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语境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993.00 KB
- 文档页数:26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暨南大学外语学院一、语词的翻译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语词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
所谓语词就是指词和词组,词组的范围包括各种固定说法、习惯用语和习俗语,语词都有:音义的理由和来源,语词的产生、变异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最能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性。
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二、文化语境――影响语词翻译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D.A.Swinnty的实验表明,语境是影响词一汇提取的主要因素,忽略了语词词义提取时意义与语境的结合,不能达到对句子的充分理解,就不能对语词在语境中的意义正确翻译。
语言界研究语境最早始于伦敦功能学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对语境的定义,他认为语境可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情景语境是指语言行为发出时周围情况,事情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地点、方式等。
文化语境是指任何一个语言使用所属的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以及每个言语社团长期形成的历史、文化、风俗、事情、习俗、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等。
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对外部世界反映产生的印象和概念也会产生差异,所以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使人们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概念,因而产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义的语词。
随着语言的发展,社会文化因素不断渗透到语词选择和定型的各个环节,语词的特定音义是一个民族各文化因素的折射和呈现,能够细致、全面地体现民族文化的特性。
因此,语词的翻译依赖着它本身所存在的语言文化环境,文化语境包含的诸多因素,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直接影响着语词的翻译。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文化语境,就是在某一特定的具体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环境,该认知环境同样包括语言环境、具体语境和认知语境。
每一环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翻译是一门科学,它需要知识,需要核对事实的能力,需要懂得描述这些事实的语言。
翻译中,错误的内容,错误的事实,应该加以鉴别。
翻译,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无不与时俱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语言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它总是生长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
在语言活动过程中,处处都有文化的烙印,时时可见文化的踪迹。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要仗着它来发展。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信息传播日新月异,人员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日趋广泛,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选修课上,王老师从文化翻译学的角度,以语言学、语用学、社会符号学、跨文化交际学等为理论依据,深入浅出地对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心理、文化观念和文化习俗进行了对比,着重探讨了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不同民族文化对语言翻译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某些文化现象对语言翻译的制约作用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告诫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英汉两种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进行比较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地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翻译是一门比较有趣的学问,它需要译者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严谨的作风,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英汉翻译有口、笔之分,范围涉及文学、科技、经贸、法律、旅游等各个领域,总之,不论文体如何区别,在翻译标准方面,对原文要求有比较深透的理解,对译文要求通顺达意,能反映出原文的精神实质。
浅析语境分析与翻译作者:翟洪霞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03期【摘要】译者要面对的是两种语言文化,一方面是理解原文特定语境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另一方面,又要在将构建的译文特定语境中寻找恰当的字、词、句来传达原文所表达的含义。
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将原文语境下的含义在译文语境中重现,本身已经是一项难题,而语境多层次化的特点使翻译变得更加复杂。
胡壮麟先生认为语境可以划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而在翻译过程中,三层语境对翻译的两个阶段(理解原文和构建译文)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有全面考虑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语言的交流桥梁功能,呈现准确传达译文含义同时又符合译入语语言特点的连贯译文。
【关键词】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连贯一、语境的概念阐释近二三十年以来,功能语言学研究开始在中国繁荣起来。
胡壮麟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将这种方法引入汉语语言学界,被认为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包括朱永生,黄国文和张德禄在内的一批知名学者积极推动了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黄国文教授更是将语境分析研究应用到了翻译研究中。
“语境”的概念是功能语言学家马利诺夫斯基(Malinowski)在1923提出的,而Malinowski在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实际上是从译者的角度出发的。
在翻译实践中,他意识到情景语境的重要性以及情景语境对译文的制约作用。
