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505.06 KB
- 文档页数:3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与超声诊断技术一、急性胆囊炎简介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贮存和浓缩胆汁以帮助消化脂肪。
当胆囊发生感染或发炎时,就会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
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胃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引起并发症如胆囊穿孔和腹腔感染。
超声诊断技术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可以通过超声波图像来评估胆囊是否发生了变化。
二、临床表现及特点1. 腹部不适:急性胆囊炎患者多数会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区不逞性质的不适感,有些患者还常伴有饱食感和打嗝等。
2. 恶心呕吐:由于胆汁排出受阻,使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更为明显。
3. 右上腹疼痛: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是右上腹剧烈绞痛,可向右肩背部、右锁骨下放射,并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
4. 发热和寒战: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性反应,患者会出现发热和寒战等感染征象。
三、超声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技术是一种安全、无创伤并且准确度较高的检查手段,对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超声波可以通过有声波的回响图像来观察患者内部组织器官的情况。
四、超声表现1. 壶腹型扩张:急性胆囊炎时,由于胆汁引流受阻,导致胆囊壶腹部位逐渐扩大。
2. 壁增厚: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超声图像中显示出胆囊壁增厚明显,正常胆囊壁厚度大约为3mm左右,而在急性胆囊炎的情况下,壁厚度可达到5mm以上。
3. 囊腔内液体:在急性胆囊炎中,超声图像可以显示出胆囊内的液体积聚,这是由于胆汁淤积、感染和炎症反应导致的结果。
4. 触痛及压痛:医生在超声检查时通过轻轻按压患者右上腹部可以引发疼痛,称为触及压痛,这是急性胆囊炎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五、诊断准确性超声诊断技术在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根据一项对450例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超声波检查对急性胆囊炎的敏感度达到了90%,特异度达到了89%。
因此,超声波检查成为了目前常用的初步筛查手段。
六、其他辅助检查除了超声波检查外,还有其他辅助检查可供参考。
1、什么是超声波它与一般声波有什么不同答:超声是声波的一种;但其每秒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20000Hz,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2、什么是超声换能器答:超声换能器是将一种物理能量变为另一种物理能量的器件;凡能将其它物理能量转变为超声能量的器件均为换能器;超声诊断仪的探头里安装着具有压电效应性质的晶体片;能将电能转变为声能,又能将声能转变为电能;完成物理能量的转变;所以,又将探头为换能器;医用超声诊断仪探头有多种形式,但其基本结构一致;还可根据需要制成使用功能不同,超声频率不一的各种各样的探头;3、何谓超声仪的灵敏度答:超声仪表的灵敏度是指在某一具体条件下能够探测出界面声阻抗改变甚小的界面也能发生反射,灵敏度低需要界面的声阻抗差较大才能有回声;灵敏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就超声仪而言,“输出”越大,放大器的“增益也越大,“抑制越小,则灵敏度越高,反之则灵敏度就低;在探测过程中,应根据脏器的不同和病灶的声学性质不同,不断地调整灵敏度,才能取得理想的切面图,有利于不同病变的鉴别;4、获得最佳超声信息的基本条件有哪些答:根据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及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在超声诊断中,欲获得最佳的超声信息,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被检测的组织结构与周围介质的密度不同,两者声阻抗的差异至少要在0.1%以上,才有可能引起反射;2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遇直径小于该超声波波长1/2 