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0例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316.49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57例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疾病特点和治疗选择。
方法 2007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57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 57例中治愈56例,死亡1例。
术后切口感染,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高达104%-155%。
结论老年急性胆囊炎应严密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一旦病情加重果断手术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胆囊炎;诊治;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17-011 临床资料临床资料57例其中本组男22例,女35例,男女比例为1:16。
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7岁。
临床表现:有剧烈腹痛、38℃以上发热35例并伴有不同层度的恶心、呕吐症状,有巩膜轻度以上黄疸10例,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37例,肌紧张及反跳痛31例,可扪及胆囊肿大者13例,白细胞增高者21例。
行急诊b型超声检查,提示为结石性急性胆囊炎49例,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8例。
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者41例。
本组中并存其他疾病者35例,高血压32例,心律失常3例,慢支肺气肿5例,糖尿病6例,中风后遗症2例。
2 治疗与结果本组行急诊手术治疗2例均因入院时有弥漫性腹膜炎,其中23例在严密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因病情加重而改行手术治疗。
其余32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择期手术,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应用广谱抗生素、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及积极治疗并发症等。
25例急诊手术患者中发现胆囊坏疽5例,穿孔3例,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2例。
本组病例行单纯胆囊切除17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1例,胆囊部分切除2例,胆囊造瘘1例。
术后1例因并发脑血管意外而死亡,32例择期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均得到治愈。
3 讨论31 老年急性胆囊炎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本组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高达869%(49/57),说明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文献报道约90%的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结石梗阻引起[1],胆石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因结石和炎症可互为因果以至于胆结石往往伴发胆囊炎,故老年人胆囊炎,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手术治疗49例,保守治疗16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应持积极的态度,明确手术指征,把握好手术时机;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及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治疗。
急性胆囊炎在胆道疾病中发病率较高,80%~90%伴有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由于病情发展快,且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急诊或早期手术又相对择期手术要困难,因此,及时、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直接影响疗效,决定了病人的预后。
本文总结我院2004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5例,对治疗方法、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予以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普通外科2004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65例,结石性胆囊炎53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2例;保守治疗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7~70岁,平均43.5岁;手术治疗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31~69岁,平均49岁;发病后48h内入院者51例,超过3天者14例。
1.2 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右上腹疼痛病史,体温高于38℃者49例,其中高于39℃者6例。
查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全腹压痛,39例伴局限性腹肌紧张,31例有轻度黄疽,莫菲氏征阳性者35例。
1.3 治疗入院后予以解痉镇痛、抗感染、禁食、补液等处理。
其中,16例经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暂不愿手术,其余49例行手术治疗。
入院12~72h手术38例,4~7天内手术11例。
术式选择:行胆囊切除术40例,胆囊大部切除术7例,胆囊造瘘术2例。
2结果1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49例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PTGD序贯LC与一期LC的疗效分析》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一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差异。
通过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老年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病,治疗上常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
而关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选择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一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疗效差异,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病例资料。
对采用PTGD序贯LC(研究组)和一期LC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记录和比较分析。
三、结果1. 术后恢复情况:研究组患者在PTGD后,胆囊炎症得到控制,再行LC时手术风险降低,术后恢复较快。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2. 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研究组因先期进行了PTGD,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略长。
但总体上,两组间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
3.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通过PTGD控制炎症后行LC,减少了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风险,如胆道损伤、胆漏等。
而对照组中部分患者因胆囊炎症较重,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采用PTGD序贯LC的治疗方式在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一期LC。
