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77.32 KB
- 文档页数:3
(一)肝癌手术的护理(一)按肿瘤外科一般护理常规(二)术前护理1、按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护理,肝癌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对治疗和手术的效果往往缺乏信心,多出现忧虑、恐惧、失眠等一系列心理反应。
护士应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素养。
因人而异的了解其心理所需,耐心给予解释和安慰,介绍手术成功病例,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对手术顾虑和相关治疗做好详尽指导,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配合的主动性。
3、营养准备:术前给予高蛋白(鱼、肉、蛋)、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必要时予TPN或白蛋白,禁食坚硬及刺激性食物,避免上消化道出血,鼓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肝细胞的耗氧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
4、身体状况评估及处理:术前评估心、肝、肺、肾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有肝损害者进行保肝治疗,根据病情遵嘱补液、输血,注射维生素 K1。
(三)术后护理1、按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监测生命体征,意识清醒后取半卧位,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并记录。
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及有无出血,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预防肺部感染,促进有效排痰。
包括予以雾化吸入,协助拍背,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4、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敷料潮湿,立即报告医生。
5、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按医嘱给予饮食指导。
6、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肠蠕动未恢复前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
7、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敷料、管周敷料、胃管、腹引量、尿量、皮温、血红蛋白等。
改善凝血功能,术后避免过早、剧烈活动,防止出血,一旦怀疑出血,做好手术探查止血的准备。
(2)肝功能衰竭:术后早期观察病人神志状况,严密观察其血氨的变化。
血氨高应防止便秘,清洁肠道。
禁用肥皂水。
术后三天吸氧。
补充血容量以增加门静脉血流,并按医嘱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C及白蛋白、血浆等保肝药物,以促进肝细胞代偿和再生能力。
探讨肝癌术后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摘要】目的通过28例肝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探讨肝癌术后护理的要点。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科28例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肝癌术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经验。
结果:28例肝癌术后患者经过合理、科学、谨慎的临床护理均康复出院。
结论:肝癌术后护理的重点是专科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处理。
康复健康教育对肝癌术后的恢复是十分有效的,值得临床护理的重视。
【关键词】肝癌术后、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世界上较常见且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中国的HCC患者占全球患者总数的40%~50%,随着外科技术的逐渐提高和围手术期的各项治疗的完善,肝切除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不断提高,肝癌术后的院内死亡率几乎为零,但肝癌术后长期预后仍然不能让人满意,HCC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深入研究肝癌术后的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肝癌外科治疗效果。
目前认为与肝癌术后复发关系最紧密的三个外科因素:切缘大小、围手术期输血、外科操作。
外科医师主要是根据患者肝脏的Child-Pugh分级(包括肝硬化程度、白蛋白水平等指标)及肝功能储备来决定肿瘤的切除范围和切缘的大小,以保证剩余肝脏足以维持机体需要,避免术后肝功能衰竭,并尽可能达到外科根治。
肝脏外科护理的精髓是肝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认识、判断及处理。
如果不熟悉肝脏外科业务知识,不知道干部分切除术后不同时期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并发症及其临床特点,就不可能做好专科护理。
1.腹腔大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术后腹腔大出血是肝部分切除术后最严重最危险的并发症。
因为大血管密布,第二肝门部肿瘤切除术后大出血的机率远远大于周围型肝肿瘤切除术。
大出血通常发生于术后早期。
2.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我国肝癌的特点之一是大多数患者存在肝硬化。
患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肝功能异常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成为肝癌患者常见并发症,手术刺激与术后应激反应又使上消化道出血机率大为增加。
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目的:观察肝癌患者接受介入治疗。
方法:肝癌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周密细致的手术前后护理,合理有效的术中护理及术后健康教育。
结果: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症。
结论:介入治疗结合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改善肝癌患者临床预后,使其更好地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28-02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及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1]。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多见,男女之比为2~5:1。
根据NCCN美国癌症治疗指南,介入治疗已经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
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
我院自1991 年以来, 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采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即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 同时应用碘化油乳剂和明胶海绵等进行栓塞, 经精心护理, 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 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4月-2010年24月在我院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129例,其中男102例,女27例,年龄8岁~89岁,平均年龄49岁。
2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目前,肝癌仍是各种实体瘤中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患者及家属思想顾虑较多,压力较大,护士以诚恳的态度,耐心细致的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耐心地向患者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意义与优点,消除紧张的心理,以稳定的情绪接受治疗。
术前协助完善必要的检查,如: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凝血酶原时间,胸片、心电图等。
治疗前数日应给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蛋类、奶类以及各种豆制品,术前8h禁食、禁水。
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一)【论文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论文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87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实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结果87例患者一般情况得到改善,无一例死亡。
