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继电保护原理》期末试题

《继电保护原理》期末试题

《继电保护原理》期末试题
《继电保护原理》期末试题

《继电保护原理》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12*2分/个=24分)

1.电器元件一般有两套保护,若主保护未动作,还有一套是后备保护

2.反应电流增大而动作的保护称为过电流保护

3.电流继电器的反馈电流和动作电流的比值成为反馈系数

4.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限按阶梯原则选择。

5.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回路、逻辑回路、执行回路三部分组成

6.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应动作的时候动作

7.电流速断保护,即第一段保护的动作电流是按躲开本条线路末端的最大短路电流来规定的,其灵敏性是由保护的范围表征的

8.按阶梯时限保护的原则,越靠近电源端的短路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长

9.距离保护是反映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或阻抗),并根据距离的远近而确定动作时间的一种保护装置。

10.全阻抗继电器的缺点是没有方向性

11.输电线路纵差保护的范围是线路全长,故障的切除时间为零(瞬时动作)

12.比率差动特性的启动电流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13.单相自动重合闸选项的作用选出故障相

14.相间短路的阻抗继电器,当I

O =I

B

-I

A,

A

B

U

U

U-

=

15.线路的纵差保护是反应首端和末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的,所以它不反映相外保护

16.变压器的励磁涌流中除含有大量的直流分量,还有大量的谐波分量,其中以二次谐波为主

17.发电机正常运行,三次谐波电压机端电压大于中性点量。

18.母线保护的首要原则是安全性

19.微机保护的基本算法是计算被测电气量的幅值和相位

20.微机保护中从某一采集信号内,提出有用信号的过程叫做滤波

二、问答题(6*6分/个=36分)

1、什么叫继电保护装置,其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继电保护装置是指安装在被保护元件上,反应被保护元件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作用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保护;

基本任务:(1) 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受破坏,保证其它非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 对不正常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维护条件(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

2、动作电流、返回电流、返回系数的定义

答:继电器动作的最小电流值,称为动作电流或起动电流;使继电器返回的最大电流值,称为返回电流;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

3、阻抗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的定义?为什么要采用最大灵敏角?

答:起动阻抗随着测量阻抗相角的变化而改变,当测量阻抗相角等于整定阻抗的相角时,起动阻抗最大,保护范围最大,继电器最灵敏,称为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当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采用最大灵敏角以便继电器工作在最灵敏的条件下4、高频闭锁方向保护动作跳闸的条件是什么?如果通道遭到破坏,当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时,保护的工作会受到何影响

答:高频闭锁方向保护动作跳闸的条件是:故障时,高频闭锁方向保护的方向元件判别为正向故障、且在通道配和延时时间到后未收到线路对侧保护发出的高频闭锁信号时跳闸;如果通道遭到破坏,当内部故障时,保护的工作不会受到影响,可以跳闸;外部故障时,保护的工作会受到影响,远故障端的保护不能收到高频闭锁信号而误跳闸。

5、变压器纵差保护中的不平衡电流包括哪些?

答:(1) 变压器励磁涌流(当变压器空载投入或外部故障切除后电压恢复时,变压器励磁回路可能出现数值很大的励磁电流,该电流称为励磁涌流)

(2) 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不同;(3) 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同

(4) 两侧电流互感器型号不同;(5) 变压器带负荷调整分接头

6、发电机负序反时限电流保护的含义,为什么采用这种保护?

答:发电机允许负序过电流的时间t是随着负序电流I2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

I 2大时,允许发电机运行的时间段,I

2

小时,允许发电机运行的时间长,这种变

化特性称为反时限特性。因为这样的配合可以保证在发电机还没有达到危险状态

时就把发电机切除。

7、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要求

答: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8、电流速断保护为什么不能保护线路全长?(因为要保护选择性)

答:因为电流速断保护是按照躲开本线路末端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的,同时为了保证其选择性,启动电流还引入了一个可靠系数,所以不能保证线路全长

9、为什么要采用重合闸?经济效果有哪些?

答:当线路被继电保护迅速断开后,电弧即可熄灭,故障点的绝缘强度重新恢复,这时如果把断开的线路断路器再合上,就能够恢复正常的供电,需要设置自动重合闸,当断路器跳闸后,能够自动地将断路器合闸;

经济效果有: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提高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纠正断路器的误跳闸

10、重合闸的前加速和后加速的定义

答:前加速:当线路第一次故障时,靠近电源端的保护无选择性瞬间动作,然后进行重合;后加速:当线路第一次故障时,保护有选择性动作,然后进行重合。

11、大型变压器的主要故障有哪些?通常装设的保护有哪些

答:油箱内故障:各绕组之间的相间短路;各绕组通过外壳发生的接地故障;单相绕组部分线匝之间的匝间短路

油箱外故障:套管或引出线之间的相间短路;绝缘套管闪络或破坏,引出线通过外壳,而发生的接地故障

通常装设的保护:主保护(包括瓦斯保护和纵差动保护或电流速断保护),后备保护,其他保护

12、微机保护的硬件有哪几部分组成及各自作用。

答:(1)数据采集单元:将模拟输入量准确的转化为微机能够识别的数字量(2)数据处理单元:将数据采集单元输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完成各种继电保护的测量、逻辑和控制功能。

(3)开入/开出系统:完成各种外部开关量输入以及人机对话功能;保护的出口跳闸、信号显示、打印、报警等功能。

(4)通信接口:与外部设备的通信联系

(5)电源模块:将直流逆变为交流,再把交流整流为微机系统所需要的直流电压,增加直流电源的抗干扰能力。

13、发电机的纵差保护与横差保护的适用范围以及各自特点?

