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溶解复习导学案

物质的溶解复习导学案

物质的溶解复习导学案
物质的溶解复习导学案

溶解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⒈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组成,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⒉了解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了解结晶现象

⒊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知识回顾

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

⒈溶液

⑴概念:或分散到里形成的、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⑵基本特征:、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溶液为色,FeSO4溶液为色,Fe2(SO4)3溶液为色

b.溶质可以是、或气体;是最常用的溶剂;最常见的气体溶液为_______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e.均一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有100mL密度为ag/cm3的食盐水,从中取出2mL,其密度为____,这说明溶液具有___性;一杯食盐水,若水份不蒸发,温度不变化,则溶质___从溶液中析出,说明溶液具有____性。

⒉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物质溶于水,水为。

②固体、气体物质溶于液体物质,物质是溶剂。

③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物质的是溶剂。

3.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

①溶于水温度显著升高:、

②溶于水温度显著降低:③溶于水无变化:

4.乳化现象

油渍沾到衣服上,可以用汽油洗去,也可以用洗衣粉洗去,两者利用的原理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⒈概念:在下,向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当溶质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⒉判断方法:

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a.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b.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⒋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浓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稀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种溶质(同一溶剂中)的溶液要比它的溶液浓(填饱和或不饱和)

知识点三溶解度

⒈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0℃时NaCl 的溶解度为36g 含义: 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2)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_____、______的性质(种类) ②______。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______;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______;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_______。

(3)溶解度曲线

例: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 t 3℃时A 的溶解度为 。

② P 点的的含义: 。

③ N 点为t 3℃时A 的 溶液,可通过

、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④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⑤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⑥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⑦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 ,无晶体析出的有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

⑧除去A 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A 与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 ⒉气体的溶解度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自动喷出原因是

喝了汽水会打嗝原因是

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

结晶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如NaCl (海水晒盐);_________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 3 例如:判断下列物质用那种方法分离

CaCO 3 和Na 2CO 3 _______________ KNO 3 和NaCl 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 溶质的质量分数

⒈概念: 与 之比-------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⒉公式: × 100%

公式变形:溶液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稀释题

依据:浓溶液中的____________=稀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

稀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仪器(按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_______、_______、稀释

②仪器(按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知识点五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⒈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⒉计算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⒊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⒋溶液的加浓和浓缩问题

⒌溶液混合问题

三、考点

1.溶液

小强在家庭小实验中把下列物质分别放人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得到溶液的( )

A .酒精

B .纯碱

C .食盐

D .植物油

2.悬浊液、乳浊液及乳化作用

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 .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 .用肥皂液洗衣

D .用沐浴露洗澡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A 、

B 、

C 三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A 、B 、C 烧杯中分别加入25g ,15g ,5g 某固体溶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下图:

a 、________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_________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___中一定是饱和溶液;

b 、三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4.物质的溶解度

(1)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在20℃时,50g 水中加入20g 食盐,充分搅拌后所形成得溶液的质量是( )

A.70g

B.66g

C.68g

D.136g

5.溶解性与溶解度的比较

(1)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 与c 的溶解度

曲线相交于P 点。据图回答:

a.P 点的含义是

b.t 2℃时3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

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c.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是 (填写物质序号)。

d.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时,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写

选项序号)。

A .c >a =b

B .a =b >c

C .a >b >c

D .b >a >c

(2)t ℃时,分别向盛有10g 水的A 、B 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下图1所示的现象。

a.t℃时, (填“A ”或“B ”)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下图2中可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A 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 或 的方法。

6.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考题6】(1)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 B硝酸铵C蔗糖D熟石灰

(2)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

滴有红墨水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②氯化钠固体③蔗糖固体④CaO固体⑤氢氧化钠固体

7.溶解度曲线

【考题7】(1)如图所示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在____℃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在高于t1℃时,物质的溶解度A_____B(填“>”、“=”或“<”〕

c.若将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t2℃时的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①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8.计算题

(1)将一瓶80g10%的NaCl溶液分为2等份,若将其中一份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应加入多少克水,若将另一份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多少克NaCl或蒸发掉多少克水?

