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19.4坐标与图形的变化第一课时

冀教版19.4坐标与图形的变化第一课时

冀教版19.4坐标与图形的变化第一课时
冀教版19.4坐标与图形的变化第一课时

涉县四中“一课一研”二备手稿

八年级数学学科备课人:闫首伟年3 月23 日

所示△AOB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

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呢?

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横

纵坐标。关于y轴对称

纵坐标,横

因为关于x轴对称,由于O、B在对称轴上,不变,点 A与对称点A′关于x

相同,纵

,这就得出点A的坐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0、△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选择题 1 . 下列图形中,左右对折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 A.B. C. 2 . 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时候,要先找到() A.边界B.对称轴C.端点 3 . 下面图形中,只有两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 A.圆形B.长方形C.平行四边形D.正方形 4 . 将一个正方形对折两次(如下图),并在中央打了一个长方形的孔,再将它展开,得到的图案是()。 A.B.C. 二、填空题 5 . 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在括号内.

()()() 6 . 下面这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吗?先想一想,然后动手折一折。 ()()() 7 . 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打上“√”。 ()()() () 8 . 旋转时,物体的________发生变化. 9 . 张强说以下的图形隐藏着他家的电话号码,请你找出来写在下面。 张强家的电话号码是()。 10 . 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_______现象。 11 . 马车在走动是. 三、判断题 12 . 任何一个图形都有对称轴._____ 13 . 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判断对错) 14 . 是从上剪下来的.(_____)

15 . 汉字“美”是轴对称图形。(______) 四、解答题 16 . 想一想,怎样移动图中的人物,才能让曹操从华容道出来? 五、作图题 17 . 将方格中的图形向右平移两个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三、判断题 1、 2、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 2.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引导-自学-探究-交流-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 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图形在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对于同一个点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后,他的坐标就会不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吗?如果有,有什么样的规律呢? A自学:请同学们用10---15分钟时间自学教科书上本节内容. B交流:请同学上台总结 点评:1.如果是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作相应的变化 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作相应变化 2.如果是翻转,那么每个点的坐标就会关于对称轴对称,一般是关于x、y轴. 3.如果是放大或缩小,每个点的每个坐标都作相应的放大和缩小即可. C探究: 例1: 线段AB的两端点A(1,3),B(2,-5). (1)把线段AB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点A、B的坐标为:A__B__. (2)线段AB关于x轴对称的线段A′B′,则其坐标为:A′_,B′_. (3)把线段AB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线段A1Bl,AlBl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2B2,那么点A 2的坐标为________,点B2的坐标为_________. 解:(1)A(3,3),B(4,-5)

(2) A ′(1,-3), B ′(2,5) (3) A 2(-3,3), B 2 (-4,-5) 例2: 将图中的△ABC 做下列运 动,画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顶 点的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y 轴付方向平移一个 单位; (2)关于x 轴对称; (3)以A 点为位似中心,放大到1.5倍. 解:图略 (1)A (-5,-1),B (0,2), C (0,-1) (2)A (5,0),B (0,3),C (0,0) (3)A (-5,0),B (2.5,0),C (2.5,4.5) 【课堂作业】 1.已知:点A (1,2),B (2,3),C (-2,4),将这几个点 向左、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这三个点的坐标 变为什么? 2. 如图,将图中的△ABC 作下列变换,画 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指出三个顶点的 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x 轴平移一个单位 (2)关于y 轴对称 教学反思 1.如果是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作相应的变化 或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作相应变化 2.如果是翻转,那么每个点的坐标就会关于对称轴对称,一般是关于x 、y 轴. 3.如果是放大或缩小,每个点的每个坐标都作相应的放大和缩小即可 x (第2题)

