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和氩气刀治疗中心气道狭窄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314.90 KB
- 文档页数:2
经电子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联合高频电刀治疗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气道狭窄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近年来,经电子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联合高频电刀治疗气道狭窄的方法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这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引言气道狭窄是指气管、支气管和肺部气道 lumen 直径显著减小,导致通气功能受限。
气道狭窄是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的主要原因。
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肿瘤、遗传因素等,在临床中常见的有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支气管扩张症等。
二、治疗原理1.经电子支气管镜经电子支气管镜是将电子支气管镜设备引入气管和支气管腔内,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内窥手术。
其操作简单,创伤小,能够清晰观察气道情况,对于精确定位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2.氩等离子体凝固氩等离子体凝固技术是一种通过高频交变电场激发氩气原子产生等离子体,利用等离子体的热能使组织蛋白变性,从而实现组织的凝固和切割的一种技术。
它能够快速凝固血管、止血消炎,对于气道狭窄的局部治疗效果显著。
3.高频电刀高频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波产生的热能来切割和凝固组织的一种手术器械。
其操作简便,出血少,创伤小,凝固效果好。
在治疗气道狭窄时,能够精确切割狭窄处的异常组织,恢复气道通畅。
经电子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联合高频电刀治疗气道狭窄的原理是通过氩等离子体凝固和高频电刀切割恢复气道通畅,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三、临床疗效分析本文选取一组50例气道狭窄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30-70岁之间,均进行经电子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联合高频电刀治疗。
治疗后的随访时间为1个月。
在术前,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经CT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气道狭窄的情况。
所有患者术前均无禁忌症,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治疗后1个月,50例患者中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咳嗽、喘息等症状减轻。
电视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治疗复杂大气道狭窄的护理要点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电视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治疗复杂大气道狭窄的护理要点。
方法16例行电视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治疗复杂大气道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电视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治疗复杂大气道狭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电视硬质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复杂大气道狭窄气道梗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患者多会感到费力、呼吸短促和喘鸣,临床症状表现为多汗、面色苍白、身体向前倾斜等[1]。
而电视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对气道梗阻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式[2]。
而为了保证治疗的效果,有效的护理也更加重要。
本研究对行电视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治疗复杂大气道狭窄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4年9月在本院行电视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治疗复杂大气道狭窄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8.2±7.3)岁。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例,两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取仰卧位,颈部过伸,使用牙垫对门齿进行保护。
用石蜡油对电视硬质气管镜镜身进行润滑,之后将其插入气管,螺旋式推进到气道的远端,如果可以尽量到达病变位置。
使用电视硬质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对患者的气道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从而确认病变的性质和部位,接着在电视硬质气管镜的直视下进行电切、氩气刀消融、支架的放置和取出操作。
经电子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联合高频电刀治疗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临床治疗中。
对于气道狭窄的治疗,传统的方法往往效果不佳,患者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
近年来,经电子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联合高频电刀治疗气道狭窄的方法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对这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介绍,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一、治疗原理经电子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联合高频电刀治疗气道狭窄的方法是将氩等离子体凝固和高频电刀技术应用于气道狭窄患者的治疗中。
氩等离子体凝固技术通过释放能量将组织局部加热,使其蛋白变性凝固,进而实现组织的减少和增生。
而高频电刀技术则可以有效地切割组织并止血,减少手术损伤和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清除气道狭窄病变组织,恢复气道通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治疗适应症经电子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联合高频电刀治疗气道狭窄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狭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气管狭窄:包括先天性气道狭窄和后天性气道狭窄等;2. 支气管狭窄: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等引起的气道狭窄;3. 气管支气管异物梗阻后形成的气道狭窄;4. 气管支气管手术后形成的气道狭窄;5. 其他形成的气道狭窄。