答:纵差保护:(1)反应定子内部相间短路:动作于跳闸

(2) 反应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动作于信号

横差保护:利用反应两个支路电流之差的原理,可实现对发电机定子绕组匝

间短路的保护;特点:只装设一个电流互感器和一个继电器

三、计算题(2*20分/个=40分)

1、如图所示,在110kV 输电线路中,线路AB 的负荷电流为335A, 负荷电流功率因数为cos ?=0.8, Kzq=1.5; Kfh=1.15,Kk’=0.85;Kk=1.25。其余参数见附图。计算:线路AB 的零度接线相间方向阻抗距离A 保护一段、三段动作值(无需校验)。其中:阻抗继电器最大动作灵敏角为: 75度;系统阻抗为:Xs=9.5欧姆;单位线路长度的阻抗为: x1=0.4(欧姆/公里);电流互感变比为N LH =1200/5。

110KV 25KM 36KM 18KM

解:(1)距离保护一段动作值整定

(2)距离保护三段动作值

全阻抗动作值:

方向阻抗动作值:

2、如图所示,在110KV 输电线路中,线路BC 的负荷电流为230A,系统阻抗为:Xs=2.5欧姆,单位线路长度的阻抗为:X=0.4(欧姆/公里), I,II,III 段电流保护可靠系数Kk’=1.25; Kk’’=Kk=1.15; 自启动系数Kzq=1.5; 返回系数

Kh=0.85。计算:线路BC 的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过电流保护动作值与动作时间。

20KM 25KM 34KM 30KM 1.5s

解:(1)线路BC 的速断保护

为保证选择性,按躲开线路BC 末端的最大短路电流I d (3).C.max 整定速断动作值: 动作时间:s t B

0'= (2)线路BC 的限时电流速断动作值:

与下条线路电流速断动作值'.C dz I 配合: 动作时间:s t B

5.0''=

(3)线路BC 的过电流保护动作值: 动作时间:

3、在双电源系统中,负荷潮流方向、馈电线路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如图所示。问:(1)输电线路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2)哪些线路过电流保护必须安装功率方向元件(3)在给定潮流方向的情况下,线路Lab,Lbc 上功率方向元件的动作行为如何?

解:(1)按阶梯时间特性计算保护1—4的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限。

考虑电源E M 单独作用时,保护8为其末端线路保护,以其为基准进行计算:

考虑电源E N 单独作用时,保护5为其末端线路保护,以其为基准进行计算:

(2)必须安装功率方向元件的过电流保护

a.母线A 出线的保护:保护5为负载线路保护,则保护1不需设置功率方向元件。

b.母线C 出线的保护:保护8为负载线路保护,则保护4不需设置功率方向元件。

c.母线B 出线的保护:

保护3,7的动作时间相等,均为最大动作时间,s t t t 273max ===

则保护2,3均需设置功率方向元件(方向标于图中,与保护正方向相同)。 (说明:由于保护7为负载线路保护,则该线路故障时,由于保护2动作时间小于保护7动作时间,保护2失去选择性误跳闸;保护3,7的动作时间相等,将同时动作跳闸,即保护3失去选择性误跳闸;为保证选择性,保护2,3需设置功率方向元件。)

保护6,7为负载线路保护,则保护6,7不需设置功率方向元件。

(3)给定潮流方向下功率方向元件动作行为分析

a.线路Lab 上潮流方向与保护2动作正方向相反:保护2功率方向元件不动作。

b.线路Lbc 上潮流方向与保护3动作正方向相同:保护3功率方向元件动作;但此时保护3电流元件不动作,因此方向性电流保护不动作。

考试时间:5月6号(周二)下午2:00~4:00

考试地点:待定

友情提示:带上计算器

整理者:刘思宇、周泽友

2014年4月25

《继电保护原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继电保护原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电流保护I段的灵敏系数通常用保护范围来衡量,其保护范围越长表明保护越( ) ( C ) A.可靠 B.不可靠 C.灵敏 D.不灵敏 2.使电流速断保护有最大保护范围的运行方式为系统( ) ( A ) A.最大运行方式 B.最小运行方式 C.正常运行方式 D.事故运行方式 3.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的并联线路上发生跨线不同相两点接地短路时,两相星 形接线电流保护只切除一个故障点的几率为( )。 ( B ) A.100% B.2/3 C.1/3 D.0 4.按900接线的功率方向继电器,若I J=-I c,则U J应为( ) ( B ) A.U AB B.-U AB C.U B D.-U C 5.电流速断保护定值不能保证( )时,则电流速断保护要误动作,需要加装方向元件。 ( B ) A.速动性 B.选择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6.作为高灵敏度的线路接地保护,零序电流灵敏I 段保护在非全相运行时需( )。 ( D ) A.投入运行 B.有选择性的投入运行 C.有选择性的退出运行 D.退出运行 7.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采用的有选择性零序电流保护,在接地故障时,它是靠线路 对地( )零序电流动作的。

