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诊疗规范及治疗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8.29 MB
- 文档页数:98
食管癌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2010年8月前言本规范的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
附录A、B、C、D、E是规范性附录,附录F、G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赫捷、牟巨伟、雷文东、邵康、黄镜、惠周光、周纯武、王铸、吕宁、王贵齐、张月明目录(一)诊断依据 (3)(二)诊断 (5)(三)食管癌的分类和分期 (6)(四)鉴别诊断 (8)(一)治疗原则 (9)(二)手术治疗 (9)(三)放射治疗 (11)(四)化学治疗 (12)(五)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原则 (12)(六)食管癌分期治疗模式 (13)附录C病人状况评分 (20)附录D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疗效判定标准 (21)附录E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和急性食管炎分级标准 (23)附录F食管癌的分期(UICC 2002) (24)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食管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一)食管癌 esophageal cancer从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
1.食管鳞状细胞癌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食管鳞状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2.食管腺癌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主要起源于食管下1/3的Barrett粘膜的腺管状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偶尔起源于上段食管的异位胃粘膜,或粘膜和粘膜下腺体。
(二)早期食管癌 early stage esophageal cancer指局限于食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粘膜下癌。
(三)Barrett食管 Barrett esophagus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
(四)食管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癌前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炎、食管白斑症、食管憩室、食管失弛缓症、食管管型、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良性狭窄。
食管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检查项目1.常规检查项目1.1三大常规:血常规(包括血型、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常规+查虫卵。
1.2血液生化检查:肝肾功能、脂糖三项、电解质三项。
1.3血清学检查:肝炎十项、Anti-HIV、梅毒试验。
1.4肿瘤标志物检查:CEA、SCC、CYFRA21-1、CA72-4。
(ⅢA)1.5ECG1.6影像学检查:(1)胸正侧位片+食管吞钡:定位、分型及了解肺门、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2)钡灌肠检查(需行结肠代食管时了解结肠有无病变);(3)腹部B超:了解肝有无占位性病变,了解肝、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膈下淋巴结、胃周淋巴结、肝门淋巴结情况;(4)胸部CT+腹部CT:了解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灶外侵情况,肝、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膈下淋巴结、胃周淋巴结、肝门淋巴结情况,以提供分期依据。
(5)食管内窥镜检查+活检:定位、定性,了解有无多中心癌。
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者仍需检查。
(6)食管超声内镜检查:了解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灶外侵情况,肝、脾、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膈下淋巴结、胃周淋巴结情况,有条件时可穿刺证实。
(7)双颈B超:了解气管旁及双锁上淋巴结情况,发现可疑淋巴结时行穿刺或活检。
(ⅢA)1.7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适用于早期病例筛选和因心肺功能不全不适宜行食管内窥镜检查者。
1.8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及胸中段食管癌邻近主支气管者行支气管内窥镜检查:了解气道受侵情况。
1.9 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术前检查)。
1.10 PET/CT检查:用于了解肿瘤转移情况及疗效评价。
1.11预后指标检查:提示术前放化疗有效性的指标:COX-2、p-53、EGFR。
(ⅣB)注:1.10和1.11为选择性项目。
2.参考检查项目2.1胃肠钡餐:适用于胸下段食管癌或有胃病史者。
2.2全身骨ECT:适用于疑有骨转移者。
2.3胸腔镜检查:对疑有肺转移或胸膜转移者,必要时采用该项检查并活检。
2.4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检测: T3+T4+T4/T8+B+NK、C3+C42.5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或活检:适用于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性质不明者。
食管癌诊疗规范一、概述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
据报道,预计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患者数455 800例,死亡人数达400 200例。
在中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
2017年陈万青等报道,2013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27.7万,死亡人数为20.6万,我国食管癌粗发病率为20.35/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5.03/10万,农村为30.73/10万;我国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5.17/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4.41/10万,农村为21.05/10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列全部恶性肿瘤的第六和第四位。
因此,食管癌一直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山西阳城县、江苏扬中县和山西磁县的食管癌粗发病率高达109.5/10万、109.3/10万和103.5/10万(2003年),我国食管癌流行的特点是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区域(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泰安、山东济宁、山东菏泽、安徽、江苏苏北区域)。
其他高发区域与中原移民有关,包括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福建福州等地区。
因此,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人群的筛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阻断早期食管癌发展成为中晚期食管癌是提高食管癌生存效果和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出路。
也是减轻我国政府和民众医疗负担的长期有效措施。
另外,对于中晚期食管癌的规范诊断和治疗也是改善中晚期食管癌效果的有效措施,可使众多的食管癌患者受益,因此,食管癌筛查、早诊早治和规范化诊治是全国各级各类具备基本资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重要任务。
组织学类型上,我国食管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90%以上,而美国和欧洲以腺癌为主,占70%左右。
吸烟和重度饮酒是引起食管鳞癌的重要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吸烟和重度饮酒是引起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国外研究显示:对于食管鳞癌,吸烟者的发生率增加3~8倍,而饮酒者增加7~50倍。