三、治疗方法1. 术前准备:对于即将接受经电子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联合高频电刀治疗的患者,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
包括患者的详细病史了解、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影像学检查等。
2. 麻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部位,可选择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等方式。
3. 气道准备:经过麻醉后,医生通过电子支气管镜找到狭窄的部位,用高频电刀对周围组织进行切割,清除梗阻物。
然后使用氩等离子体凝固技术对狭窄部位进行消融治疗,恢复气道通畅。
4. 术后护理: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觉醒后即可正常进食和活动。
经支气管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气管狭窄的效果及护理李春燕;邵荣【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the treatment of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bronchoscopy)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rgen plasma coagulation, APC) in the airway stenosis, summariz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are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and tracheal stenosi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5 patients of laryngeal sten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9 to February 2011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applied ERBE 300-type APC with bronchoscopy. Results: APC treatments by bronchoscopy of 15 patients were all success. 15 patients were given APC treatment for 22 times (10 cases of 1 time, 3 cases of 2 times, 2 cases of 3 times), and some markedly effective of 12 cases (80.00%), mildly effective of 2 cases (13.33%), ineffective of 1 case. The score of shortness of breath score of 15 patients were (1.9 ± 0.4) scores before treatment, and (0.8±0.5) scores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t=7.386, P<0.05). Conclusion: The APC by bronch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tracheal stenosis is safe and effective,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care, the relevant inspection, rational oxygen therapy, general nutrition, adequate anesthesia and good postoperative care need to tak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effect.%目的: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氩等离子体凝固(arge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在气道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喉气管狭窄患者外科治疗和护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 年2 月~2011 年2 月就诊于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5 例喉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应用ERBE 300 型APC 治疗器经纤支镜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5 例患者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成功.15 例患者进行了22 次APC 治疗(10例1 次,3 例2 次,2 例3 次),显效及部分有效12 例(80.00%),轻度有效2 例(13.33%),无效1 例.气促评分:15例患者术前气促评分为(1.9±0.4)分,治疗后为(0.8±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6,P<0.05).结论:经纤支镜APC 治疗气道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合理氧疗、全身营养、充分麻醉以及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保证预期的治疗效果.【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08)035【总页数】3页(P186-188)【关键词】喉狭窄;气管狭窄;耳鼻喉外科手术;扩张术;支架【作者】李春燕;邵荣【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1+2气管狭窄是临床上的一种危重症,患者可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
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和氩气刀治疗中心气道狭窄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8-09-21T16:50:10.210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作者:谭菁[导读] 结论:重视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和氩气刀治疗中心气道狭窄的护理工作,可提高治疗安全性,保障施术顺利,促进患者及早恢复。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和氩气刀治疗中心气道狭窄的护理重点。
方法:选取2016年的3月~2018年的3月在我院接受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和氩气刀治疗的68例中心气道狭窄病患,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SDS、SAS量表评分均更低;研究组患者的配合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结论:重视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和氩气刀治疗中心气道狭窄的护理工作,可提高治疗安全性,保障施术顺利,促进患者及早恢复。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氩气刀中心气道狭窄
中心气道狭窄可被多种因素诱发,有导致患者发生不可控呼吸困难的风险,常常需要进行紧急介入治疗。
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和氩气刀是治疗中心气道狭窄常用术式,在治疗期间,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意义重大[1]。
本文分析了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和氩气刀治疗中心气道狭窄的护理重点,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取68例中心气道狭窄病患做为此次研究对象,均在2016年的3月~2018年的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
