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4.4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诊疗可参考本指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指以眼压升高、眼胀、视野逐渐缩小、视力下降,伴有典型视盘凹陷和视神经萎缩为特征的疾病。
本病根据不同发病阶段和程度,可归属于中医“青风内障”等范畴。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双眼患病,发病隐匿,进展较为缓慢。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有视物模糊、虹视、眼眶疼痛、眉弓疼痛、眼红眼胀等病史。
3.1.2临床症状早期多无任何不适症状。
病变进展时,可有轻度眼胀、视物疲劳、头痛等,休息及睡眠后缓解。
晚期双眼视野严重受损,视力下降,或有眼胀头痛等,最终视力完全丧失。
3.1.3局部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晚期角膜上皮可轻微水肿,瞳孔稍开大,对光反应迟钝。
眼底:视盘颜色苍白,凹陷大而深,视网膜血管移向鼻侧。
3.1.4其他检查眼压:眼压波动幅度大,多数眼压在22~40mmHg之间,眼压日曲线检查日差大于8mmHg者或双眼眼压差大于5mmHg时为病理性。
建议压平眼压计测眼压。
前房角镜:高眼压下前房角开放。
视野:早期表现有孤立的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状暗点(不超过水平子午线)或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弓形暗点。
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环形暗点、鼻侧视野缺损及向心性视野缺损,晚期为典型的管状视野或只有颞侧岛状视野。
视觉电生理检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典型改变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振幅降低。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查,表现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局限性变薄。
中央角膜厚度:中央角膜厚度测量以排除角膜厚度对眼压测量的影响。
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前房角形态及宽窄,多表现为房角开放。
3.2鉴别诊断3.2.1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多见于青年或中年患者,角膜上皮有轻度水肿,后壁有大小不等的羊脂样沉着物,眼压中度升高,但易复发。
青光眼及其用药青光眼(glaucoma)是一类严重的致盲眼病。
到目前为止,只有降低眼压才能控制青光眼的病情。
对于大多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来说,首选的是应用药物治疗来降低眼压。
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要的问题是解除前房角关闭,可以进行激光或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使后房水经过虹膜切除孔进入前房,消除或减轻周边部虹膜向前膨隆,开放前房角。
但在进行周边部虹膜切除术之前,需要应用药物治疗来降低眼压和防止前房角关闭。
一些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导致前房角粘连性关闭,单纯施行周边部虹膜切除术并不能降低眼压,需要施行眼外滤过术。
虽然大多数患者能在手术后能满意地控制眼压,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要加用药物来控制眼压。
总之,通过药物治疗来降低眼压是处理青光眼的主要措施。
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可以降低眼压。
眼部滴用的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或前列腺素类似物通常是首选的药物。
在一些病例中,有必要联合应用这些药物,或者需要加用其他药物,如缩瞳药、交感神经兴奋剂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等,以便控制眼压。
在一些高眼压或需要手术的病例中,需要紧急地降低眼压,可以应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用量可以大至500ml。
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眼部滴用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
口服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也可以降低眼压,但是这种给药方式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不再应用这种方式给药。
用于青光眼的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有卡替洛尔、左布诺洛尔、美替洛尔、噻吗洛尔和倍他洛尔。
除了倍他洛尔是选择性的β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外,其余几种都是非选择性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都有较好的降低眼压的作用,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
注意事项、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眼部给药后可以全身吸收,因此含有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滴眼液禁用于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或未控制的心衰患者。
滴用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后眼部不良反应包括眼部针刺感、烧灼感、疼痛、眼痒、红斑、眼干及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结膜炎和睑结膜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开角型青光眼又称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以眼压升高和视野损害为主要特征,与中医理论中的“痰浊瘀血”相关。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中医分型及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瘀血内聚于眼部,导致眼压升高和视野损害的症状。
因此,中医将其分为痰浊型、湿阻型、气滞血瘀型三种类型。
痰浊型是指病情较重,眼前有模糊感,视力下降,眼压升高。
常伴有眼部灼热、重感和浊重感,乃至头晕、头痛等症状。
舌苔厚腻,脉象沉滑。
治疗上,应以化痰祛湿为主,采用健脾化痰除湿的中药方剂,如半夏泻心汤、消滞痰丸等。
此外,调整饮食结构,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果,有助于改善痰浊情况。
湿阻型主要表现为眼睛胀痛,眼压升高,视力模糊,以及眼球充血、泛红等症状。
常伴有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症状。
舌苔腻,脉象濡滑。
治疗上,应以祛湿利水为主,采用健脾燥湿的中药方剂,如茯苓四逆汤、五苓散等。
