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语境
- 格式:ppt
- 大小:443.50 KB
- 文档页数:45
论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Study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AbstractAs one of the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of cross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translation cannot serve without context. Contex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lation, because it has a great effect on understanding the text and semantics. That is, the basis of the right translation lies in knowing context well.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udy of context at home and abroad, demonstrates separately through how each part of context affects translation and how to grasp these effect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What’s more,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in detai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xt and translation, and further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No matter in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r translation practices, content should be given enough attention. When translating,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meaning of words in different context and different function in different texts. Translation should reproduce the content of original text.Key words:Context; Translation; Importance; Relationship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可脱离语境。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暨南大学外语学院一、语词的翻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语词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
所谓语词就是指词和词组,词组的范围包括各种固定说法、习惯用语和习俗语,语词都有:音义的理由和来源,语词的产生、变异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最能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性。
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二、文化语境――影响语词翻译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D.A.Swinnty的实验表明,语境是影响词一汇提取的主要因素,忽略了语词词义提取时意义与语境的结合,不能达到对句子的充分理解,就不能对语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正确翻译。
语言界研究语境最早始于伦敦功能学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对语境的定义,他认为语境可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是指语言行为发出时周围情况,事情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地点、方式等。
文化语境是指任何一个语言使用所属的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以及每个言语社团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事情、习俗、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等。
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对外部世界反映产生的印象和概念也会产生差异,所以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使人们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概念,因而产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义的语词。
随着语言的发展,社会文化因素不断渗透到语词选择和定型的各个环节,语词的特定音义是一个民族各文化因素的折射和呈现,能够细致、全面地体现民族文化的特性。
因此,语词的翻译依赖着它本身所存在的语言文化环境,文化语境包含的诸多因素,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直接影响着语词的翻译。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话题:休闲阅读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社会实践语境摘要: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相对于语言应用来说,翻译是沟通人类思想信息交流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文化属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语境是语言使用者在应用语言时所处的实际环境,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
本文针对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语言文化语境翻译影响相对于人类的语言应用活动来说,翻译是交际活动中进行语言信息转换的行为活动,属于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语言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任何一种语言的应用和发展都以文化背景为依托。
从语用视角来看,语境是语言产生和应用的前提条件,现代语言学认为,语境是影响语言翻译的关键要素,文化语境是语境的重要构成,研究和了解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意义深远。
1 文化语境的内涵类型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总和,反映与体现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意识形态、道德习惯、风俗人情以及价值观念等诸多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信息交际工具,语言的产生、演变或发展及其交流传递,总是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前提的,这就是所谓的语境,即语言环境,通常是指语言使用时所处的实际环境,从语用角度分析,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为达到语言理解和应用效果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语境能使意向所指具体确定为当前表达的对象。
文化语境是语境的构成类型,所谓文化语境,广义理解为与言语交际相关的所有社会文化背景,是指某一特定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环境,文化语境属于某一语言特定的规范和习俗,主要包括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两个方面,文化习俗属于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沿袭成习的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文化模式,文化语境对从属成员言语交际活动具有规范约束性。
从另一角度看,文化语境通常分为历史文化语境、地域文化语境、习俗文化语境以及宗教文化语境等类型。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文化语境,就是在某一特定的具体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环境,该认知环境同样包括语言环境、具体语境和认知语境。
每一环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翻译是一门科学,它需要知识,需要核对事实的能力,需要懂得描述这些事实的语言。
翻译中,错误的内容,错误的事实,应该加以鉴别。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无不与时俱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语言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它总是生长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
在语言活动过程中,处处都有文化的烙印,时时可见文化的踪迹。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要仗着它来发展。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信息传播日新月异,人员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日趋广泛,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选修课上,王老师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以语言学、语用学、社会符号学、跨文化交际学等为理论依据,深入浅出地对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文化观念和文化习俗进行了对比,着重探讨了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不同民族文化对语言翻译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某些文化现象对语言翻译的制约作用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告诫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英汉两种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进行比较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地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翻译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学问,它需要译者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严谨的作风,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英汉翻译有口、笔之分,范围涉及文学、科技、经贸、法律、旅游等各个领域,总之,不论文体如何区别,在翻译标准方面,对原文要求有比较深透的理解,对译文要求通顺达意,能反映出原文的精神实质。
