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方案

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方案

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方案
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方案

武广客运专线(铁二院设计范围)

无砟轨道铺设试验段CPⅢ控制网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OO八年一月成都

目录

1 任务依据 (1)

2 任务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 (1)

2.1任务范围 (1)

2.2工作内容 (1)

3 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

4 CPIII控制网测量实施方案 (1)

4.1试验段概况 (1)

4.2实施方案 (1)

4.3CPⅡ控制网测量 (1)

4.4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 (2)

4.5CPⅢ控制点高程测量 (113)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CHINA RAILW 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武广客运专线(铁二院设计范围)

无砟轨道铺设试验段CPⅢ控制网测量方案技术设计书

2.2 工作内容

(1)试验段CPⅡ测量;

(2)试验段CPⅢ平面控制网测量;

(3)试验段CPⅢ高程控制测量。

3 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1994)

4 CPIII控制网测量实施方案

4.2 实施方案

由于试验段大部分处于隧道中,隧道地段没有布设CPⅡ控制网,在隧道贯通后,无砟轨道铺轨前应对其施工精度进行评估。因此,在CPⅢ控制网测量前,应先施测CPⅡ控制网,然后在开展CPⅢ控制网测量。

4.3 CPⅡ控制网测量

4.3.1 在隧道贯通后进行CPII控制桩测量时,CPⅡ控制网测量采用导线测量,导线附合于隧道两端的CPⅠ控制点上,边长以600~800m 为宜,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

表1 CPⅡ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4.3.2 CPⅡ导线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见表2

表2 CPⅡ导线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mm)

4.3.3 CPⅡ采用导线测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导线测量应起闭于隧道洞口两端的CPⅠ控制点上,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2″、2mm+2ppm的全站仪施测。

(2)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3)导线边长测量,读数至毫米。距离和竖直角往返各观测2测回。各项限差应满足表4的要求。

表4 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

注:mD =(a+b×D) ,为仪器标称精度。

式中:a——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测距边长度(km)

电磁波测距仪的测距精度划分标准为:测距长度为1km时

Ⅰ级:|mD|≤5 mm

Ⅱ级:5 mm <|mD|≤10 mm

4.3.4 CPⅡ导线应在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满足要求后,采用严密平差计算。

4.4 CPⅢ控制网平面测量

CPⅢ控制网采用自由设站交会网(《暂规》称为“后方交会网”)的方法测量。其测量布网形式如下:

4.4.1 CPⅢ控制点的结构部件:

1、采用工厂精加工部件,用不易生锈及腐蚀的金属材料制作,有带支架的反射镜、轨道标记销钉、标记点锚固螺栓、栓孔保护销钉(塑料)等。见如下示意图:

带支架的反射镜轨道标记销钉

2、为了在隧道中其它高点可以反射信号,可以设置临时控制点,临时控制点采用双面反射镜,始终固定安装在逃生通道的上缘上方3.5米的隧道边墙上。测站应该向防护墙上的标记螺栓进行定向。见下图。

4.4.2

CPIII控制点的布设

CPIII控制点距离布置一般为60 m左右,且不应大于80 m

(1)一般路基地段宜布置在接触网杆上,见下面示意图

注:CPIII控制点距离设计轨面高差一般为300mm左右。

(2)当路基地段没有施工接助网杆时可以在路基上布置临时控制点桩或布置在已施工的接助网杆的支座上,见下面示意图

注:临时控制点桩在施工时应加4根直径为6mm的钢筋

(3)桥梁上一般布置在挡砟墙上,见下面示意图

注:1、CPIII控制点距挡砟墙表面50mm左右。

(4)隧道里一般布置在电缆槽边墙或者内衬上,见下面示意图

注:1、标记点B距电缆槽边墙表面100mm左右;

2、辅助标记点A设置在内衬上,标记点距电缆槽边墙表面3500mm左右。

(5)CPIII控制点的安装:

①当接触网杆或临时标记桩为钢筋混凝土杆时,将锚固螺栓固定在引导孔上;

②当接触网杆或临时标记桩为钢架时,可以将标记点锚固螺栓焊接或栓接在钢架上。

③安装标记销钉(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该销钉取下保存)。

④安装反射镜(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该反射镜及销钉取下保存)。

(6)CPIII控制点编号的标注应全线统一采用大小为4cm的正楷字体刻绘,并用白色油漆抹底,绿色油漆填写编号字体。

4.4.2 轨道标记点的测量

(1)仪器要求

全站仪必须满足如下精确度要求:

角度测量精确度:≤± 1″

距离测量精确度:≤± 2mm +2ppm

使用带目标自动搜索及测量的现代化全站仪,如:Leica (徕卡)系列的:TCA1201,TCA1800,TCA2003,TRIMBLE S6等每台仪器应配12个棱镜。

(2)测量方法

自由测站的测量,从每个自由测站,将以2 x 3个

CP III-点为测量目标,每次测量应保证每个点测量3次,测量方法见下图。

测站(自由站点)

CPIII 控制点

向CPIII 点进行的测量(方向、角度和距离)

当CPIII 控制点距离为60 m 左右,且不应大于80 m ,为了确定CP III-点允许的最远的目标距离为120 m 左右,最大不超过150m 。

每次测量开始前在全站仪初始行中输入起始点信息并填写自由测站记录表。测量根据2组完整的测回。

(3)水平角测量的精度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①测量水平方向:2测回;

②测量测站至CPIII 标记点间的距离:2测回。

③方向观测各项限差根据《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1994)的要求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观测最后结果按等权进行测站平差。

