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69 MB
- 文档页数:50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摘要】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肝癌病人的介入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护理工作中,术前护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做好患者情绪的疏导与心理支持;术中护理要做好监测和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术后护理要重点关注病人康复和舒适度;处理并发症时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营养护理则是病人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保持耐心和细致,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使病人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肝癌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的总结,可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并帮助病人顺利度过治疗过程。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体会,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营养护理,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延长其生存期。
在肝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护士的护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肝癌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过程中,有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和营养护理等环节。
术前护理包括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准备手术所需物品和药品等工作。
术中护理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并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
术后护理则包括术后监测、疼痛管理和营养支持等工作。
并发症护理需要及时处理病人出现的并发症,保障病人的安全。
营养护理则是在治疗过程中,保障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其康复。
通过对肝癌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的总结和分析,可以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并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术前护理体会术前护理是肝癌病人介入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病人更好地准备手术,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我总结了一些术前护理体会: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等信息,以便进行个性化护理计划的制定。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前言肝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由于其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对病人的护理要求相应也很高。
介入治疗是肝癌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经过多次实践和总结,我对肝癌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其他医务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介入治疗简介介入治疗是肝癌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肝动脉栓塞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肝门静脉给药以及肿瘤消融等方法。
介入治疗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灶,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同时还具有微创、安全等优势,备受患者和医生的欢迎。
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掌握术前护理关键环节术前的护理是介入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护理常规和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
在接诊病人时,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充分了解病人的疾病情况、治疗历史以及过敏史等信息,防止出现过敏或者其他不良反应。
同时要对病人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基本生命体征、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注意团队协作介入治疗是一项高技术活动,需要各专科之间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
在手术间,护理人员需要时刻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情况变化,并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
护理人员互相配合,在过程中及时向医生汇报,帮助医生调整操作方法和治疗方案,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增强病人心理护理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心理有着不小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及时与病人沟通,解答其对治疗的疑惑、担忧和恐惧,让其感受到关心和安全。
掌握术后护理关键环节介入治疗后,病人需要安静休息、饮食清淡,避免剧烈运动。
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病人术后的病情变化,包括出血、感染、肝功能和凝血状态等方面。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定期复查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总结护理是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范的护理措施能够保证病人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控制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风险,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一起走进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该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由于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病情延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等到发现已经到了肝癌中晚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
1、肝癌的介入治疗有什么作用?临床治疗肝癌常采取手术、射频消融术、血管内介入以及联合治疗等方式,由于中晚期的肝癌患者已经累及到其他器官,单纯通过外科治疗的效果不佳,因此,需要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成为肝癌中晚期患者首选方法。
肝癌介入治疗是经股动脉植入导管到腹腔动脉,肝总动脉,并经导管注入药物,以提高肿瘤区药物浓度,使化疗药物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并产生细胞毒性,其中碘油混合剂可选择性沉积在肿瘤内,达到栓塞末梢血管,使肿瘤缺血坏死,为一种行之有效地治疗方法。
应用肝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以及康复,帮助患者延缓肝癌病情的发展,提升其生活质量。
