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82
第一章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任务1.商品整体概念(实体化理解):指由商品的实体性、实质性和服务性三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系。
商品整体的内涵:商品体,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无形附加物)2.商品的无形附加物:是人们在购商品时所获得的各种销售服务、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和附加利益。
3.商品学: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实现规律的科学。
4.研究目的核心:认识和解决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问题;主要内容:①如何创造出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使用价值②如何维护、确证商品的使用价值③如何正常地发挥出商品的使用价值5.商品与环境污染:①商品对社会环境的污染②商品对自然环境的污染③商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6.商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现场调查、调查表、直接面谈、定点统计调查);现场实验法(专家发、消费者体验法、演示法);分析实验方法;技术指标方法;对比分析方法(纵向分析;横向分析)7.商品学发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①商品学的理论化:公元780年,中国的陆羽出版《茶经》(世界第一部商品学著作)②商品学的学科化:公元1793年,德国哥丁堡大学的约翰*贝克曼出版《商品学导论》,明确建立了商品学的学科体系(现代意义商品学的创始人)③商品学的国际化:1976年10月,在奥地利的萨尔斯堡成立国际商品学会第二章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核心章节)1.商品质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
2.商品质量观的三大变革:①单纯的商品技术质量观演变到全面的商品质量观②静态商品质量观演变到动态的商品质量观③重内轻外的商品质量观演变到内外并重的商品质量观对商品认知的变化过程:物质商品——社会商品——绿色商品3.商品质量特性:凡是反映商品使用目的的各种技术经济参数都可以叫做质量特性。
4.商品质量特性的主要内容:①适用性②商品寿命(商品本身的寿命周期[使用寿命/储存寿命]),商品的市场寿命周期③可靠性④安全性⑤经济性:总成本=购置成本+使用成本⑥信息性和可溯性(如:各种标识/日期)⑦维修性⑧环保性5.商品质量特性分为:真实质量特性(使用中体现),代用质量特性(质量指标反映)6.商品质量的形成过程与质量环图7.商品质量形成过程的简化①设计质量②制造质量③检验质量④使用质量8.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①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科学管理和员工素质③科研与设计④原料⑤工艺和设备⑥质量检验⑦包装⑧运输与储存⑨销售服务⑩使用与保养⑾商品的废弃处理9.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总体要求①内在特性的满足(商品的功能、可靠性、适应性、安全性、寿命周期、可维修性等)②外观特性的满足(商品的外观造型、颜色、质地、气味、包装、美观)③经济型的满足(消费质量成本=总成本&购置成本&使用成本、生产经营质量成本、外部保证成本)④服务质量的满足(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信息服务:认证、警示、生产许可、使用说明、生产时间及地点、检验标识等)⑤环保质量的满足(对社会、自然、生态;废弃物处理)10.食品质量的主要要求①食品的营养价值(评价指标:食品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发热量)②食品的色香味形(功能:鉴别作用;影响食用兴趣)③食品的卫生性11.食品卫生性的含义:ppt无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来源:自身产生毒素、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加工中混入有害物质、保管不善产生有害物质、环境或化学药品造成污染12.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为一个循环。
商品质量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商品质量管理工作,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商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商品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所有成员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确保商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质量管理部门所有。
第二章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五条质量至上原则:将质量放在首位,始终追求卓越的商品质量。
第六条顾客满意原则:充分尊重和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专注于满足顾客的需求。
第七条领导负责原则:由领导层负责建立和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的顺利实施。
第八条基于风险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防范和消除可能的质量风险。
第九条持续改进原则: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提高商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
第三章组织和职责第十条起草和修订本制度由本单位质量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一条本单位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商品质量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各部门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制度,并负责执行。
第十三条各部门负责建立和维护商品质量管理相关的文件、记录和档案。
第十四条各部门负责培训和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第四章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第十五条商品质量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制定质量目标和计划,明确质量指标和要求。
(二)建立和实施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法,确保商品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三)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文件和记录,包括质量管理手册、工艺流程、检验记录等。
(四)定期开展质量管理评审,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建立和维护供应商评估和管理体系,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六)建立和维护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保护消费者权益。
(七)建立和维护质量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及时识别和消除潜在的质量风险。
(八)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和外部质量检查,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第十六条各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责,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商品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商品,以及提供商品相关的服务。
第三条商品质量保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三)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高商品质量;(四)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加强质量监管。
第四条国家建立健全商品质量保障制度,鼓励企业提高商品质量,对商品质量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第二章商品质量标准第五条商品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第六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制定;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部门制定。
第七条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商品,应当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八条企业应当对其生产的商品质量负责,确保商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第三章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第九条企业是商品质量保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
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以下质量管理制度:(一)质量目标管理;(二)原材料采购管理;(三)生产过程控制;(四)检验检测管理;(五)售后服务管理;(六)质量信息反馈。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对生产、销售的商品进行检验检测,确保商品符合质量标准。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对其生产的商品进行质量追溯,确保商品可追溯。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及时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章消费者权益保护第十四条消费者享有以下权利:(一)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二)选择商品的权利;(三)要求商品质量保障的权利;(四)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五)对商品质量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
第十五条消费者有权要求企业提供商品的质量检验报告、合格证明等相关资料。
第十六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有权要求企业承担修理、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
商品质量管理制度范本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司信誉,提高全员的商品质量意识,使质量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1、业务部长主管商品质量管理工作。
2、业务部为商品质量的主要负责部门。
3、由店总经理助理及综合部部长担任商场商品质量管理员,并在商场值班台与工商部门人员组建成本店的12315消费维权站,负责调解消费纠纷。
二、本制度从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明确各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严把质量关,具体管理办法如下:(一)商品购进和验收1、采购人员应了解掌握市场信息及供求情况,确保购进的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有保障,生产企业信誉良好。
2、商品上柜前,商品质量管理员应认真查验产品的检测报告及权威部门出具的认证证书。
3、商品标识应符合《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在显著的位置清晰标明生产厂名称和地址、电话、执行标准、成份含量、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净重等必须标注的内容,具备质量检验合格证。
4、进口商品经商品质量管理员查验手续合格后,报当地商检部门检验后,加贴商检标志方可上柜销售。
5、对于质量鉴别较为复杂的商品,应主动送相关质检部门报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上柜销售。
6、不符合产品标识的规定及相关手续不齐全的商品,一律不允许上柜销售。
(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管理1、所有陈列商品必须在商品标价签上如实标明产地、等级、质地、成份含量等内容。
2、理货员应如实向消费者说明商品的真实情况,不做虚假、夸大宣传。
3、各分店的兼职质量管理员每天对本楼层的商品质量进行自查。
发现不合格商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与供方协商退货。
4、业务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商品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对不合格商品提出处理意见,并根据《员工手册》的规定报企管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三)售后服务1、所售商品一律开具售货信誉卡及发票,顾客持此卡或发票向公司要求提供售后服务。
2、公司根据国家及区、市消协制定的“三包”规定对所售出的商品提供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