方向测量法水平角测量精度表

注:DJ05为一测回水平方向中误差不超过±0.5″的经纬仪。

④每个点应正倒镜观测2次,各点的允许横向偏差不超过5mm。

⑤距离的观测应于水平角观测同步进行,并由全站仪自动进行。

(4)测量中点位横向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5)平面测量可以根据测量需要分段测量,其测量范围内的CPI 及CPII点应联测。

4.4.3 CPIII控制网标记点的编号

CP III-网络的点编号定义如下:

CP III-点按照公里数递增进行编号,其编号反映里程数。

CP III-点以数字CPIII为数字代码

所有处于线路下行线轨道左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奇数,处于上行线轨道右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偶数,在有长短链地段应注意编号不能重复。

举例如下:

“自由测站”法CP III-网络的点编号体系

4.4.4与上一级CPI、CP II 控制点联测

应记录于每个测站的:T 温度、气压以及CPI、CP II-点上的目标点的棱镜高测量

对于线路有长短链时,应注意区分重复里程及标记的编号。

(1)与上一级CPI、CP II 控制点联测,应当至少通过2个或以上线路上的自由测站,见下图。

测量按照经验应最少有2组完整的测回数据(其精确度应在5毫米误差以下)。

CP II 控制点

与CPI、CPII控制点联测示意图

CPIII控制点

向CPIII点进行的测量(方向、角度和距离)(2)如果从测量段上到CP II 控制点只能有一条视线连线,CP II-控制点必须引入附加点,而对于测量至少要有一个辅助点见下图。

与CPI 、CPII 控制点通过辅助点的间的联测示意图

测站(自由站点)

CPIII 标记点

向CPIII 点进行的测量(方向、角度和距离)

(3)为了使相邻重合区域能够满足CPIII 网络的测量高均匀性和高精确度,每个重合区域至少要有3到4对CP III 点(约为180米的重合)一起测量,并且考虑平差。

桥梁、隧道段须与已有的独立的隧道施工控制网相连接。通过选取适当的CP II 点和CPIII 特殊网点,来保证形成均匀的过渡段。 4.4.5 内业数据处理

在自由设站CPIII 测量中,测量时必须使用与全站仪能自动记录及计算的专用数据处理软件。

对于测量数据的整理和保存,必须保障数据信息能够从测量一直到评估验收和存档都完整一致,手工校验的修正参数,必须记录在案。

4.4.6 CPIII 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

CPIII 控制点的定位精度要求表(mm )

CP II 控制点

辅助

4.4.7现场记录

在现场测量时必须记录各测站的实际情况,它是测量中的重要数据,在进行外业测量时,应按下表填写。

自由测站记录表

线段第页共页测量单位:天气:

司镜:记录:年月日

4.5 CP Ⅲ控制点高程测量

4.5.1 CP 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工作应在CP Ⅲ平面测量完成后进行,并起闭于二等水准基点,且一个测段不应少于三个水准点。

4.5.2 精密水准测量可采用DS05、DS1型光学水准仪或电子水准仪(电子水准仪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为±0.3mm ),有条件时宜优先采用电子水准仪,并配套因瓦尺;且使用仪器设备应在鉴定期内。 4.5.2 CP Ⅲ控制点水准测量应按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

(1)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表(mm )

注:表中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2)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要求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注:①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②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3)精密水准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精密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注:①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② DS 05表示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误差为±0.5mm 。

4.5.3 CP Ⅲ控制点高程测量应严密平差,平差计算取位下表中精密水准测量的规定执行。

精密水准测量计算取位

4.6 对CPIII控制网的维护

由于CPⅢ网布设于桥梁上或由于线下工程的稳定性等原因的影响,为确保CPⅢ点的准确性,建议施工单位在使用CPⅢ点进行后续轨道安装测量时,应定期与周围其它点进行校核,特别是要与地面上布设的稳定的CPI、CPII点进行校核,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5 其它有关事宜

(1)测量计算软件的要求

CPⅢ网的平面和高程数据处理可采用旭普林公司提供的软件或采用中铁二院与西南交大联合研制的CPIII测量专用软件进行处理。

(2)其他未尽事项可以参考旭普林公司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及测量手册。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〇七年九月

某高铁无砟轨道施工组织设计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六标 DK103+850~DK135+152 CRTSⅡ型无碴轨道板铺设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夏铭 复核:陈忠 中铁十一局集团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六标项目经理部 2009年11月12日

DK103+850~DK135+152 CRTSⅡ型无碴轨道板铺设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范围 沪杭铁路客运专线六标段范围内DK103+850~DK135+152段CRTSII型无碴轨道的滑动板铺设,桥梁底座板、端刺、临时端刺的施工,路基混凝土支承层施工,轨道板粗铺、精调、灌浆和轨道板的张拉锁定、侧向挡块的施做。 二、编制依据 1、铁四院提供的施工图设计; 2、CRTSII型无碴轨道板施工的暂行技术条件 3、京津城际CRTSII型无碴轨道板施工工艺技术总结、经验教训; 4、京津城际无砟轨道施工实际工效; 5、施工沿线范围内水文、地质、建构筑物分布、施工便道布设等情况; 6、我公司目前掌握的CRTSII型轨道板铺设设备性能、工效、技术能力以及熟练技术操作工人的实际状况; 7、六标段内控架梁计划。 三、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及技术标准 新建上海至杭州铁路客运专线站前工程HHZQ-6标段,正线起讫里程DK103+850~DK135+512,全长31.985km,其中路基3345.836m,桥梁28.639km,无碴轨道铺设63.97单线公里,无轨道板约制造14269块,铺设约9918块。标段主要由嘉桐特大桥、桐海特大桥、海航特大桥、桐乡车站、海宁西站五大主要工程项目组成,其中桐乡车站设计框架通道涵洞及中小桥7座,海宁西站框架通道涵洞7座。设计CRTSII型轨道板铺设主要工程数量见表1。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安全措施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安全措施: 1.入场大型设备必须“四证一书”齐全,生产(制造) 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装验收合格证、设备操作证及设 备履历证书。 2.桥面施工用电安全是安全控制的重点之一,必须严格 执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与“三项五线”制,必须确 保线路无破损、横越桥面的电线必须穿硬质保护套筒保 护,严禁使用花线、明插座、碘钨灯,严禁线路在钢筋上 缠绕。 3.所有上桥通道必须有安全防护装置,有安全护栏及休 息平台。