小结:若将质量分数增大一倍蒸发掉水的质量是原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加入水的质量是原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补充: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5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根据所得数据计算:

⑴5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

⑵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教师版-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一册1-3《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溶液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共2课时) 第1课时自学-诊断 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初步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学会对比试验; 3. 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物质溶解性的现象,明确各物质溶解性规律。 二、问题导学: 1.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是:温度,大部分物质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不变,只有极少数物质如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其含义为:在20℃时,100g水中能最多溶解36g食盐,20℃时在50g 水中加入20g食盐,求所得溶液质量是70g ,其溶质质量分数是28.57%。 三、学情诊断: 【诊断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液的溶解度是36g B.在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 C.氯化钠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大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B 【诊断2】用“>”“<”“=”填空: (1)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 100mL (2)5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 20℃时熟石灰的溶解度 (3)20℃时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 140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4)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则20℃时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1.6%。 【答案】(1)<(2)<(3)<(4)< 第1课时问题-探究 四、探究重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五、问题记录: 六、论证演练: 第1课时觉悟-发展 七、水平过关: 1.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在60℃时,将60gKNO3投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54.5% B.37.5% C.52.4% D.47.5% 【答案】C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 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 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 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 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

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 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 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 相同。 例题(98年广西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 ℃降低到t ℃,只有Z无晶体析出 (B) t℃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 (D) 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蒸发结晶、物质的提纯及质量分数与 溶解度的换算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溶解度曲线图 并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43.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 课题: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课时安排:一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 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 互转化;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技能: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 其影响因素;认识溶解度、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重点: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气体溶解度及其 影响因素。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 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 定义时,你认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 2.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 可从溶解度曲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 纳) 3.要将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你可采用哪些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现在我们先来回答下面几个 问题(板书):①什么叫做溶液;②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③什么叫做溶质、溶 剂。④蔗糖溶液中,它的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⑤氯化钠溶液中,它的溶质、 溶剂又分别是什么?我们知道氯化钠能溶于水中,但是否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 量的水中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题2《溶解度》,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33页, 快速阅读活动与探究的第一个实验。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阅读教材33—34页,完成下列表格) 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5g氯化钠,搅拌 再加15mL水,搅拌 内容学习注解操作现象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加热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结论: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大部分固体物质)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三)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不同的溶质: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在下,某固体物质在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的质量。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g溶剂(一般指水) 状态:饱和 单位:克 讨论: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的含义 温度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的质量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课本P36上的资料卡片) 2.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 通过绘制、观察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你得到什么信息? 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查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还有可以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 通过观察这两图可以知道有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钾、氯化铵。 只有少数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少,例如氯化钠。 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例如熟石灰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知识点的认识】 所谓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就是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单位为克/g),横坐标表示温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为℃),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 (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3.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命题方向】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2 物质的溶解性 导学案

物质的溶解性 一、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引导学生探究溶质溶解在溶剂里能力,以学生动手 实验为手段、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以小组 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初步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感觉化学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培养热爱化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对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具准备]:相关实验用品的准备、PPT文稿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探究模式

