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围手术期肝功
- 格式:ppt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39
Viatorr stent applicated in TIPS for treating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complicated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CAO Liming1, ZHANG Yongxue1, LIANG Zhihui1*, LI Liang1, ZHOU Wei2, GENG Nawei2(1.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the 980th Hospital of PLA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s [Bethune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 Shijiazhuang 050082, China;2.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Radiology, Bao Ding NO.1 Central Hospital, Baoding 05007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Viatorr stent applicated in TIPS for treating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complicated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Methods Date of 20 PHC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who underwent TIPS using Viatorr sten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of TIPS, clinical success rate, complications, recurrence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nd the patency of stent shunt 1,3,6 and 12 months after TIPS were recorded.Results TIPS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n all 20 cases,and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was 100%.The portal venous pressure was (37.58±7.26)mmHg before TIPS and (18.35±6.47)mmHg after TIP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No active bleeding nor declined hemoglobin was found within 72 h after TIPS,and the clinical success rate was 100% (20/20). No severe complication such as intraperitoneal hemorrhage, hemorrhage caused by hepatic carcinoma rupture nor bile leakage occurred.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hepatic encephalopathy occurred in 4 cases (4/20,20.00%)but alleviated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s.Recurrence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was noticed in 2cases (2/20,10.00%),while 6 patients died (6/20,30.00%).One,3,6 and 12 months after TIPS,the patency of stent shunt was 100% (20/20),100% (20/20),100% (20/20)and 95.00% (19/20),respectively.Conclusion Viatorr stent applicated in TIPS wa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reating PHC complicated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Keywords]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liver cirrhosis; hemorrhage; portasystemic shunt,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stents DOI:10.13929/j.issn.1672-8475.2023.12.002Viatorr支架用于TIPS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曹莉明1,张勇学1,梁志会1*,李亮1,周炜2,耿娜薇2[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介入治疗科,河北石家庄 050082;2.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介入科,河北保定 050070][摘要]目的 观察Viatorr支架用于TIPS治疗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肝功能异常与肝癌的风险评估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代谢、解毒、合成等方面功能的异常变化。
而肝癌则是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肝功能异常与肝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本文将探讨肝功能异常与肝癌的风险评估。
一、肝功能异常的定义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在代谢、解毒、合成等方面功能出现异常。
常见的肝功能异常指标有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
当这些指标超过正常范围,就意味着肝功能存在异常。
二、肝功能异常与肝癌的关联肝功能异常与肝癌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肝功能异常可能是肝癌的风险因素之一,也可以作为肝癌的早期预警指标。
一方面,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肝脏组织的炎症和损伤,从而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
另一方面,肝癌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导致肝功能异常。
因此,通过评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可以辅助判断个体患肝癌的可能性。
三、肝功能异常的风险评估方法1.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评估肝功能异常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血液样本中的指标测定,可以获取具体的肝功能异常指标数值。
常用的指标包括ALT、AST、TBIL等。
根据不同指标的异常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可以初步评估肝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风险。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以提供肝脏形态、大小、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评估肝功能异常是否与肝癌存在关联。
例如,肝癌可能会导致肝脏的结构异常,影像学检查能够发现这些异常情况,进一步提示肝癌的可能性。
3. 预防性筛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长期饮酒史等,可以进行肝癌的预防性筛查。
预防性筛查包括肝癌标志物检测、肝脏超声等,旨在尽早发现潜在的肝癌风险。
四、肝功能异常与肝癌预防措施了解肝功能异常与肝癌间的关联,我们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肝癌的风险。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限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可以降低肝癌的风险。
其次,对于有肝功能异常的人群,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及治疗肝癌的早期病变。
肝癌的肝功能补充与保护肝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在肝癌的治疗过程中,肝脏的功能往往受到一定的损伤。
因此,肝功能的补充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饮食、药物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探讨肝癌的肝功能补充与保护。
一、饮食的调理饮食对于肝癌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在摄入的食物中,应选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和瘦肉等。
此外,患者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苦瓜和胡萝卜等。
这些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质和纤维素,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肝脏的负担。
二、药物的选择肝癌患者的肝功能补充与保护还可以通过药物来实现。
目前,一些中药在肝肿瘤治疗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中,乌鸡白凤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可以改善肝脏功能,增强免疫力,减轻肝癌患者的不适症状。
此外,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抗氧化剂也可以帮助延缓肝癌的进展,保护肝脏功能。
三、生活方式的调整除了饮食和药物的补充以外,肝癌患者还应该合理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身体活动,提高免疫力。
有研究表明,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肝脏的负担,并改善患者的睡眠和食欲。
此外,戒烟限酒也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
吸烟和饮酒不仅会损害肝脏功能,还会增加肝癌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因此,肝癌患者应该坚决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对于肝癌患者来说,肝功能的补充与保护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调整饮食、选择适当的药物和调整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延缓肝癌的进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应注意,肝癌的治疗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药物,并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以最大程度地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注:以上内容仅为肝癌的肝功能补充与保护的一般性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并积极配合治疗。