牢记50个规律速解图形推理题

牢记50个规律速解图形推理题 1.大小变化 2.方向旋转 3.笔画增减(数字,线条数) 4.图形求同 5.相同部份去掉 6.图形叠加(简单叠加,合并叠加,去同叠加) 7.图形组合变化(如:首尾两个图形中都包含中间图形) 8.对应位置阴影变化(两图相同或不同则第三图对应位置变阴影或变空白) 9.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10.总笔画成等差数列 11.由内向外逐步包含 12.相同部件,上下,左右组合 13.类似组合(如平行,图形个数一样等) 14.横竖线条之比有规律(如横线3条竖线4条,横线4条竖线5条等) 15.缺口相似或变化趋势相似(如逐步远离或靠近) 16.图形运动变化(同一个图形从各个角度看的不同样子) 17.图形拆分(有三个图构成,后两个图为第一个图的构成部件) 18.线条交点数有规律 19.方向规律(上,下,左,右) 20.相隔一个图形分别对称(如:以第三个图为中心,1和5对称,2和4对称) 21.含义依据条件而变(如一个错号,可以表"划",也可以表示"两划")

22.图形趋势明显(点或图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变化等) 23.图形的上,中,下部分分别变化(求同,重叠,或去同叠加) 24.相似类(包含,平行,覆盖,相交,不同图形组成,含同一图形等) 25.上,中,下各部分别翻转变化 26.角的度数有规律 27.阴影重合变空白 28.翻转,叠加,再翻转 30.与特定线的交点数相同(如:与折线的交点数有规律,有直线的交点数不用考虑) 31.图形有多条对称轴,且有共同交点,轴对称图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 32.平行,上下移动 33.图形翻转对称 34.图形边上角的个数增多或减少 35.不同图形叠加形成新图 36.图形中某条线均为长线或短线(寻找共同部分) 37.线段间距离共性.(如:直线上有几个点,分成几条线段,上部覆盖有另一个图形,如圆,三角形等,但是上面的图形占的位置都不大于最外面两点间的距离) 38.图形外围,内部分别顺或逆时针旋转(内外部变化相反) 39.特殊位置变化有规律(如当水平时,垂直时图形有一规律) 40.各图形组成部件属于同一类(如:均为三条曲线相交) 41.以第几幅图为中心进行变化(如:旋转,走近,相反等) 42.求共同部分再加点变化(如:提出共同部分,然后让共同部分都变黑什么的) 43.除去共同部分有规律

图形的平移与坐标变化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图形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 ,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轴对称的眼光看待平移,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一直处于轴对称和平移相互交融的氛围之中,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还将学习生活中的旋转与旋转设计图案等内容。 二、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变化的鱼”探究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其坐标变化的规律,认识图形变换与坐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收集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欣赏生活中平移图形与学生自己设计平移图案,使学生感受数学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1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展示应用评价自我;第五环节:链接知识归纳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七环节:导入下节课内容。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活动内容:

图3-6中的“鱼"是将坐标为(0, Oh (5. 4X(3. Ok(5, I L (5, -1 )?(3* 0 )( (4, -2)H0, 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将这条宜向右 平移5个单位长度. ⑴画出平移后的新迨二 12)在图中尽呈多选取儿at对应点*并将 它们的举标填人下表: 图3-6 原来的鹫(,) f . )( 1 向右平移5个单 (?){ , )( ?) 位 长度后的新也” (3)你发现对应点的坐融之间有f|?么关系? 如果将原来的“鱼”向左平移4个单位氏度呢?请你先想一想*然启再具休做一做. 活动目的:通过一条“鱼”的平移,探究“鱼”横向或纵向平移一次的坐标变化, 进一步感受平移的实质,渗透平移的三要素,即“基本图形、方向、距离” 。第二环节:活动探究 活动一:探求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 内容: 2

2017年湖南省澧县张公庙中学中考数学总复习“图形变化类型”规律寻找专项训练与解析

2017年湖南省澧县张公庙中学中考数学总复习“图形变化类型”规律寻找专项训练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所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4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10个小圆圈,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9个小圆圈,…,按此规律排列,则第⑦个图形中小圆圈的个数为() A.64 B.77 C.80 D.85 2.如图,将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沿中位线剪成4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按同样方式再剪成4个小三角形,共得到7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按同样方式再剪成4个小三角形,共得到10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100个小三角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 A.25 B.33 C.34 D.50 3.如图,用黑白两种颜色的菱形纸片,按黑色纸片数逐渐增加1的规律拼成下列图案,若第n个图案中有2017个白色纸片,则n的值为() A.671 B.672 C.673 D.674 4.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四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二个图案开始,每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都比上一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多4个.则第n个图

