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2、根据本讲,突发事件的应对往往需要多部门的配合,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处置,这体现了突发事件的()。
正确答案:D、综合性和系统性3、自然灾害的间接影响不包括()。
正确答案:C、建筑物倒塌、溺水等5、下列不属于应急响应分级中的事件等级的是()。
正确答案:A、较小突发事件6、"我国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应对优势不包括()。
"正确答案:D、资源优势7、自然灾害卫生工作周期不包括()。
正确答案:C、事后评估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3、灾后卫生应急工作面临主要挑战有()。
正确答案:A、灾区通讯、交通中断B、信息不通C、医疗卫生需求不清D、灾区环境卫生条件差5、自然灾害导致()从而引起传染病流行风险增加。
正确答案:A、"生态改变"B、环境恶化C、医疗服务破坏D、生活形态改变6、根据本讲,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正确答案:B、具有突发性、群体性C、易造成巨大损失D、难以避免,但可通过相关措施减轻E、分布广泛且不均等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1、自然灾害在全球广泛分布,并且均匀分布。
正确答案:错误4、应急计划与预案属于应急响应阶段。
正确答案:错误6、在本讲中,突发事件应对的关键环节的准备环节不包括科研。
正确答案:错误7、洪涝、台风、海啸、甲型H7N9均属于自然灾害。
正确答案:错误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3、下列()不是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
正确答案:B、事后评估2、"我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合作机制不包括()。
"正确答案:B、中非合作机制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我国传染病类突发应对机制包括()。
正确答案:D、指标监测E、事件监测5、突发事件的应对重点包括()。
正确答案:B、报告规范C、报告时限、通报D、信息发布E、启动预案及应急响应分级6、根据本讲,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形势。
正确答案:A、近几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呈波动下降趋势B、各类事件以一般事件为主,特大时间相对较少C、传染病事件为主,食物中毒和其他事件所占比例小,但病死率较高 E、学校事件数和病例数所占比例较大判断题(共7题,每题5分)2、灾害衍生突发公共事件不是灾害卫生应对的重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考试试题姓名科室分数单选题:(1-20题每题3分,21-30题每题4分)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③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①个体性原因明确②群体性可以预测③群体性不明原因④个体性不明原因⑤群体性原因明确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分为④级。
①一②二③三④四⑤五3、以下①不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具备的特征。
①个体性②突发性③社会危害严重性④公共卫生属性⑤意外性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系统中,④主要行使应急协调中心的职能。
①应急指挥部②疾控中心③医疗机构④卫生行政部门⑤公安部门5、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方法叙述错误的是⑤。
①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目标要符合事件的产生、变化与发展等客观规律。
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时机的确定应根据事物的客观变化规律来完成。
③建立预警指标(参数)体系的监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项目成功的基础④公布预测结论、及时分级预警是科学指导人们进行有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控制的必备前提。
⑤设置预警界限和预警信号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项目实施的成功与否无关紧要。
6、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集样品的原则为④。
①群众性②及时性③针对性④以上均是⑤以上均不是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对样品的采集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⑤:①每个采样小组可以由1人组成,便于工作。
②采样人员进入采样点后应做好个人防护。
③除使用特定的保存液外,容器内还可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
④采集的标本只要按地区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不同品种不用分装。
⑤采集的样品为防止变质,应立即送检。
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对样品运送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③:①运送有传染性、放射性或剧毒样品时应标明标记。
②在运送样品之前,对样品要帖标签。
③样品保存中只要抑制杂菌的生长,可以不考虑要样品的原态。
一、单选题(每题1分)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的条件是:E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短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短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E、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2.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为:AA、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B、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上下协调一致C、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部门负责、属地管理为主D、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部门负责、上下协调一致3.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的方式是:CA、监测报告B、信息管理C、网络直报D、信息报告E、电话报告4.我国开展的原因不明肺炎病例监测,是采用哪种监测方式进行症状监测:BA、主动监测B、被动监测C、系统监测D、病原学监测5.霍乱监测工作中外环境和食品监测的目的是:DA、及时发现病例、掌握疫情动态、分析流行因素B、掌握霍乱疫情的环境影响因素C、了解霍乱弧菌的传播途径D、了解霍乱弧菌在外环境的存在和变化情况E、保证食品安全6.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哪一级部门批准:BA、卫生部B、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E、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批准7.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列》中,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BA、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B、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对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C、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D、能够引起人类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对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E、能够引起人类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8.关于AFP病例的及时随访,以下正确的是:BA、麻痹后30天随访B、麻痹后60天随访C、麻痹后45天随访D、麻痹后75天随访9.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诊断要点应不包括:BA、肌力下降或消失B、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C、肌张力减弱或消失D、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0.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应于多长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CA、6小时B、12小时C、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D、24小时11.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实行:AA、医学观察/健康随访、不限制其活动B、留验、限制其活动C、医学观察、限制其活动D、留验、不限制其活动12.7月15日,某市发现一起以出血休克、脑膜炎等症状为主的疾病暴发事件,经调查当前共有40例病人,首例病人于6月28日发病,其中7月15日之后发病的病例有28例;现场走访发现当地存在生猪大量死亡现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试卷单位姓名得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重大传染病疫情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E、慢性肺部疾患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应于发现后()A、6小时内B、8小时内C、10小时内D、12小时内E、24小时内3、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A、鼠疫、霍乱B、霍乱、炭疽C、鼠疫、炭疽D、霍乱、艾滋病E、鼠疫、艾滋病4、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A、自然灾害B、慢性血液疾病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E、事故灾难5、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的特征?()A、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B、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C、阻止了国家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D、不影响人们的依法活动E、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6、从发生原因来说,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B、食物中毒事件C、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D、自然灾害E、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损害7、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中的等级之一?