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9.87 KB
- 文档页数:1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急性胆囊炎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
约95%的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称为结石性胆囊炎;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胆囊系一盲囊,通过弯曲、细长的胆囊管与胆管相通。
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胆囊管梗阻、胆汁滞留和随之而来的细菌感染或化学性胆囊炎。
少数病例未见有明显的胆囊内胆汁滞留现象,细菌感染似为引起急性胆囊炎的惟一原因。
1.胆汁滞留这是引起急性胆囊炎的一个先驱的、基本的因素,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1)机械性梗阻:一般认为急性胆囊炎患者90%以上有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导致胆汁滞留;有作者认为,即使手术或尸检时胆囊内无结石发现,也不能证明在病变早期无结石存在,而可能结石已被排至胆总管。
除结石外,胆囊管与胆总管连接部亦可因角度较小,胆囊管本身过于曲折、畸形,或异常血管、周围炎症粘连、蛔虫钻入,以及肿大淋巴结压迫等造成梗阻和胆汁滞留。
功能性障碍研究证实,胆道肌肉、神经功能紊乱,胆囊的正常排空活动受阻,可造成一时性的胆汁滞留。
当腹内脏器有病变时,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阑尾炎或肾周围炎等,内脏神经受到病理性刺激冲动传至大脑皮质,引起皮质的功能紊乱,从而反射性地导致胆囊管括约肌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紊乱而造成痉挛,致使整个胆道系统胆汁滞留。
胆囊内长期胆汁滞留和浓缩,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炎性病变,加上细菌感染,即可形成急性胆囊炎。
2.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胆囊炎的细菌大约70%为大肠埃希杆菌,其他的有克雷白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链球菌,还有肺炎球菌等。
约50%急性胆囊炎病人胆汁细菌培养阳性。
细菌入侵的路径一般多经胆汁或淋巴管,有时也可以经肠道逆行入胆道或血源性播散。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附90例报告)
邱云峰;陈晓军;田发林;杨维良
【期刊名称】《外科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3(8)2
【总页数】2页(P148-149)
【关键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治疗
【作者】邱云峰;陈晓军;田发林;杨维良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普外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41
【相关文献】
1.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体会(附32例报告) [J], 邓其学
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附56例报告) [J], 曹钧;张建新;卢绮萍
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策略(附164例报告) [J], 赵仕侠;孙定;肖晨光
4.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附90例报告) [J], 邱云峰;陈晓军;田发林;杨维良
5.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与分析(附23例报告) [J], 毛经民;崔崇仁;杜巨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2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特点以及临床中对该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52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老年患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结果在患者接受针对性治疗方式之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52例老年患者中共治愈50例,死亡3例。
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起病速度快,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且该病的致死率相对较高,因此对该病及时的进行诊断和治疗是提升患者治愈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式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29-011 前言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其实质就是通过医学影像仪器并不能观察到患者的胆囊内部有结石产生,但是在患者胆囊部位确实存在炎症的疾病。
该病的发生例数占急性胆囊炎总数的6%-18%,而且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起病速度快、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当患者体内患有病情程度较为严重的合并症的时候,该病的发病率也会相应升高,这种情况在基础疾病较多的老年患者中容易出现[1]。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检查中很容易被漏诊,贻误治疗时机。
本院近些年来共收治52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通过针对该疾病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现综合数据,作出如下报道。
2 资料与方法2.1 临床资料自2001年9月至2012年4月,本院共收治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52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分布在55-79岁,平均年龄64.2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后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标准完全符合。
2.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从发病到进行手术治疗所经历的时间,将患者分成两组,再针对患者胆囊病情的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
2.3 统计学研究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对于所有患者统计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来分析,而计数数据使用x2检验来分析。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附56例报告)曹钧;张建新;卢绮萍【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间56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明确诊断47例,9例急性腹膜炎行手术探查证实.17例病人顺利施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32例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中转开腹;7例直接开腹行胆囊切除术.治愈50例,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5例因术后脓毒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10.7%.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高风险疾病,需高度重视,CT 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中需遵从损伤控制理念,根据病情选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或经腹腔镜(开腹)胆囊切除术,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15(028)005【总页数】4页(P329-332)【关键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治疗【作者】曹钧;张建新;卢绮萍【作者单位】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430070武汉,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是一类无结石存在情况下急性发生的胆囊炎性疾病,临床相对少见,起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AAC起病急,病情较重,一旦诊治不当,往往可导致胆囊坏疽穿孔等严重后果,甚至造成病人死亡,因此日益受到重视[1]。
我科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56例AAC病人,根据病情分别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或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本文回顾性分析这部分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引起重视。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附79例分析)