的小物体, 超声波可以绕射而过,无回声探及;理论上能产生反射而被探及的物体最小直径是超声波波长的1/2;因此,欲探得较小的界面,则需要使用波长较短,也就是频率较高的换能器;3在超声检查中,除了多普勒检查外,超声的入射波必须尽量与被检测的界面垂直,才能使反射波最大限度地回到换能器,接收到最强的回声讯号,从而获得最佳的超声信息;5、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有哪些答:超声检查的主要用途有:1检测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边界及脏器内部回声;超声检查可以测定肝脏、肾脏、脾脏、胰腺、子宫及卵巢等实质性脏器的各径线值;了解其外形特征;边缘和边界的光滑和清晰程度;内部支持结构和管道结构情况如肝脏内门静脉的行径、内径大小及管腔内容物;根据脏器内部回声所示光点的密度、粗细、亮度及分布均匀度等特征,发现各种类型的病变;2检测某些囊性器官如胆囊、胆道、膀胱及胃等的形态、走向及功能状态;3检测心脏、大血管和外周血管的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状态,包括对各种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血管畸形及闭塞性血管病等的诊断;4检测脏器内各种局灶性病变的物理特性;根据局灶性病变的声学分型,鉴别局灶性病变是实质性、囊性,还是囊实混合性;部分还可以鉴别良、恶性;5检测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胆囊积液、肾盂积液及脓肿等的存在与否,以及对积液量的多少作出初步估计;6对各种病变如急性胰腺炎、甲状腺肿块、子宫肌瘤、肌腺瘤等经治疗后进行动态随访;7引导穿刺、活检及导管插入,即所谓介入性超声的应用;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作针吸细胞学或组织学活检,或进行某些引流及药物注入治疗;1、二尖瓣狭窄的超声诊断要点有哪些答:1 M型超声心动图:左心房扩大,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EF斜率下降,二尖瓣开放幅度降低,前后叶同向运动;瓣叶增厚,回声增强;2二维超声心动图:舒张期二尖瓣前叶呈圆顶状改变,瓣叶基底段的活动度较瓣缘大; 二尖瓣后叶僵硬,舒张期活动明显受限,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见“鱼嘴状”瓣口,表示交界处粘连,瓣口面积缩小;3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增快,增快的程度与二尖瓣口面积成正比,正常人经二尖瓣口峰值流速不超过1.2m/s,在二尖瓣狭窄时,可达2m/s以上;2、主动脉瓣狭窄与主动脉关闭不全的超声表现有哪些答:主动脉瓣狭窄的超声表现:1 M 型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回声增强,瓣叶增厚,开放受限,开放幅度减小,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增加;2 二维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活动受限;升主动脉狭窄后扩张;3 频谱多普勒通过主动脉瓣的血流速度加快,峰值流速超过2m/s,在心尖五腔切面取样时表现为收缩期负向高速湍流频谱;4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见收缩期经主动脉瓣口呈喷泉状、射向主动脉的蓝色为主的五彩镶嵌血流;主动脉关闭不全的超声表现:1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胸骨旁左室长轴和心尖五腔切面,可清晰显示舒张期经主动脉瓣返流至左室流出道的彩色血流,返流束的血流方向往往朝向超声探头,故大多数以红色为主;轻度返流时,返流束刚达主动脉瓣下,呈窄带状;重度返流时,返流束呈喷泉状,占据大部分左室流出道;2 频谱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主动脉瓣下或连续多普勒取样线通过主动脉瓣时,可探及舒张期朝下左室流出道的高速湍流,峰值流速可超过3.5m/s;3、房间隔缺损的超声诊断要点有哪些答:1二维和M 