()A、一般严重B、比较严重C、不太严重D、相当严重E、特别严重8、河豚鱼毒性最强的部分是()A、肝脏B、卵巢C、鱼头D、鱼肉E、鱼尾9、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A、消化系统B、免疫系统C、循环系统D、骨骼系统E、神经系统10、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具有的特征?()A、突发性和意外性B、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C、和责任不强无直接关系D、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E、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11、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的工作程序中的内容?()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启动预案B、应急协调中心(卫生行政部门)C、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救助机构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预防、控制)、人员疏散、医学防护、隔离观察E、上报国际组织12、中世纪后期,最早的监测活动主要是下列哪一种监测?()A、疾病监测B、公共卫生监测C、疫情监测D、气候监测E、大气监测1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点?()A、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B、系统地汇总、分析资料C、对资料置之不理D、系统地评价资料E、及时反馈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
正确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正确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正确4. 各市(地)级、要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没有此权力。
错误5.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正确6.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正确7. 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正确8.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传递等工作,采取统一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错误9.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3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错误10.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正确二、单选题1.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B. 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2.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宣布为法定传染病;宣布为甲类传染病的,由()决定。
D. 国务院3. 下列属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选项是()D. 生命安全4. ()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知识考试题题库(附含答案)目录简介一、单选题:共42题二、多选题:共153题一、单选题1.危机处理的原则()A、快速反应原则B、冷静原则C、真实性、灵活性原则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D2.下列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原则的是()A、统一指挥B、协调有序C、处置为主D、运转高效正确答案:C3,预警级别与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相一致,一般分为四级:I级、∏级、III级和IV级,依次用()表示A、红色、黄色、橙色、蓝色B、黄色、红色、橙色、蓝色C、红色、橙色、蓝色、黄色D、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正确答案:D4.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等待上级指示对病人、病原携带者进行应急处理。
正确答案:D5.在信息发布与通报机制建设中与媒体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下列说法错误的为()A、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影响极为显著。
B、正确有效的媒体报道不仅可以及时监视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各种潜在影响因素,而且在事件发生和处理过程中作为政府和公众的代言人,完全可以沟通信息、疏导情绪。
C、与媒体沟通的内容尽量以稳定人心为主,避免造成社会秩序的紊乱,因此可以将事件的影响及危害淡化。
D、通过与媒体的有效沟通,使其能在政府与公众之间起到有效的传播纽带作用,避免错误的舆论导向。
正确答案:C6.根据责任主体不同,将应急预案分为()A、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基层应急预案,大型聚会、活动预案B、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基层应急预案,大型聚会、活动预案C、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大型聚会、活动预案D、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基层应急预案正确答案:A7. “一案三制”中“一案”是指()A、应急方案B、应急预案C、应急法案D、安全保障方案正确答案:B8.()是在信息的传递基础之上,对应急管理中的决策问题提出建议或方案,为“指挥决策系统”提供决策支持。
一、判断题(10 道)各市(地)级、要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没有此权力。
正确错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
正确错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正确错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正确错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正确错误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传递等工作,采取统一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正确错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正确错误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3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正确错误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正确错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10 道)()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A. 任何单位和个人B. 有关单位C. 事发地政府D. 国家机关()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地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A.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B.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 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D.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的专业技术机构联合国定义发展的五个基本支柱包括()①卫生②教育③环境④管理⑤就业⑥安全A. ②④⑤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④⑤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设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一、判断题(10 道)各市(地)级、要指定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没有此权力。
正确错误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
正确错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正确错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正确错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正确错误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发布和传递等工作,采取统一负责的方式进行实施。
正确错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正确错误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3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正确错误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正确错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10 道)()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A. 任何单位和个人B. 有关单位C. 事发地政府D. 国家机关()有权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对地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A.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B.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C. 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D.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相关的专业技术机构联合国定义发展的五个基本支柱包括()①卫生②教育③环境④管理⑤就业⑥安全A. ②④⑤B. ②③C. ②④D. ①②③④⑤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设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
