丰富的水性成份产生不传导的热*故局部热效应好*造成组织脱水*蛋白凝固2变性和坏死9-:.内镜下利用微波对疣状隆起进行烧灼*可能局部破坏了45的生存环境*有利于药物清除4598:.本结果显示*治疗组45的转阴率+-&’"(*优于对照组的+$&"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本资料显示*微波治疗未发生!例#出血2穿孔等)副作用.利用微波对疣状隆起分次点灼具有简便2快捷2治疗彻底*组织损伤小*安全的特点.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内镜介入由于疣状隆起消失*且电灼后形成浅表溃疡*术后给予加用抑酸及抗45等治疗以促进浅表溃疡*病灶愈合*疗效显著*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1(3而对照组为-%&"(*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参考文献9!:张阳德&内镜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1!;!,% 9":吴云林&消化内科新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1!;!1$9$:徐光辉*柏乃运*石碧坚&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泌素血症的关系&中华消化杂志*"11!3"!#");!"!9’:李增灿*陈兵*刘玉珍*等&迪乐治疗疣状胃炎"!,例&中华内科杂志*!++!3$1#-);$’"9,:陈朝元*方岚*刘臣璋&持续性疣状胃炎,1例的内镜及高频电治疗分析&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1’3!’#$);%9-:蔡华&内镜微波治疗术&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98:白歌*胡伏莲&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及其治疗的研究&中华内镜杂志*!++83$#!);!’#收稿;"11-?1,?"-)8%!陕西医学杂志"118年"月第$-卷第"期。
消疣益胃汤治疗疣状胃炎86例疗效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消疣益胃汤;疣状胃炎;中医药疗法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消疣益胃汤加减治疗疣状胃炎86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或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的单双数排序,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22~58岁,平均53.6岁;病程0.5~5年者52例,>5~10年者20例,10年以上者14例,平均8.6年;其中单纯疣状胃炎23例,合并胃或十二指肠溃疡21例,有胆汁反流者38例,萎缩性胃炎者11例。
对照组82例,男45例,女37例;年龄24~62岁,平均52.8岁;病程0.5~5年48例,>5~10年21例,10年以上者13例,平均8.2年;其中单纯疣状胃炎25例,合并胃或十二指肠溃汤19例,有胆汁反流者35例,萎缩性胃炎者8例。
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诊断符合1982年10月(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慢性胃炎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胃脘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吐酸,或口干、口苦,纳呆,腹部压痛。
胃镜检查:胃黏膜有单个或多个圆形、类圆形呈血疹样或疣状隆起性病变,直径0.3~2.0 cm不等,隆起中间似脐样凹陷,凹陷表面有灰白色分泌物覆盖,似浅糜烂或表面覆盖有血痂。
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3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消疣益胃汤治疗。
药物组成:炒僵蚕15 g,石菖蒲10 g,乌梅10 g,蒲公英30 g,穿山甲10 g,炒黄芩10 g,大贝母10 g,煅牡蛎12 g,生薏苡仁30 g,白芍15 g。
加减:恶心呕吐甚者加旋覆花10 g、代赭石15 g;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0 g;吐酸多者加左金丸3 g;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4 g;湿热中阻者加栀子10 g、黄连3 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0 g、茯苓10 g;溃疡者加乌贼骨15 g、白及10 g。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性胃炎,一般只有饭后饱胀、泛酸、打嗝、腹痛不规律、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种疾病在成年人中很常见,许多原因会刺激你的胃,如饮食不当、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
治疗胃炎的最好方法是自我保健,可以坚持治疗,按时服药,特别注意养成生活规律、饮食良好的习惯,可以减轻疼痛,延缓疾病的发展。
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和原理尚未完全澄清。
一般认为,粘膜血流减少或正常粘膜防御机制的损害可能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损害有关。
一、病因1.内源因素:包括严重感染、严重创伤、颅内高压、严重烧伤、大手术、休克、过度紧张和疲劳等。
在压力下,可刺激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前者收缩胃粘膜血管痉挛,减少血流,后者打开粘膜下动静脉短路,加重粘膜缺血缺氧,导致胃粘膜上皮损伤、侵蚀和出血。