此外,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加排汗,有助于湿气排出。
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眼压升高,视野损害,伴有眼球胀痛、结膜充血等症状。
常伴有情绪不稳定、胸闷烦躁、舌质紫黯、脉象弦细等症状。
治疗上,应以活血化瘀为主,采用活血祛瘀的中药方剂,如桃仁扩络汤、血府逐瘀汤等。
此外,避免长时间用眼、用力过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
综上所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分为痰浊型、湿阻型、气滞血瘀型三种中医类型。
中医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方药,以达到化湿祛痰、燥湿利水、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仅是辅助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西医的医疗手段,进行全面的治疗。
总之,中医分型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治疗模式,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可达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改善病情的目的。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往称为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由于病人房角多为宽角,当眼压升高时房角仍然开放,故称为开角型青光眼。
因其病情进展缓慢,并且没有明显的症状,故不易早期发现。
此病为双眼疾患,男性略多,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系房水排泄系统受阻,影响房水导流所致,约近半数病人有家族史。
本病早期无症状,当病变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头痛或虹视。
中心视力一般不受影响,但有进行性的视野改变。
眼部检查,早期眼前部无异常。
中晚期病例瞳孔稍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有时可见角膜上皮轻度水肿,虹膜萎缩。
眼底视盘生理凹陷扩大,杯盘比值多在0.6以上,严重时整个视盘凹陷,色苍白,边缘锐利,血管呈曲膝状爬行。
眼压轻度或中度升高,昼夜眼压差及双眼眼压差增大。
视野检查早期可出现旁中心暗点、弓形暗点、鼻侧阶梯,以及其他非典型的视野改变;中期常表现为双弓形暗点、环状暗点、鼻上或全鼻侧视野缺损;晚期出现管状视野或仅留颞侧小岛,最终导致失明。
西医对本病首先采取药物治疗,如局部滴用毛果芸香碱及噻吗心安、贝特舒等,原则上以最少品种、最低浓度及最少次数能控制病情为宜。
近年有人主张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以阻止病情发展。
中医学本病属“青风内障”范围。
其病因病机多由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上扰清窍;或劳倦伤脾,痰湿内生,上泛于目;或劳心竭视,真阴耗伤,阴虚风动;从而导致肝窍郁闭,疏泄不利,神水瘀滞而致病。
治宜疏肝清热,祛痰降逆,滋阴熄风为法,佐以调和气血,利水渗湿之品。
治疗方剂1.丹栀逍遥散(汤)【组成】丹皮10g,山栀10g,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0g,茯苓15g,白术10g,甘草3g,薄荷5g,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肝清热。
【主治】开角型青光眼,证属肝气郁结,久郁化热者。
症见外眼正常或瞳孔略大,对光反应迟钝,眼压轻度或中度增高,宽房角,视野狭窄,眼底视盘有青光眼性改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吴玲玲写在课前的话开角型青光眼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此类青光眼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亦可发生,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方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
本文针对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介绍。
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分型及诊断标准(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POAG)诊断标准1.至少1只眼的眼压高于21 mmHg;2.房角正常开放,排除继发因素;3.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和青光眼性视盘损害。
必须同时具备以上3项,方可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
(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诊断标准1.眼压从未高于21 mmHg;2.房角正常开放;3.青光眼性视野和/或青光眼性视盘损害;4.排除引起视神经病变的其他因素,尤其要排除因颅内疾病引起的眼压升高。
必须同时具备以上4项,方可诊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二、眼压由于眼压有日内波动及长期波动,因此用药前的定24小时眼压曲线或日内曲线对于了解患者的眼压情况极为重要。
即使门诊数次测量眼压均小于21mmHg,也不能否定本症。
以Goldmann压平眼压计值为准,参考非接触眼压计及修氏眼压计值。
测量眼压时应同时记录测量时刻和患者用药情况。
三、房角每一例POAG的诊断均必须检查房角。
浅前房不一定都是闭角型青光眼,也可能是伴有窄前方的开角型青光眼;同样前房不浅也不一定都是开角型青光眼,要注意观察中央前方和周边前方。
因此高眼压状态下的确认房角是否开放对于诊断十分重要。
四、视神经损害眼压并非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依据,诊断该症最重要的是要判断有无视神经的损伤。
(一)视盘检查工具上图为常用视盘检查工具,从左向右依次为直接眼底镜,+90D间接眼底镜和房角镜1.直接眼底镜:放大倍数大,利于观察细节;缺点是图像为平面像,不立体。
2.房角镜:立体像,可同时检查房角。
3.+90D间接眼底镜:立体像,但须扩瞳。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药物治疗的护理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青光眼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青光眼的局部药物治疗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及时了解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药物的用法、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使药物达到最大疗效,预防和减少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局部药物治疗护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其定义是:高眼压为重要危险因子之一的慢性视神经萎缩,前房角开放,并无眼部或全身原因造成此高眼压。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都在老年后开始显现体征,一般在55岁以上,越老患病率赿高,40岁左右者甚少。
