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治疗新进展共60页
- 格式:ppt
- 大小:4.95 MB
- 文档页数:60
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新进展
陈玮;吴梦瑶;李亚虎;陶敏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
【年(卷),期】2022(60)26
【摘要】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我国最常见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病理类型,目前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内的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突破,其中对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的研究最为广泛,已逐渐从后线向一线乃至围手术期推进。
靶向治疗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等靶点,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对近年来食管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5页(P115-119)
【作者】陈玮;吴梦瑶;李亚虎;陶敏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
【相关文献】
1.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2.胃癌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3.免疫毒素新进展:肿瘤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结合∗
4.靶向EGFR的食管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
5.癌症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学习班(第一轮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可手术食管鳞癌新辅助这一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方案非常惊艳当前,尽管医疗不断进步,但食管癌的5年生存仍不佳,现有的新辅助放化疗一个重大缺陷,是术后并发症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增加,亟需兼顾疗效和安全性的新方案。
2022年6月,发表在《Front Immunol》的一项单臂研究显示,对于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帕博利珠单抗+化疗值得期待。
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术后并发症严重化疗-免疫治疗被寄予厚望▲▲▲在全球,食管癌(EC)是第七常见癌症相关死亡。
在中国,食管癌是第六常见恶性肿瘤,主要亚型是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
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极低。
仅接受手术的患者,OS率较以往有所提高;尽管如此,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50%。
根据目前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对于T2-4aNxM0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推荐的标准治疗是包括新辅助放化疗在内的多学科治疗。
一项现代随机临床研究CROSS研究,结果显示,在多学科和仅手术队列中,OS分别为48.6和24.0个月。
然而,这种治疗的主要局限性可能是术后的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和肺栓塞)和死亡风险增加。
因此,随着对食管癌肿瘤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进一步了解,正在探索兼顾疗效和安全性的新方法。
在这方面,目前对靶向肿瘤微环境(TME)内免疫细胞的治疗,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
多项临床研究评估了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
在KEYNOTE-181研究中,评价了帕博利珠单抗vs 化疗二线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食管癌。
结果显示,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10的患者,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的12个月OS率分别为43%和20%。
在KEYNOTE-590研究中,评估了帕博利珠单抗+化疗vs化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食管癌。
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化疗-免疫治疗12个月的生存率更高(51% vs 38%)。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进展赵元【摘要】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估计全球每年有20万人死于该病,占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5位[1].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食管癌的治疗是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虽然食管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其中,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一直不佳,其5年生存率维持在8%~30%[2].近年来,随着一些成功的临床试验完成,新辅助治疗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其对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28)012【总页数】3页(P1126-1128)【关键词】食管肿瘤;新辅助治疗【作者】赵元【作者单位】230022安徽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胸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估计全球每年有20万人死于该病,占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5位[1]。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
食管癌的治疗是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
虽然食管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
其中,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一直不佳,其5年生存率维持在8%~30%[2]。
近年来,随着一些成功的临床试验完成,新辅助治疗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其对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1 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及适应证新辅助治疗,是在成功的术后辅助治疗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术前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及新辅助放化疗。
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肿瘤期别或缩小原发肿瘤以确保手术切除的完整性和尽早消灭微小的远处转移灶,从而减少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3]。
