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2020 CSCO指南更新解读-外科篇
- 格式:pptx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32
食管癌放化疗要点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将在今年更新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指南,同时还将新发布肾癌、头颈肿瘤、甲状腺癌、肉瘤、胰腺癌、肝癌、血液肿瘤、食管癌等八个指南。
一、CSCO食管癌指南将强调同步放化疗对于潜在可切除的食管癌、食管癌术后、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作用。
1. 潜在可手术食管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从2003年(9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了1116个患者)至2018年(31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了5496个患者)的8个荟萃分析证实: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相比,明显提高了总生存,明显提高了R0切除率,明显提高局部区域控制率,并且没有明显增加围手术期的死亡风险。
对2007年和2011年发表在Langcet oncology上的研究证实:不论腺癌还是鳞癌,潜在可手术的食管癌进行术前同步放化疗患者均有生存获益。
此外,同步放化疗优于序贯放化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降低术前肿瘤分期。
2. 术后的放射治疗多个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包括国内研究)证实:术后放疗能提高食管癌Ⅲ期患者(T3N1M0、T4N0-1M0)OS;术后放疗提高N+患者OS,术后同步放化疗能够提高Ⅲ期患者的OS。
术后放疗为预后良好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3. 局部晚期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国内外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已证实: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比序贯放化疗明显提高OS,降低局部复发率;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有所增加,尚可耐受;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正在研究之中。
自2013年至2017年的几项临床试验研究了同步放化疗+C225的治疗疗效和毒副反应,其中,对比同步放化疗+C225与同步放化疗的研究SCOPE-1和RTOG0436获得了阴性结果。
而我国正在进行的同步放化疗联合厄洛替尼的研究发现,同步放化疗(ENI--选择性淋巴结照射)联合厄洛替尼,2年OS为57.8%,与单纯同步放化疗、同步放化疗(CFI)、同步放化疗(CFI)+厄洛替尼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食管癌已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食管癌的新发病人数达60.4万,死亡人数达54.4万。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虽然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依旧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根据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估计,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24.6万,我国食管癌粗发病率17.8/10万,城市粗发病率为12.6/10万,农村粗发病率为24.6/10万;食管癌死亡病例18.8万,我国食管癌粗死亡率为13.7/10万,城市粗死亡率10.0/10万,农村粗死亡率18.4/10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列全部恶性肿瘤的第6位和第4位。
食管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区域(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泰安、山东济宁、山东菏泽),以及安徽、江苏苏北、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福建闽南等地区。
我国食管癌流行学典型特征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村人口发病率高于城市人口。
然而,自2000年开始,无论城市抑或农村,无论男性抑或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女性发病率下降趋势尤其明显。
我国食管癌主要的组织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为主,已知其发病与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包括烫食、热茶、饮酒、吸烟等,此外还包括食品霉变、炭烤或烟熏制备方式、饮用水、土壤成分或环境微生物菌群等因素。
通过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食管癌发生;针对高危人群开展早期筛查,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各级医疗机构贯彻食管癌早诊早治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通过规范化诊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进一步提升局部进展期与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
只有上述多层面医疗措施充分得到执行,才能从根本上减轻我国民众食管癌疾病负担,因此制定并执行食管癌诊疗指南是必要的,需要各专业医务工作者予以高度重视。
二、食管癌诊断指南(一)症状体征。
1.临床症状典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进食后梗噎感、异物感、烧灼感、停滞感或饱胀感等,伴或不伴有胸骨后疼痛、反酸、胃灼热、嗳气,起初为进普通饮食困难,随后逐渐恶化为仅可进半流质饮食或流质饮食,可伴或不伴有进食后随即出现食糜或黏液反流、咳黄脓痰、发热、胸闷、喘憋、呕吐、呕血、黑便、胸背部疼痛、声音嘶哑或饮水呛咳等。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GUIDELINES OF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 ESOPHAGEAL CANCER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组长李进副组长(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程颖郭军赫捷江泽飞梁军马军秦叔逵王绿化吴一龙徐瑞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0组长王绿化副组长黄镜韩泳涛李印傅剑华毛伟敏秘书王鑫执笔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陈克能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方文涛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樊青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傅剑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韩泳涛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胡兵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黄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梁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李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刘慧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毛伟敏浙江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牟巨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束永前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王贵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王绿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疗科王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吴式琇杭州市肿瘤医院放疗科薛丽燕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