4.工地照明设备要齐全可靠,确保夜间施工安全。 5.桥面上施工场面狭窄,各种机具、材料要有序堆放,严禁靠桥边缘堆放,且要预留专门的过人通道。 6.两布一膜、高强挤塑板存放、运输、铺设过程中要采取防水措施,在桥上作业时,操作人员严禁抽烟。 7.施工便道要随时平整压实并设会车通道,基坑回填要密实,防止车辆会车发生倾倒。 8.底座板钢筋网片吊装、轨道板吊装、砂浆吊装等上桥作业前一定要检查吊车的钢丝绳、吊链及吊具的安全状态,吊装过程中,吊臂范围内严禁站人,桥下及桥上要设置两名安全员全程监控,分别负责桥上与桥下的安全监管工作。 9.轨道板粗铺安放时,施工人员应用专用的撬杆安放,防止发生挤伤事故。 10.精调作业小车行走时须缓慢且及时调整方向,防止

无砟轨道安全技术交底

无砟轨道安全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汪村边特大桥施工里程DK297+007.8~DK297+845.11工程部位无砟轨道底座板交底日期2013年12月7日一、基本要求1.1 遵守劳动纪律,听从指挥,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规则、制度、不违章作业,并劝阻和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1.2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证者操作,在未熟悉机械、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前,不能上岗操作;1.3 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二、无砟轨道施工作业应考虑以下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2.1 基础面凿毛碎片飞溅伤人;2.2 钢筋加工、钢筋焊接触电伤害;2.3 混凝土输送泵爆裂;2.4 模板倒运时超载、偏载、捆扎不牢固,发生滑落或者侧翻;2.5 工具轨临时存放、倒运及安装过程中砸伤作业人员;2.6 工具轨、轨枕吊装作业伤害;2.7 轨枕固定架降落过程中用手试探凹槽耦合情况;2.8 组合式轨道排架吊装前支承块与挂篮连接螺栓松动,吊点间距设置不合理,运行过程中下方有作业人员;2.9物流运输过程中发生行车事故;2.10 轨道板吊装作业伤害;2.11 轨道板铺设和对位时压伤手脚,调整时未同步起升,发生倾斜;2.12 基础面凿毛人员应佩戴护目镜,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凿毛作业面周围不得站人,避免混凝土碎块飞溅伤人;2.13 工地倒运模板时应进行捆绑,不应超载,避免模板运输途中滑落,拆除和安装模板过程中,应避免模板倾倒伤人;2.14 运输车辆严禁人、料混装,车辆行驶速度不应过快。为确保运输车就位良好和安全进出,应派专人指挥,平交道口和狭窄的施工场地,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安排人员指挥交通;2.15 道床板施工区域内施工时,应加强照明设施,不得把灯具挂在竖起的钢筋或者其它金属构件上,导线应架空。三、钢筋加工安全措施3.1 钢材、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制作场地要平整,工作台要稳固,照明灯必须加网罩;3.2 拉直钢筋时,卡头要卡牢,地锚要结实牢固,拉筋沿线2米区域内禁止行人。人工绞磨拉直,不准用胸、肚接触推杠,应缓慢松解,不得一次松开;3.3 展开圆盘钢筋要一头卡牢,防止回弹,切断时要先用脚踩紧;3.4 人工断料,工具必须牢固。切断小于30厘米的短钢筋,应用钳子夹牢,禁止用手把扶,并在外侧设置

无砟轨道施工方案

无砟轨道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铺设无砟轨道轨下断面参考图》(张呼施隧(参)变-05) 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6、《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 7、《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10〕) 二、编制范围 张呼铁路工程4标段无砟轨道施工,里程为:DK122+858~DK137+226。 三、工程概况 张呼铁路站前4标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境内,起讫里程:DK122+500~DK167+550线路全长45.054Km,铁路等级为客运专线,速度目标250km/h,合同总投资额为25.5亿元。 主要建设任务包括:隧道 6.474km/3座;路基工程(含乌兰察布站)9.782km/11段;特大桥28.684Km/6座;中桥112.64m/1座;框架小桥991.14顶平米/7座;涵洞531.97横延米/15座,无砟轨道6381m。 四、无砟轨道设计及技术标准 4.1、我标段隧道采用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隧道内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由60kg/m轨、扣件、SK-2双块式轨枕、道床板组成。