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已成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高频(2450mHZ)交变微波使肝组织内的离子和极性分子发生互相碰撞,高速旋转,在短时间内产生高达65℃以上的温度,使肿瘤组织凝固、变性、坏死,达到原位灭活或部分毁损肿瘤的目的[1]。
微波消融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精确定位、微创、安全性高、可反复进行等优点。
我院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应用冷循环微波消融的手术方法对106例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病痛、提高生存质量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6例患者,男80例,女26例,年龄36~75岁,平均(57.54±9.79)岁。
入院后诊断为原发性肝癌103例,转移性肝癌2例,肝血管肉瘤1例。
瘤体呈单发或多发,直径在1.2~10cm,患者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标准A级67例,B级39例,83例在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术(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前有过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
1.2手术治疗术者与B超或CT医师对治疗靶病灶共同定位,据其病灶部位、大小拟定治疗方案(单刀一次性治疗、单刀多点叠加、双刀同时治疗或单刀分次治疗),及使用微波刀的长度、进针点、方向、角度。
将机器模式置于“穿刺”档位,按术者要求(据病灶大小而定)设置治疗参数功率60~70W,时间为3~20min;先开启冷循环系统并确认运行正常。
局部麻醉下用手术刀尖将进针点皮肤破一小口(0.5cm左右),B超或CT引导将冷循环微波刀插至瘤体远端边缘,将机器模式调至“凝固”档并按下“微波”键即开始消融治疗。
当距预置治疗时间1min时,术者缓慢拔出冷循环微波刀后,再按下“微波”键及循环系统键,以凝结针道,防止针道出血或肿瘤针道种植。
2结果本组单刀治疗83例,双刀同时进行治疗3例,行2次治疗10例,行3次治疗8例,行4次治疗2例。
2023肝癌诊断标准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2023年肝癌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1.临床症状肝癌患者在早期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一系列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发热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蜘蛛痣、肝掌、皮肤巩膜黄染等肝功能异常表现。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功能和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
在肝癌早期,肝功能可能保持正常或仅有轻微异常。
随着病情发展,肝功能逐渐恶化,可能出现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的升高。
此外,白蛋白、球蛋白等蛋白质代谢也会出现异常。
3.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分泌或宿主对肿瘤反应产生的一类物质。
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血清铁蛋白、β-微球蛋白等。
AFP在肝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对肝癌诊断具有特异性。
血清铁蛋白升高可能与肝癌细胞对铁的摄取和利用增加有关。
β-微球蛋白升高可能与肝癌细胞侵犯淋巴组织有关。
4.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超声检查可发现直径仅数毫米的微小肝癌。
CT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位置等信息,并对肝脏周围血管及淋巴结进行评估。
PET-CT检查可提供全身肿瘤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转移病灶。
5.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
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肝癌的性质、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信息。
病理学检查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肝癌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肝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终末期肝病的肝功能评估肝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其不仅具有重要的代谢、解毒、储能和合成作用,还能参与内分泌等多种生理活动。
一旦肝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甚至威胁生命。
终末期肝病是肝病的一种严重病情,往往预后不佳,因此对其肝功能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终末期肝病概述终末期肝病是指肝脏功能逐渐恶化到一定的程度,导致器官衰竭和系统性并发症出现的严重肝病。
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性脑病、漏水综合征和肝肾综合征等。
此外,由于肝细胞坏死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还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恶性疾病。
肝功能评估指标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肝功能评估,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指标:1. 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其主要功能是将胱氨酸转化成丙酮酸。
当肝细胞受损,ALT就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因此,血清ALT水平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指标。
2. 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ST)也是一种肝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在细胞受损时会被释放到血液中。
尽管AST是一种非特异性指标,但其水平升高可提示肝脏炎症、坏死、肝胆管阻塞和脂肪肝等疾病。
3. 总胆红素总胆红素是由肝细胞合成的胆红素的代谢产物,其可以分为结合型和非结合型。
非结合型的胆红素主要来自于红细胞的溶解,而结合型的胆红素则是在肝细胞内合成的。
当肝细胞受损,结合型胆红素便会大量堆积,导致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4. 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在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其在维持血容量和渗透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当肝细胞功能下降时,白蛋白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因而血清中的白蛋白含量会降低。
5.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肝脏主要合成凝血因子II、V、VII、X以及纤维蛋白原等物质,其中凝血因子II和纤维蛋白原合成与代谢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
因此,PT可以反映肝细胞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
终末期肝病的肝功能评价方法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肝功能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Child-Pugh评分法Child-Pugh评分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肝病严重程度评估方法,从临床上分为A、B、C三个级别,其评分是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凝血时间和肝性脑病等四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第20卷第12期Chin J Convalescent M ed ,Dec.2011,Vol.20,No.12大肝癌切除术前行TACE 围手术期的护理315040解放军第113医院张珏兰张友琴【摘要】目的探讨大肝癌切除术前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可切除大肝癌52例,术前行TACE ,再行手术切除,进行临床护理。
结果54例患者术后14例发生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
结论大肝癌切除应在术前行TACE ,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疼痛护理和引流管护理;还应重视饮食护理和康复训练。
【关键词】大肝癌;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其术后的高复发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愈率,其术后5年生存率为30%~50%,大肝癌术后效果更差[1]。
为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常对大肝癌切除术前进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 )等辅助治疗。
我科2005-08—2010-10收治可切除大肝癌患者52例,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可切除大肝癌患者52例(主瘤直径≥5cm ,根据CT 、M RI 、B 超、AFP 等临床和/或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男35例,女17例。
1.2方法术前均行TACE ,化疗药物选用氟脲嘧啶、丝裂霉素、顺铂、卡铂、阿霉素或表阿霉素中的3种,栓塞剂为碘油和明胶海绵或单用碘油。
患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愿接受TACE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手术方法采用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切除肝叶,进行肝癌根治性或非根治性切除。
1.3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其中胸腔积液6例,腹腔积液3例,应激性溃疡5例,并发症发生率26.9%。
经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住院天数11~20d ,平均13.75d 。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患者在确诊后的治疗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和心理压力;同时家属作为照顾者,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健康问题,约20%~30%的照顾者会出现心理疾病和情绪困扰[2],因此心理护理的对象不仅仅只有患者,同时还要面向家属,取得家属对护理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