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胃炎的治疗方法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7
疣状胃炎镜下微波治疗效果分析作者:张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胃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0例疣状胃炎病人采取镜下微波治疗作为病例组,60例采取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病例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51.7%。
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疣状胃炎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疣状胃炎;微波治疗随着消化内镜的不断推广和发展,胃镜下诊断疣状胃炎病人不断增多。
疣状胃炎又称痘疱状胃炎或慢性糜烂型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
但目前病因及发病机理还未明确阐明,治疗还不统一。
自从我院实行胃镜检查后,开始开展胃镜下微波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2年间用微波结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60例,疗效满意,具体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疣状胃炎患者绝大多数病人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疼痛为阵发性绞痛,空腹痛最多,质与消化性溃疡相似,但症状相比溃疡痛轻,剧烈的痉挛性疼痛罕见。
多伴有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烧心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呃逆,嗳气,腹胀等。
通过奥林巴斯V70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符合消化内镜下疣状胃炎诊断标准,病例组共60人,包括38位男性,22位女性,年龄为20至68岁之间,平均为48岁。
对照组共60位,男性35位,女性25位,年龄为21至70岁之间,平均为47岁。
疣状隆起大多位于胃窦部,共98人(病例组50人,对照组48人),波及胃体者22例(病例组10人,对照组12人)。
其中包括未成熟型38人次,成熟型82人次。
1.2 治疗方法术前流质饮食一天,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5毫克,鲁米那50毫克,以减少胃肠蠕动及分泌物及镇静减轻患者反应。
常规胃镜至胃内疣状结节病灶处,从胃镜活检孔道插入微波导线,导线前段金属端接触隆起结节后,以55瓦微波功率,时间小于6秒,分别多次多角度对隆起病灶凝固烧灼,使病灶顶部及周边变白、萎缩、变平坦后操作完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得了慢性疣状胃炎该怎么办
导语: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大多数人会无缘无故感到胃痛,有的没有症状,有的人吃完饭会恶心想吐,食欲不振,空腹时却又更加难受,饱收了病痛的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大多数人会无缘无故感到胃痛,有的没有症状,有的人吃完饭会恶心想吐,食欲不振,空腹时却又更加难受,饱收了病痛的折磨,不知道自己怎么才能摆脱痛苦,那么得了慢性疣状胃炎该怎么办呢?我想一定有许多人都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了解一下吧。
慢性疣状胃炎,过去称痘疹样胃炎,疣状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以胃粘膜糜烂、隆起为主要病理特征。
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是一种有特征性病理变化的胃炎,是指在胃粘膜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其周围粘膜有慢性炎症浸润及腺管上皮增生,它常与其他疾病伴发,如胃、十二指肠的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亦可单独发生。
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
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疣状胃炎患者可无自觉症状,但多数有一定的症状,其主要表现如下:
(1)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空腹时疼痛,且呈季节性发作。
(2)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腹不适等,严重者还可出现体重下降、全身倦怠等。
(3)本病可致上消化道大血出,出血方式多为呕血。
疣状胃炎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与内分泌异常、中毒、药物、刺激物的影响等有关。
周奚钟中医药治疗疣状胃炎关键词周奚钟疣状胃炎苡仁蒲丹汤周奚钟教授是无锡市名中医,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现就周教授治疗疣状胃炎经验点滴简单介绍,供同道参考。
1、疣状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内镜下形态:内镜下呈扁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胃黏膜表面有很多疣状或痘疹状突起的一种慢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
病因:(1)幽门螺杆菌(HP)感染,据国内外报道,HP感染为病的主要病因。
(2)免疫机制异常,部分学者认为疣状胃炎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3)高酸学说,消化性溃疡虽然非直接来自疣状胃炎,但二者并存的机率很高。
认为疣状胃炎与胃酸高有关。
H+逆扩散入已存在炎症的胃黏膜细胞所至。
且合并此病者,溃疡难愈合或易复发。
本病与消化性溃疡的分布年龄相似,多见于青壮年患者。
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
有上腹痛,以隐痛,胀痛多见无规律性。
其次是上腹胀,嗳气,反酸。
有三分之一病例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呕血、黑便)。
少数病例可无症状。
虽然形态学和组织学上有独特改变,但临床表现和普通型慢性胃炎无区别。
3、治疗方法:周教授认为疣状胃炎的病机多为湿、瘀、热互结胃腑而致,治疗以化湿、祛瘀、清热为主。
周教授自拟“苡仁蒲丹汤”治之,组方:薏苡仁20g,蒲公英20g,丹参10g,苏叶10g,广木香10g,半枝莲15g,乌贼骨20g,法半夏10g,香附10g,白术10g,甘草5g。
4、验案举隅:(1)张某,男,42岁,胃脘部胀痛阵作6月余,伴嗳气,反酸,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胃镜检查示:胃窦部疣状胃炎。