浅析翻译中语境的功能及和非语言语句的关系摘要: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不同的种族谢了不同的文学著作,翻译成了相互之间学习的一个“纽扣”。
如何让这些作品更广泛地被使用不同语言以及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翻译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部分。
一篇好的翻译作品就取决于译者对作品语境的把握和理解的程度。
语境的这几个重要方面限定了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意义的理解和翻译时对词义和语体的选择。
语境的把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篇翻译文章的成败。
关键词:翻译;语境;作用一、语境的概述语境(context),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
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从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的。
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一是“文化语境”。
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
语境研究的历史现状来看,各门不同的学科以及不同的学术流派关于语境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并不完全相同。
王建平先生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二、翻译中语境的功能首先是制约功能,语境对语义的制约,在任何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决定着交际的内容。
常言说“上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此情此境决定着双方谈话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具体的语境对交际双方的每句话的语义都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每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所传达的信息不同。
人们通常借助于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语境是言语交际的背景,语言的使用取决于语境,语言材料和语言的使用方法受具体语境的制约,制约功能是语境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在翻译过程中,语境的制约功能可以减少双重解释现象。
翻译就是不同语种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翻译要考虑到诸多的客观因素,其中语境就是其中之一。
要想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章及言语翻译的神形俱到,那么翻译的过程语境是比不可少得,在和人沟通的时候翻译理解也是构建在当地的文化语境之上的。
一、语境的作用通俗的语境就是人与人在沟通时所涉及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从表达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对于语境的划分呈现出的是一个多元化的趋势,简单的划分就有广义的语境和狭义的语境,按其交际互动的理论来划分就有无言语境、物理语境、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不管语境的划分多么繁琐,语境的功能作用是不变的。
首先在不同的语境之中就要采取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词语也会有不同的含义;其次在不同的语境就要选择不同的说话方式,说话的语气和语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语境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一个词语的含义往往不只有一个,有了语境就可以排除那些不恰当的意思,从而排除有歧义的部分,帮助翻译者保留正确的语义;语音不仅赋予了一个词语固定的含义,这个固定含义在特定的语境中,常常会衍生出言外之意,有的是相反意有的是近似意,更有甚者和原来的含义没有任何关联,语境可以帮助译者猜测旧词语的新含义。
离开了语境,一个常见的词语我们很难确定它表达的准确含义,理解语境就离不开交际中的每一个层面。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对语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才有利于翻译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地步。
二、文化背景与语言翻译语言环境制约着交际过程,对人们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每一种语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就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因素都对语境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文化背景对于正确的翻译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文化背景语境是在语言外语境中隐藏着的,社会文化因素是文化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入了一个社会的基本情况,它涵盖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它是一个社会在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
语境与文学翻译——a worn path的理解与翻译"A Worn Path" 是美国作家Eudora Welty所写的一篇名篇。
这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老黑奶奶名叫菲尼克斯·杰克逊的故事。
她积极地踏上一条沿途又困难重重的路,去城里为了她孙子的药钱找医生。
路途遥远,菲尼克斯需要翻越多个小山丘以及横跨小河。
她在旅途中遇到了许多障碍,包括一只不善良的獾和一位白人猎人以及工具与服装的缺乏等等。
然而,菲尼克斯的意志坚强,她通过坚持不懈,终于到达了城里,得到了孙子的药品,然后又开始了同样艰辛的旅程回家。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奋斗的韧性以及对亲情的信仰。
翻译:"A Worn Path" is a masterpiece written by American author Eudora Welty. This short story tells the story of an old black woman named Phoenix Jackson. She actively sets out on adifficult road to the city to find a doctor for her grandson's medicine. The journey is long, and Phoenix needs to climb over several hills and cross a small river. She encounters many obstacles, including an unkind badger, a white hunter, and alack of tools and clothing on her journey. However, Phoenix'swill is strong. She persists and finally reaches the city, gets her grandson's medicine, and then begins the same arduousjourney back home. This story shows us the toughness of life,the toughness of struggle, and the belief in family.。
校园英语 /语境与翻译昭通学院外国语学院/陈剑【摘要】霍尔的语境观独树一帜,从其观照翻译尚需深入。
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语言意义的处理,也是对语境的处理。
语际翻译是低语境的语言文化传播行为。
【关键词】语境 意义 翻译【Abstract】It is of necessity to further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from Hall’s unique theory concerning context,which is essential for translation and closely correlates to meaning。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is transmitt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with low context.【Key words】context; meaning; translation语境是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
语境对于翻译这种常常跨文化、跨语言、有时跨时空的交际活动自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也得到了诸多翻译研究者的重视。
Newmark就曾说过: “...;context is the overriding factor in all translation,and has primacy over any rule,theory or primacy meaning .”(在所有类型的翻译中语境是超越任何法则、理论或基本词义最重要的因素。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西方的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先后被引入我国,从语境角度来观照翻译(翻译语境研究)逐渐发展,在近十几年成为国内译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不但引发学者论战,还涌现了不少的学术专著和论文。
