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疣益胃汤治疗疣状胃炎86例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冯青青;李春安;幸军;彭秋平;樊拖迎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03(014)004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 154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其中50例Hp阳性者采用抗Hp二联疗法7天,同时服用自拟配方研制的中药片胃特安5片,tid;对照组76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Hp转阴率两组无差异.胃镜复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显示:活动性炎症治疗有效率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的隆起病灶及对活动性炎症病理改善有明显疗效.
【总页数】2页(P203-204)
【作者】冯青青;李春安;幸军;彭秋平;樊拖迎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94医院消化科,江西,南昌,330002;解放军第94医院消化科,江西,南昌,330002;解放军第94医院消化科,江西,南昌,330002;解放军第94医院消化科,江西,南昌,330002;解放军第94医院消化科,江西,南昌,33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J], 孙占杰
2.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施义方
3.中西医结合治疗两型疣状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建荣
4.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J], 苗常青
5.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30例疗效观察 [J], 赵立波;黄丽红;杨春晖;艾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疣汤治疗疣状胃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研究的开题
报告
题目:消疣汤治疗疣状胃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研究
背景与意义:疣状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炎类型,其主要症状是
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而湿热蕴结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因病机,主
要表现为身体湿滞、热邪内盛、气血不畅等症状。
目前,传统的西医学
治疗疣状胃炎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常常需要长期用药。
而中医学注
重“治未病”,在疣状胃炎的治疗中,如果能够较早地治疗湿热蕴结等
病因病机,对于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
旨在通过消疣汤治疗疣状胃炎湿热蕴结证,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研究方案: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拟选取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符合疣状胃炎的诊断标准;2)同时具有中医学上的湿热蕴结证;3)年龄在18岁至
65岁之间。
2.研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治疗组患者给予消疣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
每个疗
程为4周,观察期为8周。
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进行
统计分析。
3.预期结果
预计本研究结果将表明:1)消疣汤治疗疣状胃炎湿热蕴结证具有一定的疗效,且综合平衡的作用;2)消疣汤治疗疣状胃炎湿热蕴结证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4.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探讨中药方消疣汤治疗疣状胃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同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摘要】本研究通过对86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患者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
治疗方法为采用中药升阳益胃汤加减方。
临床疗效显示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安全性评价结果良好。
机制探讨涉及升阳益胃汤加减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
结论部分对本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心得体会。
本研究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关键词:升阳益胃汤加减,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机制探讨,临床研究总结,未来展望,心得体会。
1. 引言1.1 疾病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主要是由于长期胃炎的发展演变而引起的。
其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烧心、恶心、嗳气和胃酸过多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当前,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食疗,但疗效不尽如人意,且容易出现耐药性和反复发作的情况。
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选择86例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严格的观察和分析,评估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为临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对86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疗效评价,同时评估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揭示升阳益胃汤加减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消疣和胃汤治疗疣状胃炎120例