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A.2n+1 B.3n+2 C.4n+2 D.4n﹣2 5.如图,是一个三角点阵,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第一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三行有4个点,第四行有8个点,….那么这个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之和可能是() A.510 B.511 C.512 D.513 6.如图,每一幅图中均含有若干个正方形,第①个图形中含有1个正方形,第②个图形中含有5个正方形,按此规律下去,则第⑥个图象含有正方形的个数是() A.102 B.91 C.55 D.31 7.小用火柴棍按下列方式摆图形,第1个图形用了4根火柴棍,第2个图形用了10根火柴棍,第3个图形用了18根火柴棍.依照此规律,若第n个图形用了70根火柴棍,则n的值为() A.6 B.7 C.8 D.9 8.观察图中正方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2019应标在()个正方形的左下角.

2019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图形的变化第30讲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优选习题

第30讲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基础满分考场零失误 1.(2018·海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位于第一象限,点A的坐标是(4,3),把△ABC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则点B1的坐标是() A.(-2,3) B.(3,-1) C.(-3,1) D.(-5,2) 2.(2018·香坊)如图,△ABC为钝角三角形,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20°得到△AB'C',连接BB',若AC'∥BB',则∠CAB'的度数为() A.45° B.60° C.70° D.90° 3.(2018·和平)把图中的五角星图案,绕着它的中心点O进行旋转,若旋转后与自身重合,则至少旋转() A.36° B.45° C.72 D.90° 4.(2018·宝应)如图是某公园里一处矩形风景欣赏区ABCD,长AB=50米,宽BC=30米.为方便游人观赏,公园特意修建了如图所示的小路(图中非阴影部分),小路的宽均为1米,那么小明沿着小路的中间出口A到出口B所走的路线(图中虚线)长为米. 5.(2018·蒸山)如图把方格纸中的线段AB平移,使点A平移后所得的点是点A1,点B平移后所得的点是点B1,则线段AB平移经过的图形ABB1A1的面积是. 6.(2018·诸城)如图,将周长为10的△ABC沿BC方向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7.(2018·临沂)将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α(0°<α<360°),得到矩形AEFG. (1)如图,当点E在BD上时,求证:FD=CD; (2)当α为何值时,GC=GB?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能力升级提分真功夫 8.(2018·吉林,4,2分)如图,将木条a,b与c钉在一起,∠1=70°,∠2=50°.要使木条a与b平行,木条a 旋转的度数至少是() A.10° B.20° C.50° D.70°

图形的变化规律教案及练习题

2.9.1图形的变化规律 课型新授使用人 主备人冯莉修改人王晓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第九单元P115-P116的例1和练习二十三的1、2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主题图)、水果贴纸、正方形图片若干、正方形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多媒体课件或主题图】 师:最近小东家买了新房子,邀请小明去他家做客,看,这是小明给他家设计的墙壁和地板的图案,可是小东看了却在那边大叫,说:“小明,你怎么这样设计呀,乱七八糟的。可小明却说:“我设计的图案有规律呀!”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东找一找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帮小东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找墙面图案的规律 师:我们先来看小明设计的墙面,墙面图案的排列有规律吗?如果有,有什么规律,先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生讨论,师巡视) (1)小组讨论。 (2)反馈:引导学生说规律,注意语言表达清楚。 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等。 (3)课件演示规律,深化认识。 横看:师生边演示边解说,得出规律[课件演示] 师:横着看:每行都有哪几种图形?上下行的图形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生1:每行都有圆、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四种图形; 生2:上下行的图形位置是把第一行左边第一个移到了最后。 师:观察变化后的图形与第二行图形,你又有什么发现?

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两次平移与坐标的变化(20200719184846)

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两次平移与坐标的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学习一次平移坐标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 后坐标的变化特点及根据坐标的变化探究图形变化特点? 2.经历探究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来图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____________ 移动 _________ 的距离,这样 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_ 和________ ,改变的是位置。 原图形上点的坐标平移方向平移距离对应点的坐标 (x,y) 沿x轴方向 向右平移 a个单位长度 (a > 0) x a, y 沿y轴方向 向上平移 x,y a 内容1:将图中鱼F”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新 “鱼F'”,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解:(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鱼F'”。 (2)能否将“鱼F'”看成是“鱼F”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如果 能,请指出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3)在“鱼F”和“鱼F'”中,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什 么关系?