食管癌(参照卫生部食管癌诊治规范)分段:采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2009分段标准1.颈段食管:上接下咽,向下至胸骨切迹平面的胸廓入口,内镜检查距门齿15一<20 cm。
2.胸上段食管:上自胸廓入口,下至奇静脉弓下缘水平,内镜检查距门齿20一<25 cm。
3.胸中段食管:上自奇静脉弓下缘,下至下肺静脉水平,内镜检查距门齿25一<30 cm。
4.胸下段食管:上自下肺静脉水平,向下终于胃,内镜检查距门齿30-40cm5.食管胃交界:凡肿瘤中心位于食管下段、食管胃交界及胃近端5cm,并已侵犯食管下段或食管胃交界者,均按食管腺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胃近端5 cm内发生的腺癌未侵犯食管胃交界者,可称为贲门癌,连同胃其他部位发生的肿瘤,皆按胃癌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分期1.T分期标准——原发肿瘤T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o:无原发肿瘤证据;Tis:重度不典型增生;T1:肿瘤侵犯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Tla:肿瘤侵犯黏膜固有层或黏膜肌层;T1b: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肿瘤侵犯食管肌层;T3:肿瘤侵犯食管纤维膜;T4:肿瘤侵犯食管周围结构;T4a:肿瘤侵犯胸膜、心包或膈肌,可手术切除;T4b:肿瘤侵犯其他邻近结构,如主动脉、椎体、气管等,不能手术切除。
2.N分期标准——区域淋巴结Nx: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NO: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I:l-2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3-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3:≥7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注:必须将转移淋巴结数目与清扫淋巴结总数一并记录。
3.M分期标准——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4.G分期标准——肿瘤分化程度Gx:分化程度不能确定;Gl:高分化癌;G2:中分化癌;G3:低分化癌;G4:未分化癌。
TNM 分期 T分期 N分期 M分期 G分期肿瘤部位0期 Tis N0 M0 G1,X 任何部位ⅠA期 T1 N0 M0 G1,X 任何部位ⅠB期 T1 N0 M0 G2-3 任何部位T2-3 N0 M0 G1,X 下段,XⅡA期 T2-3 N0 M0 G1,X 中、上段T2-3 N0 M0 G2-3 下段,XⅡB期 T2-3 N0 M0 G2-3 中、上段T1-2 N1 M0 任何级别任何部位ⅢA期 T1-2 N2 M0 任何级别任何部位T3 N1 M0 任何级别任何部位T4a N0 M0 任何级别任何部位ⅢB期 T3 N2 M0 任何级别任何部位ⅢC期 T4a N1-2 M0 任何级别任何部位T4b 任何级别 M0 任何级别任何部位任何级别 N3 M0 任何级别任何部位Ⅳ期任何级别任何级别 M1 任何级别任何部位注:肿瘤部位按肿瘤上缘在食管的位置界定;x指未记载肿瘤部位诊治流程: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食管癌。
食道癌标准治疗规范最新版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分期、身体状况以及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食道癌的治疗规范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食道癌标准治疗规范:一、诊断食道癌的诊断需要通过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
确诊后,需要对肿瘤进行分期,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二、分期食道癌的分期通常依据TNM分期系统,包括原发肿瘤(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的情况。
准确的分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三、手术治疗对于早期食道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类型包括食道切除术、胸腔镜下食道切除术等。
对于局部晚期食道癌,可能需要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进行手术。
四、放疗放疗可以作为食道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尤其是在手术前后。
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放疗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五、化疗化疗可以与放疗联合使用,形成放化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耐受性来确定。
六、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针对某些特定基因突变或表达的食道癌患者,可以使用靶向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也在食道癌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力。
七、综合治疗食道癌的治疗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八、支持治疗食道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等,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九、随访和监测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并调整治疗方案。
十、患者教育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食道癌的病情、治疗过程、可能的副作用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以更好地配合治疗。
请注意,本规范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疗团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背景和概述食管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食管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
该病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诊断和治疗的滞后。
因此,制定一份规范化诊治指南对于食管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规范化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加科学、标准、规范的诊疗流程。
诊断临床表现食管癌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感觉有异物卡住•胸骨后灼热感或疼痛•咳嗽、呕吐、咳痰等•消瘦、贫血、乏力等•喉咙痛、声音嘶哑等若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就诊。
影像学检查•食管钡餐造影:对于诊断食管癌具有重要意义。
•胸部CT检查:可以评估食管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PET-CT检查:可以提高淋巴结转移的发现率。
诊断标准根据肿瘤临床期、病理组织形态等因素,可诊断为食管癌。
对于早期食管癌,应当结合内镜下随机活检或手术活检等检查手段进行确诊。
治疗手术治疗对于局限于食管黏膜或粘膜下层的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主要应用于早期食管癌和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食管癌。
其他情况下使用放射治疗一般作为辅助治疗。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指使用抗肿瘤药物等化学物质治疗食管癌。
一般用于晚期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可缓解癌症症状和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物治疗生物治疗是指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和恶性肿瘤细胞等方法,来治疗食管癌。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也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医疗法包括药物、针灸、按摩等方式,可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营养支持食管癌患者营养调理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和表现,应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方案。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压力和负担。