4.1.1、钢轨. 采用60Kg/m、100m定尺长无螺栓孔新钢轨,材质为U71MnG。 4.1.2、扣件 扣件采用与SK-2轨枕相配套的WJ-8B扣件,图号为沿线0604。 4.1.3、双块式轨枕 采用SK-2型双块式轨枕。轨枕间距一般为650mm。扣件支点间距为650mm,施工时根据道床板的长度情况合理调整,但不宜小于600mm,且不应大于650mm。 4.1.4、道床板尺寸 道床板混凝土等级为C40,直线地段结构尺寸为:宽度2800mm,厚度260mm。 隧道内道床板采用连续浇筑,洞口195m范围内的道床板分段浇筑,没隔19.5m设置一个伸缩缝。结构变形缝处道床断开设置伸缩缝,伸缩缝与结构变形缝对齐设置,伸缩缝处设置剪力筋;如结构变形缝与分块浇筑道床块的伸缩缝距离较近,可适当调整道床长度,使道床伸缩缝与结构变形缝对齐。 板缝两侧的道床板与隧道仰拱回填层或钢筋混凝土底板采用钢筋连接,门字筋位于线路中心两侧,门型钢筋纵向每隔650mm设置一排,双线隧道每排四根,预埋筋采用直径1600的HRB400钢筋,门型钢筋中心距线路中线距离0.75m。 道床板混凝土直接浇筑在隧道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上,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表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见新面不小于50%,凿毛后,应采用高压水枪和钢丝刷将混凝土碎片、浮砟、尘土等冲洗干净。浇筑混凝土前仰拱回填层或混凝土底板表面应洒水湿润,并至少保持2小时,当表面无积水时方可施工。

无砟轨道安全技术交底(标准版)

无砟轨道安全技术交底(标准 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55

无砟轨道安全技术交底(标准版) 工程名称 汪村边特大桥 施工里程 DK297+007.8~DK297+845.11 工程部位 无砟轨道底座板 交底日期 2013年12月7日 一、基本要求 1.1遵守劳动纪律,听从指挥,认真学习,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规则、制度、不违章作业,并劝阻和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 1.2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特殊工种要持证上岗,不准将机械设

备交给无证者操作,在未熟悉机械、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前,不能上岗操作; 1.3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二、无砟轨道施工作业应考虑以下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2.1基础面凿毛碎片飞溅伤人; 2.2钢筋加工、钢筋焊接触电伤害; 2.3混凝土输送泵爆裂; 2.4模板倒运时超载、偏载、捆扎不牢固,发生滑落或者侧翻; 2.5工具轨临时存放、倒运及安装过程中砸伤作业人员; 2.6工具轨、轨枕吊装作业伤害; 2.7轨枕固定架降落过程中用手试探凹槽耦合情况; 2.8组合式轨道排架吊装前支承块与挂篮连接螺栓松动,吊点间距设置不合理,运行过程中下方有作业人员; 2.9物流运输过程中发生行车事故; 2.10轨道板吊装作业伤害;

CRTSⅢ型无砟轨道揭板试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定稿-终

CRTSⅢ型无砟轨道揭板试验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TB10005-2010) 2、《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TJ/GW112-2013) 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6) 4、《自密实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 02-2004) 5、《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 6、《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02) 7、《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2008) 8、《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9、《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隔离层用土工布暂行技术条件》 (TJ/GW113-2013) 10、《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弹性缓冲垫层暂行技术条件》 (TJ/GW114-2013) 1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嵌缝材料暂行技术条件》(TJ/GW119-2013) 12、《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10]41号) 13、《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 14、《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15、《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TB10601-2009) 17、《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18、《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指导意见(试行)》(工管线路函[2012]159号) 19、《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20、设计相关文件、施工图。 二、工程概况 京客专段TJ-2标三工区起讫桩号为DK292+835~DK297+451.2,正线全长

