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运动和排痰能力训练及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65
体位排痰的指导训练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体位排痰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按照以下方向来进行撰写:体位排痰是一种用于清除呼吸道痰液的技术,是呼吸康复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在疾病和受损情况下,人体的呼吸系统常常会产生大量痰液,如果不及时清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有效的排痰技术对于呼吸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体位排痰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和肺部的自身力量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
不同的体位排痰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的部位和程度的痰液进行清除,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通过正确的体位排痰训练,可以加速痰液的清除,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体位排痰的训练技术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体位,并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操作。
不同的体位排痰技术包括仰卧位排痰、俯卧位排痰、侧卧位排痰等,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训练,患者可以熟练掌握体位排痰技术,提高清痰的效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本文将对体位排痰的定义、重要性、训练技术、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同时,还将探讨体位排痰的效果和优势,适用人群和应用范围,以及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和阅读,能够加深对体位排痰技术的了解,促进其在呼吸康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体位排痰的指导训练技术:1. 引言:介绍体位排痰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引出本文对体位排痰的指导训练技术的探讨。
2. 正文:2.1 体位排痰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体位排痰的概念、意义以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强调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2.2 体位排痰的训练技术:介绍体位排痰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包括体位选取、手法和呼吸训练等,详细说明如何进行有效的体位排痰训练。
2.3 体位排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具体阐述体位排痰的步骤,包括准备、操作和结束等,同时提醒读者在进行体位排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对呼吸系统的维护和训练。
事实上,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什么是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是针对呼吸系统的专门锻炼,旨在增强呼吸系统功能、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其核心是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增加肺活量,提高气道通畅度,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和维持。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呼气、深呼吸、缩唇呼吸等动作,这些动作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增加肺活量,并有效增强人体的氧合功能。
排痰能力训练则是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使痰液能够顺畅地从气道中排出,从而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风险。
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的方法首先要注意的是,进行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之前,应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和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呼吸运动及排痰训练方法:1.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呼吸训练方法,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扩大肺活量,强化呼吸肌肉。
具体步骤如下:1.平躺或坐直身体,放松全身,将手放在腹部。
2.深吸气,感受气体进入肺部。
3.在吸气的过程中,使腹部向外膨胀,向上推动手掌,使肺部充分膨胀。
4.缓慢、平稳地呼气,将手掌向内收缩,使腹部向背部靠拢。
2. 缩唇呼吸缩唇呼吸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部顺畅呼吸的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1.直立或坐直,放松全身。
2.实现吸气,同时将嘴唇轻微闭合,呈现小圆形。
3.缓慢呼气,同时使嘴唇呈圆形,让气体从唇缝中流出。
3. 重力球训练法重力球训练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可以锻炼呼吸肌肉并帮助痰液排出。
具体步骤如下:1.置一个小重力球在腹部,直立或坐直身体,放松全身。
2.慢慢吸气,让腹部向外伸展,同时向上移动重力球。
3.缓慢呼气,同时将重力球向下移动回到原来的位置。
注意事项在进行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细节以确保训练效果和安全:1.控制训练强度和次数,不要过度锻炼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包括深呼吸、有效咳嗽、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和机械吸痰等一组胸部物理治疗措施。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深呼吸是指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以排出肺内残气及其代谢产物、增加有效通气的一种呼吸方式。
有效咳嗽是在咳嗽时通过加大呼气压力,增强呼气流速以提高咳嗽的效率,适用于神志清醒,一般状况良好、能够配合的病人。
