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0 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67.53 KB
- 文档页数:1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3例治疗体会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36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是胆道外科常见的一类急腹症,而急性非结石胆囊炎是胆道外科比较少见的急腹症之一。
国内报道发生率占急性胆囊炎的5%~10%[1]。
病因复杂,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引起胆囊坏疽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2]。
2002~2010年收治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23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58~83岁,平均72岁。
发生于严重创伤及手术后13例,其中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开颅减压引流术后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血气胸开胸肺裂伤修补术后3例,外伤性脾破裂切除术后1例,胃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 吻合术后3例,绞窄性肠梗阻肠切除术后2例,左半结肠肿瘤根治术后1例,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1例;并发高血压病2例,糖尿病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例,右下肢深v炎1例,脑梗死并右侧肢体偏瘫1例,既往无任何病史1例。
临床表现:本组14例表现为上腹疼痛,其余病例因患者一般情况差,上腹疼不明显,表现为发冷、发烧、放射痛、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全组均有右上腹压疼(+),肝区叩击疼(±),其中15例可扪及肿大胆囊,合并局限性腹膜炎8例,弥漫性腹膜炎5例,诊断性腹穿抽出胆汁样渗液7例。
化验白细胞升高16例,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内但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5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2例。
肝功能检查总胆及直胆轻度升高3例,谷丙、谷草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6例。
全组均行腹部彩超及ct 检查,胆囊、胆管内均无结石,胆囊壁增厚4~6cm 14例,7~9cm 7例,超过1cm 2例。
治疗方法:非手术治愈1例,手术22例,其中72小时之内急诊行开腹胆囊切除术4例,lc术11例;胆囊大部切除术2例;72小时小时之后行开腹胆囊造瘘术2例,经皮穿刺胆囊内引流术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
胆囊结石的分型及诊疗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凌晓锋一、胆囊结石的概况胆囊结石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成分是糖蛋白基质将大量的胆固醇结晶微粒和很少量的胆红素钙微粒团聚在一起组成的高聚物。
(一)胆囊结石的成因:人体内有成石因素和防石因素,成石因素包括胆汁中胆固醇超饱和、胆红素钙微粒以及糖蛋白;防石因素是胆汁酸盐和磷脂,当成石和防石因素发生了失衡时,即成石的因素多余防石因素时,就会形成胆囊结石。
此外前列腺素直接参与胆囊结石的形成,因为它可促使糖蛋白的合成增加,故临床上可利用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防石。
(二)病理生理多数胆囊结石致病是通过胆囊管梗阻,如胆囊结石在胆囊收缩时或者病人在夜间平卧位时移行到胆囊管,造成胆囊管的梗阻,胆囊内部的压力升高,进一步形成了胆囊的扩张和水肿。
胆囊的扩张和水肿可造成胆囊壁的静脉和淋巴回流的障碍,加上炎症细胞的浸润,就形成了胆囊炎。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胆囊壁的张力进一步增高,可促使动脉闭塞,从而导致胆囊壁的缺血、坏死,甚至是穿孔。
若在梗阻的基础上发生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或者肠球菌,或者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会进一步加重炎症的产生。
此外,胰液返流入胆囊,或者是胃液或者是浓缩的胆汁都可刺激引起胆囊炎。
(三)病理胆囊炎有单纯性的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和坏疽性的胆囊炎三种。
若炎症波及到胆囊周围,则形成胆囊周围炎,如Mirizzi综合症,它是由于结石梗阻在胆囊管,进一步压迫肝总管形成梗阻性黄疸或者胆管炎。
胆囊的结石通过胆囊管掉至胆总管里可引起胆管炎、急性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
化脓的胆囊穿孔破溃到附近的肝组织则形成肝脓肿。
此外,它还可以造成对消化道的侵蚀,形成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的内瘘。
胆囊的结石移行到胆总管后若进一步移行到胆道下段,则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
有的胆囊结石长期存在,尤其是结石>2cm 的胆囊炎容易诱发胆囊癌。
在临床上如果病人同时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是心肺疾病,如心衰、糖尿病、心梗等,则这些病人处理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内科疾病,发病的人群是所有人,也就是说所有人都有可能会患上这个疾病。
这个疾病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一些症状,大家可以根据这些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患上这个疾病。
患上了急性胆囊炎的话会导致右腹部上方会有明显的绞痛情况出现,遇上这样的话就要留意。
我们在生活中要懂得怎样去判别疾病,这样对我们的治疗是很有帮助的,大家都听说过病向浅中医,就是这个道理了。
我们不能判断的话就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acutecholecystitis)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
约95%的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称为结石性胆囊炎;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
★症状【临床表现】1、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绞痛,向右肩胛下区放射,伴有恶心、呕吐。
2、发冷、发热、纳差、腹胀。
3、10%病人可有轻度黄疸。
4、过去曾有类似病史,脂餐饮食易诱发。
胆囊结石引起者,夜间发病为一特点。