但是,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由于对病情缺乏认知度,加上对手术的恐惧,患者常出现生理或者心理的不良反应,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导致尿潴留或者血压升高,不仅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会因为疼痛、肢体制动时间过长等原因造成患者失眠、烦躁等症状,不利于预后。
因此,为了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
那么,对施行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怎样的护理呢?2、肝癌介入手术护理如何配合?(1)心理疏导:患者入院后,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素质和文化水平,有的放矢的告知患者介入治疗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对于不知情的患者,实行保密性医疗,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的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室内调节适宜的温度以及湿度,常通风,保持室内有流通的新鲜空气。
病房应定期消毒,可以在室内适当摆放一些绿植,让患者在住院期间也能感受到温馨。
对患者采取健康教育,为患者普及肝癌疾病相关的知识,治疗方法,手术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用奥沙利铂的患者应告知4天内暂忌冷,勿用冷水洗漱,食物和饮水宜温暖。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我科120例患者进行介入前、介入中、介入后护理,积极给与健康指导。
结果本组症状改善98例,症状稳定13例,恶化9例。
3个月生存率90.83%,6个月生存率82.50%,12个月生存率61.67%。
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加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护理肝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已成为危害社会和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
肝癌患者通常起病隐秘,大部分患者被发现时已为中、晚期,无法实施手术治疗。
目前认为,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是,因介入治疗时,化疗药物的用量通常较大,患者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减少患者各种临床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有利。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2014年4月-2015年6月共诊治的120例肝癌患者,其中男性为78例,女性为42例;年龄为32-79岁,平均年龄为(56±3.9)岁;原发性肝癌为52例,转移性肝癌为68例。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诊断证实为肝癌。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行介入治疗。
患者取平卧位,行Seldinger新型技术,给予患者股动脉穿刺,置导管。
取80mg5-氟尿嘧啶、80mg顺铂、50mg表阿霉素、10mg丝裂霉素,将其溶于生理盐水中,形成浓度为40%的溶液,通过导管向患者体内慢慢注入,最后注射栓塞剂,拔管并进行止血与局部包扎。
2护理2.1 介入前护理(1)心理护理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思想顾虑多,对介入治疗缺乏认识,更增加其忧虑和恐惧感。
我们护士应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爱心,要以诚恳温和的态度及细致入微的护理并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讲解介入术后的意义与优点,和家属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手术的必要性、过程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患者介绍例举成功病例,增加其战胜病魔的信心,消除其思想顾虑,以取得其密切配合。
肝癌介入的护理体会【摘要】肝癌介入治疗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本文总结了相关的护理体会。
在术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和手术器械的准备。
术中监护是关键,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也是重要的一环,护士需要及时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患者心理护理和护士团队合作也十分关键,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过程。
通过这些护理体会,可以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是全文的重点,希望本文的总结可以为未来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肝癌介入、护理体会、术前准备、术中监护、术后并发症、患者心理护理、护士团队合作、肝癌介入的护理经验1. 引言1.1 肝癌介入的护理体会肝癌介入手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全面了解肝癌介入手术的护理要点,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我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肝癌介入护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
肝癌介入手术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细心仔细,术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
护士需要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术前检查进行完善,患者术前心理疏导到位,术中用具消毒无菌操作得当等。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的监护作用至关重要。
护士需要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和患者心理护理同样重要。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给予患者温暖、关爱和支持,帮助其尽快康复。
团队合作也是肝癌介入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护士需要与医生、技师及其他护理人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
通过这些工作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肝癌介入护理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
希望我的经验和体会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术前准备的重要性术前准备的重要性是肝癌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肝癌介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作者:徐欣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2期徐欣平安医院普外科,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肝癌介入术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对23例肝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治疗后不良反应有发热16例(69.6%)、胃肠道反应19例(82.6%)、疼痛12例(52.3%)、肾功能损害1例(4.3%)、皮下出血2例(8.7%),无死亡病例发生。
结论对肝癌介入术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是顺利进行手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肝癌介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4(c)-0045-02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晚期已失去手术指征,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随着介入放射治疗的不断发展,肝癌介入术能有效杀死大量癌细胞,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是近来来中晚期肝癌非手术治疗的一种新技术[1]。
但是肝癌介入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才能够有效保证治疗疗效。