这主要是因为PTGD能够有效地缓解胆囊炎症,降低手术风险,为后续的LC手术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时,通过PTGD引流,能够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使其更适应手术。
然而,虽然PTGD序贯LC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优势,但手术时间的延长也提示我们需要在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54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4例患者,49例痊愈,5例病死。
>48h组胆囊化脓、胆囊坏疽、胆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都明显高于于≤48h 组。
结论: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应尽早手术,并视患者临床情况及病变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造瘘,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且花费较少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间;诊断【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09-0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指胆囊有明显的炎症而胆囊内无肉眼可见结石存在,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比,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理生理、临床转归均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截然不同,常发生于创伤、大手术、休克、严重感染及多次输血等应激状态后[1]。
近几年,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升高,患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群为高发人群。
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常引发胆囊坏死、穿孔等并发症,死亡率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患者分析,25例为男性患者2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跨度61~86岁,平均年龄69.6岁。
经历明显创伤、大手术后出现此疾病的患者为4例,3例患者为全胃切除术后及贲门癌根治术后合并胃动力障碍综合征、1例经历外伤性脾切除术;其余50例患者无明显创伤、大手术、休克、严重感染及多次输血等应激状态。
按手术距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48h组和>48h组。
1.2 临床表现4例患者出现右中上腹隐痛或胀痛,伴发热、恶心、呕吐症状,体征较轻,仅出现右中上腹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不显著,无皮肤巩膜黄染现象,病程1~5d,疼痛逐渐加剧。
52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特点以及临床中对该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52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老年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结果在患者接受针对性治疗方式之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52例老年患者中共治愈50例,死亡3例。
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起病速度快,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且该病的致死率相对较高,因此对该病及时的进行诊断和治疗是提升患者治愈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式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29-011 前言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其实质就是通过医学影像仪器并不能观察到患者的胆囊内部有结石产生,但是在患者胆囊部位确实存在炎症的疾病。
该病的发生例数占急性胆囊炎总数的6%-18%,而且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起病速度快、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当患者体内患有病情程度较为严重的合并症的时候,该病的发病率也会相应升高,这种情况在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中容易出现[1]。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检查中很容易被漏诊,贻误治疗时机。
本院近些年来共收治52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通过针对该疾病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现综合数据,作出如下报道。
2 资料与方法2.1 临床资料自2001年9月至2012年4月,本院共收治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2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在55-79岁,平均年龄64.2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后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标准完全符合。
2.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从发病到进行手术治疗所经历的时间,将患者分成两组,再针对患者胆囊病情的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
2.3 统计学研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对于所有患者统计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来分析,而计数数据使用x2检验来分析。
2012年6月95%,特异性为97~100%[5],不受病人体位影响,操作相对容易,无
创伤,可重复检查,患者容易接受,而且它既可获得血管壁、血管
腔和管周结构的二维图像,又可动态观察血流状态和侧支循环,既可判断血栓部位,确定病变范围,又可了解管腔阻塞程度,且对
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率高于静脉造影[2],因此临床已将其作为下
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筛查依据。
在将来发展中,利用超声造影诊
断DVT 及超声溶栓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DVT 需要注意几点:①注意
适当调低彩色标尺、增大彩色增益、调整取样框角度:当血流极度
缓慢或管腔内回声极低时,管腔内可能不显示彩色血流信号,需
要进行调整以防止漏诊。
如仍无血流信号显示,可以挤压局部管
腔及远端肢体,观察管腔内血流显示情况,确定有无血栓。
②当近
段静脉尤其股静脉附壁血栓造成管腔未完全阻塞时,远端静脉内
仍可见回流信号,但频谱形态失去自主性周期性变化,应结合静
脉频谱形态变化综合判断。
③一旦发现下肢近段静脉内急性血
栓,应绝对避免局部探头用力加压或用力挤压远端肢体,尤其发
现游离状态的血栓时禁忌挤压,以免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④应重视对小腿远端肌内静脉分支血栓的全面检查,采用横切及纵切
法仔细扫查小腿肌肉,用二维显像显示肌肉内扩张的静脉结构,
探头挤压观察管腔是否变扁,然后叠加彩色血流信号,观察管腔
内血流显示情况。
小腿肌间小静脉缺乏自主血流信号,可能造成
假阳性结果[2]
,
应适当调低探头频率,增加彩色增益,挤压远端肢体配合探头加压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检查部位不能局
限,应当广泛扫查。
静脉常有两支与同名动脉伴行,注意多角度扫查,以免漏诊。
⑤注意必要时及时复查,避免漏诊。
⑥对腓静脉这一有争议静脉力争进行检查,我们主张行双侧下肢静脉检查,尤其是双侧下肢检查对恶性肿瘤病人尤为重要,不但可以发现潜在血栓,而且对可疑血栓可双侧对比进行确诊。
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小腿静脉瓣很多,是血栓的好发部位;远端静脉
(胫后静脉以下及分支)血栓发生率占绝大多数,因此,应当重视胫后静脉及小腿肌内静脉分支血栓的早期超声检查,防止血栓的延伸。
在肢体深静脉血栓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发生部位以左下肢最多见[6]
,还应当注意有4.26%的健侧肢体发生血栓。