魏桂双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4(012)013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消疣和胃汤治疗120例疣状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就诊的120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甲硝唑400mg及胃黏膜保护剂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及护理同对照组外,给予消疣和胃汤治疗,早晚两次顿服.疗程均为4周,两个疗程后胃镜观察疣状胃炎形态,并进行HP培养.结果经比较,治疗组疣状胃炎的总有效率达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 0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P阳性率均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HP转阴率为85.1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疣和胃汤中各类中药通过配伍作用治疗疣状胃炎,不仅能够消除痘疹样糜烂、控制临床各类不适症状,还能清除H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魏桂双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中医院内科,承德06825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益胃消疣汤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疣状胃炎阴虚痰瘀互结型疗效观察 [J], 许丽亚;刘征宇;闵海阳
2.和胃消疣汤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30例 [J], 陈久红;谢元元;
3.和胃消疣汤治疗疣状胃炎56例 [J], 艾瑛;李君
4.和胃消疣汤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30例 [J], 陈久红;谢元元
5.消疣和胃汤治疗疣状胃炎34例 [J], 苏洪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拟柴黄益胃汤加减治疗疣状胃炎59例赵瑞敏1 张光辉2 韩广伟3(1河南省禹州市中医院 461670;2郑州华信学院医学院 451100;3河南省新郑监狱医院 451100)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病因尚未完全阐明。
其发病可能主要与神经系统病变有关,或与变态反应,免疫因素有关。
还有资料提出本病可能与过敏因素及自家免疫因素,胃液过度分泌有关。
此外,由于幽门痉挛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程度轻时可引起疣状胃炎的发生[1]。
笔者于2001年-2011年采自拟柴黄益胃汤加减治疗疣状胃炎5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59例为10年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38岁;平均病程3个月以上。
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1)长期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
(2)上腹部可以有局限性深压痛或不适。
(3)X线检查可见到持续型或消失型隆起,中央有轮状缺损所致的浅淡的钡斑,隆起呈单发或多发。
(4)胃镜检查可见到持续型或消失型疣状胃炎的病灶[2]。
治疗方法:自拟柴黄益胃汤组成:柴胡15g 黄芪15g 杭白芍15g 川穹12g 桂枝12g 桃仁12g红花15g 熟地15g 当归15g 枳壳15g 香附15g 炙甘草6g 。
加减:胃脘疼痛较重者加元胡15g 荜茇15g,兼见反酸,烧心,嘈杂者减去桂枝,当归加金银花,浙贝母,乌贼骨,白芷制酸和胃止痛,伴腹胀痞满嗳气频繁者去熟地,加苏梗,片姜黄,厚朴理气消胀;伴口苦脘痛连胁者,加栀子、郁金清热利胆,兼胃粘膜腺体萎缩或肠化不典型增生者,加炮山甲,王不留行,水蛭,地鳖虫,鸡内金,牡蛎软坚散结,祛瘀生新。
用法均为每日一剂,水煎服,20天为一疗程。
2.效果2.1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临床治愈:主证与次证全部消失。
显效:主证与次证均明显改善,或个别主证轻度改善,但次证全部消失。
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6例【摘要】这篇研究选取了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并观察了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发现,该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胃病症状和提高胃功能方面表现出明显效果,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机理方面探讨发现,升阳益胃汤具有温胃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有助于修复和改善胃黏膜损伤。
结论表明,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更多研究以完善该治疗方法的临庞。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机理探讨、有效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疾病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逐渐出现萎缩和生态改变,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减少,胃腺组织减少或消失,黏液分泌减少,腺体间的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化。
这些病变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功能减退,使胃的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胃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和干预胃酸分泌等。
传统治疗方法往往效果有限,且会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
寻找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至关重要。
近年来,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据报道其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抗炎作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具有潜在的益处。
本研究旨在探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2 治疗现状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表现为慢性胃炎的症状,如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胃酸过多等。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服用抗生素、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以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发展。
