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设计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设计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设计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设计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2.了解溶解度的含义,了解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学习重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 学习难点:溶解度曲线的运用

【课前回顾】: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泉水 B .硬水 C .盐水 D .冰水 2.用NaOH 固体、NaCl 固体、NH 4NO 3固体填空:

向图中的试管里加入不与水反应的某物质后,原U 管内在同一水

平面上红墨水右边的液面上升,左边的液面下降,则加入的物质是 ;若左边的液面上升,右边的液面下降,则加入的物质是 。

第一课时

讨论与归纳:

1. 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

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3.若某饱和溶液中有部分未溶解的溶质,这部分未溶解的溶质是溶液组成的一部分吗?

4.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高锰酸钾吗?说明了什么?

思考与讨论:1.定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强调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2.结合两个实验,你能说说如何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吗?

总结归纳: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般有如下转化规律:

※特例:Ca (OH )2

2.固体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________。结晶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结晶后的溶液一定是一种_______________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针对练习】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 3溶液中逐渐加入NaNO 3晶体,下列图象中,与加入NaNO 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事实相符的是( )

【反馈检测】

1.向10g 水中加入6g 蔗糖,搅拌后,还剩余2g 蔗糖未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 ,此

时的溶液是 溶液(“饱和”或“不饱和”)。

2.用“饱和”或“不饱和”填空:(1)将20℃的KNO 3饱和溶液升温至60℃后的溶液是

溶液。(2)20℃时在盛有20g 水的烧杯中加入5g 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 固体剩余,则

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若温度保持不变,向烧杯中加入10g 水,充

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 溶液。

3.汗水中因含有 等物质,所以有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常出现白色的

斑迹,其原因是 ,斑迹主要是 。

不饱和 溶液

A B C D

第二课时

【课前回顾】1在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_____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的饱和溶液。

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_________。【探究新知】:

【活动1】固体溶解度

1.概念:固体溶解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讨论:1.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是什么?

2.“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是多少?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针对训练】1.下列有关A物质的溶解度,是否正确?为什么?

(1)20℃时,20gA物质溶解在5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2)40gA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3)20℃时,40gA物质溶解在100g水中,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4)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A物质,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指的是。那么在60℃时配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m(溶质):m(溶剂):m(溶液)= 。

2.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1)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2)溶解性的强弱用___________表示。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________和_________本身的性质;(2)外因:_________。

【活动2】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1.固体溶解度曲线常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

2.观察书本图9-12和9-13,归纳:

(1)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_______,如________;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_______,如;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2)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溶液是;

②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所示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且有部分;④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

思考与讨论:1.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如何相互转化?

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的结晶方法:

(1)降温结晶——适用于,例如。(2)蒸发结晶——适用于,例如。【针对训练】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⑴a、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a

b

c

⑵点A的含义是

⑶在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⑷等质量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无晶体析

出的是。

【活动3】气体溶解度

概念: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____________和一定________时,气体溶解在______水里

达到___________时的___________。

交流讨论:⑴“20℃时,氯气的溶解度是2.5”,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⑵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⑶打开雪碧瓶产生大量气泡。

小结归纳: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⑴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_________;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

⑵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_________;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

【反馈检测】

1.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2.下列因素:①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

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有()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3.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1℃时,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3)在t2℃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成A、B、C三种饱和溶液,其中以___________为溶质

的饱和溶液质量大。

0.01g 20℃时的溶解度

/℃

(4)M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