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上课用]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22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知识点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政治制度变革的时期。
在北宋时期,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知识点。
一、政治背景 1. 北宋政权的建立:北宋政权于960年建立,初期面临着辽国和西夏的侵袭威胁,需要采取集中力量加以应对。
2. 高宗政权的奠定:在高宗时期,政权稳定,国力逐渐恢复,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制度改革 1. 开创科举制度:北宋开创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地方官员逐渐脱离地方世族势力,由中央统一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2. 设立中央机构:北宋设立了中书省、尚书省等中央机构,负责统筹国家大政方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指导和监督。
3. 精简地方官员:北宋通过减少地方官员数量,使得中央能够更好地掌控地方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财政手段 1. 均田制度:北宋推行均田制度,通过重新分配土地,破坏地方世族的土地专权,减弱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土地的控制。
2. 货币改革:北宋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改革,加强了中央对财政的控制,提高了财政收入,增强了中央集权的实力。
四、军事改革 1. 设立保驾之职:北宋设立了保驾之职,将皇帝的近卫部队直接归中央统一指挥,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
2. 增设禁军:北宋增设禁军,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监督和控制,减少了地方势力对军队的影响。
总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改革、财政手段和军事改革等方面。
通过科举制度、中央机构的设立以及地方官员的精简,北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通过均田制度和货币改革,北宋加强了中央对财政的控制。
通过设立保驾之职和增设禁军,北宋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
这些措施使得北宋中央集权更加稳固,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注意:本文所述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知识点是根据历史事实整理而成,不涉及人工智能等内容。
材料1: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
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材料2:材料3:“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续资治通鉴长编》提示:为什么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禁军轮流驻防造成了什么后果?请先为这个锦囊取一个名字,你觉得这个锦囊妙不妙?请写出你们小组的观点。
(可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考虑)材料1: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注:三司——宋初沿后唐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
三司的设立最初是为了分割宰相的财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后来三司是一个几乎无所不管的部门,它的职权范围涉及了原来的兵户工礼吏部的事务,甚至连监察部门的职权也受到了侵犯,而且还包办了地方州县的所有财政事务。
提示:三司控制了地方财权对中央和地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先为这个锦囊取一个名字,你觉得这个锦囊妙不妙?请写出你们小组的观点。
(可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考虑)材料1:宋太祖吸取唐朝安史之乱的教训,杯酒释兵权后,只用亲信镇守边疆的几大重镇,并且任命为节度使[重二品]。
宋初也就只任命了2-3人,并且权利受到了中央的极度限制,而且多由文官担任,因此宋初节度使的权利被大大的降低。
这还不算什么,在中央节度使只当被赏赐的官名予以颁发,根本一点权利都没有。
材料2: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材料3: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
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提示:宋太祖削弱节度使权利有何影响,撤掉宰相大臣的座位说明了什么?请先为这个锦囊取一个名字,你觉得这个锦囊妙不妙?请写出你们小组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