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67
体位排痰的指导训练技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体位排痰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按照以下方向来进行撰写:体位排痰是一种用于清除呼吸道痰液的技术,是呼吸康复治疗中重要的一环。
在疾病和受损情况下,人体的呼吸系统常常会产生大量痰液,如果不及时清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有效的排痰技术对于呼吸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体位排痰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和肺部的自身力量帮助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
不同的体位排痰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的部位和程度的痰液进行清除,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通过正确的体位排痰训练,可以加速痰液的清除,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体位排痰的训练技术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体位,并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操作。
不同的体位排痰技术包括仰卧位排痰、俯卧位排痰、侧卧位排痰等,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训练,患者可以熟练掌握体位排痰技术,提高清痰的效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本文将对体位排痰的定义、重要性、训练技术、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同时,还将探讨体位排痰的效果和优势,适用人群和应用范围,以及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和阅读,能够加深对体位排痰技术的了解,促进其在呼吸康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体位排痰的指导训练技术:1. 引言:介绍体位排痰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引出本文对体位排痰的指导训练技术的探讨。
2. 正文:2.1 体位排痰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体位排痰的概念、意义以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强调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2.2 体位排痰的训练技术:介绍体位排痰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包括体位选取、手法和呼吸训练等,详细说明如何进行有效的体位排痰训练。
2.3 体位排痰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具体阐述体位排痰的步骤,包括准备、操作和结束等,同时提醒读者在进行体位排痰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对呼吸系统的维护和训练。
事实上,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的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什么是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是针对呼吸系统的专门锻炼,旨在增强呼吸系统功能、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其核心是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增加肺活量,提高气道通畅度,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和维持。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呼气、深呼吸、缩唇呼吸等动作,这些动作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来增加肺活量,并有效增强人体的氧合功能。
排痰能力训练则是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使痰液能够顺畅地从气道中排出,从而降低呼吸系统感染的风险。
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的方法首先要注意的是,进行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之前,应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便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和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呼吸运动及排痰训练方法:1.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呼吸训练方法,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扩大肺活量,强化呼吸肌肉。
具体步骤如下:1.平躺或坐直身体,放松全身,将手放在腹部。
2.深吸气,感受气体进入肺部。
3.在吸气的过程中,使腹部向外膨胀,向上推动手掌,使肺部充分膨胀。
4.缓慢、平稳地呼气,将手掌向内收缩,使腹部向背部靠拢。
2. 缩唇呼吸缩唇呼吸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部顺畅呼吸的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1.直立或坐直,放松全身。
2.实现吸气,同时将嘴唇轻微闭合,呈现小圆形。
3.缓慢呼气,同时使嘴唇呈圆形,让气体从唇缝中流出。
3. 重力球训练法重力球训练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可以锻炼呼吸肌肉并帮助痰液排出。
具体步骤如下:1.置一个小重力球在腹部,直立或坐直身体,放松全身。
2.慢慢吸气,让腹部向外伸展,同时向上移动重力球。
3.缓慢呼气,同时将重力球向下移动回到原来的位置。
注意事项在进行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细节以确保训练效果和安全:1.控制训练强度和次数,不要过度锻炼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咳嗽排痰和呼吸训练的方法
咳嗽排痰和呼吸训练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可以站着,也可以坐位或卧位,一手放在前胸,另一手放在上腹部,先缩唇,腹内收,胸前倾,由口慢慢呼气,此时切勿用力,然后用鼻吸气,并尽量挺腹,胸部不动,呼与吸时间之比为2:1或3:1,每次15~30分钟,每天3次。
2. 深呼吸与有效咳嗽:尽可能采取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末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地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咳出痰液。