严重的休克会导致5-前者刺激胃壁细胞释放溶酶体,直接损害胃粘膜,后者增加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损害胃粘膜屏障。
2.外源因素:一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一些抗生素、酒精等,会损害胃的粘膜屏障,导致粘膜渗透性增加,胃液氢离子渗入胃粘膜,导致胃粘膜侵蚀和出血。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会增加盐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胃粘液的分泌,减缓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更新,导致疾病。
三、病理生理:在应激状态下,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内脏血管收缩,胃血流量减少,无法消除反向扩散H+;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粘液分泌不足。
HCO3-分泌也减少;胃肠道运动缓慢,幽门功能障碍,导致胆汁反流,胆汁盐进一步损害缺血胃粘膜上皮,破坏胃粘膜屏障,最终导致粘膜侵蚀和出血。
病变在胃底和胃部更为常见,有时累及胃窦,胃粘膜多发性侵蚀,伴有一点片状出血,有时看到浅溃疡,覆盖着白色苔藓或黄色苔藓。
组织学检查表面上皮细胞侵蚀性脱落,腺体因水肿和出血而扭曲,固有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二、发病机制具体发病机制如下:1、药物(1)阿司匹林、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
疣状胃炎
疣状胃炎是内镜下显示为扁平的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
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
疣状胃炎的特点在于再发性或持续性的胃黏膜多发性
疣状隆起病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态,多数散布于胃窦部,
也可见于胃体部,有时沿皱襞连成串珠样,亦可为胃窦孤立
的单个隆起或少数几个病灶,直径约5—10毫米,高约2—3
毫米,活动期常见隆起中央糜烂、凹陷,可有血痂、污秽苔
覆盖其表面。
疣状胃炎的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此外,有些患者也可
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还有一部分
患者无症状。由此可知,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胃炎相
比无特异性区别。
据国内文献报道,疣状胃炎还可伴发多种病症,其中伴
发十二指肠溃疡的情形最多,约有8.3%—33.6%;其次为胃
溃疡,约占4.4%—13.6%;复合性溃疡,约占4.3%—5.6%;
反流性食道炎,约占3.7%—6.6%。此外还有胃息肉、胃癌等
伴发情形。
长期以来,医学界对疣状胃炎的认识都十分粗浅,且存
在很大的分歧,甚至于连命名也不一致。大多数人都以疣状
胃炎来命名,其次称为糜烂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
隆起糜烂性胃炎,极少数情况下还使用痘疹样胃炎、痘疮样
胃炎等名称。
我国传统医学中,并无疣状胃炎的病名,而将疣状胃炎
归属于“胃脘痛”的范畴。
疣状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但近年
来一直有研究报道称其有癌变的倾向。
根据疣状胃炎病灶分布的不同,临床上常将疣状胃炎分
为胃窦型的疣状胃炎和胃体/弥漫型的疣状胃炎。
胃窦型疣状胃炎与普通的胃窦炎有相同的病因,大多由
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发病,常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炎等
并存;而胃体/弥漫型疣状胃炎的发病与免疫因素相关,与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关系不大。
其二,疣状胃炎还可分为成熟型疣状胃炎和未成熟型疣
状胃炎。
未成熟型的疣状胃炎,其隆起性病变主要是组织水肿所
致,中央脐样凹陷较大而浅;成熟型的疣状胃炎,其隆起病
变主要是纤维化所致,隆起常持续存在,不易消失。
其三,疣状胃炎按其病理,还可分为活动期疣状胃炎和
修复期的疣状胃炎。
活动期疣状胃炎,可见上皮变性、坏死、脱落,中性粒
细胞浸润和纤维样物质渗出现象;修复期疣状胃炎,常见糜
烂灶周围固有腺体、幽门腺、胃小凹上皮增生,有时可见纤
维化,再生腺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
根据疣状胃炎的胃炎和胃体/弥漫型之分、成熟型和未
成热型之分、活动期和修复期之别,借助胃镜检查,可在明
确诊断的基础上展开对于疣状胃炎的治 疗。
疣状胃炎的治 疗,可参考以下几种方案。
至.宝.和胃.汤
取饮片1付,置于锅中,再往锅中注入适量的清水,以
稍稍没过药材面为宜,浸泡5分钟。开大火进行煎煮,煮沸
后则调为小火,继续煎煮30分钟。滤出药汁,分成3份,
早、中、晚各服用1份。每日1付。
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取北沙参10克,川楝子10克,枸杞子30克,生地黄
15克,白芍10克,乌梅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佛
手10克,甘草6克。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入清水,以
常规方法煎煮成汤,滤出服用。每日1付。
仙人掌猪肚汤
取猪肚1个,仙人掌30—60克。将仙人掌处理好后,
装入猪肚内,并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进行炖煮,以文
火炖至熟烂为止。盛出,饮汤食猪肚。
丁香姜糖
取白糖250克,生姜末30克,丁香粉5克。先将白糖
放入锅内,再加入少许清水,用文火将白糖煎熬至较稠厚的
状态。随即往糖锅中加入生姜末、丁香粉,并搅拌均匀,再
用微火煎熬至可挑起呈丝状而不黏手的状态,离火冷却,切
成小块。每日服用1、2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