铁路工程中无砟轨道施工的测量技术与精度控制

铁路工程中无砟轨道施工的测量技术与精度控制 发表时间:2019-09-21T00:01:54.3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周志强[导读] 摘要:传统形式的有砟轨道,在受到列车荷载作用影响下,会导致道床出现道砟粉化及磨损的问题,从而导致结构变形,使轨道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十堰市 442012摘要:传统形式的有砟轨道,在受到列车荷载作用影响下,会导致道床出现道砟粉化及磨损的问题,从而导致结构变形,使轨道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在列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道砟飞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问题,无砟轨道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平顺性,而且几何变形不高、便于维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也正是受到这些特点的影响,无砟轨道的施工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准确 的测量来确保施工的质量,所以有必要针对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技术以及精度控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精度控制 一、铁路工程中的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 1、轨道测量控制网 在铁路工程当中,测量控制网分为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而根据施测阶段、功能以及目的,又可以分为施工控制网、勘测控制网以及运维控制网。为了确保控制测量质量能够对勘测、施工以及运维等阶段的要求加以满足,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保证各阶段中的高程、平面控制测量能够具有统一的标准,即在平面控制方面应统一采用CPI作为标准,而高程控制则可以将二等水准基点作为标准,在铁路工程中的平面测量控制网主要是由线路平面控制网、基础平面控制网以及轨道控制网组成。高程测量控制网包括轨道控制网和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其中前者主要作为运营维护、轨道精调以及铺设调整等工作的高程控制基准,而后者主要用于铁路施工、勘测工作的高程基准。 2、板式无砟轨道板精调技术 当前阶段,我国在客运专线当中应用的无砟轨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CRTSⅠ型、Ⅱ型、Ⅲ型无砟轨道,其中CRTSⅡ型无砟轨道又分为板式和双板式。而CRTSⅠ型无砟轨道主要是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利用水泥沥青砂浆铺设调整层。其中设置了凸形挡台限位,在确保轨道板铺设能够满足相关精度需求的基础上,通常会通过调整扣件的方式对钢轨最终的几何状态进行控制,其系统构成包括混凝土底座、GA 砂浆层、轨道板、凸形挡台、钢轨以及扣件系统等。即便隧道、路桥在线下基础方面存在差异,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构成并不会发生改变,而我国首条应用无砟轨道结构形式的铁路,已经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消化,并对制造Ⅱ型板的工艺进行研究和实验,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已经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Ⅱ型板制造工艺,而这种轨道结构形式即为CRTSⅡ型板无砟轨道形式。 3、无砟轨道平顺性检测技术 在完成轨道板精调以后,需要使用CA砂浆进行浇筑,而铺设精度在通过验收以后,就可以进行铺轨和扣件安装,完成轨道铺设需要使用轨检小车来测量轨道的几何状态,并利用扣件进行轨道的调整,使其进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从理论上来讲,要求线路中心轴为轨距中心,在直线段当中要与两根铁轨平行,在曲线段当中要与曲线切线平行,我国标准轨距是1435mm,轨距变化率要保持在1mm/1.5m,以±1mm作为验收标准,在活动端设有复位弹簧,确保在轨检小车运行过程中能够与轨道内侧紧密相连,而具体测量范围在-35~35mm。在铁路工程中,轨面高程以及轨道中线是工程质量的直观反映,通过将线路高程、坐标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得出其中的偏差,可以对轨道自身的几何状态进行全面的反映,在测量轨道高程和坐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高精度全站仪对轨检小车当中的棱镜中心三维坐标进行实测。根据标定好的轨面情况、线路中心线以及小车几何参数,将对应里程中的轨面高程及中心线位置换算出来,并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设计和实测的差值,利用相关技术规范完成评价。水平轨向就是轨道里程方向上的内线状态,而高低轨向则是轨道顶面部分的线形状态,如果横向轨道不良,会导致列车在横下加速度过程中缺乏稳定性,而高低轨向不良则会对列车垂向加速度造成影响,对于高低轨向和水平轨向的平顺检测,可以对德国长、短波不平顺检测法加以借鉴,并使用300m弦或30m弦的轨道平顺性核检。 4、全站仪自由设站程序设计 第一,利用全站仪对2个CPⅢ控制点进行手动瞄准,结合后方交会原理对近似的全站仪位置进行确定;第二,根据待测点坐标以及近似全站仪坐标,对待测控制点自身的棱镜方向值进行计算,并通过相关指令,使全站仪将剩余控制点的自动观测完成;第三,针对CPⅢ观测值对数据稳定性进行检测,查看观测值是否存在超限问题,并将其中不合格的点剔除在外。 二、控制无砟轨道施工测量精度的具体措施 1、做好测量仪器设备的配置工作 第一,要对高精度全站仪加以准备,要求其具有ATR自动照准功能;第二,准备精密水准仪,要求该仪器能够对数据进行显示和存储,且误差要小于0.3mm/km;第三,对电子轨道尺加以配置,要求具有数码显示功能,且精度误差在0.5mm以内。 2、线路基标测设 对于无砟轨道施工而言,线路基标是其实现精度控制的基础,具体测设内容包括加密基标记控制基标,基标方面的测设精度不但会对无砟轨道施工精度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施工的效率,具体测定方法为:第一,选定CPⅢ控制点,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精密水准测量以及设站极坐标法对施工高程和平面进行测设;第二,在直线段中以100m为一个间距进行控制基标的设置,而曲线段则每间隔60m就要设置一个控制基标;第三,对特殊路段需要进行控制基标的加密设置,结合轨排长度,在直线段中应以12.5m为一个间隔进行设置,而曲线段要以6.25m为一个间隔进行设置;第四,在混凝土地板强度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对控制基标以及加密基标进行布设,并做好标识,在完成基标布设以后,要在道床板顶面使用墨线标记中心线位置。 3、轨排架精确调整 为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借助轨道检测小车完成测量时,应该严格按照测量规定要求进行,通常在测站20~80m的范围内测量准确度较高,所以顺接段以及搭接段的测量长度应控制在62.5~20m,具体长度需要结合两次测量数据对比以及测量距离来确定。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测站位置、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保持重视,在精调过程中,需要将小车静置在待测轨道当中,利用全站仪进行小车棱镜点的测量,从而对设计位置、轨道位置、位置偏差以及调轨方向进行实时的显示,使现场调轨作业能够获得相应的指导。 4、测量控制网复测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要点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要点 一、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 (1)施工工作面清理→ (2)轨道板施工放线→ (3)摆放纵向钢筋→ (4)散枕机散枕→ (5)安装工具轨、组装轨排、安装调节器→ (6)轨道粗调定位→ (7)钢筋网绑扎、接地焊接、绝缘电阻测试→ (8)纵、横向模板安装→ (9)轨道精调→ (10)道床混凝土浇筑→ (11)螺杆调节器松弛、扣件松开 (12)道床混凝土抹面、养生→ (13)拆卸模板、调节器和工具轨→ (14)封堵螺杆孔→ (15)无缝线路铺设→ (16)轨道精细调整和验收。 二、物流组织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可按左右线交替顺序施工,也可两线同步组织施工。沿线路方向,根据施工区段实际,设置施工便道入口,各工序所需施工材料在施工便道入口处进入施工区,沿线上施工通道送达