外因温度 气体 压强 课堂练习(见附录) 课后延伸 附录: 巩固练习: 1、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性质 C、温度的高低 D、压力的大小 2、气体物质的溶解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性质 C、气体的多少 D、压力的大小 3、清洗沾有油污的餐具,下列方法中,清洗效果最好的是…………………………() A、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 B、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 C、只用热水 D、只用冷水 4、养鱼专业户张大伯,在闷热的夏天发现鱼塘里的鱼总是要游到水面上来,若不及时 采取措施,常常会出现大量鱼死亡的现象,请大家给张大伯想一些办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课堂练习: 1、t1℃时,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5克X物质,t2℃时,5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克Y 物质,则X、Y在水中的溶解性…………………………………………………………() A、X>Y B、X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连续几年都是山西省中考的命题热点,明确其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很有必要。下面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评析,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联系,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概念。 溶解度S (克)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确定某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3、 可以看出改变温度析出的晶体量的多少 如右图所示,高温下溶解度为S 2,低温下为S 1的晶体为S 2-S 1(100克水中)。 4、 判断某点时的溶液是否饱和 从图中明显看出,在曲线上和曲线以上部分所含该物质已等于或大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则为不饱和溶液。 5、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溶解度S (克) 温度 温度 (图一) (图二) 如图一,A 点处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饱和溶液,只需从A 点向溶解度曲线引一横一竖两条线,即可看出转化方法:降温和增或加溶质、蒸发溶剂(可理解为相对增加溶质)。反之,从曲线上某一点(饱和)向下向右引两条直线,即可看出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图二):升温或增加溶剂(相当于相对地减少溶质)。 6、判断改变温度时,溶液的各量的变化 如上图二,若要判断从饱和溶液A 到B 时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由A 到B 那条线上只是改变温度,溶质、溶剂并没有增减。其它经常考查的溶液的质量、溶解度、饱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也能做出判断,依次为不变、增大、不饱和、不变。 7、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从该温度处引一条垂直于温度轴的直线与溶解度曲线 有交点,哪个交点在上就表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常常 考查的是(如右图):a 的溶解度比b 的大。但是从图上很 容易看出,因为两图像上升过程中有交点,故两物质溶解度 的大小应为三种情况,交点前一种,交点后一种,交点处二 者相等。 8、交点处的意义 交点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还可以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当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若质量相同,所含溶质的质量也相同。 9、判断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 S(g)

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先华初级中学九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4(无答案) 新人教版

重庆市巴南区麻柳嘴镇先华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导学案4(无答 案)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气体溶解度的涵义及影响因素; 2.知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预习】 【情境导入】黎明时分,池塘里的鱼儿为什么在水面浮游呢?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四:气体溶解度 一、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外在因素 【交流讨论】课本P38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系呢? 1.打开汽水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 2.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还与有关; 3.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 【归纳小结】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越高,溶解度越小;越大溶解度越大。 二、气体溶解度的涵义 【阅读】课本P38,气体溶解度的定义。 ⑴定义:气体在为101KPa和一定时,气体溶解在体积水里达到状态时的气体。如: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即:在101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 ⑵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⑶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阅读】课本P39,知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2.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增大汽水中CO2的溶解度?或。 3.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4.如何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回顾反思】想想你有哪些疑惑?还有什么知识想进一步探究?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40.1.~10. 1.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从液体中冒出,此时气体溶解度,其原因。 2.20℃时,氧气溶解度为0.031,是指条件下,一体积水里溶解氧气即达到饱和。 3.(多选)下列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A.熟石灰 B.食盐 C.硝酸钾 D.氧气

溶解度导学案1(九年级化学)

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陈培亮审核:化学备课组班级姓名家长签名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2.学会跟溶解度曲线有关的数据处理。 【温故知新】 1.溶解度的四个要素分别是、、、。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内因)、(外因)。 3.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强越,气体溶解度越;温度越,气体溶解度越。 【参与学习】 一、了解和分析溶解度曲线 1.根据课本P36自己画的图,找出25℃和85℃时NaCl和 KNO3的溶解度。 2.右图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P点的表示意义是什么? 在O点和Q点时, 溶液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3.分析课本P37图9-12,思考: (1)溶解度的交点的表示意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响越大?

3.除此之外,你还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什么信息? 练习:课本P40“练习与应用”第4题 二、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溶质结晶方法的选择 1.分析课本P37图9-12和图9-13,归纳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例 如等。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例如 等。 (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例如等。练习: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填“A”或“B”)物质;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2.如何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固体?能否用相同的方法在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或者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为什么? 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小结: (1)若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而升高而增大,通常采用(填结晶方法,下同)

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情况 单质 1、【金属单质 ....】:所有金属几乎难溶于水(但一些金属由于很活泼,在常温下能够和水发生反应:例如K、Ca、Na等)。 2、【非金属单质 .....】:①(固态)C、S、P等难溶于水; ②(气态) N2、H2 等难溶于水,O2 不易溶于水。 化合物 1、【酸的溶解性 .....】 【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2、【碱的溶解性 .....】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的碱大部分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 ▲其中AgOH 为白色固体,属于碱,常温下AgOH极不稳