3.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ACBT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呼吸控制:患者按自身舒适的速度和深度进行腹式呼吸,放松上胸部和肩部,利用下胸部来完成呼吸,持续4-6次或更多,直至患者疲劳感消除。
胸廓扩张运动:双手放于在胸廓两侧,深吸气,同时腹部微微隆起,然后屏气3秒,慢慢呼气,双手感受下胸廓的扩张,进行2-3次。
用力呵气技术:用下腹部的力量快速、用力呵气,使痰液排出,持续2-3次。
4. 有氧运动训练:是肺康复治疗的基础,可提高患者有氧运动能力,增强肌肉力量,也可有效降低由运动引起的动态过度通气程度和呼吸困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咳嗽排痰和呼吸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果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有效深呼吸及咳嗽训练方法一、有效深呼吸训练方法:1.缩唇呼吸运动可帮助控制呼吸频率,使更多的气体进入肺部,减少呼吸功耗①由鼻深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止②稍摒息1~2s(可延长肺内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时间,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血液中)③缩唇,如吹口哨那样,由口缓慢呼出,吐气时完全排空。
每天6~8次,每次10min。
(杂志)(每做5次深呼吸后休息一下,如此重复15回合。
手术前每天训练2次。
宣教手册)2.随意呵欠运动是最简单的深呼吸运动,若每5~10mim故意呵欠1次,使持续吸气约5s,即能维持适当水平功能残气量。
3.膈肌呼吸护士双手放于患者腹部肋弓之下,同时嘱患者用鼻吸气,吸气时腹部向外膨起,顶住护士双手,屏气1~2s。
使肺泡完全张开,呼气时嘱患者用口缓慢呼气。
4.腹式呼吸靠腹肌和膈肌收缩的一种方式。
①患者取仰位,两膝轻轻弯曲,以使腹肌松弛,②一手放在患者胸骨柄部,以控制胸部起伏,另一手放在腹部,以感觉腹部隆起程度,在呼气时用力向上向内推压,帮助腹肌收缩。
③由鼻子深吸气时腹部徐徐凸隆至不能再吸入气体,憋气约2s,④收紧腹部肌肉,⑤然后缩唇慢呼气至腹部凹陷,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
5.吹气球对儿童、老人可采取吹气球等一些趣味性的深呼吸运动。
二、有效的咳嗽方法:深呼吸训练时配合做咳嗽训练,正确有效的咳嗽及排痰方法:即在排痰前,先轻轻咳几次,使痰松动,再用口深吸一口气,摒气,稍停片刻,短绌用力的咳嗽一两次,排出痰液。
咳嗽时应短促有力,但并不需要剧烈咳嗽,如咳嗽时气体不是突然冲出,或在喉头发出假声都不是有效的咳嗽。
应避免连续无效的咳嗽,既增加患者的疲劳,消耗体力,又达不到目的。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活动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间久了患者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进而引发恶性循环。
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发生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方法。
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
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
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
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
6)肺栓塞。
7)COPD。
8)换气障碍。
9)支气管痊孪。
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
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
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
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
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
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
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四:注意事项: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氧气吸入,维持呼吸通畅。
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痊孪。
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
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
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五:效果:1)增加每分通气量。
2)减少呼吸次数。
3)减少分钟换气量。
4)增加呼吸功率。
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
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六、训练法(一)缩唇呼吸:1、定义: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法。
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可以通过运动、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的体位调整、按摩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 运动运动是促进有效排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呼吸道肌肉的收缩力度和频率,帮助痰液更好地排出。
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此外,呼吸操和深呼吸训练也是促进呼吸道排痰的有效方法。
通过锻炼,还可以增加体力和免疫力,提高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2. 充足的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摄入是促进痰液稀化和排出的关键。
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可保持痰液的稀薄度,使其更容易排出体外。
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8杯(约2升),可以适量增加水果汁、汤类等液体的摄入,但要避免饮用过多刺激性饮料和含咖啡因的饮品。
3. 体位调整适当的体位调整也可以促进痰液排出。
采取俯卧位或坐位时可倾斜身体前倾,这有助于减少痰液在呼吸道中的滞留,促进痰液的排出。
此外,还可以尝试使用体位引流法,通过改变体位,利用重力帮助排痰。
具体方法是平躺或坐位时,将头部和上胸部垂直悬空,然后轻轻震动上背部,帮助痰液向下排出。