完整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试题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A、3级B、4级C、5级D、6级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后应当在多少小时内向所在地专业机构报告。
A、2小时B、6小时C、12小时D、24小时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后应向哪个电话报告。
A、镇政府B、县政府C、县卫生局D、县疾控中心4、在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5例及以上水痘病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下列传染病中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猩红热B、新生儿破伤风C、白喉D、风疹6、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共有几种?A、33种B、35种C、37种D、39种7、下列传染病中不属于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A、艾滋病B、非典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肺炭疽8、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一次中毒人数达到5人及以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期为14天。
10、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
11、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间为24小时。
12、手足口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
13、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
14、典型霍乱大便的特点为米泔水样便。
15、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位居前列,其原因是菌型繁多,菌型间无交叉免疫。
16、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是经口感染。
卫生应急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1.《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的条件是:E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短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首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短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E、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2.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为:AA、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B、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上下协调一致C、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部门负责、属地管理为主D、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部门负责、上下协调一致3.目前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的方式是:CA、监测报告B、信息管理C、网络直报D、信息报告E、电话报告4.我国开展的原因不明肺炎病例监测,是采用哪种监测方式进行症状监测:BA、主动监测B、被动监测C、系统监测D、病原学监测5.霍乱监测工作中外环境和食品监测的目的是:DA、及时发现病例、掌握疫情动态、分析流行因素B、掌握霍乱疫情的环境影响因素C、了解霍乱弧菌的传播途径D、了解霍乱弧菌在外环境的存在和变化情况E、保证食品安全6.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哪一级部门批准:BA、卫生部B、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E、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批准7.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列》中,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BA、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B、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对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C、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D、能够引起人类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对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E、能够引起人类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8.关于AFP病例的及时随访,以下正确的是:BA、麻痹后30天随访B、麻痹后60天随访C、麻痹后45天随访D、麻痹后75天随访9.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诊断要点应不包括:BA、肌力下降或消失B、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C、肌张力减弱或消失D、腱反射减弱或消失10.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疾控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应于多长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进行报告:CA、6小时B、12小时C、城市12小时、农村24小时D、24小时11.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实行:AA、医学观察/健康随访、不限制其活动B、留验、限制其活动C、医学观察、限制其活动D、留验、不限制其活动12.7月15日,某市发现一起以出血休克、脑膜炎等症状为主的疾病暴发事件,经调查当前共有40例病人,首例病人于6月28日发病,其中7月15日之后发病的病例有28例;现场走访发现当地存在生猪大量死亡现象。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试题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鼠疫是我国法定几类传染病: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2、肺炭疽的报告时限为:A 2小时B 6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置中对样品的采集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采样小组可以由1人组成,便于工作。
B除使用特定的保存液外,容器内还可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
C采集的标本只要按地区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不同品种不用分装。
D采集的样品为防止变质,应立即送检。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对样品运送要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运送有传染性、放射性或剧毒样品时应标明标记。
B在运样品之前,对样品要贴标签。
C样品保存中只要抑制杂菌的生长,可以不考虑样品的原态。
D一般细菌检验样品和化学性毒物样品应在4-8℃中保存。
5、以下哪项不属于“标准预防”策略: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人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B必须做好患者与患者的隔离防护工作。
C必须做好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
D必须做好患者与健康人的隔离防护工作。
6、患者最科学有效的隔离方式为:A 家庭隔离B 单位隔离C住院隔离 D 学校隔离7、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的应实行的隔离方式为:A 严密B 呼吸道C消化道 D 血液、体液8、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采集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时,工作人员应采用几级防护;A 一B 二C三 D 四9、疫源地消毒属于传染病控制的哪个环节:A 控制传染源B 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D 隔离患者10、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应急处理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 能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B 能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扩散蔓延C能及时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受害公众D 以上均正确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一般修订一次的间隔时间为:A.1年B.2年C.3年D.4年12、常态监测召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及疫情预测预警分析会议的间隔时间为:A.每旬B.每月C.每半年D.每年13、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经初步判断,根据事件的性质带上应急箱,应在多长时间内出发:A.15分钟B.30分钟C.1小时D.2小时14、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多少例及以上水痘病例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A.3例B.5例C.10例D.30例15、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多少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人及以上的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A.3例B.5例C.10例D.30例16、一次食物中毒人数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17、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中,应除外:DA、重大食物中毒B、重大职业中毒C、重大传染病疫情D、重大非传染性疾病18、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次信息报告的要求不包括(E )A、每起事件的初次报告有且只有一个B、只收集初次报告必须要报的内容,其他可暂不报C、具体内容强调及时D、具体内容要求准确、全面19、、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程信息报告的要求的是( E )A、事件的进程报告可能有多个B、事件的进程报告可能没有C、录入时可对初次报告内容进行修改D、不允许填报人修改数据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中不包括(E )A、及时报告B、现场急救C、现场保护和控制D、现场抽查E、现场采样二、共用题干提(每题3分,共12分)A.麻疹B.流感C.流行性腮腺炎D.霍乱E.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F.甲肝1、发现1例及以上病例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的是:2、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病例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的是:3、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的是:4、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病例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的是: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事发地的县级、市(地)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