型超声心动图:右房、右室内径增大,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房间隔回声中断,断端回声增强,肺动脉增宽;诊断房间隔缺损宜采用剑下四腔、胸骨旁四__腔及大动脉短轴切面,以避免出现房间隔回声失落的伪像;2频谱多普勒: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房间隔缺损处,记录到从收缩中期开始、持续整个舒张期的左向右分流,分流速度可达40cm/s以上;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时,彩色多普勒可显示红色血流穿过房间隔缺损,从左房伸入到右房,直达三尖瓣口;分流束的宽度取决于房间隔缺损的大小;缺损大,分流束宽;缺损小,分流束窄;4、简述超声心动图的临床价值答:超声心动图的临床价值有:1 特征性诊断指某些心脏疾病在超声图像上的特征性改变,如风湿性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2 支持性诊断超声心动图表现特异性不强,但可支持或符合临床诊断,如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3 排除性诊断无临床诊断应表现的超声心动图改变;4 功能性诊断估计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5 定量诊断测定心肌梗死的范围、瓣口面积等;6 症候群诊断仅发现某些非特异性改变,如单纯左室大、右室大但未能检测到病因;5、急性心肌梗死有哪些并发症答:1 室壁瘤由于梗塞区心肌变薄,心室内压力使其逐渐向外膨出所致;表现为局部膨出处变薄,回声增强,收缩功能消失,室壁瘤与心室壁有连续性;2假性室壁瘤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坏死穿孔后,局部心包和血栓等物质包裹血液形成的一个与左心室相通的囊腔;假性室壁瘤的壁与心室壁无延续性,分界清楚;3 室间隔穿孔可见室间隔肌部回声连续中断;4 乳头肌断裂表现为二尖瓣瓣尖部可进入左心房,二尖瓣叶呈连枷样运动,前后叶不能对合;5 心室内血栓形成血栓以心尖部最常见,可见左心室腔内出现反射光团,有明显的血栓边缘,血栓附着处的室壁常有矛盾运动;1.急性胆囊炎的类型及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答: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为胆汁滞留和细菌感染;视炎症轻重分为3 种类型:1单纯性胆囊炎:胆囊稍大,壁轻度增厚,粘膜充血水肿,胆汁正常或略显混浊;2化脓性胆囊炎:胆囊肿大明显,壁明显充血水肿,胆汁混浊或脓性;胆囊周围组织有炎性渗出或脓肿形成;3坏疽性胆囊炎:胆囊轻度肿大,壁坏死穿孔,胆汁外流形成腹腔脓肿;单纯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为:胆囊肿大,囊壁毛糙、增厚,厚度>4mm;化脓性胆囊炎超声图像表现为:囊壁增厚明显,可达0.5-1.0cm,常有“双边征”改变;胆汁暗区可清晰显示多少不一、强弱不等的细小点状回声,常可见到结石图像;脂餐试验可见胆囊无收缩功能;将探头压迫胆囊体表区,触痛加重,即超声莫非征Ultrasonic Murphy’s sign阳性;急性胆囊炎穿孔时,可显示胆囊壁的局部膨出或缺陷,胆囊轮廓模糊不清,胆囊周围探及局限性积液或囊腔内积气;时间较长后胆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胆囊可形成一边界模糊的炎性肿块,呈实性低或强回声;2.简述肝硬化的超声表现;答:肝硬化的声像图特征:①肝脏形态改变:早期肝肿大,随病情发展逐渐缩小,肝表面不平整,呈凹凸状或锯齿状;②肝实质回声:呈弥漫增强、增粗、分布不均斑点回声,亦可呈线状、网隔状回声增强及回声增强结节;③肝静脉内径变细,迂曲状,失去正常的的自然走向;门静脉主干扩张,内径超过13mm;其扩张程度反映门静脉高压的程度;④脾脏肿大;脾门区静脉扩张;⑤中、重度肝硬化常伴有腹水、侧枝循环形成,腹腔内探及液性暗区;由于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还可有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征;3.简述肝血管瘤超声声像特点及超声鉴别要点答:肝血管瘤超声声像特点:①直径小于3cm 的小血管瘤多呈边界清晰规整的均质强回声结节,少数呈低回声,但内可见弱而稀疏的网隔状回声;此类血管瘤内部常检测不到彩色血流信号,无血流频谱表现,周边可见小血管经过,偶见微弱彩色血流信号;②直径3cm 以上的血管瘤及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呈网格、斑片状强回声,其间散在蜂窝状低回声,内部可检测到点状或斑片状微弱彩色血流信号,周边可见血管绕行,偶见低速动静脉血流信号;超声鉴别要点:肝血管瘤可位于肝脏任何部位,但多靠近肝静脉旁,加压检查时有压缩性,与肝实质分界清晰,肝实质回声正常,以此与肝癌鉴别;同时血管瘤多呈强回声,无镶嵌征及晕环征,历时多年无明显变化,而小肝癌呈低回声,周围有晕环,随时间推移明显发生变化,周边可见搏动性动脉血流信号等能将二者区分开来;4.