定,易分解为棕褐色难溶于水的氧化银固体.低温下可制得氢氧化银在水中的白色沉淀,Ca(OH)2为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3、【盐的溶解性 .....】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 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Ag2SO4、CaSO4微溶于水, 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绝大部分不溶于水,一些微溶于水或者遇到水发生水解。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CaCO3、BaCO3、Ag2 CO3等】 4、【氧化物的溶解性 .......】 ▲金属氧化物一般都不溶解,例如:CuO, Fe2O3, Fe3O4 ,MgO, Al2O3 ,MnO2等, 其中CaO能与水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①难溶于水,例如:CO、NO等。 ②可溶于水,例如:CO2(其中CO2 溶于水后又能与水反应)。 ③易溶于水:例如:SO2、NO2等。 5、【其他 ......】 ..物质的溶解性 ▲①难溶于水:CH4 ;②易溶于水: HCl、NH3 (其中NH3溶于水后又能与水反应)、葡萄糖、蔗糖等。

化学常见常见沉淀及溶解性口诀

常见沉淀 白色: BaSO4/BaCO3/CaCO3/AgCl/Ag2CO3/Mg(OH)2/Fe(OH)2/Al(OH)3/CuCO3/ZnCO3/MnCO3/ Zn(OH)2 Fe(OH)2 蓝色:Cu(OH)2 浅黄色:AgBr 红褐色:Fe(OH)3 沉淀鉴别 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AgBr淡黄色沉淀AgI ,Ag3PO4黄色沉淀CuO 黑色沉淀Cu2O 红色沉淀Fe2O3 红棕色沉淀FeO 黑色沉淀FeS2 黄色沉淀PbS 黑色沉淀FeCO3 灰色沉淀Ag2CO3 黄色沉淀AgBr 浅黄色沉淀AgCl 白色沉淀Cu2(OH)2CO3 暗绿色沉淀B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CaCO3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溶的碳酸盐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不溶的碱、金属氧化物白色沉淀(且有CO2生成)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相关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盐酸盐银不溶 硫酸盐钡不溶 白色沉淀: CaCO3. BaCO3 . BaSO4. AgCL. Mg(OH)2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不建议死记硬背,只需记住每个阴离子里哪个不溶即可,钾钠铵硝都溶 溶解性口诀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 硫酸盐除去钡银铅钙。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 氢氧根多溶一个钡④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⑤ 注: 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不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也是沉淀);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碱性物质中除了钾离子钠离子铵离子锂离子还有钡离子也可溶 ⑤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溶解性口诀二 钾、钠、铵盐、硝酸盐; 氯化物除银、亚汞; 硫酸盐除钡和铅;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说明,以上四句歌谣概括了8类相加在水中溶解与不溶的情况。 溶解性口诀三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溶解性口诀四 钾、钠、硝酸溶,(钾盐、钠盐和硝酸盐都溶于水。) 盐酸除银(亚)汞,(盐酸盐里除氯化银和氯化亚汞外都溶。) 再说硫酸盐,不容有钡、铅,(硫酸盐中不溶的是硫酸钡和硫酸铅。) 其余几类盐,(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 只溶钾、钠、铵,(只有相应的钾盐、钠盐和铵盐可溶) 最后说碱类,钾、钠、铵和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氨水可溶)另有几种微溶物,可单独记住。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2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 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例1:(2010?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 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 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例2、(2009?泰州)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 (1)t 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 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填写 “>”、“<”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 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1

《物质的溶解性》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演示]:汽油洗油漆的实验 提问:你知道汽油为什么能洗掉油漆吗? [学生回答]:是因为油漆能溶于汽油中 [教师问]:在生活中你对有关的物质溶解有什么现象和疑问吗? 二、[导出]新课《物质的溶解性》 学生提出疑问:如 1、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 2、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3、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吗? 4、蔗糖能溶解在所有的物质中吗? 5、气体能溶解在液体中吗? 6、物质溶解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放出热量? [教师]:我们这堂课就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教师]:科学探究有那些步骤? [学生]: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成果交流[教师]: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我们现在已经提出了问题,然后应该怎么办?[学生]:建立假设。 [教师提问]:你能假设吗? [学生回答]: [教师]:建立假设以后又该如何呢? [学生回答]:设计实验 [教师]:如何设计呢?