( B ) A.电感性 B.电容性 C.电阻性 D.暂态 8.方向阻抗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是可以调节的。调节方法是改变电抗变换器DKB ( ) ( D ) A.原边匝数 B.副边匝数 C.原边线圈中的电阻大小 D.副边线圈中的电阻大小 9.距离II 段的动作值应按分支系数K fz为最小的运行方式来确定,目的是为了保证保 护的( )。 ( B ) A.速动性 B.选择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10.反应相间短路的阻抗继电器采用00接线,则I J=I B-I A时,U J=( )。 ( B ) A.U B B.U B-U A C.U A-U B D.U A 11.对于三段式距离保护,当系统振荡且振荡中心位于保护范围内时,阻抗元件的启动 顺序是( )。 ( B ) A.Ⅰ段→Ⅱ段→Ⅲ段 B.Ⅲ段→Ⅱ段→Ⅰ段 C.Ⅰ、Ⅱ、Ⅲ段同时 D.任意顺序 12.对于双侧电源系统,由于故障时两侧电流的相位不同,如果故障点的短路电流I d 滞后流过保护的电流I d1,则保护的( )。 ( A ) A.测量阻抗减小 B.测量阻抗不变 C.测量阻抗增大 D.测量阻抗增大或减小 13.差动保护只能在被保护元件的内部故障时动作,而不反应外部故障,具有绝对( )。 ( A ) A.选择性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3.传动轴如图所示。已知F r=2KN,F t=5KN,M=1KN·m,l=600mm,齿轮直径D=400mm,轴的[σ]=100MPa。试求:①力偶M的大小;②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③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AB 的直径d。 4.图示外伸梁由铸铁制成,截面形状如图示。已知I z=4500cm4,y1=7.14cm,y2=12.86c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20MPa,许用拉应力[σt]=35MPa,a=1m。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5.如图6所示,钢制直角拐轴,已知铅垂力F1,水平力F2,实心轴AB的直径d,长度l,拐臂的长度a。试求:①作AB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②计算AB轴危险点的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

6.图所示结构,载荷P=50KkN,AB杆的直径d=40mm,长度l=1000mm,两端铰支。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2.0,[σ]=140MPa。试校核AB杆是否安全。 7.铸铁梁如图5,单位为mm,已知I z=10180cm4,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确定梁截荷P。 8.图所示直径d=100mm的圆轴受轴向力F=700kN与力偶M=6kN·m的作用。已知M=200GPa,μ=0.3,[σ]=140MPa。试求:①作图示圆轴表面点的应力状态图。②求圆轴表面点图示方向的正应变。③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圆轴强度。 9.图所示结构中,q=20kN/m,柱的截面为圆形d=80mm,材料为Q235钢。已知材料E=200GPa,σp=200MPa,σs=235MPa,a=304MPa,b=1.12MPa,稳定安全系数n st=3.0,[σ]=140MPa。试校核柱BC是否安全。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习题集

材料力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1、强度是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 2、刚度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 3、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应变相同。(×) 4、稳定性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5、对于拉伸曲线上没有屈服平台的合金塑性材料,工程上规定2.0σ作为名义屈服极限,此时相对应的应变为2.0%=ε。(×) 6、工程上将延伸率δ≥10%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 7、任何温度改变都会在结构中引起应变与应力。(×) 8、理论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 9、任何情况下材料的弹性模量E都等于应力和应变的比值。(×) 10、求解超静定问题,需要综合考察结构的平衡、变形协调和物理三个方面。(√ ) 11、未知力个数多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则仅由平衡方程无法确定全部未知力,这类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 ) 12、矩形截面杆扭转变形时横截面上凸角处切应力为零。(√ ) 13、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可知: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切应力总是大小相等。(×) 14、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maxτ出现在中性轴各点。(√ ) 15、两梁的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若它们的挠曲线相同,则受力相同。(√ ) 16、材料、长度、截面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两根梁,当载荷相同,其变形和位移也相同。(×) 17、主应力是过一点处不同方向截面上正应力的极值。(√ ) 18、第四强度理论用于塑性材料的强度计算。(×) 19、第一强度理论只用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计算。(×) 20、有效应力集中因数只与构件外形有关。(×)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 )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 该截面左段; (B) 该截面右段; (C) 该截面左段或右段; (D) 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继电保护原理

继电保护原理 继电保护原理FAQ 1、什么是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各有什么作用, 答:继电保护装置是指反应电力系统电气元件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自动装置,是用于保护电力元件的成套硬件设备,任何电力元件不得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是用于保护电力系统的,用于快速恢复电力系统的完整性,防止发生和中止已开始发生的足以引起系统大面积停电的重大系统事故,如失去系统稳定、电压崩溃或频率崩溃等。 2、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四性”要求: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可靠性。其中,选择性是指故障时仅切除故障元件,尽量减少停电范围;快速性又称速动性,是指保护动作时间要尽可能短,能够快速切除故障;灵敏性是衡量保护动作灵敏程度的能力,通常用灵敏度(灵敏系数)来表示;可靠性是指保护范围内故障不拒动,保护范围外故障不误动,其中不误动的可靠性称为“安全性”(security),不拒动的可靠性称为“可信赖性”(reliability)。 3、灵敏度过高或过低会产生什么问题, 答:灵敏度过高说明保护动作越灵敏,越能可靠反应要求动作的故障或异常状态,但是在不该动作的时候容易产生误动,与选择性矛盾。灵敏度过低或不满足要求,则在最不利于保护动作的运行方式下,保护会拒动。 4、继电器一般怎样分类, 答:继电器按其在继电保护中的作用,可分为测量继电器和辅助继电器。其中,测量继电器能直接反应被保护元件的电气量变化,按所反应电气量的不同,又可分为: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差动继电器