简述肝囊肿的一般表现;答:肝囊肿声像图特点为肝内出现圆形无回声区,边缘光滑,囊壁薄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大囊肿内可有分隔光带,囊肿继发感染时可见囊壁增厚、不规则、囊内有浮动的强弱不一点状回声;5.简述急性胰腺炎声像图表现;答:急性胰腺炎声像图表现为:l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可失去正常形态,轮廓不清;2内回声减低,呈弥漫分布的弱点状,间有强弱不均、型态不整、边界不清的片状回声;严重水肿时呈透声暗区,似囊肿声像图;3多伴胰腺区胃肠气体增多,以胰头区更甚,使探查更为困难;1.观察正常肾脏声像图有哪些特点答:正常肾脏轮廓线光整,肾皮质部分为低回声暗区,有少许暗淡细小点状回声,厚约1.5∽2.5cm;肾锥体显示底向外,尖向内的三角形暗区,呈放射状排列,约3∽5 个或7∽8 个不等,内部回声较肾皮质更弱,可误认为囊肿;肾的中部为肾髓质系统回声,表现为浓密明亮点状回声,由肾盂、肾盏、肾窦组成;约占肾宽径的1/3∽1/2;肾门区可见圆形,卵圆形或管状形态回声,为肾静脉、肾盂回声;实时超声追踪可区分肾盂和肾静脉;肾动脉较细,一般不容易显示;2.肾脏疾病超声检查的适应征有哪些1肾发育异常,如弧立肾、肾不发育或发育不全、重复肾、异位肾、蹄铁形肾、海绵肾;2肾内占位病变,肾囊肿、多囊肾,肾脓肿、肾肿瘤、肾周脓肿;3肾结石及积水;4肾外伤,肾挫伤、肾破裂、肾内及肾周血肿;5肾内弥漫性病变如肾炎、肾盂肾炎;肾萎缩、肾气肿、肾结核;3.简述多囊肾的超声诊断要点;答: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多为双侧性;声像图表现为两肾体积明显增大,大者可达正常肾的5—6 倍,外形极不规则,失去正常形态;肾内见无数大小不等囊肿,相互挤压,声像图往往不能显示囊肿整齐的轮廓,而代以边界不齐的液性区;多囊肾的囊肿累及整个肾脏,声像图找不到正常的肾实质回声,集合系统回声明显缩小、变形,甚至不能完全显示;如同时有肝、脾等囊肿存在,可进一支持多囊肾的诊断;4.B 超诊断膀胱结石有何临床意义其声象图有何特点答:膀胱结石主要症状是:尿频、尿痛、排尿中断和脓血尿等;多数膀胱结石采用X 线拍片检查能明确诊断,但对少数密度低的小结石,X 线不易发现;超声探测对X 线下透光和不透光的结石均能显示,可弥补X 线检查的不足;膀胱结石声象图特点:充盈尿夜的膀胱腔内见有增强团块状回声伴声影,可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膀胱内缝线形成的结石,可呈吊灯状悬挂在膀胱前壁,体位改变时结石可呈钟摆样移动;5.简述前列腺癌的超声诊断要点;1前列腺不规则增大,左右不对称,较大病变可向外突出;2被膜回去声出现间断或不规则,不完整,不整齐;内部回声不均,局部出现点状团块状回声或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暗区,后方常有声衰减;3病变多位于外腺,晚期癌肿可向精囊-前列腺周围和膀膛浸润;1.简述经腹部及经阴道检查的超声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答:1 经腹体表检查一般检查前1小时饮水300~500ml,使膀胱适度充盈;2 经阴道超声检查毋须充盈膀胱;但对较大的盆腔肿块不适于作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未婚妇女、月经期、阴道畸形、炎症时不应使用本法;应严格注意消毒,防止交叉感染;2.简述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表现;答:早期病变,声像图变化可不明显,此时超声诊断失去优势,须诊断性刮宫来诊断;随病变扩大,子宫增大,外形不规则,回声衰减;子宫内膜增厚,边缘不光滑、可侵入肌层,如有宫颈堵塞则可伴有宫腔积脓;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病灶血供丰富,病灶区血流PI和RI 值明显低于正常;3.简述输卵管妊娠的超声表现;答:包括: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输卵管峡部妊娠、输卵管伞部妊娠、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前三者超声图象相似,后者不同;1输卵管壶腹部、峡部、伞部妊娠;孕早期输卵管未破裂、流产时,宫腔内未见胚囊,在一侧卵巢旁见到完好的胎囊或胚芽和胎心搏动;2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图象:子宫增大,一侧宫角突起,内见胚囊,胚囊上部围绕肌层缺少或不全,宫腔内无胚囊;注意与子宫角妊娠鉴别,宫角妊娠胚囊位于宫腔的角部,随着孕期可逐渐向宫腔内生长至晚孕;4.