他认为即便经过翻译,原文也不能被生活在原语境之外的人所充分理解,因为每个信息所传达的意义都要比言语本身所表达出来的更丰富,而只有同时理解了原语境,才能更充分地理解这些意义。
也就是说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表达只有在特定语境中才能实现。
包括遣词造句、句法结构以及文体类型在内的所有要素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
因此,语境构成了准确翻译的基础。
语境是文本所依托的环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文本用来表达的是特定语境中作者的思想。
语境从语义和语用角度限定并补充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帮助构建文本的意义。
文化语境与文学翻译词语翻译翻译,是指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内在与外在含义的转化过程,要求既要有对源语(sourcelanguage)和目标语(targetlanguage)的深入理解,又要能够驾驭这两种语言的异化对应转换。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先生曾指出“译事三难信达雅”。
而翻译之难事的解决途径,也是众多翻译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翻译是把跨文化交流联系起来的纽带。
翻译和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特别是和文化语境密不可分。
因此,翻译一定是与文化语境相结合的产物。
一、文化语境与翻译的内在跨度补偿文化从学者的角度看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①我国出版的《辞海》对文化作了如下解释: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语境随文化的进化而改变,而“文化进化的主要趋势是趋同,即随着文化的发展各种文化越来越趋向于统一;只要文化还存在,文化趋同的过程就是无止境的。
”②文化语境是受到文化进化趋同影响最深的一个部分,因此对于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中词语翻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文化语境与翻译最终需要内在跨度补偿予以解决。
著名的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把语境分为三类,即: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其中文化语境的定义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二是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文化中,人们的认知环境,该认知环境同样包括语言环境、具体语境和认知语境。
这每一环都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是对文化的一种承载,是和文化密不可分的有机的一部分。
美国著名汉学家李达三(JohnDeeney)教授在《熟悉两种文化与翻译》(BiculturalismandTranslation)中指出:“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外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感情方面的习惯。
词语英译与文化语境•引言: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译者除了要对语言语境进行分析之外,还必须密切留意非语言环境的因素。
•定义:非语言环境,即文化环境,指的是那些对语义有着制约的、语言之外的因素,包括使用语言的具体背景(话题、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语使用者的主观因素(心理、情感、性格、意图)以及宏观的社会背景(时代、阶级、民族、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
•重要性:语言和文化互为依存。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它更是文化的转换。
由此可见,翻译语言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翻译文化。
文的翻译: 物质文化的翻译、制度文化的翻译、习俗文化的翻译、宗教文化的翻译餐饮文化:菜名的命名及翻译I.以刀法和原料为主II.以烹饪法和原料为主III.以刀法和烹饪法结合IV.以主料、配料和味道V.带有寓意或根据典故、人名等“刀法+主料+介词+配料”辣子鸡丁diced chicken with hot peeper“烹饪+主料+介词+配料”红烧牛肉braised beef with brown sause“烹饪法+主料+形状+配料”干煸牛肉丝stir-fried beef shreds“主料+介词+配料”黄酒脆皮虾仁crisp shrimp with rice wine sauce“形、音、意”红烧狮子头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 文化翻译的翻译方法:刘宓庆(2008:371)认为文化翻译主要有5种翻译方法:移植法借用法释义法注释法淡化发•移植法包括音译法和直译法。
﹡音译法:就是将一种语言里的词语用另一种语言中跟它发音相同或近似的语言表达出来,是解决冲突式语义转换矛盾的重要办法。
音译法主要是针对单子和单词的翻译。
如:“阴阳”在英语中并无对应的词汇,所以音译为yinyang. “风水”音译为fengshui.﹡直译法:通过复制汉语表达方式的形式运用到英语中,这些表达可以为全人类共同理解。
语境分析与翻译《语境分析与翻译》一、语境分析的本质语境分析是一种分析语言原文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语言和文化的方法。
它的本质在于正确地理解语料的背景,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以及它在不同语料中的变化。
通过语境分析,我们可以更快地理解语言原文,并准确地传达它们的意思。
根据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语境分析可以包括文化历史方面的探究,以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研究。
它是一种多学科的研究,涉及文化,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使语境分析变得更加复杂。
二、语境分析在翻译中的作用当进行翻译时,为保持原文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语境分析是翻译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内容需求完整译出两个语言原文中的所有信息,以正确地表达出复杂和艰深的思想;而语境分析则起到指导作用,使译者通过理解背景,传达准确的语义和精神内容。
另外,语境分析有助于翻译工作的独立性和一致性。
语料中的各种背景信息,如文化历史,国家或社会礼仪,方言,术语等,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翻译结果,而语境分析可以帮助译者最大限度地减少歧义,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三、语境分析技巧语境分析不仅限于以上提及的多学科研究,而且还需要一些技巧。
语境分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提分析和深入分析。
前提分析是对语料的大略分析,其目的是了解语料的内容;而深入分析是对前提分析的延伸,其目的是了解语料中细微的文化信息,以及译文如何表达这些信息。
前提分析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检查原文及其各部分;2.把握整体语境;3.分析不同文本特点。
深入分析可以根据上述信息进行:1.跨文本分析;2.借助比较和对比技巧分析;3.调查文化背景信息;4.研究神话,传说,故事等文化内容。
综上所述,语境分析是分析和理解语料的重要方法,也是翻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正确的理解,语境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翻译者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精神,提高翻译质量。