等。辅助继电器用于辅助实现保护功能,按其作用的不同,分为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以及信号继电器等。 5、什么是主保护、后备保护, 答:主保护是指满足系统稳定和设备安全要求,能以最快速度有选择性地切除被保护故障设备的保护;后备保护是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又可分为近后备保护和远后备保护。近后备保护是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电力设备的另外一套保护来实现后备的保护,这种后备作用是在主保护安装处本地实现;远后备保护是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的保护来实现后备保护,是在远处实现。 三段式相间短路电流保护的特点是什么, 6、 答:三段式相间短路电流保护的?、?段作本线路的主保护,其中?段只能保护本线路的一部分,一般用最小保护范围来衡量其灵敏性;?段保护余下的部分,其保护范围必然要伸到下一级线路;?段作为本线路的近后备保护和下一级线路的远后备保护。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定值有这样的特点:?段定值>?段定值>?段定值。 7、什么是系统最大运行方式、最小运行方式, 答:对每一套保护装置而言,流过保护装置短路电流最大的系统运行方式称为系统最大运行方式,计算保护定值时,一般按最大运行方式。而短路电流最小的方式称为最小运行方式,校验灵敏度时,一般按系统最小运行方式。 8、电流速断保护为什么不能保护本线路全长, 答:由于下一级线路出口处短路时的流过保护装置的故障电流与本线路末端短路时的电流数值较接近,为保证选择性,电流速断保护要按躲下级线路出口处短路整定,因此不能保护本线全长。否则,下一级线路出口处短路时保护可能误动。9、为保证电网保护的选择性,上、下级电网保护之间逐级配合应满足什么要 求,

材料力学课后答案范钦珊

材料力学课后答案范钦珊 普通高等院校基础力学系列教材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静力学材料力学”以及“工程流体力学”。目前出版的是前面的3种“工程力学静力学材料力学”将在以后出版。这套教材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和教学第一线的实际需求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从2002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新一轮培养计划进入实施阶段新一轮培养计划的特点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根据新一轮培养计划课程的教学总学时数大幅度减少为学生自主学习留出了较大的空间。相应地课程的教学时数都要压缩基础力学课程也不例外。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使学生既能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又能了解一些力学的最新进展既能培养学生的力学素质又能加强工程概念。这是很多力学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现有的基础教材大部分都是根据在比较多的学时内进行教学而编写的因而篇幅都比较大。教学第一线迫切需要适用于学时压缩后教学要求的小篇幅的教材。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这套教材更注重基本概念而不追求冗长的理论推导与繁琐的数字运算。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一些专业对于力学基础知识的要求而且可以切实保证教育部颁布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质量。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本套教材在概念、原理的叙述方面作了一些改进。一方面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与讨论另一方面通过较多的例题分析特别是新增加了关于一些重要概念的例题分析著者相信这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于基本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此外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和加深理解以及方便教师备课和授课与每门课材料力学教师用书lⅣ程主教材配套出版了学习指导、教师用书习题详细解答和供课堂教学使用的电子教案。本套教材内容的选取以教育部颁布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同时根据各院校的具体情况作了灵活的安排绝大部分为必修内容少部分为选修内容。每门课程所需学时一般不超过60。范钦珊2004年7月于清华大学前言为了减轻教学第一线老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同时也为了给刚刚走上材料力学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我们将“材料力学”教材中全部习题作了详细解答编写成册定名为“材料力学教师用书”。全书包括教材中的全部11章内容的习题解答即:材料力学概述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轴向载荷作用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梁的强度问题梁的变形分析与刚度问题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压杆的稳定问题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方法动载荷与疲劳强度概述以及新材料的材料力学概述。 1

继电保护原理1—电压切换

第一章电压切换箱

第一节概述 电压切换箱用于母线电压的切换,根据母线的接线方式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双母线接线方式;一类用于单母分段接线方式。 1.电压切换的作用 1.1在双母线系统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1.1.1作用 对于双母线系统上所连接的电气元件,在两组母线分开运行时(例如母线联络断路器断开),为了保证其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在电压上保持对应,以免发生保护或自动装置误动、拒动,要求保护及自动装置的二次电压回路随同主接线一起进行切换。用隔离开关两个辅助触点并联后去启动电压切换中间继电器,利用其触点实现电压回路的自动切换。 1.1.2 注意事项 在设计手动和自动电压切换回路时,都应有效地防止在切换过程中对一次侧停电的电压互感器进行反充电。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反充电,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身和设备事故。为此,切换回路应采用先断开后接通的接线。在断开电压回路的同时,有关保护的正电源也应同时断开。 1.1.2 手动切换与自动切换的优、缺点 手动切换,切换开关装在户内,运行条件好,切换回路的可靠性较高。但手动切换增加了运行人员的操作工作量,容易发生误切换或忘记切换,造成事故。为提高手动切换的可靠性,应制定专用的运行规程,对操作程序作出明确规定,由运行人员执行。 自动切换可以减轻运行人员的操作工作量,也不容易发生误切换和忘记切换的事故。但隔离开关的辅助触点,因运行环境差,可靠性不高,经常出现故障,影响了切换回路的可靠性。为了提高自动切换的可靠性,应选用质量好的隔离开关辅助触点,并加强经常性的维护。 1.2在单母分段系统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1.2.1 作用 在母线不停电的情况下,将其中一台PT转为检修状态,而失去PT的母线二次还不失去电压。 1.2.1 注意事项 1)必须保证两段PT的二次回路无故障; 2)必须保证分段断路器在合闸位置;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精选.)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配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一、填空题: 1.受力后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2.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与其到圆心的距离成正比。 4.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该段梁上的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 5.偏心压缩为轴向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6.柔索的约束反力沿柔索轴线离开物体。 7.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8.力对轴之矩在力与轴相交或平行情况下为零。 9.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1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是 100Mpa 。 1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两种效应分别是变形效应运动效应。 12.外力解除后可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13.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相等。 14.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 为 5F/2A 。 15.梁上作用集中力处,其剪力图在该位置有突变。 16.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指向物体。 17.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18.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三矩式,只有满足三个矩心不共线的条件时,才能成为力系 平衡的充要条件。 19.图所示,梁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 C 点处。