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抗酸药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胃酸分泌不足等副作用。
2. 正文2.1 选取病例选取病例共计86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4例,年龄范围在35到67岁。
病例均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痛、胀气、恶心、食欲不振等。
疣状胃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作者:田敏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年第11期关键词:疣状胃炎;中西医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1-0067-03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也称痘疹性胃炎,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痛,嗳气、恶心、呕吐、饱胀、泛酸、烧心、食欲不振为主。
其特征为胃黏膜出现多个丘疹样隆起,顶部中央呈脐样凹陷,凹陷处伴或不伴糜烂,隆起周围多见红晕,以胃窦部多见[1]。
目前现代医学对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清楚,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免疫机制异常;(3)高酸分泌[2]。
疣状胃炎的诊断无特异性,目前主要借助内窥镜检查,根据胃黏膜的形态变化及病理学表现确诊。
现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疣状胃炎的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治疗1.1辨证论治孙洁等[3]认为疣状胃炎中医辨证多责之虚与瘀,治疗应以扶助正气、理气、化湿、化痰、活血化瘀为主,采用六君子汤(组成:太子参、炒白术、茯苓各15g,清半夏、陈皮、白芍、枳壳、丹参各12g,白及、煅瓦楞各20g)辨证加减治疗非成熟型疣状胃炎56例,并与对照组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做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6%、6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1.2辨因论治①从瘀论治:周恒军等[6]认为,其总病机为气虚血瘀。
治疗上以益气活血法治本。
自拟方益胃汤,药用黄芪20g,白术、茯苓、当归、三七、郁金、川芎各15g,阿胶、桃仁、甘草各10g治疗疣状胃炎48例,疗程4周,治疗总有效率为91.70%。
②从痰论治:杜晓泉等[7]认为,气滞痰瘀为疣状胃炎的基本证型,理气化痰法为治疗疣状胃炎的基本方法,拟慈贝调胃汤,药用川贝母、僵蚕各8g,郁金、陈皮各12g,半夏、川芎、柴胡、九香虫各10g,丹参、山慈菇、当归各15g治疗疣状胃炎30例,疗程1个月。
与西药对照组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1.3辨病论治刘晏等[10]自拟护胃化疣方(黄芪9g,苍术9g,茯苓9g,蒲黄30g,制半夏6g,莪术9g,牡蛎15g,郁金12g,芙蓉叶15g,吴茱萸1g,白及9g)治疗疣状胃炎33例,并与奥美拉唑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9%和65.5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2中西医结合治疗2.1中西药配合治疗万凤伟等[12]采用摩罗丹滴丸(百合、麦冬、石斛、茯苓、白术(麸炒)、乌药、白芍、三七、延胡索(醋炙)、鸡内金(炒香)、玄参、当归等)联合抗幽门螺杆菌药治疗疣状胃炎,并与对照组抗幽门螺杆菌药联合铝碳酸镁比较,2组总有效结果:观察组有效35例,占83.3%;对照组有效23例,占52.3%。
疣状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免疫机制异常、高酸学说有密切的关系。
往往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嗳气、反酸,严重者则有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该病的治疗难点在分析消疣益胃汤治疗68例疣状胃炎的疗效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江苏无锡214121目的观察利用中药方剂消疣益胃汤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时间范围以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为准,选择此期间参与治疗的68例疣状胃炎患者为例。
所有患者均依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给予消疣益胃汤治疗。
评价患者的疗效数据、症候积分改善数据、血清胃功能数据。
随访2个月,记录患者疣状胃炎的复发情况。
结果68例患者经为期45d的治疗,经评价发现显效40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2%。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候积分(7.85±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817,P<0.05)、G-17、PGI和PGII等指标分别为(8.12±1.48)μmol/L、(30.54±4.32)μmol/L、(7.43±1.21)μg/L,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t1=17.8536、t2=15.8110、t3=12.3801,P<0.05)。
随访2个月,患者均无再次复发。
结论中医消疣益胃汤对改善疣状胃炎患者临床症状,胃肠功能有明显的效果,对于促进Hp转阴,预防复发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辨证论治;消疣益胃汤;疣状胃炎;胃肠功能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19.05.02.26SHEN Zhong-wei,ZHOU Fei-yanDepartment of Spleen and Gastroenter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uxi,Jiangsu Province,214121China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Xiaoyou Yiwe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verrucous gastritis.Methods The time range was from October2016to October2018,and68patients with verrucous gastriti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treatment were selected as examples.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Xiaoyou Yiwei Decoc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Evaluate patient efficacy data,symptom score improvement data,and serum gastric function data.