1. 以下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 传染病疫情B. 食品中毒C. 环境污染D. 火灾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危害B.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C. 保障社会稳定D. 以上都是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哪些法规?A.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D. 以上都是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是什么?A.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B.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C. 快速反应,及时处理D. 以上都是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A. 事件分类和分级B. 应急组织体系C. 应急处理措施D. 应急保障措施E.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_________、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等。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是_________、常备不懈。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应急组织体系包括_________、办公室、政治工作组、人力资源组、医疗救护组、医疗保障组等。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及时调查、处理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当公共场所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
2. 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知识及技术培训试卷科室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1、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应于发现后()A、6小时内B、8小时内C、10小时内D、12小时内E、24小时内2、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B、霍乱、炭疽C、鼠疫、炭疽D、霍乱、艾滋病E、鼠疫、艾滋病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A、自然灾害B、慢性血液性疾病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E、事故灾难4、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的特征()A、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B、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C、阻止了国家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利D、不影响人们的依法活动E、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5、从发生原因来说,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B、食物中毒事件C、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D、自然灾害E、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损害6、河豚鱼毒性最强的部分是()A、肝脏B、卵巢C、鱼头D、鱼肉E、鱼尾7、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A、消化系统B、免疫系统C、循环系统D、骨骼系统E、神经系统8、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具有的特征( )A、突发性和意外性B、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C、和责任不强无直接关系D、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E、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9、中世纪后,最早的监测活动主要是下列哪一种监测()A、疾病监测B、公共卫生监测C、疫情监测D、气候监测E、大气监测10、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点()A、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B、系统地汇总、分析资料C、对资料置之不理D、系统地评价资料E、及时反馈信息11、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期限为()A、3天B、5天C、7天D、9天12、常规法定传染病报告属于()监测A、主动B、被动C、哨点D、突发公共卫生13、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A、传染病、传播途径、易感者B、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者C、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4、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A、接触传播B、注射途径传播C、性传播D、空气传播15、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时,首要做的工作是()A、核实诊断B、开展实地调查C、结论报告D、现场预防16、请问下列哪种人群对流感病毒易感性最高()A、新生儿,婴儿B、女性C、亚洲人D、老年人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暴发疫情现场调查的基本步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E、慢性肺部疾患
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应于发现后()
A、6小时内
B、8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3、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
B、霍乱、炭疽
C、鼠疫、炭疽
D、霍乱、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
4、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
A、自然灾害
B、慢性血液疾病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E、事故灾难
5、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的特征?()
A、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B、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C、阻止了国家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
D、不影响人们的依法活动
E、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
6、从发生原因来说,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
B、食物中毒事件
C、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
D、自然灾害
E、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损害
7、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个等级,以下哪一项不是其中的等级之一?()
A、一般严重
B、比较严重
C、不太严重
D、相当严重
E、特别严重
8、河豚鱼毒性最强的部分是()
A、肝脏
B、卵巢
C、鱼头
D、鱼肉
E、鱼尾
9、HIV感染人体后主要导致下列哪个系统损害:()
A、消化系统
B、免疫系统
C、循环系统
D、骨骼系统
E、神经系统
10、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具有的特征?()
A、突发性和意外性
B、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
C、和责任不强无直接关系
D、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
E、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11、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的工作程序中的内容?()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启动预案
B、应急协调中心(卫生行政部门)
C、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救助机构
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预防、控制)、人员疏散、医学防护、隔离观察
E、上报国际组织
12、中世纪后期,最早的监测活动主要是下列哪一种监测?()
A、疾病监测
B、公共卫生监测
C、疫情监测
D、气候监测
E、大气监测
1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点?()
A、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
B、系统地汇总、分析资料
C、对资料置之不理
D、系统地评价资料
E、及时反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