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一月余,症状稍减轻。
初诊:为“胃脘痛,瘀热互结,气滞胃腑”。
予“苡仁蒲丹汤”去甘草,加佛手10g,七剂。
二诊:胃脘胀痛明显减轻,原方再进,十四剂。
再诊:症状已消失,原方去法半夏,继服一月。
药后半年复查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未见疣状增生。
(2)黄某,女,63岁,胃脘部隐隐作痛一年余,伴食后胃脘饱胀,冷痛,热敷胃脘后好转,舌质淡苔白微腻,脉弦细。
疣状胃炎治疗最佳方案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疣状胃炎的常用治疗手段,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以及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PPIs)或H2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铋剂等,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
抗菌药: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疣状胃炎患者,需要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方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防止病情反复。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二、手术治疗对于部分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疣状胃炎患者,可能需要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
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氩气刀、激光、高频电凝等,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去除病变组织,促进胃黏膜修复。
外科手术:对于内镜治疗无效或病变范围较广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部分胃切除等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应在医生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后,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三、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疣状胃炎强调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胃黏膜修复。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用具有健脾和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
中医治疗需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四、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疣状胃炎的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促进胃黏膜修复,预防病情恶化。
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黏膜损伤。
定时定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部负担。
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促进胃黏膜修复和身体健康。
饮食调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疣状型胃炎中医治疗关于《疣状型胃炎中医治疗》,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都了解胃病是一种非常非常容易发病的病症,即便医好以后也较为非常容易反复,因此一些人到治疗胃病的情况下便会采用中医的治疗方式,随着着按摩针灸另加中药调理,那样就可以使病症在短期内内迅速好起来,并且中药调理对人体的损害还较为小,那麼疣状型胃病中医学是如何治疗的呢?1 基本介绍疣状胃炎别称痘疱状胃病或漫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独特种类的慢性胃炎。
其特性是再产生或持续性胃多发性糜乱,原因模糊不清。
糜乱呈异型性的疣状,大部分遍布于贲门腺区和移行区范畴,极少数由此可见于全部胃。
其疾病正圆形或椭圆型,直徑大多数低于10mm,高约2mm,亦有呈条形的,大部分突起中央有陷糜乱,色浅红或覆有淡黄色塑料薄膜。
胃镜下看到大部分无偏性疣状病损的典型性病案,确诊一般并不艰难,但如碰到单独或2个呈不规律突起的病损时,须与II型早期胃癌,囊肿,隐匿性淋巴瘤相辨别。
此外,萎缩性胃体胃病也可出現糜乱,一般为平整型糜乱,但也可呈突起型糜乱,这时与该病辨别有一定艰难。
但是,一般萎缩性胃窦炎经常出现胆汁返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服食过非甾炎的消炎止痛药,且糜乱灶总数少。
一般数日,几个星期至3月可消散。
对疣状胃炎的确诊,关键依靠内镜检查。
该病与现阶段己知的慢性胃炎的原因不相干,较早科学研究觉得是皮肤过敏体制,当然现病史较长,每个个人不尽相同,有的几个月消散,有的持续很多年,无合理治疗方案,若有临床表现,可按消化性溃疡医治。
2 临床医学特性疣状胃炎常见于30-60岁,男士多见。
其现病史较长,有的好多个有内自主消散(未熟型),有的可持续很多年(完善型),极少数产生恶化。
临床医学上验出的疣状胃炎有显著的上消化道症状,多见上腹部疼痛,次之为反胃酸、腹胀、胃口不高、恶心想吐、呕吐、上消化道出血及体重下降等。
临床症状关键为上腹压疼,极少数病人有削瘦及贫血。
3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沒有特异性。
经方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疣状胃炎临床观察经方半夏泻心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由半夏、赤小豆、豆蔻、茯苓、白术、苏子、甘遂、大花藿香等草药组成。
在中医理论中,疣状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出现多个小瘤疣样突起和溃烂为特征的胃炎疾病。
经过临床实践,经方半夏泻心汤被发现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疣状胃炎的有效方法。
1.清热解毒:半夏、赤小豆、豆蔻等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胃黏膜上的病理性组织,改善瘤疣样突起。
2.利水消肿:茯苓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可以减轻胃黏膜水肿,缓解胃痛和不适感。