4. 按摩胸部按摩是促进痰液排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可以请家人或专业按摩师进行按摩,或者自己进行自我按摩。
按摩时,用平坦的手掌轻轻按摩胸部左右两侧和上下两侧,从上向下、从外向内按摩,以刺激呼吸道肌肉的收缩和痰液的排出。
5. 药物治疗在痰液粘稠度较高,难以排出时,可以考虑使用痰液溶解剂或排痰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痰液的黏稠度,使其更易于排出体外。
常见的药物包括盐酸氨溴索、溴已新、溴己新等。
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6. 其他注意事项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有效排痰。
如避免吸烟和二手烟,呼吸道不正常的化学物质和颗粒物质可能对呼吸道粘膜造成刺激,使痰液分泌量增加且难以排出。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可以通过加湿器或盆水等方式来增加空气湿度,有助于痰液的稀薄和排出。
护理中的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定义:呼吸功能训练是指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
常用技术是缩唇呼吸和胸-腹肌呼吸动作的配合以减慢呼吸频率和改善呼吸肌的协调。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包括:缩唇呼吸、前倾体位和控制性腹式呼吸。
目的:1.通过对呼吸运动的控制和调节来改善呼吸功能,尽可能恢复有效的腹式呼吸。
2.增加呼吸肌的随意运动,提高呼吸容量,改善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3.通过主动训练改善胸廓的顺应性,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
适应症: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2、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胸部手术后3、慢性肺实质疾病,如肺结核、尘肺等4、哮喘及其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者禁忌症:1、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尚未被控制的患者2、呼吸衰竭的患者3、如患者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等不良情况也不宜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的方法:(一)缩唇呼吸训练法1、体位:取坐位或端坐位2.口唇缩成“吹口哨”状。
吸气时让气体从鼻孔进入。
每次吸气后不要急于呼出,宜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气;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哨样,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将肺内气体轻轻吹出,每次呼气持续4-6s。
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
每天练习3-4次,每次15-30min。
(二)腹式呼吸训练法指强调膈肌呼吸为主的方法,以改善异常呼吸模式,提高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收缩效率,使患者的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
可运用腹式呼吸+缩唇呼气训练。
1.体位: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也可采用前倾站位。
让患者正常呼吸尽量放松身体。
2.先闭口用鼻深吸气,此时腹部隆起,使膈肌尽量下移,吸气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息2-3s(熟练后可适当逐渐延长至5-10s);然后缩唇缓慢呼气,腹部尽量回收,缓缓吹气达4-6s。
同时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促进横膈上移;也可将两手置于肋弓,在呼气时加压以缩小胸廓,促进气体排出。
支气管炎怎么排痰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和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常见的有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患者常常伴随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支气管炎患者排痰的方法支气管炎患者要及时排痰,以减轻呼吸道炎症和防止痰液堵塞支气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排痰方法:1.深呼吸、咳嗽:通过深呼吸和咳嗽可以将痰液排出呼吸道,特别是在早上起床之后和每次进食后。
2.喝水:饮用足够的水有助于稀释痰液,增加痰液排出量。
建议每天喝6-8杯水。
3.振动法:使用带有振荡器的设备,在背部进行震动,以帮助排痰。
4.呼吸运动:进行适当的呼吸运动可以帮助加强呼吸道肌肉的收缩力度,促进痰液的排出。
5.药物治疗:某些痰液稠厚的患者,可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祛痰剂等药物治疗,以促进痰液排出。
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除了及时排痰外,支气管炎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常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祛痰剂等药物治疗支气管炎。
但请注意,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物理治疗:如吸入氧气、吸入雾化液、氧气疗法、呼吸肌肉训练等,可以改善呼吸功能。
3.针灸治疗:一些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并促进病情的改善。
4.饮食调节:应避免食用太多寒凉刺激性的食物,如生冷饮料、辣椒、葱姜等,同时增加摄入蛋白质、维生素C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5.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定期锻炼、避免烟酒、保持足够的睡眠等,有助于支气管炎患者恢复健康。
支气管炎的注意事项1.定期复诊: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病,复发率较高,需定期就医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避免烟酒:长期吸烟、饮酒会加重支气管炎的症状,应尽量避免,甚至完全戒烟戒酒。
3.注意保暖:寒冷的气候容易引发支气管炎,应注意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感冒。
4.正确使用药物:如抗生素等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格按医嘱使用。
5.饮食调节: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增加蛋白质、维生素C等的摄入,有助于支气管炎患者加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助力呼吸康复训练方法
