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文化篇)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40
第21课新文化运动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牢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客观评价新文化运动,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形成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完整历程。
【重难点突破】1、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为什么被称为“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反封建更加彻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预习自测】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其含义主第21课新文化运动要是指新文化运动A.主张民主共和 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思想2.“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3.“它对传统礼教的批判清扫了旧文化的地基。
批判“儒学价值系统”,为人们接受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新思想做了重要准备。
”材料反映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4.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 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探究案材料一民主是当代人类认同的普遍价值之一。
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一方面有欧美和俄日的现代化过程的丰富经历作为参考,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中国人近代以来探索民主的道路,最突出地体现了这个特点。
(1)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能突出体现上述特点的中国近代思想变革有哪些?材料二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预习导航一、兴起背景:1、政治:民国初年2、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根本原因)4、思想:①西方启蒙思想,激进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既要政治革命,还必须(思想基础)②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直接原因)二、基本情况:1、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为《》)2、前期指导思想:西方的民权3、旗帜:“”和“”4、代表人物:、、、、、5、活动基地和中心:其原因: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倡“”、“”的办学方针——实质:传播思想文化5、主要阵地:《新青年》影响:极大地解放,唤起在它带动下,出现。
三、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前期):1、提倡民主和科学(核心),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前提)(1)“”即民主指、、等政治民主,也包括等理念(2)“”即科学指与科学思想、、以及,同时还包括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之以为代表、维护。
反对原因:表现:(1)陈独秀发表和提出口号,这一口号实质是另外他也撰文批判。
(2)对的抨击最猛烈,他的第一片白话小说是,同时又是他还发表,揭露3、提倡文,反对文,提倡文学,反对文学原因表现:(1)1917年发表,系统地提出即(2)陈独秀发表,使更鲜明四、文化平民化1、教育界平民化:民国初年,随着和初步发展,随后在推动下,形成2、文学界平民化:随着深入发展,取代文言文,、大量涌现五、影响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和文化运动。
沉重打击了,动摇了传统礼教的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2、进步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基础过关】1.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是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下列事件(或社会现象)中,哪一件成为以下杂志产生的直接原因: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D.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锐意改革3.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关键因素是()A.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B.北京大学的办学体制完备C.《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迁到北京D.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北大宣传新思想4.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B.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C.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D.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斗争5.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提出“北大者,为襄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合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1课 新文化运动学习课题 新文化运动课型新授设计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识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理解背景和发展历程及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新探索,学习其代表人物探求真理的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重 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难 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 习 内 容自主探究【课前延伸】1、西学东渐的社会背景和基本历程。
2、如何评价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3、维新思潮出现的背景、主张、影响及各代表人物的特点。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打倒孔家店”的实质是?如何评价?预习部分【依据教材和知识梳理,找到以下问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是?代表人物有哪些?各有何贡献?2、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内容?影响如何? 附:【知识梳理】希望同学们对照知识梳理认真读书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民族危机严重:2、思想上:袁世凯倒行逆施: 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3、经济和阶级基础:4、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二、兴起:1、标志:《新青年》的创办:时间: 地点: 发展:影响: 2、代表人物: 3、指导思想: 4、主要阵地:①主要思想阵地: ②主要活动基地: 三、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1、提倡民主和科学(核心),反对专制和迷信①“德先生” ②“赛先生”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①旧道德指: ②口号:打倒孔家店 ③鲁迅: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导文学革命:①胡适 ②陈独秀 ③鲁迅(二)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四、影响1、进步性:①性质:②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③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④促进了思想启蒙和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⑤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我的困惑】自己不太清楚、表示怀疑,或很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请记录于下:课堂学习【预习成果展示】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北洋军阀政府大搞尊孔复古C、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无产阶级队伍壮大2、新文化运动中的“赛先生”主要是指A、人文科学与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科学和马列主义原理C、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与制度D、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3、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与科学B、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思想C、反对迷信蒙昧D、提倡新道德4、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的先声的是A、鲁迅的《狂人日记》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重点、难点探究】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