袁响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张述山东省肿瘤医院内科赵快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祝淑钗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庄武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顾问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白玉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包永星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曹国春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曹建中山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陈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陈俊强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陈龙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戴广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邓艳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樊祥山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科高树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葛红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龚新雷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肿瘤内科郭石平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韩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韩大力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何义富安徽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侯英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胡春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科黄晓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惠周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姬发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贾军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江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姜宏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姜慧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康明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康晓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李宝生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李鹤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胸外科李涛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李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李志刚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梁玮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刘波山东省肿瘤医院内科刘俊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心外科刘琳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肿瘤科刘思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刘莺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刘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刘月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柳硕岩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外科路平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罗素霞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骆金华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吕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马建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马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毛友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庞青松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彭贵勇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彭林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钱晓萍南京鼓楼医院肿瘤科秦建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屈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盛剑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宋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隋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孙明军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孙新臣江苏省人民医院放疗科孙益峰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谭锋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谭黎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田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王大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王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王晖湖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王澜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王奇峰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科王实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王维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王维威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王哲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王铸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郗彦凤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相加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向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肖菊香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肖泽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徐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许洪伟山东省立医院消化内科许建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于振涛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张百江山东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张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张仁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张小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张艳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赵林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周平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周谦君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外科周炜洵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朱向帜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前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基本任务之一。