简述卵巢恶性肿瘤的常见超声表现;答:多呈多隔多房性囊实性包块, 内壁有不规则较大实质光团,分隔、囊壁厚薄不均;或呈实性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常伴腹水;5.简述胎盘早期剥离的超声表现;答:图象:胎盘后血肿;绒毛板突向羊膜腔;重者可有胎儿死亡;1.简述乳腺纤维瘤的主要超声声像特点;答:乳腺纤维腺瘤由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增生而形成,常见于年轻女性,与女性雌激素刺激有关;临床上,患者多无症状,可以自行触及包块就诊;声像图表现:乳房内可见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肿物,边界光滑、完整,有包膜,肿块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内部回声均匀;CDFI肿块内多为无血流和少量血流; 2.简述甲状腺腺瘤主要超声声像特点;答:甲状腺腺瘤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肿瘤生长缓慢,10%可恶变;早期大多数无症状,囊变坏死时可感颈部不适、疼痛;声像图特征:①甲状腺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边缘光整,包膜完整,腺瘤周围可见暗环,为声晕征;②内部可为低回声或高回声,当瘤内出现坏死、出血、囊变时,内部回声不均匀,见散在液性暗区和点条状强回声;③内部可见粗大的钙化灶;④CDFI:血流环绕在腺瘤的周边;3.简述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答:乳腺癌是从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多发于绝经前后的妇女,男性偶有发生乳腺癌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晚期扪及肿块,腋窝淋巴结肿大,向其他脏器转移;声像图特征:①肿块边缘不光整,呈蟹足样生长,无包膜回声;②肿块多为低回声,亦可见微粒样强回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②较大的肿块可与皮肤粘连,皮肤呈凹陷样,并可见与胸大肌粘连;④可见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内可见彩色血流;⑥CDFI:大部分乳腺癌肿块内见点状、条状血流,可见穿通性血流和周边血流;4.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特点;答: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特点:①被栓塞静脉内径明显增宽,甚至达2倍以上,其内可见血栓回声;②探头按压静脉不能压闭管腔;③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显示深静脉腔内彩色血流变细甚至中断,血栓远端血流频谱流速缓慢、不随呼吸变化,慢性可见侧枝循环形成;5.简述动脉瘤分类及超声检查特点;答:动脉瘤分类及超声检查特点:①真性动脉瘤,二维显示动脉局部呈梭型或球型扩张,瘤壁与动脉壁延续;彩色多普勒显示瘤腔内血流色彩暗淡或花色涡流,频谱多普勒显示为缓慢涡流血流或狭窄处高速射流;②假性动脉瘤,瘤壁由纤维组织、血块机化物、动脉壁等共同组成,声像图显示动脉旁厚壁无回声区,瘤壁与动脉壁不连续,搏动不明显;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显示动脉破口处血流随心动周期往返进出于瘤体,瘤内见涡流;③夹层动脉瘤,又称壁间动脉瘤,声像图显示动脉壁分离呈双层改变,外层为高回声,内层为细弱撕裂内膜回声,中间为剥离形成的无回声假腔;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显示收缩期血流由真腔经内膜破口进入假腔,假腔内血流暗淡缓慢;。
胆囊炎的超声诊断摘要】目的讨论胆囊炎的超声诊断。
方法根据超声检查表现进行诊断。
结论急性胆囊炎的声像表现无明确的特征性,但综合多项超声表现,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慢性胆囊炎声像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胆囊壁增厚,胆囊腔萎缩,合并胆囊结石是诊断慢性胆囊炎的重要征象。
临床病史和症状对于明确诊断是必要的。
当检测到胆囊壁稍增厚(3~4 mm)时,诊断应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同时还需排除一些影响因素,如由于扫查方法不正确、禁食时间不足6 h造成的假性胆囊壁增厚。