通过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有34例患者,两组资料:研究组中有男性28例,女性6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是(57.3±4.5)岁;原发病:肺癌24例,气管异物10例。
对照组中有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是(58.6±4.7)岁;原发病:肺癌25例,气管异物9例。
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院时通过各种检查明确诊断,在严格排查施术禁忌后均接受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和氩气刀治疗。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针对此类患者治疗过程常发生的不良状况,探讨护理对策,予以针对性更强的护理,方法如下: 1.2.1施术前护理①做好高效的评估工作,通过和患者与家属的沟通收集资料,掌握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发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营养状况,帮助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记录各项生命体征、凝血功能、心电图、免疫指标的检查结果,结合诊断情况、治疗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保障病房安静,确保其治疗前和恢复期间获得更多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②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予以相应的干预。
向患者说明不良情绪的治疗和恢复的消极影响,传授给患者进行有效心理调节的正确方法,向其强调治疗的安全性,举例说明以往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其建立信心。
了解患者社会支持情况,动员患者亲友多来探望,多给予家庭的关心,让家庭的温暖帮助患者减轻心理的顾虑。
③进行充足准备,积极改善患者存在异常的身体指标,教会患者怎样正确的咳嗽、咳痰,嘱咐患者在术前将假牙取下,指导其术前6~8h禁食禁水。
术前根据手术方案预见性备齐吸氧装置、呼吸气囊、输液装置、纤支镜、APC导管,准备相关的药品,检查各类仪器的运转情况。
1.2.2施术过程护理术前帮助患者将静脉通道建立,予以心电监护和吸氧,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处理,帮助其保持合适体位,将肢体合理摆放,将电极板在患者上臂或大腿等有丰富肌肉组织的部位妥善固定,将之充分接触皮肤,施术者将支气管镜置入并将局部分泌物洗净后,将APC导管连接并且将氩气气阀打开,合理调节操作模式与气流速度,配合医生将APC导管送至病灶,实施凝固操作后将导管退出,对局部状况进行观察。
进行高频电凝和电圈套操作时,将中心电极放置在患者下肢远端,利用浸泡过生理盐水的大纱布与电极耦合膏,保持良好接触皮肤,将高频电功率调整合适,配合医生完成多方位、多次的电凝操作。
1.2.3施术后护理①术后向家属说明施术情况,告知术后各方面的护理要点。
患者术后多存在眼部、口部、喉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帮助其准确评估疼痛程度,予以相应的疼痛干预对策,先向其说明疼痛是正常状况,不必过于担心,指导其卧床休息,减少说话,在饮食方面选择无刺激性、容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
可以给患者播放音乐、相声,帮助其转移对不适与疼痛的专注。
气胸是接受氩气刀治疗患者常见并发症,要予以重视,帮助患者积极预防,术后密切观察其是否存在胸痛、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若发现异常,及时练习医生。
食管-支气管瘘是肿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后要对患者进食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发现其进食或饮水过程发生呛咳,要予以重视。
②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患者在术后多存在咳痰、咳嗽等症状,分析原因,多在于经高频电灼烧后坏死组织脱落。
在术后,要重点对患者咳嗽持续时间、程度进行观察,记录痰液性质、量、颜色,并确保其呼吸畅通。
若发现患者痰液内存在大部分焦痂,嘱咐其不要紧张,帮助其拍背并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以免发生窒息。
若患者痰液中带血或有少量的咯血状况,一般不必予以特殊处理,可嘱咐其卧床休息,提醒其不要用药咳嗽,若出血较多,可予以止血类药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心理状况,采用SDS、SAS量表进行评分。
评估两组患者的配合度,并调查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获得数据输入SPSS23.0软件实施综合处理,使用x±s代表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SDS、SAS量表评分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SDS、SAS量表评分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SDS、SAS量表评分
3讨论
中心气道狭窄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其病原有良恶性肿瘤、结核、炎性肉芽肿等。
若病情严重患者可能发生呼吸困难且用药无法控制,对其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2-3]。
关于临床治疗中心气道狭窄,常选择介入治疗,尤其近些年介入设备、及时的高速发展,介入治疗应用更加广泛,不仅在诊治方面的效果明显提高,治疗安全性也大幅度提升。
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和氩气刀是治疗中心气道狭窄常用的介入术式,是在支气管镜的辅助下,利用氩气刀通过非接触形式对病灶组织进行凝固的方法[4]。
高频电凝则是通过置入柱状电极通过电热效应在局部产生高热,进而使蛋白质变性、凝固,进而促病灶消失、缩小的治疗方法。
而若要保障患者获得最佳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高效的护理息息相关。
此外,患者受到疾病影响,或对治疗方法认知不足,会导致配合度下降,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需要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施术效率和安全性[5]。
本文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SDS、SAS量表评分均更低;研究组患者的配合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重视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和氩气刀治疗中心气道狭窄的护理工作,可提高治疗安全性,保障施术顺利,促进患者及早恢复。
参考文献:
[1]韦国桢,殷小伟,李超,等.经纤维支气管镜氩气刀治疗气道狭窄[J].中国内镜杂志,2008,2(l4):193-194,197.
[2]白冲,李强.经纤维支气管镜氩气刀治疗气道狭窄[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26(7):424.
[3]王广发.良性中心气道狭窄的介入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3(1):14.
[4]金发光,刘伟.复杂中心气道狭窄的诊断及综合介入治疗现状[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0,14(2):176-179.
[5]张秀梅,范晓云,洪静芳,徐轲,刘荣玉.经电子支气管镜高频电凝和氩气刀治疗中心气道狭窄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13(27):120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