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7.53 KB
- 文档页数:1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54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54例患者,49例痊愈,5例病死。
>48h组胆囊化脓、胆囊坏疽、胆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都明显高于于≤48h 组。
结论: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应尽早手术,并视患者临床情况及病变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造瘘,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且花费较少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间;诊断【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09-0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指胆囊有明显的炎症而胆囊内无肉眼可见结石存在,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比,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理生理、临床转归均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截然不同,常发生于创伤、大手术、休克、严重感染及多次输血等应激状态后[1]。
近几年,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升高,患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群为高发人群。
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常引发胆囊坏死、穿孔等并发症,死亡率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患者分析,25例为男性患者2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跨度61~86岁,平均年龄69.6岁。
经历明显创伤、大手术后出现此疾病的患者为4例,3例患者为全胃切除术后及贲门癌根治术后合并胃动力障碍综合征、1例经历外伤性脾切除术;其余50例患者无明显创伤、大手术、休克、严重感染及多次输血等应激状态。
按手术距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48h组和>48h组。
1.2 临床表现4例患者出现右中上腹隐痛或胀痛,伴发热、恶心、呕吐症状,体征较轻,仅出现右中上腹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不显著,无皮肤巩膜黄染现象,病程1~5d,疼痛逐渐加剧。
52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特点以及临床中对该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52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老年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结果在患者接受针对性治疗方式之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52例老年患者中共治愈50例,死亡3例。
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起病速度快,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且该病的致死率相对较高,因此对该病及时的进行诊断和治疗是提升患者治愈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式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29-011 前言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其实质就是通过医学影像仪器并不能观察到患者的胆囊内部有结石产生,但是在患者胆囊部位确实存在炎症的疾病。
该病的发生例数占急性胆囊炎总数的6%-18%,而且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起病速度快、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当患者体内患有病情程度较为严重的合并症的时候,该病的发病率也会相应升高,这种情况在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中容易出现[1]。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检查中很容易被漏诊,贻误治疗时机。
本院近些年来共收治52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通过针对该疾病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现综合数据,作出如下报道。
2 资料与方法2.1 临床资料自2001年9月至2012年4月,本院共收治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2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在55-79岁,平均年龄64.2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后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标准完全符合。
2.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从发病到进行手术治疗所经历的时间,将患者分成两组,再针对患者胆囊病情的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
2.3 统计学研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对于所有患者统计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来分析,而计数数据使用x2检验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