内容2:如果将“鱼” F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 个单位长度,得到“鱼” N, 上面问题的探究结果又是什么情 况呢? 内容3、议一议: 一个图形依次沿x轴方向、y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位置有什 么变化? 规律归纳:设(x,y)是原图形上的一点,当它沿x轴方向平移a(a > 0)个单位长度、沿y轴方 原图形上的点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对应点 的坐标 坐标的变化 (x, y) 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 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 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 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 归纳如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图形先沿X轴方向平移a( a >0)个单位长度, 再沿丫轴方向平移b( b>0)个单位长度,可以看成是由原来的图形经过一次平移 得到的,则图形沿对应点连线方向平移______________ 单一位长度。

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2020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20?义乌市)挑游戏棒是一种好玩的游戏,游戏规则:当一根棒条没有被其它棒条压着时,就可以把它往上拿走.如图中,按照这一规则,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则第6次应拿走() A.②号棒 B.⑦号棒 C.⑧号棒 D.⑩号棒 2.(2020?宜宾)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20个同心圆,它们的半径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20,阴影部分是由第1个圆和第2个圆,第3个圆和第4个圆,…,第19个圆和第20个圆形成的所有圆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231πB.210πC.190πD.171π 3.(2020?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6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9个小圆圈,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2个小圆圈,…,按此规律排列,则第⑦个图形中小圆圈的个数为()

A.21 B.24 C.27 D.30 4.(2020?十堰)如图,分别用火柴棍连续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如果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20根火柴棍,并且正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6个,那么能连续搭建正三角形的个数是() A.222 B.280 C.286 D.292 5.(2020?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几个黑色和白色的正方形按一定规律组成,图①中有2个黑色正方形,图②中有5个黑色正方形,图③中有8个黑色正方形,图④中有11个黑色正方形,…,依次规律,图⑩中黑色正方形的个数是 () A.32 B.29 C.28 D.26 6.(2020?广西)下列图形是将正三角形按一定规律排列,则第4个图形中所有正三角形的个数有()

循环变化规律题

考点三:循环排列规律 循环排列规律是运动着的规律,我们只要根据题目的已知部分分析出图案或数据每隔几个图暗就会循环出现,看看最后所求的与循环的第几个一致即可。 1、(2007广东佛山)观察下列图形,并判断照此规律从左向右第2007个图形是() A.B.C.D.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专题:规律型.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要找出4个图形一循环,然后再求2007被4整除后余数是3,从而确定是第3个图形.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笑脸是1,2,3,4即4个一循环.所以2007÷4=501…3.所以是第3个图形.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特例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的能力.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 2、下列一串梅花图案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你仔细观察, 在前2012个梅花图案中,共有个“”图案.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专题:规律型. 分析:注意观察图形中循环的规律,然后进行计算. 解答:解:观察图形可以发现:依次是向上、右、下、左4个一循环.所以2013÷4=503余1,则共有503+1=504个. 3、观察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其中.若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则第18个图形是(填图形名称)