[学生回答]: [教师]: 好,接下来我们就对第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一(并完成表格):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 学生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二(并完成表格):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学生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的。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三(并完成表格):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吗? 学生得出结论:蔗糖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四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四(并完成表格):蔗糖能溶解在所有的物质中吗? 学生得出结论:某物质在不同的其它物质中溶解能力也不同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五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五(并完成表格):气体能溶解在液体中吗? 学生得出结论:气体能溶解在液体中,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大量气泡从水中冒出。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六个问题的探究和收集证据 探索活动六(并完成表格):物质溶解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放出热量? 学生得出结论:物质溶解时,有的吸热,有的放热。 [教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呢? 三、小结[学生总结] 四、随堂练习 [书本P145讨论思考] 1、为什么用洗洁精能很容易地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油污能够溶解在洗洁精里,所以能很容易被除去。 2、一些工厂向河里排放热水,造成河里的鱼缺少氧气而死亡。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学生思考回答]:因为排入热水后,河水温度升高,造成水中氧气的溶解能力减弱,所以河里的鱼就会因缺氧而死亡。 五、作业 完成做业本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练习(含答案) 夯实基础 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此时,2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 A.36 g B.3.6 g C.7.2 g D.10 g 2.现有一杯20 ℃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能改变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是( ) A.加硝酸钾 B.充分搅拌 C.恒温蒸发水 D.升高温度 3.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图K13-1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到的仪器: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 B.蒸发操作结束后,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 C.用药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固体直接转移到纸上 D.实验结束后所得到的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5.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11∶21 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

6. 图K13-2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13-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 2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B.t 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 ℃后,溶液仍饱和 C.t 1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 ℃,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某盐化工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K13-3所示,请回答: 图K13-3 (1)t 1 ℃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t 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 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表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含答案)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一、单选题(共7道,每道14分) 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30 g甲加入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t2℃时,N点表示乙的不饱和溶液 D.M点和N点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 解题思路:A.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两物质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等,A正确。 B.t1℃时,甲的溶解度为25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25 g甲,所以30 g甲加入100 g水中,有固体剩余,所形成溶液为饱和溶液,B正确。 C.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溶液是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是该温度下有溶质剩余的饱和溶液。根据分析,t2℃时,N点表示的是乙的饱和溶液,C错误。 D.M点的甲溶液表示的是甲在t1℃下的饱和溶液,其溶剂质量为100 g,溶质质量为25 g;N点的甲溶液表示的是甲在t2℃下的不饱和溶液,但其溶剂质量仍为100 g,溶质质量仍为25 g,所以两点的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正确。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12 g的甲加入到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2 g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分离提纯甲 答案:B 解题思路:A.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 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20 g甲,则5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甲,将12 g的甲加入到50 g水中,会有2 g甲剩余,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应该为50 g+10 g=60 g,A错误。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 ①对于甲,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是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剂、溶质的量均不变,所以升温至t3℃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同理对于乙,升温至t3℃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根据分析,现在只需比较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对饱和溶液来说,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由图可知,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综上,B正确。 C.由图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用降低温度的方法,C错误。 D.由图可知,甲相对乙来说,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要提纯甲,需采用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的结晶方法,即降温结晶;蒸发结晶(蒸发溶剂结晶)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D错误。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均为30% B.t3℃时,A、B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 C.将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 B D.a、b、c、d处A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a b c d 答案:C

沪教版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2 件。 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区别。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发现。通过实验引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意识。教学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及相互转化的方法。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一、知识链接: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物,叫做溶液。溶液由和 两部分组成。 2、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硝酸钾溶液,食盐水,澄清石灰水,稀硫酸,医用酒 精,碘酒,稀盐酸。 3、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某活动小组需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做实验。怎样使硝酸钾固体较快的溶于水中?请提出你的. 操作建议,并说明理由。 建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议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1、通常把一种物质_______在另一种物质里的______叫做溶解性。 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剂中, ___________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_的饱和溶液 3、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剂中, ___________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_的不饱和溶液 三、合作探究: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1现象:在相同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蔗糖较______,溶解的熟石灰较______。 结论:_______物质在________溶剂中的溶解性_____ 实验2现象:食用油不易溶解于_______,易溶解__________。 结论:_______物质在________溶剂中的溶解性______ 实验3现象:硝酸钾_____前不能_____溶解,_____后______溶解。结论:________物质在_______溶剂中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中考化学总复习滚动小专题(五)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试题