结论加强肝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现时大多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时机,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已成为不能切除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1],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87例,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肝癌患者87例,男57例,女30例,年龄31~72岁。
原发性肝癌67例,转移性肝癌20例。
临床主要症状有:上腹不适、疼痛、乏力、消瘦56例,腹部包块10例,黄疸19例,腹水2例,肝功能不同程度异常者45例。
所有患者均经CT、B超及AFP检测证实。
1.2方法87例均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功能插管化疗或化疗加栓塞术。
其中单纯化疗者26例,经碘化油及明胶海绵栓塞者61例。
化疗药物采用顺铂、MMC、5-FU。
栓塞剂采用40%碘化油10~20ml加入丝裂霉素8mg,最后用明胶海绵条栓塞肝动脉。
2结果87例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均得到改善,治疗后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71例(81.6%),发热63例(72.4%),疼痛45例(51.7%)例,肾功能损害3例(3.4%),皮下出血4例(4.6%),无一例死亡。
3护理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肝癌患者对生命的期望值都很大,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同时患者对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不了解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和焦虑,保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可提高机体的耐受力。
因此,手术前应正确全面地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且采用解释、安慰、鼓励、帮助等措施,也可通过其他已经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稳定情绪,以尽可能好的身心状态迎接手术2]。
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
方法对我院2008年以来36例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5例发生并发症。
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术前应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术后应进行严密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才能减少和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肝癌围手术期护理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和某些亚非地区常见癌症,任何年龄均可罹患,男性多于见女性,为5-11:1,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烟酒、肥胖等是其发病原因。
肝癌早期可无症状,一旦出现明显症状,约有1/3已属晚期,主要临床表现有肝区胀痛(饭后为甚),厌食,肝大,右上腹有肿块,不明原因的消瘦、腹胀、腹泻、间断性发热、乏力等[1]…。
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需手术治疗住院到出院时为止的期限,是手术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是手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关键所在。
围手术期处理贯穿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整体过程之中,包括术前的明确诊断,并存病的检查和处理,营养代谢支持,感染的防治,输血准备,麻醉和术式选择;术中的麻醉管理,监测和意外情况防治;术后的生命体征和重要脏器功能维护,预防或治疗用抗生素,并存病的处理,并发症防治以及切口引流管的处理等。
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肝癌(肝癌)治疗首选的和唯一可望获得治愈的手段[2],文献报道其并发症发生率在40.2%~55.5%,手术风险较高。
在我国,肝癌患者大多数有慢性肝病史,合并肝硬化者高达85%以上,手术后更易出现并发症。
因此要想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除了医生的手术技巧之外,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8年至今有36例肝癌手术患者,男31例,女5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32岁,平均45.7岁。
其中:肝细胞癌35例,胆管细胞癌1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术后大出血(≥3000ml)1例、术后中等量胸水(≥400ml)4例,肝功能衰竭2例,胆汁瘘2例,切口裂开2例,术后感染4例,除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均得以治愈。
肝癌围手术期护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一)肝癌手术的护理(一)按肿瘤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按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护理,肝癌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对治疗和手术的效果往往缺乏信心,多出现忧虑、恐惧、失眠等一系列心理反应。
护士应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素养。
因人而异的了解其心理所需,耐心给予解释和安慰,介绍手术成功病例,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对手术顾虑和相关治疗做好详尽指导,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配合的主动性。
3、营养准备:术前给予高蛋白(鱼、肉、蛋)、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必要时予TPN或白蛋白,禁食坚硬及刺激性食物,避免上消化道出血,鼓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肝细胞的耗氧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
4、身体状况评估及处理:术前评估心、肝、肺、肾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有肝损害者进行保肝治疗,根据病情遵嘱补液、输血,注射维生素 K1。
(三)术后护理
1、按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监测生命体征,意识清醒后取半卧位,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并记录。
观察患者的意识情况及有无出血,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3、预防肺部感染,促进有效排痰。
包括予以雾化吸入,协助拍背,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4、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敷料潮湿,立即报告医生。
5、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按医嘱给予饮食指导。
6、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肠蠕动未恢复前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
7、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切口敷料、管周敷料、胃管、腹引量、尿量、皮温、血红蛋白等。
改善凝血功能,术后避免过早、剧烈活动,防止出血,一旦怀疑出血,做好手术探查止血的准备。
(2)肝功能衰竭:术后早期观察病人神志状况,严密观察其血氨的变化。
血氨高应防
止便秘,清洁肠道。
禁用肥皂水。
术后三天吸氧。
补充血容量以增加门静脉血流,并按医嘱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C及白蛋白、血浆等保肝药物,以促进肝细胞代偿和再生能力。
避免使用巴比妥类对肝细胞有害的药物
(3)膈下积液或脓肿:观察和积极处理膈下积液或脓肿,密切观察WBC、体温、腹部体征、腹引液情况。
(4)感染:术后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及腹部情况,如术后3天T持续不降,白细胞升高,腹部胀痛,应考虑感染可能。
应用抗生素治疗,加强肺部护理,注意切口,及时换药。
(5)胆瘘: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保持引流管通畅。
观察有无剧烈腹痛、发热等胆汁漏、胆汁性腹膜炎症状。
8、出院指导:(1)饮食。
食物要多样化,以植物油的食物为主,鱼类、肉类、禽类适当摄入,控制脂类与盐类。
新鲜水果、蔬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也是肝癌病人不可少的食物。
食物要熟吃,不要生吃。
(2)休息。
肝癌切除术是一种较大的手术,肌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需要一段时期才能恢复,因此肝癌切除后不宜过早工作,但可适当参加一些活动。
术后应加强营养,促进身体尽早恢复。
(3)定时服用维生素及保肝药。
(4)指导病人自我护理,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有害的应激源造成的不良影响,协助其维持心身平衡。
(5)随访。
术后3年内,每1-2月作一次B超、肝功能、AFP。
若出现进行性消瘦、贫血、乏力、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5-10年后可以每半年作一次检查,10后每年作一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