【解析】主要的是要看清只有三个基本的图形来组成一个规律,三个一组,而且五角星都在最后,前边两个相邻组之间它两的位置互换,三个一组,恰好18个是6组,第18个刚好是第6组最后一个,五角星。 【答案】五角星 【点评】主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和细心程度,要素简单,但要很快找出规律,也要细心揣摩。此题不难。 4、如图,如图所示的图案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照此规律,在第1至第2012个图案中“”,共 ▲ 个. 【答案】503。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类)。 【分析】由图知4个图形一循环,因为2012 被4 整除,从而确定是共有第503? 。 5、 (2012 云南省,14 ,3 分)观察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 (其中 正方形、五角星) .若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则第 18个图形是 (填图形名称) 【解析】主要的是要看清只有三个基本的图形来组成一个规律,三个一组,而且五角星都 在最后,前边两个相邻组之间它两的位置互换,三个一组,恰好18 个是6 组,第18个刚 好是第 6组最后一个,五角星。 【答案】五角星 【点评】主要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和细心程度,要素简单,但要很快找出规律,也要细心揣摩。此题不难。 6、(2011辽宁盘锦3分)如图,一只青蛙在圆周上标有数字的五个点上跳,若它停在奇数点上,则下一次沿顺时针方向跳两个点;若停在偶数点上,则下一次沿逆时针方向跳一个点. 若青蛙从5这点开始跳,则经2011次跳后它停在的点所对应的数为 A. 1 B. 2 C. 3 D. 5 【答案】C 。 【考点】分类归纳(图形的变化)。 【分析】寻找规律:,可见除第一次外,跳三次一个循环2,1,3。∵(2011-1)÷3=670除尽,∴青蛙从5这点开始跳,则经2011次跳后它停在的点所对应的数为3。故选C 。 52132???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

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开发脚本 学科:小学数学学段:第一学段 学科领域:数与代数知识板块:探索规律 所属教学内容:找规律 重点:①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②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重(难)点:等差变化规律 作者: XXX 单位:衡阳市XXX小学电话: 审稿人: XXX 单位:长沙市开福区教科培中心电话: 一、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 (一)内容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出现。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找出事物中隐含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唤起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重、难点分析及解决策略 (一)重点 重点①: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1、分析

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一些简单的排列规律,这就需要通过平时的仔细观察和实验活动来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阻碍。在找规律的过程中,确定规律组是关键,只要确定了规律组就能够很快的判断出将要重复出现的图形或数字。 2、解决策略 低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创设情景,引发他们的兴趣。图形变化规律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另外,低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教师可以组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组。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重点②: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 1、分析 在学习过简单图形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增加每种图形的个数的变化,并且还增加了与图形相对应的数字。但这里的的数字变化规律不需要通过计算之间差的关系来判断规律,是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来教学数字变化规律。为以后学习数字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2、解决策略 教学时,要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图片找出图片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说出图形在数量上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和以往学的有什么不同没有?然后引导学生在图形的下方给出相应的数字,并对着图形找数字的变化规律。 (二)重(难)点: 等差变化规律 1、分析 因为在等差变化规律中,已不再是通过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找规律,也不再是一组事物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差来找规律。这和已往学习的找规律内容不同。 2、解决策略 结合图形,通过摆图形或小棒,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再计算相邻两项数量差来找出等差变化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多计算几个连续的相邻两项的数量差,从而可以很轻松直观的看出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23.6.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学习目标】 1.掌握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关于坐标轴)、位似(以原点为位似中心)变换中坐标的变化规律。 2.让学生经历探究坐标变换的过程,掌握探究数学的方法;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美,数学的奇妙,从动手实践到得出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习过程: 一、预备练习 1、点A(3,-2)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 2、点A(3,4)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 3、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 4、 P(-2,3)到x轴的距离是。 5、如图2矩形ABOC的长OB=3,宽AB=2,则点A的坐标为。 6、如果点P(a-3,a+4)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7、点A(a,-4)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a=_______. 二、导学新课,落实目标 (一)平移与坐标变化 1、沿x轴平移 (1)、如果是△AOB 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得到△A ′O′ B′,各顶点的坐标又有什么变化?你能用自已的语言归纳这个规律吗? (2)你能画图说明△AOB向左移动时,对应点的坐标 又有什么变化规律? 沿x轴平移时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是:

2、沿y轴平移 沿y轴平移时对应点坐标变化规律是: (二)对称与坐标变化 1、关于x轴对称 将△AOB沿着x轴对折,得到△A ’ OB,画图并说明对应顶点有什么变化? 规律: 2、关于y轴对称 画出△ABC,A(2,1),B(4,0),C(5,2)沿y 轴对折后的△A ’ B’ C ’,并观察对应顶点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A ’(,)、 B’(,) C ’(,) 规律: 3、关于原点对称 画△AOB关于原点对称的△A ’O B ’你有什么发现? 规律:

图形规律

三年级奥数:图形推理(A) 年级班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下图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请按这一规律在“?”处画出适当的图形. 2.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处画出相符的图形. 3.在图中找出与众不同的那个图形( ). (1) (2) (3) (4) (5) (6) 4.下图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你找到合适的方法,你就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解答出来,试试看,好吗? 5.请找一找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格处画出恰当的图形. 6. . ? ? ?