5、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或反跳痛,莫菲(Murphy)征阳性。
30%-50%病人可触及肿大胆囊有压痛。
【诊断】对有右上腹突发性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体检右上腹压痛和肌卫,Murphy征阳性,白细胞计数增高,B超示胆囊壁水肿,即可确诊为本病。
如以往有胆绞痛病史,则诊断更可肯定。
需要指出的是,15%~20%的病例其临床表现较轻,或症状发生后随即有所缓解,但实际病情仍在进展时,可增加诊断上的困难。
上面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急性胆囊炎的一些资料,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这个疾病的症状会有些许的了解。
我们在生活中多学习一些疾病的知识,其实对自己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我们可以及时的发现疾病,这样就代表着可以及时进行治疗了。
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好发于成年人,根据相关资料得出,该疾病在40岁之前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但是在40岁以后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胆囊结石是由于胆囊中分泌的胆汁中含有促成核因子和大量的黏液糖蛋白,会导致成核和结石形成,如果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存在障碍或功能降低,胆囊内汁瘀滞也会促进结石形成。
急性胆囊炎的引起原因主要是由于胆囊管梗阻,而胆囊管梗阻80%以上都是由胆囊结石所导致,其他则是由于有蛔虫或胆囊管扭曲等导致的胆囊管梗阻,致病菌侵入也会导致急性胆囊炎,化学性刺激、创伤也是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原因,例如较大的手术、胰液反流等也会导致急性胆囊炎。
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包含胆囊切除术、胆囊造口术,而非手术治疗则是针对病情较为轻的胆囊炎患者,可采取补液进食、肠胃减压对感染情况进行控制,对于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或不能接受麻醉的患者,也可以用非手术的治疗方式,需要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在了解到这些后,我们再来聊一聊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一、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对于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要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三个方面出发促进胆囊结石及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术后能够快速恢复。
术前护理:术前6~8小时内患者要禁饮禁食,常规饮食中要食用低脂食物,减少胆汁的分泌量,如果患者出现胆囊炎或胆结石,急性发作时应该立即禁食并休息,并且补充电解液,以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在医生的帮助下使用抗生素对感染进行控制,肌肉注射V-K1用以治疗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问题。
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和是否产生毒副作用。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需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腹痛加重、疼痛范围扩大、高热寒战等情况需考虑是否发展为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要及时地与医生进行联系,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术后护理:患者清醒后让患者保持半卧位的体位,这种体位有利于患者减轻疼痛感。
急性胆囊炎的类型与合理治疗急性胆囊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外科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胆结石。
因此,在中外古典教科书中,它都被列为胆石症或胆石症的并发症。
临床上急性胆囊炎如果按病因分类,应包括: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根据其临床病理特征,急性胆囊炎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胆囊穿孔。
目前,临床上急性胆囊炎仍以结石性胆囊炎为主,病因明确,多数患者有胆石症或慢性胆囊炎病史。
因此,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为复发性胆囊炎。
当今,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急性胆囊炎的常见诊断方法已很容易掌握,但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我们考虑和关注的问题。
1.急性胆囊炎的时机和手术成功如果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和疗效最佳,应尽快进行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通常,手术的最佳时间是在急性发作的当天。
如果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期超过%,则由于胆囊与周围胆囊的严重粘附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但是,我们经常在临床上遇到一些患者无法确定胆囊疾病的程度,因为急性胆囊炎的病因与自然程度的差异不能简单地根据时间来判断,例如最常见的胆结石急性胆囊炎之一,胆囊梗阻或胆囊壁的结石缺血性坏死,以及结石,胆囊颈的大小和胆囊壁对应的原始组织状况,患者的年龄和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一些发作时间较长的患者中,组织粘连通常被认为是严重的,但不是很严重,但是一些患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胆囊穿孔。
应该说,我们越来越少主张在急性发作期间胆囊结石患者被迫进行急诊手术,因为急诊胆囊炎手术的并发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的并发症,而择期手术多数是保守治疗和腹腔镜手术。
技术已成为常规胆囊切除术的最佳选择。
对于有更多肝胆外科手术经验的医生来说,急诊腹腔镜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应谨慎选择。
因此,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积极和保守的治疗仍是主要手段,以控制和改善病因和症状,尽量避免急诊手术。
