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1.85 MB
- 文档页数:88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诊疗可参考本指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指以眼压升高、眼胀、视野逐渐缩小、视力下降,伴有典型视盘凹陷和视神经萎缩为特征的疾病。
本病根据不同发病阶段和程度,可归属于中医“青风内障”等范畴。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双眼患病,发病隐匿,进展较为缓慢。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有视物模糊、虹视、眼眶疼痛、眉弓疼痛、眼红眼胀等病史。
3.1.2临床症状早期多无任何不适症状。
病变进展时,可有轻度眼胀、视物疲劳、头痛等,休息及睡眠后缓解。
晚期双眼视野严重受损,视力下降,或有眼胀头痛等,最终视力完全丧失。
3.1.3局部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晚期角膜上皮可轻微水肿,瞳孔稍开大,对光反应迟钝。
眼底:视盘颜色苍白,凹陷大而深,视网膜血管移向鼻侧。
3.1.4其他检查眼压:眼压波动幅度大,多数眼压在22~40mmHg之间,眼压日曲线检查日差大于8mmHg者或双眼眼压差大于5mmHg时为病理性。
建议压平眼压计测眼压。
前房角镜:高眼压下前房角开放。
视野:早期表现有孤立的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状暗点(不超过水平子午线)或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暗点。
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环形暗点、鼻侧视野缺损及向心性视野缺损,晚期为典型的管状视野或只有颞侧岛状视野。
视觉电生理检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典型改变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振幅降低。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查,表现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局限性变薄。
中央角膜厚度:中央角膜厚度测量以排除角膜厚度对眼压测量的影响。
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前房角形态及宽窄,多表现为房角开放。
3.2鉴别诊断3.2.1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多见于青年或中年患者,角膜上皮有轻度水肿,后壁有大小不等的羊脂样沉着物,眼压中度升高,但易复发。
青光眼及其用药青光眼(glaucoma)是一类严重的致盲眼病。
到目前为止,只有降低眼压才能控制青光眼的病情。
对于大多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来说,首选的是应用药物治疗来降低眼压。
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要的问题是解除前房角关闭,可以进行激光或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使后房水经过虹膜切除孔进入前房,消除或减轻周边部虹膜向前膨隆,开放前房角。
但在进行周边部虹膜切除术之前,需要应用药物治疗来降低眼压和防止前房角关闭。
一些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导致前房角粘连性关闭,单纯施行周边部虹膜切除术并不能降低眼压,需要施行眼外滤过术。
虽然大多数患者能在手术后能满意地控制眼压,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加用药物来控制眼压。
总之,通过药物治疗来降低眼压是处理青光眼的主要措施。
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可以降低眼压。
眼部滴用的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或前列腺素类似物通常是首选的药物。
在一些病例中,有必要联合应用这些药物,或者需要加用其他药物,如缩瞳药、交感神经兴奋剂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等,以便控制眼压。
在一些高眼压或需要手术的病例中,需要紧急地降低眼压,可以应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用量可以大至500ml。
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眼部滴用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
口服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也可以降低眼压,但是这种给药方式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不再应用这种方式给药。
用于青光眼的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有卡替洛尔、左布诺洛尔、美替洛尔、噻吗洛尔和倍他洛尔。
除了倍他洛尔是选择性的β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外,其余几种都是非选择性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都有较好的降低眼压的作用,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
注意事项、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眼部给药后可以全身吸收,因此含有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滴眼液禁用于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或未控制的心衰患者。
滴用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后眼部不良反应包括眼部针刺感、烧灼感、疼痛、眼痒、红斑、眼干及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结膜炎和睑结膜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徐亮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年(卷),期】1991(015)004
【摘要】综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研究的新概念、新技术。
认为:眼压对诊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眼压高不一定都是青光眼的最初征象。
视野检查,尤其是采用电脑视野计进行检查,虽是青光眼视功能损害最重要的检查,但它不易查出青光眼早期的弥漫性损害。
强调:视乳头的改变是探查青光眼及其进展情况的唯一客观指征。
指出: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或面积仪测量盘沿面积,并通过随诊监测视神经的改变,是解决早期弥漫性损害不易发现这一青光限早期诊断难题的根本出路。
【总页数】6页(P198-203)
【作者】徐亮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5.204
【相关文献】
1.高度近视患者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误诊分析 [J], 吾尔尼沙·喀哈尔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J], 海鸥;郭莉;郭春霞;崔志利
3.OC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价值 [J], 席桂荣; 张秀艳; 齐美华
4.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 [J], 张恒丽;李树宁;闫晓伟;耿玉磊;马丽华;李凡;唐广贤
5.视觉诱发电位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 [J], 张恒丽;闫晓伟;耿玉磊;马丽华;李凡;唐广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sgeo青光眼的分类青光眼是一种导致视神经受损的眼部疾病,主要由于眼内房水排出不畅造成眼压升高而引起。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临床表现,青光眼可以被分类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青光眼的分类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青光眼的分类主要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1. 基于疾病原因的分类2. 基于病理特征的分类3. 基于临床表现的分类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分类方法。
一、基于疾病原因的分类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多数情况下由于眼前房角度较狭窄而造成房水循环受阻。