7.找一下规律,从a ,b ,c ,d ,e 中选入一幅图填入空格内. 8.按照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空白处应是什么样的图形. 9.按规律填图. 如果 变成 那么 应变为 10.下面一组图形的阴影变化是有规律的,请根据这个规律把第四幅图的阴影部分画出来. 二、解答题 11.图中,哪个图形与众不同? (1) (2) (3) (4) (5) 12.有一个立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1、2、3、4、5、6、,有3个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这个立方体的每一个数字的对面各是什么? ?

数字? 13.一个正锥体(正四面体)各面分别写着1、2、3、4,把它放在一张雪花格上,如果顺时针方向转一圈,回到原地,各面将是什么数字? 14.下面是由几何图形组成的帆船图形,请按照一定的规律,在标序号处画出符合规律的小帆船. ———————————————答 案—————————————————————— 1. 这一组图形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旗子的方向,二是旗子上星星的颗数. 首先我们看一下旗子的方向.第1面旗子向右,第2面向上,第4面向下,可以发现,旗子的方向是按逆时针旋转的,并依次旋转?90,所以第3面旗子应是第2面逆时针旋转?90得来的,旗子应向下倒立. 其次我们看旗上星星的颗数.第1面是5颗,第2面是4颗,第4面是2颗,可见颗数是依次减少1颗,所以第3面旗上应是3颗星星.所以“?”处的图形应为: 1 2 3 4 5 6 1 3 4 ① ② ③

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

“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设计 课题: 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教案)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第89页例1至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投影出示:一串美丽的珠子) 有一串珠子,不小心被弄断了,丢失了一颗珠子,你知道丢失的是哪一颗珠子吗?请你猜猜看。让学生猜一猜,猜对的要给予表扬。 揭题: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秩序的排列,就是一种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规律的认识积累丰富的表象。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板书: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探究。(教材第88页主题图) 课件演示:同学们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 (1)请学生说一说从画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汇报结果,谁愿意来说给全班听一听。有补充的吗? 课件出示彩旗图,让学生猜一猜接下去会是什么颜色?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并问:你是怎么想的?

【精选】2020中考数学复习点拨34讲专题30 规律型问题(教师版)

专题30 规律型问题 专题知识回顾 1.数字猜想型:数字规律问题主要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发现题目中所蕴涵的数量关系,先猜想,然后通过适当的计算回答问题. 2.数式规律型:数式规律问题主要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验证,然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以列代数式即函数关系式为主要内容. 3.图形规律型:图形规律问题主要是观察图形的组成、分拆等过程中的特点,分析其联系和区别,用相应的算式描述其中的规律,要注意对应思想和数形结合. 4.数形结合猜想型:数形结合猜想型问题首先要观察图形,从中发现图形的变化方式,再将图形的变化以数或式的形式反映出来,从而得出图形与数或式的对应关系,数形结合总结出图形的变化规律,进而解决相关问题. 5.解题方法 规律探索问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是通过观察、类比特殊情况(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中数据特点,将数据进行分解重组、猜想、归纳得出规律,并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这种规律,同时要用结论去检验特殊情况,以肯定结论的正确. 专题典型题考法及解析 【例题1】(2019?四川省达州市)a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称为a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为 =﹣1,﹣1的差倒数=,已知a1=5,a2是a1的差倒数,a3是a2的差倒数,a4是a3的差倒数…,依此类推,a2019的值是() A.5 B.﹣C.D. 【答案】D. 【解析】根据差倒数的定义分别求出前几个数便不难发现,每3个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9除以3,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出与a2019相同的数即可得解. ∵a1=5, a2===﹣, a3===,