围手术期护理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中,提供优质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2]。
为了探讨肝癌介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肝癌介入术的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源于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肝癌介入术的肝癌患者2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在38~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7±2.89)岁,均经临床和超声、CT、AEP检测等检查证实,明确诊断为肝癌,原发性肝癌18例,转移性肝癌5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23例,100.0%)、腹胀(15例,65.2%)、疲乏(20例,87.0%)、消瘦(10例,43.5%)、食欲减退(12例,52.2%)等。
肝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癌症,肝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等到发现后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目前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是介入手术,效果良好,给了很多癌症患者生存的希望。
那么什么是介入手术治疗?术后该如何护理呢?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主要是在CT等影像设备的帮助下,通过导管向肝内动脉注射化疗药物。
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最常用的治疗肝癌的手段之一,能够应用于不能进行肝切除的肝癌患者,缩小巨大肝肿瘤体积,为患者创造手术机会,还能够作为部分肝脏切除后的辅助治疗手段,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手术以后的护理介入手术后伤口护理第一,在介入手术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平躺在病床上,同时将沙袋放在伤口处,压住伤口6小时,避免移动撕裂伤口。
患者手术侧肢体术后12小时内不能移动,并且伤口处要使用无菌纱布包裹2~3天。
第二,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脉搏、心跳、神志、血压、心电图12小时监护、皮肤颜色等,每天测量4次体温,持续3天,如果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第三,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存在渗血和血肿的情况,如果出现要立刻报告医生处理。
第四,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在咳嗽和打喷嚏时需要先用手将伤口按紧,避免伤口撕裂出血。
缓解疼痛在手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在手术结束后的4~14小时内,疼痛最为剧烈,但是术后3~5天就会减轻。
这种疼痛是由于介入栓塞后癌组织缺血坏死,引起肝脏水肿,肝被膜张力增加引起的,是一种正常的术后现象。
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不能热敷,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止痛治疗。
处理术后发烧在手术后一周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这是由于癌症组织开始坏死。
在这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时刻监测患者的体温,当体温高于38℃时可以在额头冰敷,或者是使用温水擦拭身体。
如果体温超过39℃则需要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示下服用退热药物治疗。
叮嘱患者在发热期间多饮水,勤换贴身衣物,保持身体清爽。
饮食护理在手术后6小时,患者肠胃功能恢复以后,先给患者喂少量温水,确认无不适症状可以进食流质食物,而且需要多喝水加速造影剂的排出,避免损伤肾功能。
肝癌介入的治疗与护理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经皮穿刺进入肝脏进行治疗的方法,常用的介入治疗方式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内镜下消融等。
下面是肝癌介入治疗与护理的相关内容:1. 术前准备: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脏CT或MRI等检查。
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禁食、解尿、彻底清洁手术部位等。
2. 镇痛与镇静:肝癌介入治疗是一项微创手术,通常需要患者保持清醒,配合医生的操作。
因此,常采用局部麻醉和镇静,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导管插入:医生通过穿刺皮肤和肝脏,将导管插入肝脏,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插管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 介入治疗:根据肝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法。
常见的TACE治疗是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注入肝动脉,达到肿瘤局部治疗的目的。
而射频消融则是通过导管将电能传导到肿瘤组织,破坏癌细胞。
5. 观察与护理:治疗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等。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胸痛、呼吸困难、呕吐、排尿情况等,并及时采取措施。
6.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和营养支持,避免剧烈运动及用力。
有需要时,医生会开给患者相应的药物,如止痛药、抗感染药物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按时更换敷料,观察伤口的情况。
总的来说,肝癌介入治疗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和护理。
对于患者来说,除了接受治疗外,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嘱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提早发现肝癌的复发和转移。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围手术期护理发表时间:2014-05-12T09:39:25.8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杨华李祥[导读] 语言在医疗过程中可以起到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作用[6],因此正确运用护理用语与患者进行交流,加强沟通[7]。
杨华李祥(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手术室 443003)【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6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伤口的出血情况,患侧下肢给予绷带加压包扎,制动24 h,监测生命体征;出现疼痛和发热时,根据情况对症处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出院健康指导。
结果 6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后,其中5例患者出现肝区疼痛,8例患者体温升高,进行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其余无并发症,全部好转出院。
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完善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安全实施原发性肝癌介入术的关键。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癌介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146-01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是我院1987年开展的一项技术,目前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TACE可降低肝癌生长速度,降低门静脉受侵的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不能切除肝癌的首选姑息疗法[1]。
已有随机对照研究显示TACE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