李敏;程南生;彭其芳;熊先泽
【期刊名称】《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5(12)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诊治。
方法对我
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收治的79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病例中,行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66例;术后
病理检查证实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3例,坏疽性胆囊炎43例,其中伴胆囊穿孔18例。
痊愈76例,死亡3例。
结论对该病保持警惕性,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积极进行
手术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有效方法。
【总页数】3页(P499-501)
【关键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治疗
【作者】李敏;程南生;彭其芳;熊先泽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41
【相关文献】
1.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附10例报告 [J], 黄波;高飞;江行;卿德科;罗
丁
2.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体会(附56例报告) [J], 朱月清;夏存林;王源
荣
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治体会(附22例临床分析) [J], 刘洪江
4.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治体会(附4例报告) [J], 李元红
5.创伤后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附12例报告) [J], 叶金芳;孙嵩洛;刘大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总结诊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于200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49例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
按从症状出现至手术时间分为手术时机≤48 h组和手术时机>48 h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胆囊病理特征、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手术时机≤48 h组患者的胆囊坏疽、胆囊穿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手术时机>48 h组。
结论:早期诊断,尽早手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非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机;老年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7-0013-0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是指胆囊有明显的急性炎症而其内无结石存在。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日愈普及,大手术的广泛开展及危重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等原因使aac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由于老年aac症状不典型且早期不易诊断,易并发胆囊坏疽、穿孔等,导致患者病死率增高。
鉴于此,本研究在参考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1-2],对49例老年aa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12年12月于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与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共收治49例老年aac患者,男27例,女22例,年龄61~85岁,平均(64.31±4.85)岁。
49例中发生于创伤和大手术后12例(脾切除术后4例,外伤性肝破裂修补术后3例,胃次全切除术后2例,结肠癌根治术后2例,烧伤1例),其余37例均发生于急性胆囊炎。
49例患者中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25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疾病16例,糖尿病6例,其他2例。
从症状出现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47.38±3.54)h,其中≤48 h的患者31例, >48 h的患者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0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治分析作者:肖勇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29期【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上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
方法:选取30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患者,根据发病后48 h内进行手术及发病后大于48 h进行手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胆囊坏疽、穿孔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结果:对照组胆囊坏疽、穿孔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观察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病变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29-0117-01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是一种在临床上十分危险的急腹病症,通常情况下主要发生在手术、休克等应激状态下。
对于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此种病症极易在这类人群中发生,并且从近几年的有关统计资料来看还有逐年增多趋势[1]。
为研究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的临床特点和诊疗要点,对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AA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7月-2011年9月到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的30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2~77岁,平均55.8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
将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9例,平均年龄为(54.0±2.7)岁,均在发病后的48 h内接受了手术治疗;对照组11例,平均年龄为(57.0±0.9)岁,均是在发病48 h后才接受的手术治疗。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均在发病48 h后进行手术治疗。
观察组来院后,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均在发病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
创伤及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的诊断与治疗作者:董磊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5期【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及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减少误诊率。
方法对12例创伤及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例进行分析,找出特点及对应方法。
结果全部病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治愈10例,死亡2例。
结论创伤及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发病突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既往无类似病史,极易误诊误治。
应高度重视。
【关键词】非结石性;胆囊炎;治疗创伤及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临床少见,多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5~32 d,发病突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且易误诊误治,其误诊率达76.2%[1]。