a4===5, … ∴数列以5,﹣,三个数依次不断循环, ∵2019÷3=673, ∴a2019=a3= 【例题2】(2019?湖北省咸宁市)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2,4,﹣8,16,﹣32,…,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积是412,则这三个数的和是. 【答案】﹣384. 【解析】本题考查数字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 根据题目中的数字,可以发现它们的变化规律,再根据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积是412,可以求得这三个数,从而可以求得这三个数的和. ∵一列数为1,﹣2,4,﹣8,16,﹣32,…, ∴这列数的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2)n﹣1, ∵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积是412, ∴设这三个相邻的数为(﹣2)n﹣1.(﹣2)n、(﹣2)n+1, 则(﹣2)n﹣1?(﹣2)n?(﹣2)n+1=412, 即(﹣2)3n=(22)12, ∴(﹣2)3n=224, ∴3n=24, 解得,n=8, ∴这三个数的和是: (﹣2)7+(﹣2)8+(﹣2)9=(﹣2)7×(1﹣2+4)=(﹣128)×3=﹣384 【例题3】(2019?四川省广安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的坐标为(1,0),以OA1为直角边作Rt△OA1A2,并使∠A1OA2=60°,再以OA2为直角边作Rt△OA2A3,并使∠A2OA3=60°,再以OA3为直角边作Rt△OA3A4,并使∠A3OA4=60°…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点A2019的坐标为. 【答案】(﹣22017,22017).

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例1、例2、例3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1.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2.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黄花6朵、红花3朵、教学挂图、有规律的图片。 学生准备: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花游戏。 师: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现在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花盒,盒子里有很多很多花,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师:好!请看(师抽出一朵黄花)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老师再抽出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这一朵呢?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猜一猜,老师抽出的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可能说是红色,也可能说是黄色。 师:下一朵呢? 生猜,师抽花验证学生的猜想:依次抽出黄色、红色。 师:老师现在让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后面两朵是什么颜色的?你怎么想到是黄色的呢?(生说理由) 师:猜一猜最后一朵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把花展示到黑板上)揭示课题。 师:刚才在猜的时候,老师发现,一开始有小朋友猜错了,可是后来小朋友们越 猜越准,我想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能告诉我吗? 生:它们是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再两朵黄一朵红的,(生边说师边画虚线隔开。) 师:你说的真棒,其他小朋友们也都是这样想的吗?(是)像这样两朵黄一朵红,两朵 黄一朵红排列的就叫有规律地排列(边说边板书规律),请小朋友和我一起读一遍。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生活中,像这样的规律啊,有很多,你们想找出它们的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 规律(板书:找),请小朋友们一起看黑板。(出示教学挂图:联欢图) 师:瞧,一群小朋友们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里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找到后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找的多?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会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2.(指导看彩旗图)师:我们先来找一找彩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黄色的。 生2:我猜也是黄色的。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都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3.(指导看彩花图和灯笼图)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彩花的排列和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朵花和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把你发现的小秘密小声的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生:彩花是按绿花、红花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红色的。 生:灯笼是按照紫、金黄,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师:小朋友们真棒,会场布置的规律我们找到了,那跳舞的小朋友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呢?(指导看小朋友队伍的图)最后一个小朋友是男生还是女生? 生:跳舞的小朋友是按一女一男的规律站的。所以最后一个小朋友是女生。 4.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指彩旗、灯笼、小花、

图形的变化规律.奥数

图形的变化规律 在下图的一组图形中,"?"处应填什么样的图形? 解:仔细观察可发现,第一行和第二行中的最右边的完整图形是这样变来的:将最左边的半个图形,往右平移到中间图形位置,然后再去掉两个图形的重合部分。按这个规律可知"?"处就填: 图形的等份划分 在右图中画一条直线,把图形分成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两部分。 解:图中共有18个正方形小格,若分成大小相等的两部分时,每一部分应包含有9个正方形小格。还可以看出,此图中有一条"斜线"边缘。经尝试可做出如虚线所示的划分。