从发病年龄看,随着年龄增长,静脉血栓的发生呈递增趋势,老年患者发生率占44.29%,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对4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也不应该忽视,本组发生率占8.51%,避免漏诊;所以对于部分无症状的患者应当进行常规超声检查。
总之,骨科大手术后下肢DVT 发生率较高,尤其以老年、手术时间长者好发,多发于下肢远段静脉,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高敏感性、高准确性、直观、无创、可重复检查、便于床旁操作等特点,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检查。
参考文献[1]何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7
):615.[2]张晓蓉,何文,唐华,等.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064-1067.[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国临床医生,2002,30:26-30.[4]查长松,赵玉华,林荣莉,等.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不同方法的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7):53.[5]刘禧.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急性下肢血栓形成及其演变[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50):365-366.[6]谭旭艳.肢体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10):637-63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
方法:对我院10多年间收治的40例老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病例中4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愈38例,转院2例,治愈率95%。
结论:争取在48h 内进行早期胆囊切除术是防止胆囊穿孔、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治疗措施。
关键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治疗;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093-02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0例临床观察
肖建中*
*吉安县人民医院(343100)
2012年4月1日收稿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占急性胆囊炎5~10%,胆囊内无结石
存在。
老年人AAC 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早期不容易诊断,病程大于48h 的患者化脓、穿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AAC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通常在严重创伤、烧伤、腹部非胆道手术、脓毒症等危重病人中发生。
有多种因素参与发病过程。
多数认为与胆囊内
胆汁淤积、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菌感染有关[1]。
现对我院10多年收治的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0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老年ACC 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2~84岁,平均73岁。
患者发病前均无胆囊炎病史。
本组病例发生于创伤及手术后共8例,其中胃次全切除术后3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术后2例,小肠破裂术后4例,肾切除术后2例;合并发高血压6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糖尿病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2例;其余病例无合并疾病。
分别误诊为消化道穿孔3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肠梗阻2例。
临床表现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轻度腹肌紧张。
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右上腹胀痛,恶心、呕吐28例,畏寒、发热27例,黄疸9例,休克2例,右上腹压痛伴肌紧张31例,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23例:术前均B 超或CT 确诊。
B 超示:胆囊增大、壁厚。
CT 示:
胆囊增大、胆囊壁厚。
WBC (10~20)×109
/L ,N >0.84。
本组各例结合
术中观察术后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术前诊断为
AAC 者28例,其余分别误诊为消化道穿孔5例,急性胰腺炎3例,急性肠梗阻4例。
本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7例),胆囊大部切除术6例;胆囊造瘘术3例;3例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 形管引流术。
2结果
本组病人均手术治疗,治愈38例,转院2例,治愈率95%,转院原因为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
术后发生并发症者7例(发生率为7.5%),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隔下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
本级病例住院时间12~36d ,平均17d 。
3讨论
AAC 好发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发病率相对较低,容易误诊和漏诊,病情进展迅速,极易穿孔和坏疽。
笔者体会:①尽管该病发病率远低于结石性胆囊炎,但后果严重,在老年患者以及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后、长时间使用TPN 等有AAC 发病基础的病人,要考虑该病发生的可能。
②右上腹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提示本病,需有B 超或CT 证实。
强调对腹部体征的反复观察以早期诊断,避免出现腹膜刺激征后再实行手术,此时穿孔或坏疽的可能性极大。
③对发热、黄疸患者,早期腹部体征不明显,可以作AAC 首要症状出现。
④AAC 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极其重要,首选B 超。
B 超声像特点为:胆囊内无结石,胆囊膨大,胆囊壁增厚,浆膜下水肿引起双边征和胆囊周围积液等。
当肠道积
93
内蒙古中医药
气影响B超检查时可应用CT进行诊断,必要时及时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
本组有40例行B超,阳性率100%,其中对B超可疑病例进行CT检查,均取得阳性结果。
手术探查8例均因其他疾病探查而术中发现AAC,在术前鉴别因难而又具备探查指征时,手术探查仍有一定的价值。
AAC诊断一旦确立,应尽快实施手术,避免保守治疗后发生胆囊穿孔和坏死、继发全腹膜炎等病理生理改变。
老年人手术的目的是延长生命,改善生存质量,故手术应在解除疼痛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病人疼痛。
有学者发现病程> 48h内的老年AAC患者,胆囊化脓、坏疽穿孔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汪皓等总结发现,病程>48h的手术者胆囊坏疽、穿孔的发生率为85.7%,明显高于48h内的24.1%[2]。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和局部病变的程度而选择。
如果病情允许又无胆囊切除禁忌证,可行胆囊切除术;如全身情况较重,或局部充血、解剖不清楚可行胆囊造瘘或胆囊大部切除术,胆总管有扩张时行探查及引流术。
本组病例中转院1例,与处理较晚、全身情况恶化有关。
对21例全身情况较好病员,我们选择了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术后恢复更快,因此,在无腹膜炎、无重要脏器损害和呼吸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地应用腹腔镜手术。
对于年老体弱或合并危重病而不能耐受开腹手术急性胆囊炎患者,首选胆囊造瘘术。
参考文献
[1]邱晓峰,陈晓军,田发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3,7(1):59.
[2]汪皓,陈佩.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2(1):1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