作业面。长大桥梁,可在桥下设置材料临时存放点,提升至桥上。 左右线交替施工时,可利用邻线作为物流通道。 三、施工关键技术 1、支承层施工 施工方法:为有效的减少支承层裂纹的产生,支承层应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且收缩率不应过大。路基上的支承层应采用水硬性材料,摊铺机摊铺;桥梁、隧道上的支承层可采用低塑性贫砼,模筑法施工。所用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有关技术条件。 切缝标准:支承层施工后应做好养生工作,形成强度后一般4-5m 左右锯切裂缝,裂缝深度一般为支承层厚度的1/2,用土工布覆盖、喷淋,继续养生。 切缝条件:支承层的锯缝时间以锯切时既不破坏结构又不造成困难为准。常温下,支承层须在12h以内锯缝,高温、低温条件下,锯切时间可适当调整。 养护标准: 采用摊铺成型:在进行表面平整之后,盖上粗麻布等薄垫保水材料,然后在粗麻布(土工布,黄麻布)上进行3d的湿养护 模筑混凝土:在进行表面平 整之后,马上盖上薄塑料布, 混凝土终凝后,立即盖上粗 麻布(土工布,黄麻布)上 进行7d的湿养护

板式无砟轨道工程轨道板施工方案

板式无砟轨道工程轨道板施工方案

新建铁路沈丹客运专线TJ-3标工程 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工程 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批准: 中建股份沈丹客运专线TJ-3标项目部三工区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 1 - 二、工程概况 ......................................................................................................... - 2 - 2.1 工程概况 ............................................................................................ - 2 - 2.2底座板布置及结构尺寸 ..................................................................... - 2 - 2.3曲线地段超高设置............................................................................. - 5 - 2.4施工条件............................................................................................. - 7 - 2.4.1自然气候条件................................................................................. - 7 - 2.4.2交通运输条件................................................................................. - 7 - 2.4.3工区沿线可用材料资源................................................................. - 8 - 2.4.4水、电、燃料可用资源情况......................................................... - 8 - 2.4.5通信................................................................................................. - 8 - 三、施工计划安排 ................................................................................................. - 8 - 3.1工期安排............................................................................................. - 8 - 3.1.1单元评估计划................................................................................. - 8 - 3.1.2施工计划......................................................................................... - 8 - 四、施工前期准备 ................................................................................................. - 9 - 4.1技术准备............................................................................................. - 9 - 4.1.1技术培训......................................................................................... - 9 - 4.1.2线下工程验收及交接..................................................................... - 9 - 五、轨道板施工 ................................................................................................... - 12 - 5.5钢筋焊网安装及钢筋加工、绑扎 ................................................... - 18 - 5.6立模 ................................................................................................... - 20 - 5.7底座混凝土施工 ............................................................................... - 21 - 5.8混凝土拆模及养护 ........................................................................... - 23 - 5.9隔离层和弹性垫层施工 ................................................................... - 24 - 5.10自密实混凝土钢筋焊接网安装..................................................... - 25 - 5.11轨道板存放..................................................................................... - 26 - 5.12轨道板铺设..................................................................................... - 29 - 5.13轨道板防上浮和偏移设备安装..................................................... - 31 - 5.14自密实混凝土层施工..................................................................... - 31 - 六、劳动力计划 ................................................................................................... - 33 - 七、各项保障措施 ............................................................................................. - 33 - 7.1工期保证措施 ................................................................................... - 33 - 7.2 质量保证措施 .................................................................................. - 34 - 7.3安全保证措施 ................................................................................... - 37 - 八、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目标及措施 ............................................................... - 38 - 8.1环境保护目标 ................................................................................... - 38 - 8.2环境保护措施 ................................................................................... - 38 - 8.3文明施工目标 ................................................................................... - 38 - 8.4文明施工措施 ................................................................................... - 39 -

无砟轨道施工指南

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作业指南

目录 1 前言 (1) 2 适用范围 (1) 3主要技术标准和参数 (1) 4施工工艺流程 (3) 5生产施工方法和过程控制标准 (4) 5.1 施工准备 (4) 5.2 下部支承结构层施工 (5) 5.3 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钢筋进场 (9) 5.4 道床工作面清理、施工放线 (11) 5.5 底层钢筋布设 (11) 5.6 轨枕布设 (12) 5.7工具轨、模板、螺杆调节器运输 (13) 5.8铺工具轨、组装轨排、安装螺杆调节器托盘 (14) 5.9轨道粗调、安装调节器螺杆 (17) 5.10 钢筋绑扎、接地焊接 (19) 5.11 安装横向、纵向模板 (20) 5.12 轨道精调 (22) 5.13 混凝土浇筑 (25) 5.14 轨排稳定保护 (27) 5.15 混凝土养护 (28) 5.16 拆除纵向、横向模板 (29)

5.17 拆除螺杆调节器 (30) 5.18 轨道状态复测 (30) 5.19 拆工具轨 (30) 5.20 封堵螺杆孔、修整混凝土 (31) 5.21 轨道状态调整 (31) 6主要材料与机具设备配置 (35) 6.1 材料计划 (35) 6.2 机具设备配置 (36) 7 施工组织要点 (37) 7.1 道床板施工物流组织 (37) 7.2 劳动力安排 (38) 7.3 作业区段的划分和工效. (39) 8 质量控制要点 (39) 8.1 施工准备阶段 (39) 8.2 下部支承结构层施工阶段 (40) 8.3 道床板施工阶段 (40) 8.4 轨道精调阶段 (40) 9 安全控制要点 (41) 10 环境保护控制要点 (41)