滚动小专题(五)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6·成都)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1℃时,a点表示乙的饱和溶液 C.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 D.t2℃时,将甲和乙各15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2.(2015·孝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 g a的饱和溶液 3.(2014·鄂州)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t2℃时将5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 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4.(2014·黄冈)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C)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至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 g a物质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5.(2016·咸宁)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绘图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性复习课学案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复习课学案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例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同时也受温度 的影响。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 3.下列能确定为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将大量溶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B.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不再溶解 C.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不再溶解 D.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溶液浓度大的一定是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4.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三、溶解度涵义、溶解度曲线应用、结晶 5、右图是A(硝酸钾)、B(氯化钠)、C(氢氧化钙)三种物 质的溶解度曲线。 (1)Q点的含义是。 (2)30℃时,15g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为。 (3)在2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 三者的质量分数关系是_______ ______; 如降至1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 __,无晶体析出的是___ ___。 (4)像B(氯化钠)这种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小的物质通常采取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 四、自我检测 6.农业上常用饱和食盐水进行选种。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后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设温度保持不变)。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解度变小B.食盐水在空气中变质而不能继续使用C.溶液依然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水分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7.要把KNO3、NaCl、CuO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分离,加适量水搅拌后,正确的分离方法是( ) A.先结晶再过滤B.先过滤再结晶 C.只需两次过滤D.先过滤,再结晶,进行第二次过滤后蒸发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

高中化学常用物质溶解性表及沉淀颜色 Fe2O3+3H2SO4= Fe2(SO4)3+3H2O 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铁器除锈 AI2O3+3H2SO4= AI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CuO+H2SO4=CuSO4+H2O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ZnO+H2SO4=Z n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MgO+H2SO4=MgSO4+H2O 白色固体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蓝色固体溶解 Ca(OH)2+H2SO4=CaSO4+2H2O Mg(OH)2+H2SO4=MgSO4+2H2O 白色固体溶解 2AI(OH)3+3H2SO4=AI2(SO4)3+3H2O 白色固体溶解 2Fe(OH)3+3H2SO4=Fe2(SO4)3+3H2O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Ba(OH)2+ H2SO4=BaSO4+2H2O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 SO42的原理 BaCI2+ H2SO4=BaSO4+2HCI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 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 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检验 SO42的原理 Na2O+2HNO3=2NaNO3+H2O CuO+2HNO3=Cu(NO3)2+H2O ZnO+2HNO3=Z n(NO3)2+ H2O MgO+2HNO3=Mg(NO3)2+ H2O CaO+2HNO3=Ca(NO3)2+ H2O NaOH+HNO3=NaNO3+ H2O Cu(OH)2+2HNO3=Cu(NO3)2+2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AI(OH)3+3HNO3=AI(NO3)3+3H2O Ca(OH)2+2HNO3=Ca(NO3)2+2H2O Fe(OH)3+3HNO3=Fe(NO3)3+3H2O 3NaOH + H3PO4=3H2O + Na3PO4 白色固体溶解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白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蓝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白色固体溶解 红褐色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汇总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3.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不同物质在相对应的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已超过该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过饱和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还没有达到溶解度的量,溶液是不饱和的。 5.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是: (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 (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4)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NaCl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NaCl 和NaNO3可用降温结晶法。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1℃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______。 (2)m点表示在t3℃下,a溶液是______溶液,b溶液是______溶液,c溶液是______ 溶液。 (3)n点表示在t2℃时,______和______物质的______相同。 (4)在t3℃时,a、b、c分别在50g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5)从a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a最好的方法是______;要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6)为了从混有少量的c物质的a物质的溶液中提取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溶解度练习题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