助力呼吸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腹式呼吸:主要采用鼻子进行深吸气,然后慢慢用口呼气。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耐受能力进行多次深呼吸的训练。
有效咳嗽:在吸气时用力咳嗽,有助于将痰液从远处的气道咳出并排出体外,从而促进呼吸顺畅。
拍背法:特别适合痰液比较黏稠且难以咳出的患者。
方法是从背底部到肩部,用五指并拢、微弯曲的空心掌迅速叩击胸部,帮助痰液聚集到肺叶。
缩唇呼吸:用鼻子吸气,呼气时嘴唇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
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进行,目标是达到1:4。
胸部敲击和胸式呼吸:这两种方法也可以帮助改善呼吸功能。
呼吸系统主要症状、体征、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Ⅰ【目的与要求】示教目的:在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促进有效排痰的意义和方法。
示教要求: 1.掌握肺原性呼吸艰难、咯血的定义;呼吸艰难类型及特征,咯血量的评估及有效排痰方法掌握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熟悉咳痰于咳嗽的定义、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评估。
Ⅱ【示教内容】1.咳嗽、咳痰呼吸艰难、咯血的定义、病因、观察要点。
2.护理评估。
3.主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Ⅲ【重点与难点】重点:呼吸艰难、咯血的定义、呼吸艰难类型、咯血量评估。
难点:促进有效排痰方法和适应症。
Ⅳ【讨论】( 1 )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讨论。
( 2 ) 启示学生提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 3 ) 指导有效咳嗽、胸部叩击,机械吸痰的实际操作。
Ⅴ【复习、预习内容】1.复习呼吸系统主要症状、体征。
2.有效咳嗽,胸部叩击,机械吸痰的练习。
3.预习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雾化吸入器的合理使用。
【教案正文】呼吸系统主要症状、体征、促进有效排痰的方法一、咳嗽与咳痰的定义1、咳嗽是一种反射性谨防动作,借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管内异物。
2、咳痰是借助咳嗽将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或者肺泡内的渗出液排出。
二、咳嗽、咳痰常见病因1、呼吸道疾病2、理化原因3、胸膜疾病4、心血管疾病5、其它:如脑炎、脑膜炎、食管、胃口等刺激也可引起咳嗽。
三、护理评估1、病史2、身体评估3、心理、社会资历4、辅助检查四、常见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2、有窒息的危(wei)险五、护理目标病人能有效咳嗽,痰液易咳出,能正确采用有利于体位引流的合适体位,能配合胸部叩击等方法,排出痰液。
六、护理措施( 一 ) 清理呼吸道无效1、普通护理 ( 1 )改善环境 (2)避免诱因 ( 3)饮食护理2、病情观察3、促进有效排痰( 1 )指导有效咳嗽 a、有效咳嗽的训练 b 、用力呼气技术(2)湿化气道( 3 ) 胸部叩击与胸壁震荡( 4 ) 体位引流(5)机械吸痰4、用药护理5、心理护理(二)有室息的危(wei)险1、减少窒息发生的危(wei)险2、病情观察3、做好抢救准备七、护理评价病人能进行有效的咳嗽,将痰液咳出,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平稳,无窒息发生。
呼吸功能训练一、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定义和目的】1.定义:呼吸功能训练是指保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肌功能、促进排痰和痰液引流、改善肺和支气管组织血液代谢、加强气体交换效率的训练方法。
常用技术是:缩唇呼吸和胸-腹肌呼吸动作的配合以减慢呼吸频率和改善呼吸肌的协调。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包括:缩唇呼吸、前倾体位和控制性腹式呼吸。
2.目的:1)通过对呼吸运动的控制和调节来改善呼吸功能,尽可能恢复有效的腹式呼吸。
2)增加呼吸肌的随意运动,提高呼吸容量,改善氧气吸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3)通过主动训练改善胸廓的顺应性,提高患者心肺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
【应用范围】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2.慢性限制性肺疾病,包括胸膜炎后、胸部手术后。
3.慢性肺实质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尘肺)等。
4.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者。
【禁忌症】1.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尚未被控制的患者。
2.呼吸衰竭的患者。
3.如患者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等不良情况也不宜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操作准备】1.按规定着装,洗手、戴口罩。
2.环境:空气清洁、安静;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
3.评估患者,制定具体训练计划。
4.用物:简易呼吸训练器。
【操作流程】【操作要点】 1.缩唇呼吸训练法1)体位:取端坐位,双手扶膝。
2)口唇缩成“吹口哨”状。
吸气时让气体从鼻孔进入,每次吸气后不要急于呼出,宜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气;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哨样,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徐徐将肺内气体轻轻吹出,每次呼气持续4~6s 。
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每天练习3~4次,每次15~30min 。
2.腹式呼吸训练方法指强调膈肌呼吸为主的方法,以改善异常呼吸模式,提高膈肌的收缩能力和收缩效率,使患者的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
可运用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
1)体位: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前倾依靠位);也可采用前倾站位。
让患者正常呼吸,尽量放松身体。
2)先闭口用鼻深吸气,此时腹部隆起,使膈肌尽量下移,吸气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息2~3s (熟练后可适当逐渐延长至5~10s ),然后缩唇缓慢呼气,腹部尽量回收,缓缓吹气达4~6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