对于临床分期为T1、T2期且可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原则上不进行新辅助治疗。
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如T3期(肿瘤侵犯食管壁全层),T4期(肿瘤侵及食管周围组织或器官)及N1期(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为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可以考虑进行新辅助治疗,而后根据疗效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食管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2018年全球新诊断和死亡的食管癌患者分别为57.2和50.8万,为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8和6位。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的国家,病理类型与西方国家不同,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
2014年我国新诊断和死亡的食管鳞癌病例分别为25.8和19.3万,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与病死率的第6和4位。
进展期食管鳞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整体疗效已达平台,尤其在以化疗为主的药物治疗和全身治疗方面,多年来疗效一直无显著提高。
对于复发或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一线化疗的客观缓解率为30%-50%,中位PFS为4-6个月,中位OS为9-12个月。
二线化疗客观缓解率6%-34%,中位PFS为2-4.5个月,中位OS为5-8.1个月。
众多食管鳞癌分子靶向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多以失败告终。
免疫治疗的兴起打破了僵局,2019年III期临床研究KEYNOTE-181发布结果,对于PD-L1 CPS≥10的食管癌的二线治疗,帕博利珠单抗显著优于化疗。
一石激起千层浪,免疫治疗让食管鳞癌的药物治疗与全身治疗领域复燃起希望之光。
本文综述了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包括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鳞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01食管鳞癌的肿瘤疫苗1.1 癌睾抗原肿瘤疫苗食管鳞癌的主动免疫治疗主要为肿瘤疫苗,癌睾抗原为肿瘤疫苗的重要靶点之一。
癌睾是一类通常只在睾丸、早期胚胎发育和胎盘中表达的抗原,个别抗原如MAGE-A12(MAGE)在脑组织中也有表达。
癌睾抗原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极少或不表达,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
表1总结了食管鳞癌中常见的癌睾抗原及其表达情况。
(1)NY-ESO-1整蛋白疫苗与肽疫苗NY-ESO-1(New York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1)是首先在食管鳞癌患者中发现的癌睾抗原,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21%~41%,但同一患者的肿瘤组织细胞间表达差异显著。
2022食管癌的治疗进展(全文)食管癌主要包括食管腺癌(OAC)和食管鳞癌(SCC),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癌症,每年导致约450000人死亡。
虽然既往被视为预后不佳的癌症,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首先,高收入国家癌症生存项目(ICBP SURVMARK-2)的报告了1995-1999年和2011-2014年两个时间段食管癌的生存率,结果显示在七个高收入国家中,OAC和SCC的5年生存率大约翻了一番,其中75岁以下的患者影响最大。
其次,在联合治疗时代,食管癌5年生存率基准接近50%,这在20年内也翻了一番。
此外,通过提高癌症意识,监测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病和癌症分期的进步,增加了黏膜和黏膜下病变的早期检出率,并允许对部分患者进行相对低风险的内镜根除治疗(EET),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以及射频消融术(RFA)等。
外科手术的进步,包括手术切除和淋巴结切除术范围的标准化,围术期护理的改善,以及包括微创和机器人辅助技术在内的一系列方法,为提高患者生存率创造了机会。
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研究的进步,我们对食管癌变和肿瘤生物学的理解逐步加深,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患者结局得以改善。
然而,尽管食管癌的诊疗已经取得了进步,但在日常的多学科团队讨论和决策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内镜下治疗的标准、新辅助治疗的选择、SCC 和OAC 的差异性、对新辅助治疗有明显完全临床反应的患者是否考虑非手术方法或者手术的方式以及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作用等。
粘膜癌和粘膜下癌的内镜治疗食管切除术曾经是高度异型增生(high-grade dysplasia,HGD)或黏膜浸润(mucosal invasion,T1a)患者的标准方法,而在这种情况下,淋巴结转移(<2%)的罕见性支持更有针对性的局部治疗方法。
因此,在最新的美国胃肠病学指南中,EMR和ESD优于持续监测或食管切除术。
目前的治疗推荐为T1b的患者保留食管切除术(粘膜下浸润,其中淋巴结转移发生在约20%的病例中,以及多灶性癌或不适合内镜切除的病变)。
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2023更新要点
2.1.2 可切除食管癌的治疗
cT1b~cT2 N+ 或cT3-cT4a 任何N(胸段食管癌)的Ⅲ级专家推荐修改为“优先推荐参加临床研究;
放化疗后达临床肿瘤完全缓解(影像学完全缓解,且胃镜下观察及深咬活检的病理结果均未提示肿瘤残存),后续密切随访观察+ 挽救性手术(2B 类)”。
2.1.5 不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治疗
删除了Ⅲ级专家推荐中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3 类)”。
仅在注释b 中补充相关说明。
2.2.1 远处转移性食管及食管胃交界部癌的治疗原则
一线治疗:在“HER-2 阴性腺癌”部分:增加“信迪利单抗+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对于
PD-L1 表达CPS ≥ 5 的人群列为Ⅰ级推荐,对于PD-L1 表达CPS<5 或未进行PD-L1 表达检测的人群列为Ⅱ级推荐;增加“替雷利珠单抗+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或替雷利珠单抗+ 顺铂+5-FU(PD-L1 表达阳性)”列为Ⅰ级推荐。
在“鳞癌”部分,增加“斯鲁利单抗+ 顺铂+5-FU”“替雷利珠单抗+ 顺铂+ 紫杉醇,或
替雷利珠单抗+ 顺铂+5FU/ 卡培他滨”,均列为Ⅰ级推荐。
二线及以上治疗:增加“紫杉醇+ 雷莫西尤单抗(腺癌)”列为Ⅰ级推荐。
癌症治疗的新进展与前沿技术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治疗的新进展与前沿技术不断涌现。
这些创新技术的出现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癌症治疗的新进展和前沿技术。
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
通过基因编辑,科学家们可以对细胞进行精准的“修补”和改善。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遗传病和基因缺陷,也可以用于癌症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为癌症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希望。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完全摧毁癌细胞,同时保护正常细胞。