但是,当病情仍然恶化或症状难以控制时,应根据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情况选择手术时机。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40 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
2012-10-18T16:16:02.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6期供稿 作者: 康有安
[导读]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康有安(广西贺州市八步区贺街中心卫生院
广西贺州 542825)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 方法 对4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
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4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愈38例,转院2例,治愈率95%。结论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复杂,病情进展快,死亡
率高,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5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6-0125-02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占急性胆囊炎5~10%,胆囊内无结石存在,区别于结石性胆囊炎,二者在病
因、发病率、临床特征、病程演变和处理及预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易坏疽、易穿孔等特点
[1]
。因此,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40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了手
术治疗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51岁;临床表现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患者均有
腹痛或者腹胀,呈持续绞痛,阵发性加重,局限在剑突下和右上腹。体征
: 患者均有剑突下或右上腹压痛与反跳痛,Murphy 征(+);其中有
20
例伴有呕心、呕吐;18例伴有发热,体温38-40℃;3例伴有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10~20)×109/L,N>0.84。所有患
者
B超均提示胆囊炎症、胆囊增大、胆囊内未见结石; 病程2h-7d,发病诱因包括多处骨折等外伤史、各类手术史、重度感染、心血管疾
病、糖尿病等。
1.2
临床诊断与治疗 本组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8例,胆囊大部切除术6例;胆囊造瘘术3例;3例行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
T形管引流术。
2
结果
本组病人行手术治疗后,治愈38例,转院2例,治愈率95%,转院2例,因为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住院时间10d-
16d
,1例死亡。
3
讨论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相关发病因素包括: ①胆汁淤积: 常见于老年患者,胆囊内的
胆囊收缩素受体数量减少,敏感度降低,胆囊收缩乏力,易引起胆囊扩张、胆汁排空延迟和淤积。此外严重创伤、腹部大手术等长期禁食
的患者促胰液素和促胆囊收缩素分泌减少,胆囊平滑肌收缩乏力,也容易导致胆汁瘀积。②胆囊血供不足
: 严重创伤、感染伴休克患者血容
量下降,胆囊动脉灌注不足,易发生缺血坏死。③细菌感染
: 细菌感染是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的重要原因,多为肠道内细菌逆行进入胆
囊或通过血液到胆囊,因此混合感染常见,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2]。在胆汁排空障碍和胆囊缺血的情况下,细菌聚集促进胆汁酸
盐的结合化,使之变成高毒性胆汁酸,加重对胆囊粘膜的损害,导致胆囊坏疽、穿孔、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
3.2
临床特点 ① 本组病人以男性、高龄多见,平均年龄51岁左右,多为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有如冠心病、
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严重并发病症。②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可以类似于结石性胆囊炎,但由于没有结石等嵌顿性病理改变,很
少有胆绞痛表现。因为缺少特异性症状、体征,且受并存疾病的干扰,所以临床诊断困难,常常容易漏诊和误诊。
3.3
诊断与治疗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首选B超影像学检查,其特点为:胆囊内无结石,胆囊膨大,胆囊壁增厚,浆膜下水肿引
起双边征和胆囊周围积液等。对于易发人群如老年患者伴严重感染、创伤、基础疾病等,出现右上腹痛、发热、白细胞增高或发热、黄疸
而腹部体征不明显者,均需行超声检查。对
B超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可行CT 、肝胆系造影等检查,必要时需剖腹探查,明确诊断。急性非
结石性胆囊炎一旦确诊,应尽快实施手术,避免保守治疗后发生胆囊穿孔和坏死、继发全腹膜炎等。特别是老年人的手术的目的是延长生
命,改善生存质量,故手术应在解除疼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病人疼痛。有学者发现病程
>48h内的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化
脓、坏疽穿孔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汪皓等总结发现,病程>
48h 的手术者胆囊坏疽、穿孔的发生率为85.7%,明显高于48h内的24.1%[3]。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和胆囊局部病变的程度选择。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又无胆囊切除禁忌,可行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有扩张时行探查及
引流术,如全身情况较重,或局部充血、粘连解剖不清楚,可行胆囊造瘘或胆囊大部切除术
;对于病情严重不能耐受开腹手术者可行经皮胆
囊穿刺引流。控制感染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依据胆汁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黄志强胆道外科[M].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55-358.
[2]
孙立波,季德刚,杨永生,等.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和手术时机探讨[J].肝胆外科杂志,2004,12(4):265-266.
[3]
汪皓,陈佩.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