2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τ《=【σ】 。 21.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 22.在截面突变的位置存在应力集中现象。 23.梁上作用集中力偶位置处,其弯矩图在该位置有突变。 24.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已知材料的许用正应力[σ],其第三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是。 25.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只适用于细长杆。 26.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构件,称为而力构件。 2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 28.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的三种情形是力,力偶,平衡。 29.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AB和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2A和A,弹性模量为E,则截面C的位移为 7Fa/2EA 。 30.若一段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则这段梁上的剪力图为斜直线。 二、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q=10kN/m,M=10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T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C为截面形心。已知I z=60125000mm4,y C=157.5mm,材料许用压应力[σc]=160MPa,许用拉应力[σt]=40MPa。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继电保护原理-学习指南

继电保护原理-学习指南 一、选择题 1.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条件是()。 AMe≥MfBMe≤MfCMe≥Mf+MsDMe≥0 2.当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灵敏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可考虑()。 A采用过电流保护B 与下一级过电流保护相配合 C 与下一级电流速断保护相配合D与下一级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相配合 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需要考虑返回系数,是为了()。 A提高保护的灵敏性B外部故障切除后保护可靠返回 C解决选择性 4.三段式电流保护中,保护范围最小的是()。 A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B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C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5.外部短路时,方向闭锁高频保护是靠()来将两侧保护闭锁。 A两侧的发信机不发信B近故障点侧的发信机发信 C远故障点侧的发信机发信 6.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过了五个阶段,其发展顺序是()。 A机电型晶体管型整流型集成电路型微机型 B机电型整流型集成电路型晶体管型微机型 C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微机型 7.电力系统最危险的故障C A单相接地 B两相短路 C 三相短路 8.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需要考虑返回系数,是为了()。 A提高保护的灵敏性B外部故障切除后保护可靠返回C解决选择性 9.装有三段式电流保护的线路,当线路末端短路时,一般由()动作切除故障。A瞬时电流速断保护B限时电流速断保护C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10.方向闭锁高频保护发信机启动后,当判断为外部短路时,()。 A两侧发信机立即停信B两侧发信机继续发信 C反方向一侧发信机继续发信 11.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应大于()。 A 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的最大短路电流 B线路的最大负载电流 C相邻下一段路末端短路时的最大短路电流 12.考虑助增电流的影响,在整定距离保护Ⅱ段的动作阻抗时,分支系数应取()。A大于1,并取可能的最小值B大于1,并取可能的最大值 C小于1,并取可能的最小值 13.外部短路时,方向闭锁高频保护是靠()来将两侧保护闭锁。 A两侧的发信机不发信B近故障点侧的发信机发信 C远故障点侧的发信机发信 14.发电机纵动保护断线监视继电器的动作电流按躲开()来整定。 A发电机的额度功率B发电机正常运行的不平衡电流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1习题参考答案

噢噢第一章 1、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是什么 答:(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2、什么是故障、异常运行和事故短路故障有那些类型相间故障和接地故障在故障分量上有何区别对称故障与不对称故障在故障分量上有何区别 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但没有发生故障,这种情况下属于不正常运行状态。事故,就是指系统或其中一部分的工作遭到破坏,并造成对用户少送电或电能质量变坏到不能容许的地步,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电气设备的损坏。相间故障无零序分量。对称故障只有正序分量。 3、什么是主保护、后备保护什么是近后备保护、远后备保护在什么情况下依靠近后备保护切除故障在什么情况下依靠远后备保护切除故障 答:当本元件的主保护拒绝动作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作为后备保护,由于这种后备作用是在主保护安装处实现,因此,称之为近后备保护。在远处实现对相邻元件的后备保护,称为远后备保护。 4、简述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式。 答:基本原理:1、过电流保护2、低电压保护3、距离保护4、方向保护5、差动原理的保护6、瓦斯保护7、过热保护等。构成方式:1、测量部分2、逻辑部分3、执行部分 5、什么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 答: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装置。 6、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选择性:继电保护动作的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2、速动性:在发生故障时,力求保护装置能迅速动作切除故障,以提高电力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工作的时间,以及缩小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3、灵敏性:继电保护的灵敏性,是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4、可靠性: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是指在该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他应该动作的故障时,他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任何其他该保护不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 第二章 1、何谓三段式电流保护其各段是如何保证动作选择性的试述各段的工作原理、整定原则和整定计算方法、灵敏性校验方法和要求以及原理接线图的特点。画出三段式电流保护各段的保护范围和时限配合特性图。 答:电流速断是按照躲开某一点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限时速断是按照躲开前方各相邻元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整定,而过电流保护则是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

材料力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材料力学复习题(答案在最后面) 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力学性质;(B)外力;(C)变形;(D)位移。 2.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B)构件不变形;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其原始尺寸。 3.在一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 (A)α=900;(B)α=450;(C)α=00;(D)α为任意角。 4.根据材料的主要性能作如下三个基本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提出三个方面的性能要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A)只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B)只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关 (C)与二者都有关;(D)与二者都无关。 7.用截面法求一水平杆某截面的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求解的。 (A)该截面左段;(B)该截面右段; (C)该截面左段或右段;(D)整个杆。 8.如图所示,设虚线表示单元体变形后的形状,则该单元体 的剪应变为()。 α (A)α;(B)π/2-α;(C)2α;(D)π/2-2α。 答案 1(A)2(D)3(A)4均匀性假设,连续性假设及各向同性假设。5强度、刚度和稳定性。6(A)7(C)8(C) 拉压 1.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切应力最大的截面()。 (A)分别是横截面、45°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 (C)分别是45°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45°斜截面。 2.轴向拉压杆,在与其轴线平行的纵向截面上()。 (A)正应力为零,切应力不为零; (B)正应力不为零,切应力为零; (C)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不为零; (D)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零。 3.应力-应变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为σ=F /A,△ε=L/L,其中()。 N (A)A和L均为初始值;(B)A和L均为瞬时值; (C)A为初始值,L为瞬时值;(D)A为瞬时值,L均为初始值。 4.进入屈服阶段以后,材料发生()变形。 (A)弹性;(B)线弹性;(C)塑性;(D)弹塑性。 5.钢材经过冷作硬化处理后,其()基本不变。 (A)弹性模量;(B)比例极限;(C)延伸率;(D)截面收缩率。 6.设一阶梯形杆的轴力沿杆轴是变化的,则发生破坏的截面上()。