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2months and the recurrence of verrucous gastritis was recorded.Results Sixty-eight patients underwent45-day treatment.After evaluation,40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24cases were effective,and4cases were in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94.12%.After treatment,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 score was(7.85±1.65)points,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t=26.2817,P<0.05),G-17,PGI and PGII were(8.12±1.48)μmol/L,(30.54±4.32)μg/L and(7.43±1.21)μg/L,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t1=17.8536,t2=15.8110,t3=12.3801,P<0.05).After2months of follow-up,the patients did not relapse.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oyou Yiwei Decoction has obvious effects o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verrucous gastritis.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Hp to negative and prevent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Syndrome differentiation;Xiaoyou Yiwei Decoction;Verrucous gastritis;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收稿日期:2019-01-07;修回日期:2019-01-27作者简介:沈中卫(1970-),男,江苏无锡人,本科,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胃肠病临床工作。
自拟消疣汤治疗扁平疣82例疗效观察作者:崔关花彭鹰罗红英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11期摘要:目的:观察自拟消疣方内服外敷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60例本院门诊确诊的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口服、外敷自拟消疣方;对照组78例,口服西药左旋咪唑和病毒灵片。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6923%。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扁平疣;消疣汤;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1-0055-扁平疣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赘生物。
好发于青少年,主要侵及人体面部、手背和前臂。
大多数分部于面部,影响美观。
通常是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时容易患此病。
属于损容性皮肤病,顽固者常迁延难愈。
笔者于2005年1月~2011年2月采用中药自拟消疣汤内服外敷治疗扁平疣8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0例扁平疣患者均系本院门诊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其中男24例,女5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的40岁,平均年龄247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5a,平均23a;皮损部位,主要表现在颜面32例,手背14例,手面部均有的29例,前臂部7例。
对照组78例,年龄、病程、病情与治疗组基本相同。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1]的诊断标准拟定。
①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②大多骤然出现,为米粒大到绿豆大的扁平隆起的丘疹。
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数目较多,多数密集,偶见抓痕呈珍珠状排列或条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微痒;③好发于颜面,手背及前臂等处;④病程慢性,有时突然自行消失,或持续多年不愈,愈后不留瘢痕。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采用自拟消疣汤治疗,处方:薏苡仁30g,黄芪30g,生牡蛎30g,马齿苋15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丹参10g,桃仁10g,红花10g,夏枯草15g,野菊花15g,香附10g,柴胡6g,甘草5g。
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临床观察
刘小军;何春明;武向阳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0(029)024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临床疗效.方法:时照组34例用阿莫西林胶囊、雷尼替丁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2月.结果: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症状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胃镜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刘小军;何春明;武向阳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城县中医院,048100;兴平市赵村镇卫生院,713100;陕西中医学院,712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3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J], 孙占杰
2.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58例 [J], 陈文林
3.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观察 [J], 林晨辉
4.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观察 [J], 林晨辉