2020食管癌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指南解读(完整版)2020食管癌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指南解读(完整版)摘要:概述: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1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新发生的食管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4位。
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癌的最佳手段。
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证据质量和推荐等级专家委员会依据“the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评分系统进行评价。
证据质量的评价是基于对文献质量的综合评估,根据研究的局限性、结果的一致性、证据的直接性和报告偏倚,将文献质量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
推荐等级分为强、中、弱3个等级。
若建议预期获益明显大于预期的不良反应时,推荐等级为“强”;若建议预期获益和预期不良反应相差无几时,或证据质量较低时,推荐等级为“中”或“弱”。
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1术前营养评估及治疗??建议:应对所有病人进行营养评估,以便在术前优化营养状况。
证据质量:低;推荐等级:强。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SPEN)指出在病人初次确诊时应当判断病人是否存在下列情况:①最近的6个月体重减轻>10%~15%;②体质指数(BMI)<18.5kg/m2;③血清白蛋白<30g/L。
接受食管切除术的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高。
2术前营养干预?建议:对于营养高风险的病人,最好选择经胃肠道管饲营养。
证据质量:低;推荐等级:强。
营养风险评分低危的病人应该得到饮食建议,中等风险病人应补充蛋白质和能量,高危病人应考虑采用管饲方式进行肠内支持。
3新辅助治疗后的手术时机建议: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病人手术的最佳时间是化疗结束后3~6周。
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病人的最佳手术时间是放疗结束后6~10周。
证据质量:中;推荐等级:中。
4淋巴切除术食管中下三分之一的T1b~T3/4的腺瘤,推荐二野淋巴结切除术,但应避免损伤喉返神经节。
O药联合化疗显著延长晚期胃癌及食管癌的总生存期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
在中国,胃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瘤种,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占全球胃癌发病数与死亡数的44%与50%。
胃癌的定义较为广泛,包括形成于胃和食管交界处的胃食管连接部(GEJ)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均可被归属于胃癌。
相较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的患病率虽低,却呈持续增长趋势。
由于众多胃癌患者会因病情恶化而无法耐受后续治疗,一线治疗往往是胃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患者取得疗效的最佳机会。
食管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癌症,也是第六大癌症死亡原因。
尽管食管癌的组织学特征因地域而异,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仍然是其中最常见的两大类型,分别占食管癌患者总数的近85%与15%。
大多数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包括其饮食在内的日常生活均会受到影响。
2020年8月11日百时美施贵宝今日宣布,一项名为CheckMate-649,旨在评估与单独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PD-L1表达阳性即联合阳性评分(CPS)≥5 的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或食管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效果的关键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其中,本次分析OS为预先设定的中期分析,PFS为最终分析。
在所有随机人群中,同样观察到OS获益。
纳武利尤单抗是首个且目前唯一与化疗联合用于上述治疗,OS与PFS均优于单独化疗的PD-1抑制剂。
在此项研究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的安全性特征与已知的纳武利尤单抗及胃癌与食管癌一线化疗的安全性特征一致。
食管癌及胃癌患者存在着改善治疗方式的急迫需求。
他们对目前的标准化疗应答短暂,且仅有不足6%的转移性患者能够生存五年以上,免疫治疗助力变革了我们对不同瘤种患者的治疗方式,令人备受鼓舞的CheckMate-649研究结果有望为患者带来优于标准化疗的生存获益。
CheckMate-649是迄今为止在胃癌及食管癌领域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临床研究。
cSC0食管癌诊疗指南2020要点-MEDICAL-CARE-HEALTH-十-一一一一一一目录-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1-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2-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更新要点/3-1食管癌的诊断原则/13-1.1无症状健康人群的食管癌筛查/14-1.2诊断基本则/18-1.3病理学诊断原则/22-1.3.1离理诊断/22-1.3.2附录/28-■1.4期/33-14.1T、N、M的定义/34-1.4.2预后分组/35-1.4.2.1食管鳞状细胞病理TNM分期pTNM预后分组/35-1,42.2食管腺逗/食管胃交界部腺愿病理TNM分期pTM预后分组/37-1.4.2.3食管鳞状细胞庭临床TNM分期cTNM预后分组/40-1.4.24食管腺愿/食管同交界部腺延临床TNM分期cTNM顶后分组/41-17目录-1.4.2.51-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分期YPTNM预后分组(食首鳞状细胞逗与管腺痘/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相同/42-■1.4.3说明/43-2食管癌的治疗原则/45-■2.1非远处转性食管癌的治疗/46-2.1.1早期食首内镇治疗/46-2.12可切除食管癌的治疗148-2..3术后辅助治疗/57-2.1.4常用围手术期化疗方案/61-2.1.5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的疗/66-■2.2转移性食管癌的治疗原则「70-22.1远处转移性食管的治疗原则/70-22.局部区域复发食管海的治疗/72-2.2.3常用转移性/复发食管化疗方案/74-3食管癌的随访/ 1-18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证据特征-CSCO专家共识度-水平-来源-1A-高-严谨的Meta分、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致共识-研究-支持意见会80%-B-基本一致共识,但争议小-支持意见60% 80%-2A-稍低-一殷质量的Meta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一对照研究-2B-一殷质量的Ieta分析、小型随机对照-3-非对照的单臂临床研充、病例报告、专无共识,且争议大-家观点-支持意见<60%》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标准-「级推荐-1A类证据和部分2A类证据-一般情况下,CSC0指南1A类证据和部分专家共识度高旦在中国可及性好的-2A类证据作为I级推荐。
