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
- 格式:ppt
- 大小:16.87 MB
- 文档页数:29
picc置管流程PICC置管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患者输注药物、血液或营养液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第一步,术前准备。
医生要仔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确认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适应症。
术前,患者需要完成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第二步,选择插管途径。
一般情况下,PICC置管有两种途径,即上肢深静脉途径和颈内静脉途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选择适合的插管途径。
第三步,准备PICC导管。
医生要选择合适的PICC导管,常见的有双腔导管和单腔导管,长度一般为40-50cm。
在术前,要完成对导管的消毒和冲洗。
第四步,无菌操作。
在插管前,医生要做好无菌操作,这包括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巾包裹PICC导管等。
第五步,局麻。
PICC置管一般选择局部麻醉,如股骨神经阻滞,以确保患者的操作区域麻木,减轻疼痛感。
第六步,插入导管。
医生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选定的静脉,确保穿刺点无静脉狭窄或血栓形成。
然后插入导丝,并使用显影剂确认导丝位置的准确性。
最后,推入PICC导管,并通过摄影确认导管位置。
第七步,固定导管。
导管插入后,医生要将导管一端的固定方式固定在患者身体上,以确保导管的稳定性。
常见的固定方式有透明贴膜固定法、胶带固定法等。
第八步,进行护理。
导管固定后,医生要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并在导管两端连接止血帽和导管帽,以防止感染和渗漏。
护士要定期对导管进行观察,及时更换导管帽和止血帽。
第九步,记录相关信息。
医生要记录插管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如置管日期、导管长度、插管途径等,以供后续参考。
第十步,教育患者。
医生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PICC导管的护理注意事项,如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
PICC置管护理PICC(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即周围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用于长期静脉输液、静脉营养支持、药物输注等治疗的中心静脉导管。
与传统的静脉通道相比,PICC在操作上更加简便、安全,并能在患者日常生活中提供更大的便利性。
本文将介绍PICC置管的护理要点。
1.护士的护理责任:作为护士,我们需要负责PICC置管的安全操作、术后插管护理以及PICC置管后的日常护理,包括导管修复和更换。
我们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始终保持专业的态度,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2.皮肤护理:在插管前需要对皮肤进行充分清洁,以确保患者皮肤的完整性和预防感染。
皮肤应保持干燥、清洁,并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药膏或粉末。
3.穿刺部位的护理:插管后,需要定期检查穿刺部位,以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出血等异常情况。
定期更换透明敷料,检查插管部位周围的皮肤完整性,并确保敷料牢固不松动。
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4.导管的固定:为了防止导管脱落或过长进入心脏,需要将导管牢固地固定在患者身体上。
可以使用透明敷料、导管夹等方法进行固定。
固定时要确保不遮挡导管插入点,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导管的正常使用。
5.导管的使用与冲洗:在使用PICC导管输液时,需要先将导管与静脉注射连接器连接,确保连接器处于密封状态。
输液结束后,应及时冲洗导管,以防止导管堵塞和感染。
在冲洗时要掌握正确的冲洗方法和使用适当的溶液,避免冲洗过多或过少。
6.导管的修复和更换:在PICC导管的使用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导管断裂、脱落或使用期限到期等情况,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导管。
在修复或更换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合适的导管、清洁工具等,并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
7.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导管脱落、插管不良、感染等。
PICC导管维护PICC导管是一种经皮穿刺中心静脉插管,是一种长期使用的血管输液管道。
在使用PICC导管时,正确的维护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重点介绍PICC导管的维护方法。
首先,PICC导管的皮肤周围应保持干燥和清洁。
使用无菌棉球清洗皮肤,并使用透明敷料覆盖导管插入点。
每日更换敷料,检查导管插入点是否有红肿、渗液、发痒等异常情况。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
其次,PICC导管需定期清洗和冲洗。
每日使用前后都需冲洗导管,确保导管内的血液和药物残留物被彻底清除。
清洗导管时要将无菌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到导管接口,轻轻推入清洗液,再慢慢抽出,重复2~3次。
清洗完毕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接口,以防止导管被污染。
另外,PICC导管的固定也很重要。
导管固定的目的是防止导管移位和脱落,减少导管使用过程中的不适感。
固定导管时要选择适当大小和材质的固定带,固定带的宽度应大于导管的直径,以免导致导管远离静脉。
同时要确保固定带不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固定带应定期检查和更换,防止固定带松动和脱落。
此外,PICC导管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维持导管通畅。
定期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以防止导管被血液和药物残留物堵塞。
在输注药物前后要用注射器抽取并注入无菌生理盐水,以确保药物的完全输注和导管畅通。
最后,PICC导管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
在使用导管前要确保操作者的手部消毒和穿戴无菌手套,避免导管被污染。
注意PICC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细菌侵入。
当导管拔管时,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消毒操作,以预防污染。
综上所述,PICC导管的维护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正确的维护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定期清洗和冲洗导管,正确固定导管,维持导管通畅,预防感染等。
只有合理和科学的维护方法,才能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在使用PICC导管时,务必要妥善维护导管,确保导管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picc取管操作流程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插入至中心静脉的导管,用于输液、输血、药物给药等治疗目的。
PICC取管操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PICC取管操作流程。
首先,护士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包括PICC导管、消毒液、透明敷料、止血带、手套等。
接着,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适合进行PICC取管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首先要洗手并戴上手套。
然后,护士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通常使用碘酒或氯己定等消毒液。
接着,护士要使用止血带将患者的上臂固定住,以便插入PICC导管。
接下来,护士要选择适当的插管位置,通常选择上臂内侧的肘窝处。
在插管之前,护士要先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患者的皮肤,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然后,护士要将PICC导管插入患者的静脉中,直至导管的末端进入中心静脉。
插管完成后,护士要将导管的位置进行固定,通常使用透明敷料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
接着,护士要进行导管的冲洗和连接,确保导管通畅并能够正常使用。
最后,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PICC导管的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护士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包括定期更换敷料、定期冲洗导管等,以确保PICC导管的正常使用。
总的来说,PICC取管操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医疗技术,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护士在进行PICC取管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导管的正常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