3.调理脾胃:白术、苏子等草药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4.导滞通便:甘遂是一种中药泻药,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积存的湿热毒素,改善胃肠功能。
根据临床观察,经方半夏泻心汤辅助治疗疣状胃炎的效果显著。
在一项以120例疣状胃炎患者为对象的研究中,12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治疗组患者使用经方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每天3次,每次10g,连续治疗4周。
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胃黏膜保护剂和抗酸药。
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
治疗组在症状缓解、病理学改善、胃黏膜修复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此外,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经方半夏泻心汤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该方剂含有甘遂等泻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遵循适当剂量和使用时间。
同时,由于泻药的刺激性,该方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腹泻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综上所述,经方半夏泻心汤作为辅助治疗疣状胃炎的中药方剂具有良好的疗效。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相关研究验证其疗效,并进一步明确其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疣状胃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疣状胃炎概述疣状胃炎又称痘疮样胃炎、痘疮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由 Moutler 和 Corner 于1947年首先报道,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其特点是再发生或持续性胃多发性糜烂。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主要病因。
本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其自然病程较长,每个个体各不相同,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胃癌。
英文名称:gastritis verrucose,gastritis varioliformis,verrucosal gastritis,varioliform gastritis,VG其它名称:痘疮样胃炎、痘疮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相关中医疾病:胃脘痛、痞满、反酸、嗳气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发病部位:腹部,胃常见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免疫因素、高胃酸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查、血常规、便常规、胃镜、组织病理检查重要提醒:疣状胃炎有向胃癌发展的可能,需要关注癌前病变情况并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1、基于内镜下特点分类(1)未成熟型或不完全型主要由组织炎症水肿引起,病变隆起较低,顶部的脐样凹陷大而浅,可在数日或数月内消失。
(2)成熟型或完全型由未成熟型转变而来,主要为组织增生所致,隆起较高,顶部脐状凹陷小而深,或脐状凹陷消失而呈息肉样,不易消退。
2、基于组织学分类(1)糜烂期主要表现为上皮坏死、脱落、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2)修复期主要表现糜烂周围组织增生,有时可见纤维化。
二、疣状胃炎的发病特点三、疣状胃炎的病因病因总述:疣状胃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此外,免疫因素、高胃酸等也可引起疣状胃炎。
疣状胃炎镜下微波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胃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60例疣状胃炎病人采取镜下微波治疗作为病例组,60例采取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病例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51.7%。
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疣状胃炎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疣状胃炎;微波治疗随着消化内镜的不断推广和发展,胃镜下诊断疣状胃炎病人不断增多。
疣状胃炎又称痘疱状胃炎或慢性糜烂型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
但目前病因及发病机理还未明确阐明,治疗还不统一。
自从我院实行胃镜检查后,开始开展胃镜下微波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2年间用微波结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60例,疗效满意,具体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疣状胃炎患者绝大多数病人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疼痛为阵发性绞痛,空腹痛最多,质与消化性溃疡相似,但症状相比溃疡痛轻,剧烈的痉挛性疼痛罕见。
多伴有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烧心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呃逆,嗳气,腹胀等。
通过奥林巴斯v70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符合消化内镜下疣状胃炎诊断标准,病例组共60人,包括38位男性,22位女性,年龄为20至68岁之间,平均为48岁。
对照组共60位,男性35位,女性25位,年龄为21至70岁之间,平均为47岁。
疣状隆起大多位于胃窦部,共98人(病例组50人,对照组48人),波及胃体者22例(病例组10人,对照组12人)。
其中包括未成熟型38人次,成熟型82人次。
1.2 治疗方法术前流质饮食一天,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5毫克,鲁米那50毫克,以减少胃肠蠕动及分泌物及镇静减轻患者反应。
常规胃镜至胃内疣状结节病灶处,从胃镜活检孔道插入微波导线,导线前段金属端接触隆起结节后,以55瓦微波功率,时间小于6秒,分别多次多角度对隆起病灶凝固烧灼,使病灶顶部及周边变白、萎缩、变平坦后操作完成。