实施的注意事项是:①首先应指导病人掌握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病人尽可能采用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地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也可让病人取俯卧屈膝位,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咳出痰液。
②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咳出。
③减轻咳嗽时的疼痛:对胸痛不敢咳嗽的病人,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咳嗽加重疼痛,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可避免咳嗽时胸廓扩展牵拉伤口而引起疼痛。
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30 分钟后进行有效咳嗽。
(2)气道湿化:适用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
气道湿化包括湿化治疗和雾化治疗两种方法,湿化治疗法是通过湿化器装置,将水或溶液蒸发成水蒸气或小液滴,以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之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的目的。
雾化治疗又称气溶液吸入疗法,是应用特制的气溶液装置水分和药物形成气溶胶的液体微滴或固体颗粒,使之吸入并沉积于呼吸道和肺内,达到治疗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
雾化吸入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湿化稀释气道分泌物的作用。
注意事项:①防止窒息:干结的分泌物湿化后膨胀易阻塞支气管,治疗后要帮助病人翻身、拍背,以及时排出痰夜,尤其是体弱、无力咳嗽者。
②避免湿化过度:过度湿化可引起黏膜水肿和气道狭窄,使气道阻力增加,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也可引起水中毒、肺水肿(对心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注意)。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活动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间久了患者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进而引发恶性循环。
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发生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方法。
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
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
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
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
6)肺栓塞。
7)COPD。
8)换气障碍。
9)支气管痊孪。
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
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
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
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
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
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
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四:注意事项: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氧气吸入,维持呼吸通畅。
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痊孪。
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
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
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五:效果:1)增加每分通气量。
2)减少呼吸次数。
3)减少分钟换气量。
4)增加呼吸功率。
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
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六、训练法(一)缩唇呼吸:1、定义: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法。
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可以通过运动、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的体位调整、按摩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 运动运动是促进有效排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呼吸道肌肉的收缩力度和频率,帮助痰液更好地排出。
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此外,呼吸操和深呼吸训练也是促进呼吸道排痰的有效方法。
通过锻炼,还可以增加体力和免疫力,提高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2. 充足的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摄入是促进痰液稀化和排出的关键。
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可保持痰液的稀薄度,使其更容易排出体外。
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8杯(约2升),可以适量增加水果汁、汤类等液体的摄入,但要避免饮用过多刺激性饮料和含咖啡因的饮品。
3. 体位调整适当的体位调整也可以促进痰液排出。
采取俯卧位或坐位时可倾斜身体前倾,这有助于减少痰液在呼吸道中的滞留,促进痰液的排出。
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体位引流法,通过改变体位,利用重力帮助排痰。
具体方法是平躺或坐位时,将头部和上胸部垂直悬空,然后轻轻震动上背部,帮助痰液向下排出。
4. 按摩胸部按摩是促进痰液排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可以请家人或专业按摩师进行按摩,或者自己进行自我按摩。
按摩时,用平坦的手掌轻轻按摩胸部左右两侧和上下两侧,从上向下、从外向内按摩,以刺激呼吸道肌肉的收缩和痰液的排出。
5. 药物治疗在痰液粘稠度较高,难以排出时,可以考虑使用痰液溶解剂或排痰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痰液的黏稠度,使其更易于排出体外。
常见的药物包括盐酸氨溴索、溴已新、溴己新等。