无砟轨道框架法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技术交底书 表格编号 轨排施工 项目名称中铁十局万铁路段三分部 交底编号共8页 工程名称刁河特大桥 设计文件图号万豫施(轨)-02 施工部位桥涵CRTS1型无砟轨道 交底日期2017.06.20 技术交底容: (一)编制依据 1.1万豫施(轨)-02 1.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1.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4-2010) (二)技术交底围 本交底适用于刁河特大桥桥上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轨排施工。 (三)技术要求 轨排框架法施工是采用厂制高精度轨排框架,使用龙门吊现场组装和铺设轨排,粗调时使用轨距尺、全站仪通过轨道框架横竖向调整机构对轨排方向和高程进行初步调整;精调时根据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显示数据,通过同步调整轨排框架两侧的横向螺杆(轨向锁定器)实现轨向调整,通过垂直转动轨排框架两侧的竖向螺杆(螺柱支腿)实现高程和水平调整。 (四)施工配置说明 4.1轨排框架法施工主要施工设备有:轨排框架及纵横向模板、10t跨双

轨枕专用吊具”。 轨排、轨枕专用吊具 (五)施工程序 5.1吊装轨枕:将待用轨枕使用龙门吊按轨排使用数量吊放在移动式分枕平台上,每次起吊4根轨枕,吊装时需低速起吊、运行。 5.2匀枕:按照组装平台上轨枕定位器按设计间距匀枕,并对轨枕承轨槽表面封堵螺栓孔的胶带进行清理。 5.3检查调整轨枕块位置,并根据紧线器将一侧的螺栓孔布成一条线,偏差小于1mm。 5.4吊装轨道排架:人工配合龙门吊,将轨道排架按标记的扣件螺栓孔位置与轨枕上螺栓孔位置对齐,平稳、缓慢地将排架放置于轨枕上。复查轨枕位置并用专用扭矩扳手上紧扣件。 5.5扣件安装注意事项:一是安装前检查螺栓孔是否有杂物,螺栓螺纹上是否有砂粒等,并在螺栓螺纹上涂抹专用油脂;二是将螺栓旋入螺栓孔,用手试拧螺栓,看是否能顺利旋进,若出现卡住现象,则调整后重新对准、旋入;三是使用专用扳手按照扭矩要求上紧螺栓(WJ-8B扭矩大小为160N·m),扣件与轨枕顶、钢轨底必须密贴,弹条前端三点要与轨距挡块密贴(双控措施)。 5.6对轨排螺栓安装质量及轨枕间距进行检查。合格后堆放在一侧待用,

无砟轨道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无砟轨道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范围 12、工程简介 13、规划目标 13、1质量目标 13、2安全目标 23、3环境保护目标 23、4文明施工目标 24、质量控制管理要点: 24、1 施工准备 24、2 两布一膜铺设 34、3 底座混凝土 34、4 轨道板粗铺 44、5 轨道板测量及精调 54、6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 65、质量保证措施 65、1质量保证体系 65、2制度保证措施 85、3质量目标管理制度 95、4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 15、5检查和质量信息反馈措施1 26、安全保证措施1 26、1安全生产保障体系1 26、2安全保证措施1 47、环境保护措施1 57、1组织保证措施1 67、2制度保证措施1 67、3综合措施1 67、4施工环境具体措施16无砟轨道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范围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站前工程HKJX-5标全长 68、630km,起止里程DK569+8 39、17~DK638+4 68、75。经综合考虑全标段施工进度、结合架梁工期,拟将DK587+575~DK590+637范围作为无砟轨道施工首件工程,即DK587+5 74、85~DK587+6 57、57段路基(长度 82、72m)、田垄特大桥(中心里程DK588+0 77、 46、长度8 39、78m)DK588+4 97、35~DK588+5 71、87段路基(长度 74、52m)、英山特大桥(中心里程DK589+5 76、 35、长度xx、96m)及2-6路基永久端刺(DK590+5 80、83~DK590+6 36、83段)范围。本段范围架梁时间较早,而且运梁通道将在xx年11月20日结束,最先具备铺板施工条件。本段范围设计全部为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按照工管技 【xx】 35号文要求,首件主要施工内容:两布一膜施工(L≤150m的路基:两布施工),底座板施工,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的粗铺、精调、灌浆、轨道板纵向张拉、轨道板板缝混凝土填充、首件工程钢轨铺设及精调等。 2、工程简介本段无砟轨道首件工程起讫里程DK587+575~DK590+637,全长 3、062正线公里。其中,首件工程起点为范家山大桥长沙台DK587+575,终点为英山特大桥长沙台摩擦板范围,全长 3、062km,位于南昌市新建县境内。共含桥梁2座,长2849m;路基2段,

宁杭客运专线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精调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e13183453.html, 宁杭客运专线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精调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 作者:郑小刚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1期 摘要:宁杭客运专线设计铺设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精调测量系统SPPS是针 对高速铁路CRTSⅡ型轨道板安装施工而专门研制的精确测量定位系统。本文对精调测量系统SPPS的应用与创新进行了简要陈述,为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提供测量控制技术保障。 关键词: 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精调测量系统(SPPS);测量精度 中图分类号: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述 宁杭铁路客运专线衔接京沪高速铁路、沪汉蓉快速通道、杭长客运专线等,与沪宁城际铁路、沪杭甬客运专线等构成长三角快速城际铁路网,是我国高速铁路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讫里程DK1+852.41~DK250+097.27,正线全长249km(双线),线间距5m,设计速度 350km/h,全部采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铺设。 2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简介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利用成型的组合材料代替道碴,将轮轨力分布并传递到路基基础上,具有“少维修”特点。 板式无砟轨道主要由基础防冻层、支承层/底座板、防排水系统、轨道板、轨道扣件系统、轨道以及其他附属设施构成。 轨道板替代普通铁路的道碴和轨枕,通过扣件系统直接安放钢轨,轨道板铺设精度直接影响轨道的平顺性,为满足高速列车运行要求,在安装轨道板时必须精确定位,安装定位的最终值与设计理论值的偏差必须控制在亚毫米级精度范围内。 3 精调测量系统SPPS概述 轨道板精调测量系统简称SPPS (Slab Precise Position System),是针对高速铁路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铺设施工而专门研制的测量定位系统。