这种方法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副作用小。
2. 免疫治疗技术免疫治疗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
它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让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目前,免疫治疗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种癌症治疗中。
免疫治疗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识别并攻击癌细胞,同时不会影响正常细胞。
此外,免疫治疗还具有长期效果和较小的副作用。
但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免疫治疗的费用较高,只有一部分患者能够负担得起。
3. 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可以检测血液和尿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浓度,以判断是否患上癌症。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盒。
这种技术的发展为癌症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测,并且可以很早地发现癌症。
此外,肿瘤标志物检测还可以监测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
然而,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结果不一定准确;同时,测试过程也需要耗费时间和金钱。
4. 原位癌症治疗技术原位癌症治疗技术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
通过治疗局部病灶,达到治疗整体肿瘤的目的。
常见的原位癌症治疗技术包括电凝、激光、冷冻等。
原位癌症治疗技术的优点在于,治疗过程短暂,创伤小,选择性高,康复期短。
同时,这种方法能够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有效杀灭癌细胞。
癌症治疗新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癌症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每年都有数百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
治疗癌症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针对不同的类型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出现,癌症治疗迎来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它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通过改进免疫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癌症治疗的成功率。
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是采用抗PD-1抗体,这种方法能够刺激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并攻击癌细胞。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一种新的T细胞,称之为“干细胞记忆T 细胞”。
这种T细胞可以在免疫系统攻击结束后存活下来,为免疫系统提供更长时间的支持,从而更好地控制癌症。
此外,另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是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来生成针对特定癌细胞的T细胞。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旧有疗法中常见的问题,如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和治疗后癌细胞复发的问题。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通路或分子来阻止癌症的进展,从而有效地控制癌症。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应用于具有特定致癌基因变异的肿瘤类型。
通过对这些基因变异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设计出可以特异性抑制这些致癌基因的小分子药物。
目前,针对多种恶性肿瘤的小分子药物已被批准临床使用。
除了小分子药物,靶向治疗的另一种新技术是使用CAR-T细胞疗法。
该技术通过将特定抗原受体(CAR)植入T细胞中,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这项技术已被证明对于大多数癌症类型都有效。
入侵和转移阻断入侵和转移是癌症最致命的特征之一。
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治疗方法来阻断肿瘤的入侵和转移。
目前,最新的研究表明,使用一种叫做MET抑制剂的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入侵和转移。
该药物已被用于临床试验,并在用于治疗几种恶性肿瘤时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机器学习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机器学习是一种利用算法和数学模型学习数据模式的方法。
紫杉醇治疗食管癌研究进展何英【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总的5年生存率低于20%。
50%~60%的患者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中位生存期仅有4~8个月。
食管癌常规的治疗以手术和放疗为主,但效果均不理想。
国外回顾性调查报道显示,单纯放疗或手术治疗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和11%。
我国黄国俊教授等报道单纯手术治疗食管癌1373例,5年生存率为29.6%,术后复发或转移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控制食管癌的全身播散是治疗的关键。
既往食管癌的常用化疗方案为顺铂(DDP)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化疗,有效率较低。
近几年国外的研究证明紫杉醇在治疗进展期乳腺癌、卵巢癌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即使对阿霉素、顺铂耐药的病例仍可能有效,目前已积累了大量临床资料。
在此基础上紫杉醇被应用于其他肿瘤的治疗。
在对食管癌的治疗中人们发现紫杉醇对食管癌的作用也很突出,目前人们对于紫杉醇的剂量及联合用药的方法在进行不断的研究。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06(015)006【总页数】4页(P419-422)【关键词】单纯手术治疗;食管癌;紫杉醇;5年生存率;5-氟尿嘧啶;恶性肿瘤;远处转移;单纯放疗【作者】何英【作者单位】066001,秦皇岛市卫生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总的5年生存率低于20%。
50%~60%的患者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中位生存期仅有 4~8个月。
食管癌常规的治疗以手术和放疗为主,但效果均不理想。
国外回顾性调查报道显示,单纯放疗或手术治疗食管癌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6%和 11%。
我国黄国俊教授等[1]报道单纯手术治疗食管癌 1373例,5年生存率为29.6%,术后复发或转移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的主要原因。
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控制食管癌的全身播散是治疗的关键。
既往食管癌的常用化疗方案为顺铂(DDP)与 5-氟尿嘧啶(5-Fu)联合化疗,有效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