《教学与管理》2007年9月20日语境即语言所处的环境。
一定的语境能让人清楚地了解、推测话语的含义,使看似不连贯的语句合情合理。
胡壮麟(1994)把语境分为三大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context)、情景语境(situationalcontext)和文化语境(culturalcontext)。
语言语境指的是语篇内部环境,可以是词组、句子或段落篇章的内容;情景语境是语篇产生时的外界环境,参与交际的人物关系、时间、地点;文化语境是语篇所涉及的社会文化、经济、宗教、历史和政治背景。
本文将依据胡壮麟先生的理论从三个层次讨论语境分析对英汉翻译中语义确定的作用。
一、语言语境语言语境,也可称之为上下文,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原文必须密切联系语境,反复推敲,译语表达也要联系语境,方能准确传情达意。
1.语言语境与词义的确定英语中很多多义词的确切含义,只有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才能确定。
离开语境孤立地看一个词,是很难准确理解该词真正含义的。
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所说“Eachwordwhenusedinanewcontextisanewword”(每个词在新的语境中都有新的意义)。
以make为例,其基本词义是“制造”,但在以下的句子中都不能翻译为制造,且词义各不相同。
Thenewsmadeherhappy.这消息使她高兴。
Wineismadefromgrapes.葡萄酒是用葡萄酿成的。
Herjokesmadeusalllaugh.她说的笑话把我们都逗乐了。
CanyoumakeyourselfunderstoodinEnglish?你能用英语把意思表达清楚吗?Icouldn'tmakemycarstartthismorning.今天早晨我的汽车发动不起来了。
Thestonemadeadentintheroofofmycar.我的汽车顶让石头砸了个坑。
脱离具体的语境,死死记住“make是制造,制造是make”是很难理解并翻译这些句子的。
翻译中的语境与语义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语境是一个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此外,本文还谈了如何确定词义。
关键词翻译语境词义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篇章在不同的文化心态上体现着明显的民族特征。
要准确表述和传播其他民族的文化,增进交流和沟通,必须提高翻译的质量。
而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很多,语境是其中一个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一、翻译与语境的关系语境是指语言交际所涉及到的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而小而言之仅指具体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
既然语境研究语言所处的具体环境,那么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翻译,其研究也一定离不开对语境的研究。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其复杂性不言而喻。
要使译文对接受者产生出原文对原文接受者相同的效果,译者首先必须正确捕捉原文话语的核心。
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就不得不考虑原文的语境因素,诚如“一字之含义取决于其上下文”。
Newark也曾指出:“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
”由此可见,不管是关注具体原文的上下文还是其所处的大的文化环境,或关注表达为翻译语境的诸方面综合因素,有一点都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语境决定着翻译的理解与表达,离开语境翻译即无从谈起,两者关系十分紧密。
二、语境的主要分类(一)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
语言语境,即篇章内部的环境,或称上下文,是指词、短语、语段或篇章的前后关系。
它可以帮助理解词、短语等语言成分的特定意义。
例如“soft”一词,除在一般情况下它与汉语中的“软的”、“柔的”(not hard) 对应外,还具有其它的词义。
所以翻译时,我们要注意它与什么样的词搭配。
例如:soft fire(文火) ;soft breeze(和风) ;soft hat(呢帽);soft words(和蔼的话);soft answer(委婉的回答) ;soft goods(毛织品);soft drink(果汁饮料)。
英语语境与翻译摘要:语境在语言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语言交际中所不能忽视的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对一个词、词组、句子、段落的正确分析和理解,往往需要根据其所在的具体语境来确定。
本文首先泛述了中外学者关于语境的相关研究,然后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对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从而得出结论,语境是理解和翻译的基础,翻译离不开语境。
关键词:语境;理解;表达;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语境”的概念是由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首先提出的。
他把语境分为三类:即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话语语境指字、词、句、段等的前后可帮助确定其意义的上下文;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的环境;文化语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
j.r.firth将语境发展为语内语境和语外语境。
前者指语言内部一个结构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和一个系统内项目或单位之间的聚合关系;后者来自语言外部即情景语境,包括参与者相关特征、相关物体和言语行为效果。
一、语言语境的与翻译语言语境即上下文,它在理解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脱离具体的语境,词的意义是非限制性的。
现以last一词为例,它有“最后的”、“最近的”、“唯一的”、“最大的”、“极端的”、“最不可能的”和“最不合适的”等意思。
(1) i’ ll defend the bridge to the last drop of m y blood . 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要守住大桥。
(2)i though t her last book was one of her best .我认为她最近出版的那本书是她的最佳著作之一。
从例句中的last一词的译法可以看出只有考虑具体的语境,才能在翻译时从概括的定义中筛选出最适合语境的意义,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
英语词句翻译与文化语境之分析一、文化语境的提出文化语境这一概念是由英国人类学家maliovowskil于1923年提出,指的是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
它包括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两个方面,即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生活模式与一个社会对语言交际作出的规定。
文化语境包括政治、历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要素。