无砟轨道施工现场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案

无砟轨道施工现场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案 1、梁面钢筋网片未进行覆盖,现场随意堆放,部分网片锈蚀严重。处理方案:对梁面钢筋网片进行覆盖,统一规划后集中存放。 2、底座板养生用棉被颜色不统一,堆压砂袋随意堆放。 处理方案:堆压砂袋建议采用京沪项目使用的白色袋子,规格统一,摆放位臵固定,保证美观。棉被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将颜色一致的铺设在相邻位臵,后续物质部门采购统一时尽量做到颜色统一。 3、施工班组未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施工,存在模板安装后才进行植筋作业等违规作业的情况。 处理方案:施工班组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施工流程进行作业,现场管理人员加强管控,上道工序未完成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 4、施工现场未及时清理,各种钢筋、模板、扣件及小型材料、机具配件随意堆放。 处理方案: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及时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各种钢筋、模板、扣件及小型材料、机具统一存放,部分物件可加工移动储存箱进行存放,保证现场整洁有序。 5、植筋作业过程中,需加强现场管控,保证植筋深度及质量。 处理方案:质检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加强过程控制,发现不合格立即进行整改,杜绝质量隐患。 6、底座板模板拆模后使用车辆拖行至下一施工部位,且部分模板未

经打磨,直接涂刷脱模剂。 处理方案:模板拆除后使用车辆统一运输至下一施工部位,严禁直接在桥面上拖行,所有模板必须打磨干净后方可涂刷脱模剂,否则禁止使用。 7、浇筑混凝土前,底座板施工区域存在清理不彻底的现象。 处理方案:在浇筑混凝土前,建议采用高压水枪、鼓风机或吸尘器进行彻底清理,保证底座板施工质量。 8、隔离层铺设完成后,现场随意踩踏,导致隔离层部分区域被污染。处理方案:隔离层铺设完成后,严禁现场施工人员随意踩踏,建议在施工区域设臵警示标语,保证隔离层施工质量。 9、底座板混凝土浇筑存在洒水抹面现象。 处理方案:质检员与现场管理人员严格控制抹面过程,抹面须进行至少四次,禁止洒水抹面。 10、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未佩戴安全帽。 处理方案:安质部及架子队每天进行巡查,未佩戴安全帽的按相关管理办法进行处罚。 请安质部牵头,工程部配合,根据近期发现的问题按照以上格式增加,整理好后下发至施工现场

无砟轨道测量方法研究概论

无砟轨道测量方法研究 班级: 土木09-2 学号:091020804 姓名:王顺

摘要 本次设计介绍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平面和高程控制网设计、GPS测量、各种结构形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以及安装控制测量方法。重点对CPⅠ、CPⅡ、CPⅢ三级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和测量精度做了详细的阐述,从前期的接桩复测,到控制网的加密与测量,线下工程的竣工测量,桥涵、路基、隧道的变形监测,均是对后面铺设无砟轨道做好准备,较详细的论述了工程测量技术和方法,以达到铺设的精度要求。 论述要点: 1、概述:主要叙述国内外无砟轨道发展历程,铺设的精度要求,工程测量的基本流程。 2、从控制测量的特点,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等详细说明无砟轨道的测量方法。 3、CPI、C PⅡ、CPⅢ控制网的布设及测量方法。 4、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5、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及安装测量。

第一章概述 一、概述 无砟轨道是以钢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道床取代散粒体道砟道床的整体式轨道结构。与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具有以下特点: (1)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连续性和平顺性; (2)良好的结构耐久性和少维修性能; (3)减少工务养护、维修设施; (4)减少客运专线特级道砟的需求; (5)免除高速行车条件下有砟轨道的道砟飞溅; (6)有利于适应地形选线,减少线路的工程投资; (7)可减轻桥梁二期恒载,降低隧道净空; (8)一旦基础变形下沉,修复困难,要求有坚实、稳定的基础。 二、国外无砟轨道的应用情况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铁路相继开展了各种类型无砟轨道结构的研究。在日本,板式轨道已在新干线大量铺设,新建铁路的无砟轨道已超过全线的90﹪,铺设总长度达2700km。在德国,Rheda、B?gl、Züblin等无砟轨道已在新建的高速线上全面推广,无砟轨道占线路总长度的80﹪以上,铺设总长度达到800km。 国外无砟轨道结构形式众多,应用较广、较为广泛的几种无砟轨道结构形式如下: 1.雷达(Rheda)型无砟轨道 Rheda型无砟轨道是将预制轨枕埋入连续浇筑的混凝土道床板中的无砟轨道结构。Rheda型无砟轨道于1972年首先铺设于德国比勒菲尔德至哈姆线的雷达车站,经过30多年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从最初的Rheda传统型(图1-1)发展到现在的最新结构形式Rheda2000型(图1-2)。Rheda型无砟轨道在德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铺设长度达到无砟轨道总长度的一半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