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6. 其他注意事项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有效排痰。
如避免吸烟和二手烟,呼吸道不正常的化学物质和颗粒物质可能对呼吸道粘膜造成刺激,使痰液分泌量增加且难以排出。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可以通过加湿器或盆水等方式来增加空气湿度,有助于痰液的稀薄和排出。
支气管炎怎么排痰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和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常见的有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患者常常伴随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支气管炎患者排痰的方法支气管炎患者要及时排痰,以减轻呼吸道炎症和防止痰液堵塞支气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排痰方法:1.深呼吸、咳嗽:通过深呼吸和咳嗽可以将痰液排出呼吸道,特别是在早上起床之后和每次进食后。
2.喝水:饮用足够的水有助于稀释痰液,增加痰液排出量。
建议每天喝6-8杯水。
3.振动法:使用带有振荡器的设备,在背部进行震动,以帮助排痰。
4.呼吸运动:进行适当的呼吸运动可以帮助加强呼吸道肌肉的收缩力度,促进痰液的排出。
5.药物治疗:某些痰液稠厚的患者,可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祛痰剂等药物治疗,以促进痰液排出。
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除了及时排痰外,支气管炎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常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祛痰剂等药物治疗支气管炎。
但请注意,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物理治疗:如吸入氧气、吸入雾化液、氧气疗法、呼吸肌肉训练等,可以改善呼吸功能。
3.针灸治疗:一些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并促进病情的改善。
4.饮食调节:应避免食用太多寒凉刺激性的食物,如生冷饮料、辣椒、葱姜等,同时增加摄入蛋白质、维生素C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5.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定期锻炼、避免烟酒、保持足够的睡眠等,有助于支气管炎患者恢复健康。
支气管炎的注意事项1.定期复诊: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病,复发率较高,需定期就医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避免烟酒:长期吸烟、饮酒会加重支气管炎的症状,应尽量避免,甚至完全戒烟戒酒。
3.注意保暖:寒冷的气候容易引发支气管炎,应注意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感冒。
4.正确使用药物:如抗生素等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格按医嘱使用。
5.饮食调节: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增加蛋白质、维生素C等的摄入,有助于支气管炎患者加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助力呼吸康复训练方法
助力呼吸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腹式呼吸:主要采用鼻子进行深吸气,然后慢慢用口呼气。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耐受能力进行多次深呼吸的训练。
有效咳嗽:在吸气时用力咳嗽,有助于将痰液从远处的气道咳出并排出体外,从而促进呼吸顺畅。
拍背法:特别适合痰液比较黏稠且难以咳出的患者。
方法是从背底部到肩部,用五指并拢、微弯曲的空心掌迅速叩击胸部,帮助痰液聚集到肺叶。
缩唇呼吸:用鼻子吸气,呼气时嘴唇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
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进行,目标是达到1:4。
胸部敲击和胸式呼吸:这两种方法也可以帮助改善呼吸功能。
体位排痰方法范文体位排痰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来促进痰液流动、排出的方法。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哮喘等。
体位排痰的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和呼吸运动来帮助痰液从肺部移动到气道并排出体外。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体位排痰方法:1.仰卧位排痰法:患者平躺在床上,用一些垫子或枕头支撑头颈部使其高于胸部。
这个姿势有助于痰液朝向气道上方流动,更容易排出。
在这个位置下,可以配合气道抖动或振击的技术来加速痰液排出。
2.俯卧位排痰法:患者趴在床上,头部稍微向一侧转动,以减少头部压力。
患者可携带使用可吸入物质(例如盐水)的雾化器,在这个姿势下进行吸入治疗,有助于痰液稀释和排出。
3.侧卧位排痰法:将患者侧卧在床上,并用一些垫子或枕头支撑背部和头部。
这个姿势有助于改变肺部重力分布,促进痰液流向气道上方并排出。
4.立位排痰法:患者站立或坐着,身体向前倾斜,用手扶着座椅或桌子以维持平衡。
这个姿势有助于利用重力来促进痰液从肺部流向气道并排出。
同时,可以配合进行深呼吸和咳嗽来增加肺部气流,进一步帮助痰液排出。
除了以上常用的体位排痰方法,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排痰方法:1.倒立排痰法:这个方法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护,患者头向下倒立,脚架于墙面或床上。
这个姿势通过重力来改变痰液流动方向,有助于将痰液从肺部移动到气道并排出。
2.艾尔背卧位排痰法:这个方法适用于颈椎、胸椎和腰椎受限的患者。
患者平躺在床上,专业人员用手抬起腿部并将其放在自己的腿上。
然后专业人员用手托起患者的上半身,使其呈一个弧形。
这个姿势通过重力和抬高腿部来改变痰液流动方向,有助于痰液从肺部移动到气道并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体位排痰方法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不同疾病和患者病情的差异可能需要不同的体位排痰方法。
同时,体位排痰方法需要配合使用其他辅助措施,如气道抖动、振击、可吸入药物等,才能有效促进痰液排出。
总结起来,体位排痰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来促进痰液流动、排出的方法。
呼吸功能训练一、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定义和目的】1.定义:呼吸功能训练是指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
常用技术是:缩唇呼吸和胸-腹肌呼吸动作的配合以减慢呼吸频率和改善呼吸肌的协调。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包括:缩唇呼吸、前倾体位和控制性腹式呼吸。
2.目的:1)通过对呼吸运动的控制和调节来改善呼吸功能,尽可能恢复有效的腹式呼吸。