/1 高频电治疗疣状胃炎的方法介绍由于医学界目前对疣状胃炎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权威的疗效判定标准,因而无法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横向对比,尚不能根据治愈率或有效率的高低来判定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
鉴于疣状胃炎有较高的Hp 感染率,病理改变存在相当比例的肠化和不典型增生,部分病例病灶不易消退,加上目前临床已经观察到了疣状胃炎的癌变病例,基础研究已获得了一些相关基因改变的初步证据,有理由考虑将其(特别是成熟型)作为一种癌前疾病,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随访和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
高频电治疗疣状胃炎具体内容如下:术前检查凝血功能、肝功能、心电图,禁食8小时以上。
采用OlympusGIF-V 电子胃镜和ERBE 高频电灼治疗仪。
在电子胃镜直视下,经活检钳道插入高频电活检钳,电凝档选择25W ,利用“灼、钳、凝”等方法和借助内镜及器械进退、旋转,至病变处平坦、黏膜发白、焦痂形成为止。
术后禁食2小时后进软食,并给予潘托拉唑和硫糖铝混悬液治疗4周;Hp 阳性者予根除Hp 治疗(加服阿莫西林1.0g ,克拉霉素0.5g ,早、晚餐前服,1日2次×1周)。
疣状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隆起性糜烂,顶部有脐状凹陷,呈疣状外观,病灶的大小及形态不一,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大多<10mm ,好发于胃窦,其次为胃体。
本组病例病灶隆起高度1~3mm ,直径<10mm ,病灶最少4个,最多56个。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有研究表明,Hp 感染与疣状胃炎密切相关,另有认为与中毒、摄入有害物质、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
也有认为疣状胃炎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是一种与酸相关性疾病,但这种观点仍有较大争议,且抑酸对糜烂有效,而对部分隆起改变无效,故不能肯定疣状胃炎与胃酸分泌异常有关。
疣状胃炎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多伴重度炎症,甚至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腺体的萎缩等,而且Hp 感染会加剧黏膜的炎症程度,并促进肠上皮化生的形成和发展。
疣状胃炎治疗最佳方案疣状胃炎,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胃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针对疣状胃炎的治疗方案,有着多种不同的选择和方法。
本文将从药物治疗、食疗、中医治疗等方面探讨疣状胃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简称PPI)。
PPI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起到减轻胃黏膜受损、消炎和修复作用。
这类药物的优点是作用迅速,能够明显缓解疣状胃炎引起的不适症状。
然而,长期使用PPI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副作用,如增加感染风险、影响营养吸收等。
因此,在使用PPI的同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食疗在疣状胃炎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酸涩、油腻等。
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疼痛和不适感。
取而代之的是,应以消化性好、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为主。
如深水鱼、蔬菜、水果等,这些食物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
中医治疗在疣状胃炎的治疗中也占据一席之地。
中医强调平衡和调理身体的整体健康,而非仅仅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疣状胃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导致的,因此治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汤剂等。
针灸能够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起到缓解胃痛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
而中药汤剂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药组合,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
中医治疗疣状胃炎的优点是疗效温和,无明显的副作用,适合长期治疗。
除了药物、食疗和中医治疗,其他辅助治疗方法也可以结合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如胃镜下黏膜下注射治疗,即通过胃镜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病变区域,促进胃上皮细胞的再生。
此外,一些肠道保护剂、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也可以辅助治疗疣状胃炎。
当然,在选择和使用这些辅助治疗方法时,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
同时,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对于疣状胃炎的治疗同样重要。
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快,定期参加运动等。
引言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局限性增生和息肉样病变。
该病通常表现为胃突出的息肉,可引起上腹疼痛、胃肠道出血等不适症状。
为了降低患者的痛苦并有效治疗疣状胃炎,我们需要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疣状胃炎的治疗方法,并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1. 诊断和评估在确定最佳治疗方案之前,首要任务是明确诊断。
疣状胃炎的诊断通常通过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来确定。
除了确认疣状胃炎的存在,还需要评估它的严重程度。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疣状病变的数量、大小和形态。
该评估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治疗疣状胃炎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炸食品和咖啡因,可以选择低脂、高纤维和容易消化的食物。