发病隐袭,两眼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发展至视功能障碍,由于先是视野缺损,故不易唤起病人注意,只能从普查及常规检查眼压及视盘时发现[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以局部用药为主,开始应以低浓度,若不能达到目的,则逐步增加浓度或附加其它药物[2]。
1 局部药物治疗1.1局部药物治疗的目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眼压,使眼压降到安全眼压范围。
安全眼压是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在某个高度就不会损害神经节细胞,此某个高度的眼压就是安全眼压的最高限度。
此安全眼压在文献上称靶眼压。
理想的靶压因人而异,不可能确定一个数目适用于每个患者。
药物作用的机制是降低房水生成量,或者是增加房水排出(传统途径或巩膜葡萄膜途径)。
原则是,根据眼压, 视盘和视野的状况用尽量少的药物达到靶压,以保证和预防其视系统不再有进一步的损害。
1.2近几年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局部药物第一线药β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贝他根(左旋丁萘酮心胺)、美替洛尔、美开朗(盐酸卡替洛尔);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洛尔等。
第二线药前列腺素:适力达(拉坦前列腺素)、苏为坦(曲伏前列腺素)、卢美根(贝美前列腺素);α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阿法根(溴莫尼定);蕈毒碱:匹罗卡品第三线药0.5%噻吗洛尔(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和2%多佐胺(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可速普特(马来酸噻吗洛尔);α2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阿泊拉可乐定;碳酸酐酶抑制剂:舒净露(多佐胺)、派立明(布林佐胺);拟交感神经药:地匹福林。
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选取34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控制眼压,防止或延缓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治疗后视力17眼有所提高,眼压下降5例,视野和视杯无继续扩大和加深。
结论:药物治疗为主,局部滴用缩瞳剂、肾上腺素或β-受体阻滞剂。
全身可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当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或虽能控制眼压而视神经和视野继续发生损害时,可行滤过性手术。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特点;药物治疗;滤过手术【中图分类号】R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130-02开角型青光眼传统上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慢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持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等。
目前本病病因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由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变性、房水外流受阻所致,房角为宽角,前房深浅正常,房角开放,眼底视乳头凹陷进行性扩大和加深,或视乳头颞侧上下方局限性盘沿变窄,形成切迹[1]。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4眼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34眼,其中男15例,女18例,年龄4~28岁,平均年龄13岁,其中左24眼,右10眼。
视力0.1~0.5者16眼,0.6以上18眼。
眼压25.8~52.3 mmHg,平均37 mmHg, 77.1%并发近视眼。
1.2 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可以导致视神经功能的进行性损害,最终失明。
过去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一般是先采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
这样会延误病情,使其加重。
随着眼显微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手术技巧和手术方法的改进,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疗效大大提高,一些学者主张只要诊断明确,主张积极的手术治疗,尤其是已有视神经和视野损害的病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导语:眼睛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我们的眼睛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但会带来痛苦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视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所
眼睛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我们的眼睛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但会带来痛苦的感觉而且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视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才行,青光眼是常见的一种眼睛疾病,下文我们就给大家介绍青光眼里面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约占所有青光眼的60%~70%,通常累及双眼,但不一定对称。
(1)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药眼科常用0.25%~0.5%噻吗心安,每天1~2次,对眼压一般性增升有降压作用,并可降至正常。
对眼压极度增高者,需联合应用其他降低压药。
(2)左旋肾上腺素 1%~2%的溶液每天滴眼1~2次,可维持降压作用12~24小时,其优点不引起瞳孔缩小及睫状肌痉挛,可以减少不少副作用。
(3)毛果芸香碱常用1%~2%,必要时可用4%溶液或眼膏,每天滴眼4~6次,滴眼次数不宜频繁,用药浓度不宜太高,以尽量防止睫状肌痉挛的发生。
(4)碳酸酐酶抑制剂减少房水生成。
常用药有乙酰唑胺(diamox)片剂,常在手术前短期应用。
防止产生全身的作用,一般不宜长期服用。
(5)前列腺素类似药可以有效减少房水生产,同时增加葡萄膜巩膜通路的房水引流,是目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线药物。
噻吗心安是一种强效乙型受体阻断剂,其作用比心得安强8倍以上,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