【指南解读】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管癌诊疗指南》解读全⽂发布于《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2020年33卷第4期285-290页通讯作者:韩泳涛E-mail:*******************韩泳涛教授[专家简介]韩泳涛,主任医师,硕⼠研究⽣导师,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副主任。
2019版、2020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管癌诊疗指南》编写组副组长,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FRCS),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管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纵隔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管外科专委会委员,国际⾷管疾病学会(ISDE)会员兼中国区常委,全国⾷管癌临床研究分中⼼负责⼈,全国⾷管癌规范化诊治培训基地负责⼈,国家“⼗⼆·五”、“⼗三·五”⽀撑课题四川组组长,四川省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西部放射治疗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部放疗协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常委,四川省抗癌协会⾷管癌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胸⼼⾎管外科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管癌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管胃结合部肿瘤学组副组长,陕西省抗癌协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常委。
《⾷管癌根治术胸部淋巴结清扫中国专家共识》编委会成员,《⾷管癌》专著副主编,《中国⾷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编委,《⾷管癌微创外科⼿术教程》编委,《癌症》杂志编委。
擅长胸外科肿瘤的⼿术及综合治疗,在⾷管癌微创⼿术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系西部的学术技术带头⼈。
展开剩余88%⾷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排第7位,死亡率排第6位。
中国是⾷管癌⾼发国家,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半,其在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于第5位和第4位。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管癌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2019年在⼈民卫⽣出版社⾸次发表了《⾷管癌诊疗指南》(ISBN 978-7-117-28359-5)。
伴随着⾷管癌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于今年迎来了第⼆次指南更新,现拟对该2020版《⾷管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解读。
2020NCCN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更新要点(全文)01、2020 V4更新自V302、2020 V3更新自V2ESOPH-F——系统治疗原则: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疾病二线及后续治疗新增:若既往未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可作为食管鳞癌二线治疗或后续治疗的优选方案(1类)。
使用剂量为:纳武利尤单抗240mg,静脉注射(第一天),每14天为一周期;纳武利尤单480mg,静脉注射(第一天),每28天为一周期,该推荐是基于III期ATTRACTION-3研究。
应根据既往治疗和PS评分选择二线及后续治疗方案。
其他优选方案包括雷莫芦单抗+紫杉醇用于腺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EGJ],1类;食管腺癌,2A类)、多西他赛(1类)、紫杉醇(1类)、伊立替康(1类)、三氟胸苷+ tipiracil(TAS-102)用于EGJ(1类)(三线或以上治疗)、氟尿嘧啶+伊立替康(2A类)、帕博利珠单抗。
其他推荐方案包括:雷莫芦单抗用于腺癌(EGJ,1类;食管腺癌,2A类)、伊立替康+顺铂(2A类)、恩曲替尼或拉罗替尼用于NTRK融合突变阳性患者(2A类)、多西他赛+伊立替康(2B类)。
在特定情况下可选择:氟尿嘧啶+伊立替康+雷莫芦单抗用于腺癌(2B类)。
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疾病的一线治疗HER2过表达转移性腺癌应加入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氟尿嘧啶+铂类(联合顺铂,1类;曲妥珠单抗+其他铂类,2A类);曲妥珠单抗不推荐与蒽环类药物联用。
一线治疗方案:因毒性较低,优先推荐两药细胞毒化疗;三药细胞毒化疗方案用于PS评分较好且易于经常评估毒性的患者;由于毒性较低,奥沙利铂通常比顺铂优先推荐。
优选推荐方案:氟嘧啶(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2A类)、氟嘧啶(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顺铂(2A类)。
其他推荐方案:氟尿嘧啶+伊立替康(2A类);紫杉醇+顺铂或卡铂(2A 类); 多西他赛+顺铂(2A类); 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2A类); 多西他赛; 紫杉醇; 改良DC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2A类)、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氟尿嘧啶(2A类)、多西他赛+卡铂+氟尿嘧啶(2B 类); ECF方案(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2B类);改良ECF方案(2B类):表柔比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表柔比星+顺铂+卡培他滨、表柔比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2020五大消化道肿瘤CSCO指南重磅发布!食管、肝、胃、肠及GIST肿瘤进展一览无余!由中国临床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办的“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0 China(BOA)”于2020年7月3日顺利在线举行,各大专家学者就最新的CSCO指南做出了总结。
今天小编就为您一网打尽2020 CSCO 食管癌、胃癌、胃肠间质瘤、肝细胞癌和结直肠癌的指南更新要点,一起看下去吧食管癌篇食管癌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肿瘤。
我国食管癌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为主(>90%),与欧美国家食管癌以腺癌为主(约70%)大不相同。
因此临床实践中,《CSCO 食管癌诊疗指南》更符合我国国情。
而本次新版指南在转移性食管鳞癌的治疗原则上有诸多更新,目前一线治疗方案仍是以化疗为主,根据是否有HER2靶点的突变,可根据联合曲妥珠单抗进行治疗。
而在晚期食管癌二线及以上治疗领域,近几年颇受关注的免疫治疗在新版指南中实现了0到1的突破,三大免疫治疗药物正式成为标准治疗。
二线及以上治疗更新要点:•卡瑞利珠单抗:无论PD-L1表达,I级推荐,1A类证据•帕博利珠单抗:治疗CPS ≥ 10的晚期食管鳞癌患者,I级推荐,1A类证据•纳武利尤单抗:无论PD-L1表达,II级推荐,2A类证据1、卡瑞利珠单抗:OS达8.3个月卡瑞利珠单抗是我国首个获批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国产免疫药物。
NMPA批准主要是基于随机、开放、化疗药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ESCORT研究结果,共纳入448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试验结果显示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8.3个月vs 6.2个月,卡瑞利珠单抗降低死亡风险约30%。
ORR分别是20.2%vs 6.4%。
并且无论PD-L1表达状态,患者都可以从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获益。
2、K药:死亡风险降低了66%作为和卡瑞利珠单抗同日获NMPA批准的帕博利珠单抗,批准用于治疗PD-L1≥10%,既往一线全身治疗失败的,局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