除了主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观和认知语用学关联理论语境观之外少数翻译研究者借鉴了爱德华霍尔的语境观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研究,但是研究的主要目的,只是对中西文化语境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只停留在文化语境结构差异或错层对翻译实践的影响的描述和例证上,缺少了应有的深度。
---------------------------------------------------------------最新资料推荐------------------------------------------------------文化语境与翻译文化语境与翻译1/ 19一、语言与文化英语中的culture 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这英语中的culture 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这个词的最早的基本意义是耕作、种植、作物。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深化,culture 化,culture 一词的外延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文化的定义: (1) 人类学家认为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
---------------------------------------------------------------最新资料推荐------------------------------------------------------ (2) 文化学者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艺术、政治、经济、教育、修养、文学、语言、思维的总和。
(3) 跨文化交际学家W. H. Pearce 则认为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
(4)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
3/ 19(5)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 (5)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和习惯。
文化具有时空性:从时间角度看,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综合反映,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产生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原始文化奴隶制文化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后一时期的文化是对前一时期的过滤和积淀,现代文化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最新资料推荐------------------------------------------------------ 从空间角度来看,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地域文化,如本土文化外来文化都市文化乡村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5/ 19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早就指出:语言是自我的表达,也是文化的反映。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关于语境关于翻译的本质,奈达说:“翻译是交际,它取决于听读者从译文所获得的信息。
”语境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提出来的。
后来弗思发展了这一理论,创立了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
后来在论及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时,纽马克指出:“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
”语言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信息系统,无论其产生,演变或发展,还是进行信息的传递,接收或加工,总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受其影响和制约的,这种前提条件,就是语境———语言环境。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总得以一定的语境作为依靠。
事实上,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
语义的确定、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均离不开语境。
因此,语境就构成了正确翻译的基础。
2语境的分类一般语言学家都认为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指词语出现的前后句或上下文;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语言交际的时间、场合和交际双方的职业、年龄、经历、身份、遭遇、心情等外部因素。
根据语境的表现形式,又可将它分为语篇语境、文化语境及语体风格语境三大类。
本文着重就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作用进行深入的讨论。
3文化语境与翻译的关系文化语境指的是源语和译入语所依附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
也就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
由于各民族区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性,在跨文化的翻译中便时常会遇到诸如误解原文、译文词汇空缺等情况。
由于复杂的文化难以用翻译技巧加以弥补,处理此类翻译必须要对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和了解。
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各民族文化在趋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局部的交叉、碰撞和冲突。
文化语境对语言翻译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表达方式,而文化则是语言的载体。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是巨大的。
不同文化的背景、价值观、习惯、信仰等因素,都会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来,这也就需要译者具备深入了解和熟悉不同文化的能力,才能够进行准确、流畅的翻译。
首先,文化背景会对语言的含义产生影响。
同一句话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往往会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英语中“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这句谚语在中文翻译中就不是直译,而是“捷足先登,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就是中文文化背景对语言含义的影响。
因此,译者需要了解源文化以及目标文化的背景,避免产生翻译过程中的误解。
其次,价值观也会影响语言的表达。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体系,这些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描述方式。
例如,中国人在乡村和美国人在城市的环境下看待群体行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这就说明,不同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会受到当地的价值观的影响。
翻译译员要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降低文化差异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此外,习惯和信仰也会影响到翻译的准确性。
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习惯和信仰都有不同的认知和看法,这些因素会在翻译过程中展现出来。
例如,西方人习惯用“thank you”表达感谢之意,而中国人则习惯说“谢谢”,这也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此外,不同的信仰和文化也会产生词汇和语言的差异,需要翻译者具备跨文化的视野和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综上所述,文化语境对于语言翻译的影响是巨大的。
无论是翻译者还是读者,都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以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
在跨境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翻译者更需要具备深刻的文化素养,才能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作出贡献。
文化语境下的汉英翻译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进展,翻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技能。
其中,汉英翻译作为中英两个重要的国家语言的翻译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尤其在文化领域,汉英翻译的对比分析更是具有显著意义。
本文将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英翻译的对比分析。
一、文化差异的影响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其实质在于解决语言文化间的“障碍”。
而这种障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差异。
这就给汉英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翻译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同时又不失其文化背景和内涵。
例如,在英语中,“喜剧”和“悲剧”都可以用“play”来表示。
但是在中文中,“喜剧”和“悲剧”则需要分别用“笑剧”和“悲剧”来表达。
如果翻译人员没有深刻理解文化背景,就很可能会将“play”翻译成“剧本”,从而误传表达者所要传达的意思。
二、文化语境的转换翻译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问题,同时也包括文化语境的转换。