•不吸烟和不饮酒:抽烟和饮酒会刺激胃黏膜,导致疣状胃炎的加重。
•保持体重适中:肥胖会增加腹压,对胃黏膜产生不利影响。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药物治疗是治疗疣状胃炎的关键部分。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抗酸药物:常用的抗酸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拮抗剂。
它们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减轻疣状胃炎的症状。
•抗生素:对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抗生素是必不可少的。
通常采用三联疗法,包括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通常为克拉霉素和氨氯地平。
•雾化治疗:可以使用雾化器将药物直接送入胃部,以减轻症状和促进病变的愈合。
4. 冷冻疗法冷冻疗法(cryotherapy)是治疗疣状胃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使用液氮或其他冷冻剂冷冻疣状病变,并达到破坏病变组织的目的。
冷冻疗法具有简便、安全、无创和无痛苦等优点,适合一些疣状病变较小的患者。
5.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另一种治疗疣状胃炎的选择。
激光可以通过凝固、切割和蒸发等作用破坏病变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激光治疗通常在内镜下进行,具有精确控制和无痛苦的特点。
浅析疣状胃炎的西医治疗作者:葛俊辰马建来源:《医学与法学·综合版》2013年第01期疣状胃炎(gastritis verrucosa,VG),是一种内镜下特殊表现的慢性糜烂性胃炎,其在内镜下表现为:隆起性糜烂,顶部有脐样凹陷,呈现疣状外观,病灶大小及形态表现不一,多为圆型或椭圆形,直径0.5~1.5cm,好发于胃窦部,其次为胃体部。
其可分为两型:A、未成熟型或不完全型、此型内镜下病变主要由组织炎症水肿引起,病变隆起较低,顶部脐凹大而浅,好发于胃窦部黏膜皱襞上;B、成熟型或完全型,此型多见,这种VG由未成熟型发展而来,内镜下的隆起为组织增生所致,不易消退,应与早期Ⅱ型胃癌、胃息肉、假性淋巴瘤及异位胰腺相鉴别,此隆起性病变采用一般口服药物治疗难以消失。
VG的发病年龄多分布于28~5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率为2.5%~3.7%[1],其病程一般较长,临床症状各异,无特异性表现。
1 西医对VG的认识目前西医对V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结论,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VG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2]、免疫异常[3]、高胃酸等密切相关[4,5]。
国外报道89%的VG有HP的感染;有的学者研究发现HP感染后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与VG的发病密切相关[6];有的学者发现VG可能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VG患者的胃黏膜有IgE免疫细胞浸润,胃体和胃窦部的免疫细胞中包含IgE的细胞分别为11%和12%,萎缩性胃炎分别占3%和2.5%,而正常人群中胃体和胃窦免疫细胞中IgE分别为2%和1%。
可见VG患者胃黏膜层IgE 细胞明显增高;有的学者发现本病可与消化道溃疡合并存在,并认为也许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因两者并存病例很多,所以考虑VG的发生与高胃酸也许有一定的关联,H+的逆扩散,加重了胃黏膜细胞的炎症,而且发现合并VG的消化道溃疡的患者,溃疡难以愈合并易复发,两疾病患病年龄相仿,故两疾病存在相同致病因素。
疣状胃炎如何治?疣状胃炎属于慢性胃炎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一般疣状胃炎在内镜下呈现出来的是胃粘膜扁平疣状隆起,并伴有中间脐样塌陷甚至是糜烂的症状,此外,患者胃粘膜的表面还会出现很多疣状、痘状凸起的情况,一般发病在胃窦部位。
主要的发病原因是1)患者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2)患者的免疫机制出现异常的情况;3)患者的胃酸过高。
疣状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的年龄分布很相似,一般都会在青壮年之间发生。
疣状胃炎的患者一般不会有特别的临床表现症状,患者会出现上腹隐隐作痛,也会出现没有规律性的腹部胀痛,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尾部反酸、嗳气的症状,小部分的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极个别的患者没有症状,在临床表现上和普通的慢性胃炎的症状比较相似。
一、西医治疗(一)保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的患者因为出现胃酸比较高,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问题,所以在治疗方面需要通过抑算、治疗幽门螺杆菌和保护胃黏膜来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在西医药物保守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抵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主要是以胶体铋或者是PPI加上两种抗生素,联合胃粘膜保护剂来进行治疗。
而根据研究者的研究发现,单纯的依靠西药治疗疣状胃炎,患者比较容易复发,并且对那些比较成熟疣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好,患者病灶完全清除的情况非常少。
(二)创伤性治疗方法(1)微波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微波的热效应来对患者病灶进行治疗,从而实现改善患者局部症状,消除炎症的目的。
通过微波热效应的治疗方法,可以让患者的胃粘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并加速患者的血液循环,调整患者的局部营养和代谢的情况,让患者的局部免疫防御性更强,减少炎症的出现。
另外,微波热效应联合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来治疗疣状胃炎可以对患者的炎症和病灶进行同时治疗的作用,有着比较明显的效果。
(2)热极治疗法;主要是借助于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原理来对患者的局部病灶进行快速升温治疗从而达到凝固热凝的效果,加速病灶坏死脱落的目的。
在胃镜的辅助下,通过热极治疗仪来对疣状胃炎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更加简单快捷,效果更加彻底和明显,并且治疗组织的损伤性也比较小,大大的提升了治疗安全性,是现阶段,治疗疣状胃炎的一种理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