文化语境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与环境有关,受着他周围的事物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阐释文化语境的涵义,美国语言学家kramsch将其进一步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他认为文化语境受到经济、社会、组织、家庭、习俗、季节、时间和空间的多重影响。
文化语境在不同的民族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也会随着文化的不同而相应变化。
中西方在语言与文化上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找到中西方文化共性,能更好的结合汉语的文化语境,翻译出符合本意的词句。
二、翻译英语词句的原则和方法1.翻译原则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准确、通顺地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方法,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翻译的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
比如本文涉及到的英语词句翻译就是把相对陌生的英文转变成我们相对熟悉的汉语的过程。
翻译包含两层意思:交谈语言的转换,比如说口语翻译;陈述语言的转换,如将某著作翻译出来。
翻是即时的,逐句的转换,也是语言或信息轮流的、交替的转换。
而译则是只说不问,听者也不用回答,是一种单向的陈述,它只为说者作语言转换。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转换的行为,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
(1)“信”即译文的意义不违背原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不要随意增减意思;(2)“达”即译文要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且通顺明白;(3)“雅”即译文选词用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优雅。
2.翻译方法翻译首先涉及到词汇,包括词义与词类。
因此就要注意词义的选择,要正确搭配词义。
即根据上下文和词语搭配选择词义;根据词类选择;根据专业选择。
教案举例1论翻译与相对语境的解读对语境的了解、把握程度有时是决定译文成败优劣的关键。
对翻译而言,语境大致可以分为绝对语境和相对语境。
所谓绝对和相对主要取决于原文语境的完整性上。
语境完整,原文的意思完全由语境决定的为绝对语境。
自身语境不完整,原文意义需要在对语境进行人为的想象、补充后才能认定的为相对语境。
绝对语境下的文字一般说来比较容易翻译,因为语境已决定了它们的意思。
相对语境下的文字则难译得多,因为语义本身欠明确,人们可以进行多种想象、补充、推测和选择。
另一方面,有些相对语境下的文字是完全可以翻译的。
这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也是行得通的。
很多人认为没有语境(指绝对语境)的文字是不可能翻译的,因为无法看懂。
然而,事实上很多缺乏完整语境的文字,完全可以通过其有限的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和语法分析,扩展它的相对语境,缩小其语义选择范围,从而达到读懂原文并进行翻译的目的。
换言之,我们不但可以通过绝对语境来把握、理解眼前的文字,而且有时也可以反过来通过眼前的文字来扩展其相对语境,甚至推导出它的绝对语境,以保证正确理解和翻译。
具有较强的相对语境解读能力的译者甚至还常常可以指出绝对语境下所产生的误译。
此外,从翻译实践看,相对语境下的翻译也是很难避免的,就像人们不可能事事都处在“绝对语境”中一样。
因此,相对语境下的翻译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这种反向的、从相对语境走向绝对语境的做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对培养译者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辨力,对加强译者的中外文功底、提高翻译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该引起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的重视。
相对语境的解读与扩充具体做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种做法。
一、对原文进行逻辑分析和推理,其中包括调查、利用有关的文化背景;二、对原文进行语法分析,把握住各成分间的关系。
当然,这两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有时它们甚至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里为了强调各自的特点和叙述的方便,还是采取分而述之的办法。
语境顺应与翻译作者:周新新来源:《科技风》2016年第10期摘要:语境顺应是顺应理论的一个具体体现,指讲话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在选择语言时必须顺应适时语境。
这一理论为形成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动态的翻译观奠定基础。
本文从语境顺应论的观点出发,阐述了语境顺应中各要素在翻译中的实际应用,讨论了语境顺应性对翻译的启示。
翻译者要想使自己的翻译作品受到读者欢迎,必须要了解语境顺应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才能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
关键词:语境;顺应;翻译一、语境与语境顺应1)语境。
语境即言语环境。
从广义上讲,语境由两部分构成—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从狭义上讲,语境指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根据上下文、时间、空间、情境、听话对象、话语前提等来理解和运用语言。
2)语境顺应。
语境顺应是顺应论三个特性中的一个,也是语言顺应中最重要的环节。
顺应论认为语言顺应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或多维的,语言的顺应要依赖语境。
语境顺应语言或语言顺应语境。
语境顺应指的是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相互顺应,语言使用者在选择和使用语言时做出的语言选择应注意不同的语境。
二、语境顺应与翻译语言使用者是影响交际语境的四个因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交际中起主导作用,是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基础。
就翻译而言,交际语境包含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人物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翻译过程中的三大主体,即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认知内容和范围是不等同的,这种差异会造成翻译和理解的障碍,若想消除这种障碍,就要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结构做出动态顺应分析。
(一)交际语境与翻译1)物理世界顺应与翻译。
时间与空间的指称是物理世界顺应理论中最重要的因素。
就时间而言,它指交际双方所谈论事件发生时间、说话的时间和指称的时间。
空间指称包括绝对的空间关系、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交际双方的生理特点与外表形象等。
所以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原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物理差异,选择合适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