5.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J], 苗常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国产热极治疗老年疣状胃炎86例疗效观察宋国平;贾长龙;王伟强;李淼;鹿志军【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2(020)009【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国产热极治疗老年疣状胃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86例老年疣状胃炎患者给予内镜下国产热极治疗,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耐受能力,常规术前准备,采用HP-A100热极治疗仪,温度210℃,每次通电2-4s,每枚病灶探头帖压1-6次.术后给以抗炎、抑酸、黏膜保护及营养支持.术后复查内镜,观察疣状病变是否消失及有无复发.结果 86例老年疣状胃炎患者平均热极治疗4.2次,平均热极治疗时间15.6s,全部患者术中操作顺利,患者未见严重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术后无原有疾病加重,所有患者术后4周复查内镜发现疣状病变完全消失,恢复正常黏膜.结论国产热极治疗老年疣状胃炎效果好,且安全、方便,其探头应用好、经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总页数】2页(P28-29)【作者】宋国平;贾长龙;王伟强;李淼;鹿志军【作者单位】解放军北戴河281医院,河北秦皇岛066100;解放军北戴河281医院,河北秦皇岛066100;解放军北戴河281医院,河北秦皇岛066100;解放军北戴河281医院,河北秦皇岛066100;解放军北戴河281医院,河北秦皇岛0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3【相关文献】1.消疣煎配合内镜下热极治疗疣状胃炎35例临床观察 [J], 裴静波;汪柏尧;乐芳华;冯其海;孔芳芳;高智凤;潘建锋2.内镜下国产热极治疗老年消化道息肉126例疗效观察 [J], 宋国平;贾长龙;王伟强;李淼;鹿志军3.内镜下国产热极治疗仪治疗消化道疾病疗效观察 [J], 宋国平;贾长龙;王伟强;李淼;鹿志军4.内镜下热极治疗疣状胃炎118例疗效观察 [J], 武育卫;郭先科5.内镜下热极治疗疣状胃炎33例疗效观察 [J], 罗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疣益胃汤治疗疣状胃炎86例疗效观
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消疣益胃汤;疣状胃炎;中医药疗法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自拟消疣益胃汤加减治疗疣状胃炎86例,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或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的单双数排序,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22~58岁,平均53.6岁;病程0.5~5年者52例,>5~10年者20例,10年以上者14例,平均8.6年;其中单纯疣状胃炎23例,合并胃或十二指肠溃疡21例,有胆汁反流者38例,萎缩性胃炎者11例。
对照组82例,男45例,女37例;年龄24~62岁,平均52.8岁;病程0.5~5年48例,>5~10年21例,10年以上者13例,平均8.2年;其中单纯疣状胃炎25例,合并胃或十二指肠溃汤19例,有胆汁反流者35例,萎缩性胃炎者8例。
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诊断符合1982年10月(重庆)全国胃炎诊治座谈会制定的
“慢性胃炎分类及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胃脘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吐酸,或口干、口苦,纳呆,腹部压痛。
胃镜检查:胃黏膜有单个或多个圆形、类圆形呈血疹样或疣状隆起性病变,直径0.3~2.0 cm不等,隆起中间似脐样凹陷,凹陷表面有灰白色分泌物覆盖,似浅糜烂或表面覆盖有血痂。
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消疣益胃汤治疗。
药物组成:炒僵蚕15 g,石菖蒲10 g,乌梅10 g,蒲公英30 g,穿山甲10 g,炒黄芩10 g,大贝母10 g,煅牡蛎12 g,生薏苡仁30 g,白芍15 g。
加减:恶心呕吐甚者加旋覆花10 g、代赭石15 g;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0 g;吐酸多者加左金丸3 g;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4 g;湿热中阻者加栀子10 g、黄连3 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0 g、茯苓10 g;溃疡者加乌贼骨15 g、白及10 g。
每日1剂,水煎2次,各取250 mL混合,分2次服。
对照组:给以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阿莫西林0.5 g,每日3次;铝碳酸镁1 g,每日3次,连用45 d。
2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1年后观察复发情况。
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中西药物,饮食清淡、戒烟酒及煎炸辛辣之品。
4 临床疗效
4.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
准”。
临床治愈:临床自觉症状消失,胃镜复查疣状结节消失,胃黏膜形态恢复正常,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达轻度;显效:临床自觉症状消失或不明显,胃镜复查疣状结节消失2/3以上,胃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临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疣状结节消失1/2以上;无效:临床自觉症状及胃镜复查情况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4.2 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62例,1年后复发6例(9.68%),胃镜示溃疡愈合18例(85.71%);对照组临床痊愈17例,1年后复发8例(47.06%),胃镜示溃疡愈合16例(84.21%)。
详见表1。
表1 2组疣状胃炎患者疗效比较(略)
5 讨论
疣状胃炎为临床常见病,一般病较长,迁延难愈,病因尚不清楚,多数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高胃酸、幽门功能紊乱等多种损害因素相关,西医多采用制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为主治疗。
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本病多因长久的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中焦失于和降,以致脾虚气滞,久而化热,酿湿生痰,痰阻经络,瘀而成结。
因此,中焦郁热、痰瘀互结是其根本病机。
自拟消疣益胃汤中,僵蚕性味咸平而辛,能化痰散结、软坚消疣;蒲公英、生薏苡仁、黄芩能清热解毒,促进胃黏膜活动性炎
症的消退;乌梅对消化道息肉有较好疗效,《神农本草经》谓其“下气,除热烦满……蚀恶内”;石菖蒲能逐痰消积,开胃和中;大贝母、煅牡蛎合用既能清热制酸,消炎护膜,又可化痰散结、消疣和中;穿山甲、白芍能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缓急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和中、逐痰祛瘀、散结消疣之功,故治疗疣状胃炎取得较好近期疗效,可显著降低其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