我院从1998~2012年共收治创伤及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12例,现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本组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
年龄38~76岁,平均54岁。
本次发病前均无胆囊炎病史。
1.2 本组病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生于创伤或手术后3~34 d,平均14 d。
原发病诊断及治疗情况及以后伴发的胆囊炎情况见表1。
1.3 临床表现 12例患者均有发热及右上腹疼痛症状,其中伴恶心呕吐4例,轻度黄疸3例,Murphy征(+)6例,可扪及肿大的胆囊4例,局限性腹膜炎9例。
所有病例均经B型超声检查证实,显示:胆囊壁增厚,积液,体积增大,胆囊内无结石强回声。
1.4 治疗方法与结果本组12例患者中有10例行再次手术治疗,术中见胆囊肿大,8例坏疽。
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无异常。
2例行药物治疗。
在本组病例中除有2例手术患者因合并多脏器衰竭死亡外,其余病例痊愈。
2 讨论2.1 发病情况创伤及手术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C)临床较少见,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但腹部以外的手术及严重创伤后也可发生。
①本病多见于老年患者,Jonsson报告年龄大于50岁患者占75%,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1[2],在本组病例中50岁以上患者占71.4%,与文献报告基本相符。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
2015-11-11T14:00:15.8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作者: 侯潇
[导读] 四川省大竹县妈妈镇卫1生院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起病快,在手术前对其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极易出现误诊现象。
四川省大竹县妈妈镇卫
1生院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3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2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
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前经
B超检查例数为39例,诊断准确率为92.85%,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
后,均全部治愈。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起病快,在手术前对其进行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极易出现误诊现象。因此
B超是诊断此病的
主要方法。
关键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治疗效果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是指通过各类检查、手术等没有发现胆囊结石的急性胆囊炎,此病起病较快,发展迅速,并没有显著的临床表现
症状,多见于高龄男性中。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同时还容易产生坏疽穿孔现象,死亡率较高
[1]。此研究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1月期
间收治的
42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2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34例,女性患者为8例,患者年龄均在
42-7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6.7)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采用胆囊切术患者为28例,胆囊造瘘患者为6例,胆囊部分切除术患者为8例。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出现3例切口感染患者,使用抗炎药物以及换药治疗后,均痊愈。所有患者均治愈成功。
3
讨论
3.1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以及发病机理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通常发病在床上、感染以及大手术后,同时常见于胃肠外营养缺失或者患有全身性疾病患者。发病率是急性胆囊
炎的
20%之内,且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此病多见于男性,特别是老年伴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发生。主要病因包含胆囊管
扭曲纤维化;胆囊血流灌注不充分;长时间禁食、脱水以及全身性疾病等
[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就目前而言,多
数学者认为此病的发生原因是因为胆囊供血不充足,胆囊汁形成淤塞现象。因为创伤、手术以及全身感染等多种原因,致使患者全身出现
低灌流以及应激状态,从而引发胆囊局部出现供血不足现象,进而产生局灶性或者大面积粘膜以及胆囊壁缺血现象。全身消化系统疾病由
于相关原因从而引发机体长期处在发热以及脱水状态中,同时长期禁食和
TPN治疗对会致使胆囊功能产生障碍,并加大了胆汁潴留以及胆
汁粘稠的程度,同时胆囊肿大对整个胆囊血运存在严重的影响,同时潴留胆汁中所讯在的胆汁酸会对胆囊粘膜形成一定的刺激和损伤,从
而呆滞粘膜以及胆囊壁出现水肿以及坏死等现象。
3.2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临床表现中和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的症状较为相似。但是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通常在严重创伤手术中发病,尤其
是腹部手术,因为疼痛或者使用止痛剂以及老年患者的反应较为迟缓等因素,并没有典型的症状。极易发生诊断延迟和误诊现象,常误诊
为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等症状。乃至胆囊穿孔发生时依旧会误诊为肠梗阻以及急性阑尾炎穿孔等症状,手术前的误诊率能够达到
10%
以上,在临床中对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进行诊断时,应主要以下几点:急性发作时患者的右上腹出现疼痛感以及压痛感,同时出现畏寒
现象,其白细胞逐渐升高,尤其是
50岁以上患病的男性,在严重创伤、手术以及长期禁食后,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压痛或者局限腹膜刺
激等
[3]。或者非胆道手术后发生黄疸或右上腹出现包块现象。B超检查呈现出胆囊肿大以及胆囊壁厚大于3mm,且胆囊周围存在大量的积
液,同时胆囊内并没有结石出现,采用超声探头对胆囊区加压后出现疼痛感。
B超是诊断此病的主要手段,B超对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
断的敏感性可达到
92%。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胆囊壁加厚、胆囊产生肿大,同时腔内的胆汁产生游滞现象,浆膜下产生水肿症状可进行确
诊。
3.3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除了采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还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手段。由于此病是因为胆囊缺血而引发的,在短时期内会形
成胆囊坏死或者穿孔现象,因此要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手术方法
[4]。只要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其胆囊穿孔患者应尽快将胆囊切
除,以免留下后患。一旦胆囊局部出现炎症或者粘连,可以对其进行胆囊大部分切除。一旦患者出现显著黄疸,通过
B超检查后发现疑似胆
道梗阻,可以在手术中进行胆道造影,在证实胆道梗阻后,需要对其进行引流。如果患者的病情并不能接受麻醉或者胆囊切除术,可以在
局部麻醉后进行胆囊造瘘手术。
综上所述,不论是哪种手术治疗方法,只要开腹就应设置腹腔引流管。对于老年患者或者具有全身性疾病患者而言,不能进行开腹手
术,但是拍出胆囊穿孔患者,通过肝穿刺进行引流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建勋,高志刚,周建平等.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治疗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834-836.
[2]
鄂凤文,杨波,周文平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5):1042-1043.
[3]
杨波,周文平,李顺明等.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并发MODS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1):10-12.
[4]
张硕,徐晓峰,戴继宏等.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术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18例[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