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发病较缓慢,通常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直到疾病进展到晚期才出现视力减退以及视野缺损等症状。
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由于前房角度过窄而导致房水循环完全阻塞所致。
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发病较急性,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眼痛、恶心呕吐以及视力严重下降等症状。
紧急治疗包括使用药物扩张瞳孔以及进行激光或手术疏通狭窄的前房角。
3. 继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是由于其他眼部疾病或全身疾病引起的。
例如,眼外伤、眼内炎症、眼部肿瘤、角膜疾病、眼部手术以及糖尿病等都可能引发继发性青光眼。
根据具体的病因,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二、基于病理特征的分类1. 开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主要由于眼前房角度较小或房水循环受阻而导致眼压升高。
此类型的青光眼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述已有详细说明。
2. 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角膜和虹膜之间出现闭合而导致前房角度狭窄,最终引起房水循环堵塞。
此类型的青光眼也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述已有详细说明。
3. 低眼压型青光眼:低眼压型青光眼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青光眼,患者眼内压力常低于正常范围。
然而,虽然眼内压力低,但仍然会导致视神经受损。
这种类型的青光眼一般较难诊断,常常需要进行深入的眼底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三、基于临床表现的分类1. 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类型,一般发病较为缓慢,患者常没有任何症状,直到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严重时才寻求医疗帮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吴玲玲写在课前的话开角型青光眼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此类青光眼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亦可发生,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方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
本文针对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介绍。
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分型及诊断标准(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POAG)诊断标准1.至少1只眼的眼压高于21 mmHg;2.房角正常开放,排除继发因素;3.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和青光眼性视盘损害。
必须同时具备以上3项,方可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
(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诊断标准1.眼压从未高于21 mmHg;2.房角正常开放;3.青光眼性视野和/或青光眼性视盘损害;4.排除引起视神经病变的其他因素,尤其要排除因颅内疾病引起的眼压升高。
必须同时具备以上4项,方可诊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二、眼压由于眼压有日内波动及长期波动,因此用药前的定24小时眼压曲线或日内曲线对于了解患者的眼压情况极为重要。
即使门诊数次测量眼压均小于21mmHg,也不能否定本症。
以Goldmann压平眼压计值为准,参考非接触眼压计及修氏眼压计值。
测量眼压时应同时记录测量时刻和患者用药情况。
三、房角每一例POAG的诊断均必须检查房角。
浅前房不一定都是闭角型青光眼,也可能是伴有窄前方的开角型青光眼;同样前房不浅也不一定都是开角型青光眼,要注意观察中央前方和周边前方。
因此高眼压状态下的确认房角是否开放对于诊断十分重要。
四、视神经损害眼压并非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依据,诊断该症最重要的是要判断有无视神经的损伤。
(一)视盘检查工具上图为常用视盘检查工具,从左向右依次为直接眼底镜,+90D间接眼底镜和房角镜1.直接眼底镜:放大倍数大,利于观察细节;缺点是图像为平面像,不立体。
2.房角镜:立体像,可同时检查房角。
3.+90D间接眼底镜:立体像,但须扩瞳。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
一、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青风内障(TCD编码:BYT0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ICD-10编码:H40.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七年制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常见证候:肝郁气滞证: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眼胀头痛,视物模糊,视野缩小,性情急躁或抑郁,胸胁胀满,心烦易怒,舌红苔薄,脉弦。
脾虚湿泛证:视物昏蒙,头重眼胀,胸闷泛恶,纳食不馨,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
肝肾亏虚证:双眼昏花,眼内干涩,视野缩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
偏于脾肾阳虚者或见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
气阴两虚证:双眼视物昏蒙,双眼干涩,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少苔,脉沉细或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青风内障(TCD编码:BYT030)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ICD-10编码:H40.101.)2.眼压控制,但视功能仍有继续损害趋势者,可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严重视功能损害,住院前门诊非手术治疗视功能仍进一步损害者及需手术治疗者,不进入本路径。
青光眼手术临床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手术虹膜周边切除术【适应证】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或前驱期及间歇期,仅用毛果芸香碱滴眼,可控制眼压在正常范围者,或前房角功能性小梁开放>1/2周时。
2.瞳孔阻滞因素存在的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3.瞳孔阻滞引起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如瞳孔缘广泛后粘连,虹膜膨隆;无晶状体眼虹膜与玻璃体粘连,瞳孔区玻璃体庙;玻璃体腔注人气体、硅油引起的瞳孔阻滞等。
4.由于激光虹膜切除术的效果可与手术虹膜切除术相媲美,而且更为方便,因此大多数需做虹膜切除术者已选择激光虹膜切除术,但在下列情况下仍需做手术虹膜切除术。
(1)因全身情况等原因,患者不能安坐在激光器前或不合作无法行激光虹膜切除术时。
(2)因角膜浑浊不能看清虹膜时。
(3)激光虹膜切除术未能将虹膜穿通时。
(4)因慢性炎症等原因,激光虹膜切除孔反复关闭时。
(5)因条件所限,无激光器时。
【禁忌证】1.非瞳孔阻滞因素引起的青光眼。
2.晚期原发性或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3.前房角广泛性粘连关闭者。
4.眼前节有急性或严重炎症者。
【术前准备】1.滴用1%或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
2.滴用抗菌药物眼药水。
3.检查前房角,证实前房角未关闭,或关闭范围不超过1/2周。
4.测量眼压。
停用全身降眼压药物72h后眼压应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麻醉】1.眼球表面麻醉。
2.球结膜下麻醉。
【操作方法及程序】1.置开睑器分开上、下睑。
2.做结膜瓣。
颗上或鼻上方角膜缘后3-4mm做长约5mm 的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沿巩膜面将其向角膜侧分离,直至角膜缘,暴露角膜缘灰蓝色半月区。
3.做角巩膜缘切口。
用尖刀片在角膜缘灰蓝色半月区的前1邝垂直全层切人前房。
切口应与角膜缘平行。
切口长2-3mm,内外口的长度必须一致。
4.切除虹膜。
用显微手术镊或虹膜复位器突然、短暂地轻压切口后唇,周边部虹膜会自动脱出于切口之外。
用虹膜镊将脱出的虹膜轻轻夹起,将微型虹膜剪或Vannas剪平行于角膜缘、紧贴角膜缘切口平面将脱出的周边部虹膜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