常见继电保护类型及原理

A、过电流保护---是按照躲过被保护设备或线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如大电机启动电流(短时)和穿越性短路电流之类的非故障性电流,以确保设备和线路的正常运行。为使上、下级过电流保护能获得选择性,在时限上设有一个相应的级差。 B、电流速断保护---是按照被保护设备或线路末端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或变压器二次侧发生三相短路电流而整定的。速断保护动作,理论上电流速断保护没有时限。即以零秒及以下时限动作来切断断路器的。 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常配合使用,以作为设备或线路的主保护和相邻线路的备用保护。 C、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在正常运行中,被保护线路上流过最大负荷电流时,电流继电器不应动作,而本级线路上发生故障时,电流继电器应可靠动作;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由电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三元件组成(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电流继电器测量电流大小→时间继电器设定动作时间→信号继电器发出动作信号);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动作时间是恒定的。(人为设定) D、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成反比,即短路电流越大,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越短,短路电流越小,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越长。在10KV系统中常用感应型过电流继电器。(GL-型) E、无时限电流速断---不能保护线路全长,它只能保护线路的一部分,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将影响电流速断的保护范围,为了保证动作的选择性,其起动电流必须按最大运行方式(即通过本线路的电流为最大的运行方式)来整定,但这样对其它运行方式的保护范围就缩短了,规程要求最小保护范围不应小于线路全长的15%。另外,被保护线路的长短也影响速断保护的特性,当线路较长时,保护范围就较大,而且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较小,反之,线路较短时,所受影响就较大,保护范围甚至会缩短为零。 ②、电压保护:(按照系统电压发生异常或故障时的变化而动作的继电保护) A、过电压保护---防止电压升高可能导致电气设备损坏而装设的。(雷击、高电位侵入、事故过电压、操作过电压等)10KV开闭所端头、变压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开关设备、变压器;变压器低压侧装设避雷器是用来防止雷电波由低压侧侵入而击穿变压器绝缘而设的。 B、欠电压保护---防止电压突然降低致使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受损而设的。 C、零序电压保护---为防止变压器一相绝缘破坏造成单相接地故障的继电保护。主要用于三相三线制中性点绝缘(不接地)的电力系统中。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

四川大学《继电保护原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 《继电保护原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电流保护I段的灵敏系数通常用保护范围来衡量,其保护范围越长表明保 护越( ) A.可靠 B.不可靠 C.灵敏 D.不灵敏 2.使电流速断保护有最大保护范围的运行方式为系统( ) A.】 B.最大运行方式 C.最小运行方式 D.正常运行方式 E.事故运行方式 3.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的并联线路上发生跨线不同相两点接地短路 时,两相星形接线电流保护只切除一个故障点的几率为( )。 A.100% B.2/3 C.1/3 D.; E.0 4.按900接线的功率方向继电器,若I J =-I c ,则U J 应为( ) A.U AB B.-U AB C.U B D.-U C 5.电流速断保护定值不能保证( )时,则电流速断保护要误动作,需要 加装方向元件。 A.速动性 B.— C.选择性 D.灵敏性 E.可靠性 6.作为高灵敏度的线路接地保护,零序电流灵敏 I 段保护在非全相运行 时需( )。 A.投入运行 B.有选择性的投入运行 C.有选择性的退出运行 D.退出运行 7.,

8.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采用的有选择性零序电流保护,在接地故障时,它 是靠线路对地( )零序电流动作的。 9. A.电感性 B.电容性 C.电阻性 D.暂态 10.方向阻抗继电器的最大灵敏角是可以调节的。调节方法是改变电抗变换器 DKB ( ) A.原边匝数 B.副边匝数 C.… D.原边线圈中的电阻大小 E.副边线圈中的电阻大小 11.距离 II 段的动作值应按分支系数K fz 为最小的运行方式来确定,目的是为了保证保护的( )。 A.速动性 B.选择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12.反应相间短路的阻抗继电器采用00接线,则I J =I B -I A 时,U J =( )。 13. A.@ B.U B C.U B -U A D.U A -U B E.U A F. 14.对于三段式距离保护,当系统振荡且振荡中心位于保护范围内时,阻抗元 件的启动顺序是( )。 A.Ⅰ段Ⅱ段Ⅲ段 B.Ⅲ段Ⅱ段Ⅰ段 C.Ⅰ、Ⅱ、Ⅲ段同时 D.# E.任意顺序 15. 对于双侧电源系统,由于故障时两侧电流的相位不同,如果故障点的短 路电流I d 滞后流过保护的电流I d1 ,则保护的( )。 A.测量阻抗减小 B.测量阻抗不变 C.测量阻抗增大 D.测量阻抗增大或减小 16.差动保护只能在被保护元件的内部故障时动作,而不反应外部故障,具有 绝对( )。 A.选择性