找数字规律 按规律填数:15、11、13、13、11、15、9、17、7、()、()、21、3 解:这一排数的规律应该一个数隔一个数来看,分成两组依次为: 15、13、11、9、7、…… 11、13、15、17、…… 所以两个空里面应该填19、5 猜猜他几岁? 小亮今年7岁,爸爸比他大30岁,三年前爸爸是多少岁? 解:因为爸爸比小亮大30岁,所以爸爸今年有30+7=37(岁)。因此三年前爸爸的年龄 37-3=34(岁) 填数字计算 在下面的○中填上数字,使得每一条线上的三个○中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15 解:因为每条线上的三个○里的数之和都等于15,所以要求第三个数,就必须用15减去已知的两个数的和。 因此第一个○中应该填15-8-1=6 第二个○中应该填15-2-4=9 第三个○中应该填15-3-7=5

找规律画图 试一试,把图中的形状继续画下去 ○△□□□○△□□□ 解: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图中的图形由○△□□□五个一组循环的不停出现,因此在后面应该继续是这五个图形交替出现,所以接下来的四个图形为○ △ □ □ 数线段 分组与组式 如下图所示把1、2、3、4、5、6、7、8、9九个数字分成两部分,再组成两个数,填入下面的两个方框里,使两个数的和等于99999

中考数学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七单元图形的变化第28课时尺规作图含近9年中考真题试题

2019-2020年中考数学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七单元图形的变化第28课时尺规作图含近9年中考真题试题命题点1五种基本尺规作图 类型一五种基本尺规作图的作法(杭州xx.17,台州xx.7,绍兴xx.8) 1. (xx衢州7题3分)下列四种基本尺规作图分别表示:①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②作一个角的平分线;③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④过直线外一点P 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则对应选项中作法错误 ..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xx嘉兴9题4分)数学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围绕作图问题:“如图,已知直线l和l外一点P, 第2题图 用直尺和圆规作直线PQ,使PQ⊥l于点Q.”分别作出了下列四个图形,其中作法错误的是( ) 3. (xx丽水9题3分)用直尺和圆规作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CD,以下四个作图中,作法错误的是( )

4. (xx绍兴8题4分)如图,在Rt△ABC中,∠B=90°,∠A=30°.以点A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分别以点A,D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E,连接AE,DE,则∠EAD的余弦值是( ) 第4题图 A. 3 12 B. 3 6 C. 3 3 D. 3 2 5. (xx杭州17题6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的平分线与BC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Q(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连接QD,在新图形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写出一条. 第5题图 6. (xx杭州18题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0,8),点B(6,8). (1)只用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求作一点P,使点P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出作法): ①点P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 ②点P到∠xOy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在(1)作出点P后,写出点P的坐标. 第6题图 类型二五种基本尺规作图的相关计算(绍兴2考) 7. (xx绍兴15题5分)以Rt△ABC的锐角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与边AB,AC各相交于一点,再分别以这两个交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过两弧的交点与点A 作直线,与边BC交于点D.若∠ADB=60°,点D到AC的距离为2,则AB的长为________. 8. (xx湖州13题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BC=6,AC=8.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线段AB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E,F.过点E,F作直线EF,交AB于点D,连接CD,则CD的长是________. 第8题图 9. (xx丽水19题6分)如图,已知△ABC,∠C=90°,AC<BC,D为BC上一点,且到

一年级数学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

图形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89页例1、例2、例3及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重点、难点: 1.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2.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黄花6朵、红花3朵、教学挂图、有规律的图片。 学生准备: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猜花游戏。 师: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现在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花盒,盒子里有很多很多花,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师:好!请看(师抽出一朵黄花)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老师再抽出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色。 师:这一朵呢?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猜一猜,老师抽出的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可能说是红色,也可能说是黄色。 师:下一朵呢? 生猜,师抽花验证学生的猜想:依次抽出黄色、红色。 师:老师现在让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后面两朵是什么颜色的?你怎么想到是黄色的呢?(生说理由) 师:猜一猜最后一朵是什么颜色的?(红色) 2.(把花展示到黑板上)揭示课题。 师:刚才在猜的时候,老师发现,一开始有小朋友猜错了,可是后来小朋友们越 猜越准,我想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能告诉我吗? 生:它们是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再两朵黄一朵红的,(生边说师边画虚线隔开。)师:你说的真棒,其他小朋友们也都是这样想的吗?(是)像这样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排列的就叫有规律地排列(边说边板书规律),请小朋友和我一起读一遍。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