制定本指南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化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让患者能够早日被治愈。
希望医务工作者们能够积极贯彻执行本指南的治疗方案,为食管癌患者的康复贡献一份力量。
《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要点一、概述我国食管癌发病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食管癌的病死率均较高。
据报道,预计2012年全世界食管癌新发患者数455 800例,死亡人数达400 200例。
在中国,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一直位居第四位。
组织学类型上,我国食管癌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90%以上。
食管癌的高危人群指居住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区,年龄在45岁以上,有直系家属食管癌或消化道恶性肿瘤病史或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是食管癌的高危人群。
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是防治食管癌的重点。
食管癌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避免一些高危因素如吸烟和重度饮酒,防霉,去除亚硝胺,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和改善营养卫生。
另外,对高发区高危人群进行食管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食管癌或癌前病变,起到早诊早治和预防的作用,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
二、食管癌诊疗流程食管癌诊断与治疗的一般流程见图1。
三、食管癌诊断规范(一)临床诊断1. 食管癌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年龄40岁以上,长期饮酒吸烟、直系家属有食管癌或恶性肿瘤病史、具有上述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高危人群: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尤其是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区,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或者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长期饮酒和吸烟者。
2. 食管癌的临床表现或明显的吞咽困难等,考虑有食管癌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早期食管癌的症状一般不明显,常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吞咽食物时有异物感或哽咽感,或胸骨后疼痛。
当患者患者出现胸痛、咳嗽、发热等,应考虑有食管穿孔的可能。
征。
(二)辅助检查1. 血液生化检查食管癌患者实验室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肝炎、梅毒、艾滋病等抗原抗体检查、凝血功能等其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食管癌患者血液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血液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2024CSCO食管癌指南解读2024CSCO食管癌指南解读一、背景介绍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食管癌。
在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指导食管癌的治疗,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制定了《中国食管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2024年,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对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以适应临床实践和疾病发展的需要。
二、指南主要内容1、诊断指南明确指出,对于怀疑食管癌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
此外,建议在诊断阶段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钡餐造影等,以评估病变范围和分期。
2、分期食管癌分期采用TNM分期系统。
指南详细介绍了各分期的特征和预后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分期标准和依据。
3、手术治疗指南强调手术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地位。
对于早期食管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可先进行新辅助治疗,再行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包括开胸手术和胸腹腔镜手术等。
4、放疗和化疗放疗和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指南指出,对于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应进行放疗联合化疗。
对于转移性食管癌,也应根据病情选择放疗和化疗。
5、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指南提到,免疫治疗可与放疗、化疗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6、随访和监测指南强调了对食管癌患者的随访和监测。
建议在治疗后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
三、指南的意义和影响本次更新的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治疗指导,有助于提高食管癌的诊治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
同时,指南也强调了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这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四、展望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食管癌的治疗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和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食管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
食管癌诊断与治疗规范(2023年版)
前言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规范食管癌的诊断与治疗,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提到的诊断
和治疗方法要根据医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诊断
临床表现
食管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晚期时可出现吞咽困难、胸痛、呕
吐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
食管镜检查是食管癌诊断的金标准,能明确病灶的位置、大小、病变程度等。
此外,MRI、CT、PET-CT等检查也有一定的辅助诊
断价值。
组织学检查
采用食管镜下黏膜活检或组织切片检查可明确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式之一,包括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
根治性手术越早施行,术后生存率越高。
而姑息性手术则主要是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晚期食管癌或手术不能治愈的患者,可通过化疗药物减轻症状,缓解患者病情。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可破坏癌细胞的 DNA,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用于手术不能治愈或状态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结语
本规范所提到的治疗方法要根据医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同时,我们也要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好食管癌的宣传和筛查工作。
只有我们齐心协力,才能遏制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减少病人和家庭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