(完整版)材料力学期末复习试题库(你值得看看)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是相同的。 A:应力 B:应变 C:位移 D:力学性质 2、各向同性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A:力学性质 B:外力 C:变形 D:位移 3、在下列四种材料中. 不可以应用各向同性假设。 A:铸钢 B:玻璃 C:松木 D:铸铁 4、根据小变形条件.可以认为: A:构件不变形 B:构件不破坏 C:构件仅发生弹性变形 D:构件的变形远小于原始尺寸 5、外力包括: A:集中力和均布力 B:静载荷和动载荷 C:所有作用在物体外部的力 D:载荷与支反力 6、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力随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B:内力与外力无关; C:内力的单位是N或KN; D:内力沿杆轴是不变的; 7、静定杆件的内力与其所在的截面的有关。 A:形状;B:大小;C:材料;D:位置 8、在任意截面的任意点处.正应力σ与切应力τ的夹角α=。 A:α=90O; B:α=45O; C:α=0O;D:α为任意角。 9、图示中的杆件在力偶M的作用下.BC段上。 A:有变形、无位移; B:有位移、无变形; C:既有位移、又有变形;D:既无变形、也无位移; 10、用截面法求内力时.是对建立平衡方程而求解的。 A:截面左段 B:截面右段 C:左段或右段 D:整个杆件 11、构件的强度是指.刚度是指.稳定性是指。 A: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B: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其原有平衡态的能力; C:在外力的作用下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答案:1、D 2、A 3、C 4、D 5、D 6、A 7、D 8、A 9、B 10、C 11、C、B、A 二、填空 1、在材料力学中.对变形固体作了 . . 三个基本假设.并且是在 . 范围内研究的。 答案: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线弹性、小变形 2、材料力学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是:。 答案: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

第二节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

第二节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 参看图1-1至图1-6及其讲解,了解本章对继电保护装置对正常与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区分以及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并且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基本组成的学习深入了解各部分工作内容。 一、继电保护装置对正常与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区分 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正常运行状态与故障或不正常状态的学习,初步理解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 1. 为完成继电保护所担负的任务,应该要求它能够正确区分系统正常运行与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之间的差别,以实现保护。 图1-1 正常运行情况 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每条线路上都流过由它供电的负荷电流,越靠近电源端的线路上的负荷电流越大。同时,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一般都在额定电压±5%-10%的范围内变化,且靠近于电源端母线上的电压较高。线路始端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决定于由它供电的负荷的功率因数角和线路的参数。 由电压与电流之间所代表的“测量阻抗”是在线路始端所感受到的、由负荷所反应出来的一个等效阻抗,其值一般很大。 图1-2 d点三相短路情况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如上图所示),假定在线路B-C上发生了三相短路,则短路点的电压降低到零,从电源到短路点之间均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也将在不同程度上有很大的降低,距短路点越近时降低得越多。 设以表示短路点到变电站B母线之间的阻抗,则母线上的残余电压应为 此时与之间的相位角就是的阻抗角,在线路始端的测量阻抗就是,此测量阻抗的大小正比于短路点到变电站B母线之间的距离。 2. 一般情况下,发生短路之后,总是伴随着电流的增大、电压降低、线路始端测量阻抗减小,以及电压与电流之间相位角的变化。故利用正常运行与故障时这些基本参数的区别,便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 (1)反应于电流增大而动作的过电流保护; (2)反应于电压降低而动作的低电压保护; (3)反应于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地点之间的距离(或测量阻抗的减小)而动作的距离保护(或低阻抗保护)等。 电力系统中的任一电气元件,在正常运行时,在某一瞬间,负荷电流总是从一侧流入而从另一侧流出。 图 1-3 正常运行状态 说明:如果统一规定电流的正方向都是从母线流向线路,则A-B两侧电流的大小相等,相位相差180度(图中为实际方向)。

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1 微机保护的硬件原理及设计选择原则

第一章微机保护的硬件原理及设计选择原则 1-1概述 微机保护出现20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有多个专业厂家生产微机保护装置,其硬件系统各有特点。 华北电力大学、杨奇逊院士: 第一代(84-90年)MPD-1、单CPU结构、硬件示意图如下: 可靠性差。 第二代:WXH-11(90年代以后)、多CPU结构

系统机 PRINTER 整个系统有五个CPU(8031)。四个CPU分别用来构成高频、距离、零序保护和综合重合闸,另一个CPU用来构成人机接口,A/D 转换采用VFC型。每一个CPU系统都是一个独立的微机系统,任何一个损坏,系统仍然工作。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地址总线均不引出印刷电路板,可靠性较高。交流输入及跳闸出口部分可靠性较高。 第三代:CSL101A(1994年鉴定,96年推广)多CPU结构,与第二代不同之处在于: (1)C PU采用不扩展的单片机,即构成微机系统所需的微处理器、RAM、EPROM等全部集中在一个芯片内部,总线不出芯片,具有很高的抗干扰能力。 (2)V FC采用第三代VFC芯片VFC110最高震荡频率为4M,相当于A/D精度的14位。 (3)设有高频、距离、零序和录波CPU插件,重合闸不包括在保护

之中。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南瑞公司 LFP-900系列(沈国荣院士) LFP-900系列包括从35KV~66KV 中低压线路保护220KV~500KV 线路高压超高压线路保护,用于不同电压等级时,保护的配置情况有所不同。 以LFP-901为例,说明配置情况。 采用多CPU 结构,含有三个CPU ,两个用于构成保护,一个用于人机接口CPU 均为Intel 80196KC 1CPU :纵联保护(工频变化量方向、零序功率方向、复合式距离元 件)1Z 、零序后备保护 2CPU :距离保护、综合重合闸 3CPU :人机对话、起动、为出口提供?电压 1CPU 、2CPU 采用VFC 型A/D 转换,3CPU 采用逐次逼近式A/D 转换 最近又推出RCS-9000系列保护(单片机加DSP 结构)