由于肝癌介入术后易出现出血、化疗药物引起的肝区疼痛、坏死组织引起的吸收热等严重并发症,对我们护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000年9月-2013年6月,本科对6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癌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包括2000年9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患者共66例。
肝癌介入治疗护理
术前护理:
1、穿刺部位备皮(两侧腹股沟及会阴部的毛发处理)。
2、测量血压,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便于术后对照。
3、查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遵医嘱做碘过敏试验。
4、术前8小时开始禁食。
5、开导教育。
术后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
首先触摸足背动脉,若搏动良好,则在穿刺部位用砂袋压迫,重新触摸足背动脉,若无异常表明砂袋压迫得当。
砂袋压迫时间6—8小时,穿刺侧下肢制动24小时。
2、观察局部有无渗血,血肿,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小时内,应压迫穿刺点一指处动脉并及时报告医生。
3、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征,观察足背动脉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以及早发现股动脉栓塞。
4、遵医嘱给予适当抗感染、止血、保肝药物治疗。
5、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6、观察有无神志改变、上腹部疼痛及呼吸情况。
7、观察有无“栓塞三联征”,即发热、腹痛、恶心、呕吐。
8、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及白细胞减少等。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背景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特定的癌症类型,因为它的主要发生部位是肝脏。
在中国,肝癌是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而且它通常是在癌症晚期才被诊断出来。
肝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其中介入治疗已经越来越被广泛采用。
什么是肝癌介入治疗肝癌介入治疗指的是通过导管放置或注射药物来治疗肝癌。
这种治疗方式通常是通过血管或皮下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因此也被称为“局部治疗”或“靶向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通常是在综合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失败之后使用的。
肝癌介入治疗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可以选择治疗部位,因此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并且治疗期间不需要麻醉,这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内容:1. 术前准备在介入治疗之前,护士需要为患者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包括详细询问患者关于肝癌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以及身体情况、过敏史和用药情况等;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
在术前准备工作中,护士还需要告知患者肝癌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
并向患者说明治疗的期望效果和不良反应等问题。
此外,还要为患者解决留置导管、排泄和物理康复等方面的问题。
2. 术中护理肝癌介入治疗需要在无菌室内进行,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周围进行操作并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各种导管的使用及操作流程,清晰明了地向患者解释操作步骤,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在术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保患者处于最佳状态。
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工作包括对导管留置部位的处理、疼痛管理、观察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以及协助患者进行康复体操等。
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术后护理安排,避免感染和出现其他并发症。
此外,神经衰弱和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抚慰。
结论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不仅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更是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成效和生存质量。
肝癌介入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提高介入期治疗护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预期效果,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方法:选择40名肝癌介入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选择的 40 例肝癌患者均已顺利通过介入治疗护理,护理均较为满意。
结论:通过充分、细致的围手术期观察护理,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并贯穿于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一般发现多属中晚期。
在我国,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恶性肿瘤。
对中晚期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是一种应用最广的方法。
肝癌的疾病及治疗使他们不仅必须面临身体上的痛苦,还经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是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
然而介入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可导致患者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
这些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不仅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1]。
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所以临床上对肝癌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疗效。
我科于 2014 年 1 月~2016年 6月,对在我科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40例肝癌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22~72岁,平均44岁。
其中原发性肝癌30例,继发性肝癌6例,肝癌术后复发4例。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并度过介入后反应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肝癌介入治疗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护理2.1 一般护理患者入院时要热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主动介绍病房环境,告知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及相关制度,使患者尽快熟悉、适应环境,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护士全面了解病情,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如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对不了解自己病情的患者要采取保护性医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