2)增加呼吸肌的随意运动,提高呼吸容量,改善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3)通过主动训练改善胸廓的顺应性,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
【应用范围】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2.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胸部手术后。
3.慢性肺实质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尘肺)等。
4.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者。
【禁忌症】1.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尚未被控制的患者。
2.呼吸衰竭的患者。
3.如患者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等不良情况也不宜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操作准备】1.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2.环境:空气清洁、安静;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
3.评估患者,制定具体训练计划。
4.用物:简易呼吸训练器。
【操作流程】【操作要点】 1.缩唇呼吸训练法1)体位:取端坐位,双手扶膝。
2)口唇缩成“吹口哨”状。
吸气时让气体从鼻孔进入,每次吸气后不要急于呼出,宜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气;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哨样,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徐徐将肺内气体轻轻吹出,每次呼气持续4~6s 。
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每天练习3~4次,每次15~30min 。
2.腹式呼吸训练方法指强调膈肌呼吸为主的方法,以改善异常呼吸模式,提高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收缩效率,使患者的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
可运用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
1)体位: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也可采用前倾站位。
让患者正常呼吸,尽量放松身体。
2)先闭口用鼻深吸气,此时腹部隆起,使膈肌尽量下移,吸气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息2~3s (熟练后可适当逐渐延长至5~10s ),然后缩唇缓慢呼气,腹部尽量回收,缓缓吹气达4~6s 。
肺康复训练方法
肺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和措施,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提高患者的呼吸能力和生活质量。
1. 呼吸肌训练:
- 腹式呼吸训练:患者仰卧位,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
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重复进行。
- 吸呼气肌训练:使用特定的呼吸训练器材,通过吸气和呼
气的力度训练,增强吸呼气肌肉的力量。
-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和放松的动作,缓解呼吸肌肉的疲
劳和紧张。
2. 气道通畅训练:
- 气道湿化:使用湿化器或吸入盐水,增加气道湿度,减少
黏液的粘稠度,促进黏液的排出。
- 气道排痰训练:采用体位引流、气道震荡和气道吸引等方法,帮助患者有效排出呼吸道内的痰液。
3. 身体运动训练:
- 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增强心肺
功能,提高氧气的利用效率。
- 柔韧性训练:通过伸展运动,帮助患者增加肌肉的柔韧性,改善呼吸肌肉的协调性。
4. 呼吸训练器的使用:
- 抗阻训练器:通过吸气时增加阻力,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
- 呼吸节奏器:通过调节吸气呼气的节奏,改善呼吸肌肉的
协调性和节律性。
5. 心理支持:
- 提供情绪支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面对康复训练。
- 康复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肺康复的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康复训练,了解和管理相关疾病。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肺康复训练方法,具体的训练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定制。
任何康复训练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呼吸训练与排痰管理对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及康复情况的影响马素芳刘普珍袁群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广州510000)89-91.[11]林勤,林有伟.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9):141-143.[12]李兴芹.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4):479-480.[13]梁文斌,沈静.责任制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6):84-86.(收稿日期:2021-05-30)【摘要】目的研究呼吸训练与排痰管理对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及康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
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与排痰管理方案,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呼吸功能、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后FVC 、FEV 1、PEF 均比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 <0.05)。
结论对于肺癌手术患者开展呼吸训练联合排痰管理方案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关注。
【关键词】肺癌手术呼吸训练排痰管理呼吸功能康复情况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24-3479-03DOI :10.19435/j.1672-1721.2021.24.041肺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中早期肺癌检出率也越来越高,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必要条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