【关键词】胆囊炎超声诊断1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前者最常见,约占所有急性胆囊炎病例的95%,多因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所致;后者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儿童,多继发于全身性细菌或病毒感染之后。
根据炎症程度不同,可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
①单纯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黏膜充血、水肿、渗出;②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壁全层水肿,明显增厚,并有脓液渗出,与周围组织粘连;③坏疽性胆囊炎:胆囊极度肿大,囊内压升高明显,胆囊壁坏死穿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④气肿性胆囊炎:较少见,多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主要为产气的梭状芽胞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所致,特点是胆囊腔和囊壁内含有气体,胆囊穿孔发生率是其他类型急性胆囊炎的5倍,本病病情进展迅速,常常致命。
急性胆囊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发热、墨菲征阳性和白细胞升高,部分可伴有腹膜刺激征。
该病病情进展较快,可数小时内出现严重并发症,故早期确诊显得尤为重要。
1.1 超声表现1.1.1 二维超声(1)胆囊肿大,纵径超过9cm,横径超过3cm,胆囊边缘轮廓模糊。
(2)胆囊壁弥漫增厚,厚度≥3mm。
部分病例出现壁内分层,表现为“双边征”或“条纹征”,即胆囊壁呈“高低高回声”或多层高一低回声相间。
其中低回声带为胆囊壁水肿、出血、炎性坏死所致,有助于提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3)胆囊腔内可见密集或稀疏的斑点状、云絮状低回声(或称胆屑回声),后方不伴声影,为炎性渗出物或脓液所致。
2012年6月95%,特异性为97~100%[5],不受病人体位影响,操作相对容易,无创伤,可重复检查,患者容易接受,而且它既可获得血管壁、血管腔和管周结构的二维图像,又可动态观察血流状态和侧支循环,既可判断血栓部位,确定病变范围,又可了解管腔阻塞程度,且对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率高于静脉造影[2],因此临床已将其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筛查依据。
在将来发展中,利用超声造影诊断DVT 及超声溶栓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DVT 需要注意几点:①注意适当调低彩色标尺、增大彩色增益、调整取样框角度:当血流极度缓慢或管腔内回声极低时,管腔内可能不显示彩色血流信号,需要进行调整以防止漏诊。
如仍无血流信号显示,可以挤压局部管腔及远端肢体,观察管腔内血流显示情况,确定有无血栓。
②当近段静脉尤其股静脉附壁血栓造成管腔未完全阻塞时,远端静脉内仍可见回流信号,但频谱形态失去自主性周期性变化,应结合静脉频谱形态变化综合判断。
③一旦发现下肢近段静脉内急性血栓,应绝对避免局部探头用力加压或用力挤压远端肢体,尤其发现游离状态的血栓时禁忌挤压,以免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④应重视对小腿远端肌内静脉分支血栓的全面检查,采用横切及纵切法仔细扫查小腿肌肉,用二维显像显示肌肉内扩张的静脉结构,探头挤压观察管腔是否变扁,然后叠加彩色血流信号,观察管腔内血流显示情况。
小腿肌间小静脉缺乏自主血流信号,可能造成假阳性结果[2],应适当调低探头频率,增加彩色增益,挤压远端肢体配合探头加压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检查部位不能局限,应当广泛扫查。
静脉常有两支与同名动脉伴行,注意多角度扫查,以免漏诊。
⑤注意必要时及时复查,避免漏诊。
⑥对腓静脉这一有争议静脉力争进行检查,我们主张行双侧下肢静脉检查,尤其是双侧下肢检查对恶性肿瘤病人尤为重要,不但可以发现潜在血栓,而且对可疑血栓可双侧对比进行确诊。
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小腿静脉瓣很多,是血栓的好发部位;远端静脉(胫后静脉以下及分支)血栓发生率占绝大多数,因此,应当重视胫后静脉及小腿肌内静脉分支血栓的早期超声检查,防止血栓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