继电保护原理及分类

继电保护原理及分类 继电保护测试仪可测试各种交直流、电流、电压、中间、自保持, 信号多种等单个继电器以及整组继电保护屏,可测试各种继电器的吸合电压(电流)值,释放电压(电流)值,各种触头(常开、常闭、转换、延时)的吸合时间和断开时间,均自动测试三次并储存数,并自动计算三次均值的返回系数且打印, 可重复显示及打印测试结果。 HT-1200继电保护测试仪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一种重要测试工具。为了更好的了解该仪器,我们必须知道继电保护原理及分类 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也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反应哪种物理量,继电保护装置将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HT-1200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有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是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还是发生了故障,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的功能。保护装置要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1、电流增大。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之间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将由负荷

电流增大至大大超过负荷电流。 2、电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点,电压越低。 3、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一般为60°~85,而在保护反方向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则是180°+(60°~85°)。 4、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保护安装处)电压与电流之比值。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 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相序分量,如两相及单相接地短路时,出现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分量;单相接地时,出现负序和零序电流和电压分量。这些分量在正常运行时是不出现的。 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便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 此外,除了上述反应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外,还有反应非工频电气量的保护。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讲解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及电力知识问答

第一篇 继电保护基本原理 第一章 概述 一.什么是电力系统? 有两种说法: 1.由生产和输送电能的设备所组成的系统叫电力系统,例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等,或者简单说由发、变、输、配、用所组成的系统叫电力系统。 2.有的情况下把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统一叫做电力系统。 一次设备:直接生产电能和输送电能的设备,例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电线路、断路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 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的运行进行监视、测量、控制、信息处理及保护的设备,例如仪表、继电器、自动装置、控制设备、通信及控制电缆等。 二.电力系统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由于电力系统故障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可能直接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和破坏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从而直接或间接地给国民经济带来难以估计的巨大损失,因此电力系统最为关注的是: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三.电力系统的三种工况 正常运行状态;故障状态;不正常运行状态。而继电保护主要是在故障状态和不正常运行状态起作用。 四.继电保护装置 就是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它的基本任务简单说是:故障时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信号。 五.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为完成继电保护所担负的任务,显然应该要求它正确地区分系统正常运行与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之间的差别,以实现保护。如图1-1(a )、(b )所示的单侧电源网络接线图,(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系统),图1-1(a)为正常运行情况,每条线路上都流过由它供电的负荷电流?f (一般比较小), 各变电所母线上的电压,一般都在额定电压(二次线电压100V )附近变化,由电压和电流之比所代表的“测量阻抗”Z f 称之为负荷阻抗,其值一般很大。图1-1(b )表示当系统发生故障时的情况,例如在线路B-C 上发生了三相短路,则短路点的 电压U d 降低到零,从电源到短路点之间 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d , 各变电所母线 上的电压也将在不同 程度上有很大的降低 (称之为残压)。设以Z d 表示短路点到变 电所B 母线之间的阻 抗,根据欧姆定律很 2)

继电保护-理论-JB1-B标准答案.

2006年国华电力专业调考 继电保护 (理论—JB1—B卷) 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下列每题都有3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 1、变压器比率制动的差动继电器,设置比率制动的主要原因是(C)。 A. 为了躲励磁涌流 B. 为了内部故障时提高保护的动作可靠性 C. 当区外故障不平衡电流增加, 为了使继电器动作电流随不平衡电流增加而提高动作值 2、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B)不应接有开断元件(熔断器、自动开关等)。 A) 只有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线 B) 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回路,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线 C)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引出的试验线 3、对于定子绕组采用双星型接线的发电机,如能测量到双星型中性点之间的 电流,便可采用单元件横差保护,该保护(C)。 A. 既能反应发电机定子绕组的相间短路,又能反应定子绕组的匝间短路 B. 既能反应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匝间短路,又能反应定子绕组的开焊故障 C. 上述几种故障均能反应 4、发电机纵联保护是(A)的主保护。 A. 定子绕组及引线相间短路 B. 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 C. 定子绕组匝间故障 5、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非全相运行保护的构成,(A)。 A. 主要由灵敏的负序或零序电流元件与非全相判别回路构成 B. 由灵敏的相电流元件与非全相判别回路构成

C. 由灵敏的负序或零序电压元件与非全相判别回路构成 6、发电机定子绕组发生相间短路、匝间短路、分支开焊等不对称故障时,故障分 量负序功率P2方向是(B)。 A. 从系统流入发电机 B. 从发电机流出 C. 不定,视故障严重程度而定 7、发电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B) A. 发电机定子绕组与铁芯之间的绝缘破坏,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必须立即切除 B. 当接地电容电流较大能在故障点引起电弧时,将使定子绕组的绝缘材料和 定子铁芯烧坏,也容易发展成危害更大的定子绕组相间或匝间短路。因此,应装设发电 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保护。并根据具体情况发信号或跳闸 C. 流经故障点的电流是接地电容电流,可连续运行两小时 8、变压器中性点间隙接地保护是变压器中性点绝缘的(A) A. 主保护 B. 后备保护 C. 辅助保护 9、变压器相间过流增加复压闭锁是为(A)。 A. 提高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 B. 增加动作可靠性 C. 防止系统振荡 10、过电压作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绕组时,对变压器绕组的(C) 危害最为严重。 A. 首端的主绝缘 B. 匝间绝缘 C. 首端的匝间绝缘 11、变压器中性点电流互感器的选择(A)。 A. 因单相接地故障时流过电流与故障相电流互感器流过的电流相同,因此与 主电流互感器的要求也相同 B. 运行时流过电流小,可以降低变比要求 C. 运行时流过电流小,可以降低容量要求 12、变压器铭牌上的短路电压百分数U K%,含义是(A)。 A.U K%的含义是变压器短路电流等于额定电流时产生的相电压降与额定相电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