尽管中英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在某些文化领域中,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必须深入了解所翻译的文本所处的文化背景,跨越文化间的鸿沟,将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完美地传达出来。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虽然都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是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
如果翻译人员没有深入了解这些文化内涵,就难以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意思,甚至会出现误解和误传。
同时,文化语境的转换还要涉及到一些文化具体细节的处理,如文献引用形式和出版方式等,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调整。
三、翻译技巧和策略为了充分发挥汉英翻译的作用,翻译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这些技巧和策略不仅可以加强汉英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还可以提高翻译效率,降低翻译成本。
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汉英翻译技巧和策略。
1、“意译法”:意译法是一种将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调整、跨越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朱秀莲(长安大学外语部)习语,即习惯用语(the idiomatic phrases) ,是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
习语范围很广,通常包括成语(set phrases) 、谚语(proverbs) 、格言(sayings) 、俗语(colloquialisms) 、典故(allusions) 和俚语(slang) 。
习语在语言上具有精辟、生动、优美、形象、通俗、寓意深刻等特点。
因此,正确理解、确切翻译英汉习语,对于我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来说是十分必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英汉习语互译与文化语境有关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反映文化的任何内容,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
正如J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如习语“有眼不识泰山”,大家知道泰山位于我国山东省,我国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且有价值的事物。
汉语习语中用了这一特定地域的事物,来比喻重要的人物。
英谚也是如此,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
因此要翻译好习语,就必须了解这些习语中用作比喻的内涵。
风俗习惯也同样影响习语,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一般西方人不太可能知道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美人,因此不可能理解这句习语中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喻义。
在翻译中译为“情人眼里出美人”为宜。
又如英语习语中的“Do as the Romans do. ”只有译为“入乡随俗”才能被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英汉文化同样也受到明显的宗教影响,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受佛教影响较深,许多习语中都含有佛教中特有的事物,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英语词句翻译与文化语境之分析一、文化语境的提出文化语境这一概念是由英国人类学家maliovowskil于1923年提出,指的是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
它包括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两个方面,即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生活模式与一个社会对语言交际作出的规定。
文化语境包括政治、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要素。
文化语境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与环境有关,受着他周围的事物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阐释文化语境的涵义,美国语言学家kramsch将其进一步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他认为文化语境受到经济、社会、组织、家庭、习俗、季节、时间和空间的多重影响。
文化语境在不同的民族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也会随着文化的不同而相应变化。
中西方在语言与文化上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找到中西方文化共性,能更好的结合汉语的文化语境,翻译出符合本意的词句。
二、翻译英语词句的原则和方法1.翻译原则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准确、通顺地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方法,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翻译的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
比如本文涉及到的英语词句翻译就是把相对陌生的英文转变成我们相对熟悉的汉语的过程。
翻译包含两层意思:交谈语言的转换,比如说口语翻译;陈述语言的转换,如将某著作翻译出来。
翻是即时的,逐句的转换,也是语言或信息轮流的、交替的转换。
而译则是只说不问,听者也不用回答,是一种单向的陈述,它只为说者作语言转换。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转换的行为,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
(1)“信”即译文的意义不违背原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不要随意增减意思;(2)“达”即译文要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且通顺明白;(3)“雅”即译文选词用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优雅。
2.翻译方法翻译首先涉及到词汇,包括词义与词类。
因此就要注意词义的选择,要正确搭配词义。
即根据上下文和词语搭配选择词义;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
论语境化的翻译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其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往往忽视了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语境化的翻译理论,分析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我们将首先概述语境化翻译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接着分析语境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最后展望语境化翻译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语境化翻译的全面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翻译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二、语境化翻译的理论基础语境化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其理论基础深深根植于语言学、语用学、认知科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观点共同为语境化翻译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是语境化翻译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套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中。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间的交流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背后的语境差异。
语用学理论:语用学关注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使用和理解。
语境化翻译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动态性和互动性,这与语用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语境和交流目的,灵活调整翻译策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认知科学理论:认知科学为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提供了重要视角。
语境化翻译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运用认知策略,如推理、联想和想象等,以弥补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义鸿沟。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跨文化交际学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流方式和交流效果。
语境化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冲突,以确保翻译结果能够被目标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语境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是多元且复杂的,它涉及到语言学、语用学、认知科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些理论为语境化翻译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三、语境化翻译的实践方法语境化翻译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更是一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