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动的危害及其临床意义
- 格式:pptx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58
血糖波动范围是多少血糖波动对身体有影响,但也有一个正常值范围,那么你知道血糖波动范围是多少吗?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血糖波动范围是多少,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血糖波动的正常范围人体的血糖是由一对矛盾的激素调节的:他们就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的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动员肝脏的储备糖原,释放入血液,导致血糖上升;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过高的时候胰岛素的B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变成肝糖原储备或者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1、空腹血糖正常值:3.9--6.2mmoL/L2、餐后一小时血糖正常值:7.8--9.0mmoL/L3、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3.9-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高6.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这些人要注意了是血糖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
这种情况会有二种结果,如果进行有效干预控制血糖正常值有可能防止发病,如果没有有效控制则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也要等同于糖尿病的治疗。
你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有效的进行控制,采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经常进行血糖监测、充分了解糖尿病知识。
这四项要始终贯穿于你的整个治疗中为基础治疗。
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6.0mmol/L称为高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为小于11.1mmol/l。
发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及时调整药物血糖值直接反映实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血糖控制是指全天血糖的总体控制。
很多因素可引起病友的血糖波动,如不合理的饮食、过量饮酒、运动不当、药物影响(降糖药或其它药应用不当)、情绪波动:应激状态(如感冒、发热、外伤、手术、妊娠以及体内有其他慢性疾病等)。
不少病友的血糖可整天处于波动状态。
自我监测血糖,就是要了解一天中血糖值的波动情况。
血糖的监测,应包括三餐前后与夜间血糖的监测。
影响血糖波动的5个因素生活作息饮食、身体活动、睡眠的时间与状况不同,血糖就会随之改变。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血糖监测,就是指对血糖值的定期检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更好掌握血糖变化,无论是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还是对糖尿病患者的规律生活、运动饮食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临床上的血糖监测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血糖监测的基本意义临床上所说的血糖,通常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一般来说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部分都来自于葡萄糖,因此,身体中的血糖必须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才能满足身体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在临床的血糖监测上,血糖的正常值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
其中空腹血糖指的是隔夜空腹,并且至少8小时内未进任何糖类,而饮水除外,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89-6.11mmol/L。
这种情况下所检定的血糖值能够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至于餐后两小时血糖,它反映的则是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就是进餐后食物对胰岛B细胞产生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通过血糖监测,可以为确诊糖尿病提供出关键指标。
一般来说如果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是餐后血糖≥11.1 mmol/l,而且糖耐量实验两小时血糖≥11.1mmol/l,这种基本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总之,身体内的血糖无论过高还是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比较大的损伤。
当身体内血糖过低的时候,会出现头昏、四肢无力以及心慌等症状,严重的时候甚至有导致死亡的风险。
而如果血糖含量过高的话,葡萄糖就会从肾脏排出,最终形成糖尿,导致体内的营养物质流失,并且会有一系列的感染并发症。
所以通过血糖监测及时的对这些症状采取措施,对于身体健康有着很积极的意义。
不同时间段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除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这两种临床重要指标外,还有着餐前血糖、睡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以及随机血糖等指标。
毫无疑问这些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监测指标都有着各自的临床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空腹血糖监测主要有着3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空腹血糖监测指标能够反映糖尿病患者在无糖符合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并且对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情况进行反映。
解读体检项目中血糖异常指标的意义与诊断方法体检作为一种常规的健康检查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体检中,血糖异常指标是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其结果可以反映人体内血糖水平的高低,进而对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与管理提供依据。
在本文中,将对体检项目中血糖异常指标的意义以及诊断方法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血糖异常指标的意义血糖异常指标是指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或偏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血糖水平,以保证各种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运行。
血糖过高或过低都可能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1. 高血糖的意义:高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长期高血糖可能引发糖尿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导致代谢性疾病的发展等。
因此,体检中血糖高于正常范围的指标可能暗示患者存在糖尿病的风险,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2. 低血糖的意义:低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过多、胃肠吸收障碍、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低血糖可能导致大脑供能不足,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低血糖还可能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体检中血糖低于正常范围的指标也需要引起重视。
二、诊断血糖异常的方法在体检中,诊断血糖异常通常会根据血液中的血糖浓度来确定。
常用的诊断血糖异常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空腹血糖测量(FPG):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血糖监测方法,通常在早晨空腹时进行,其测量结果能够反映人体在未进食状态下的血糖水平。
在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浓度应该在3.9-6.1mmol/L之间。
超过此范围的数值可能提示血糖异常。
2. 餐后血糖测量(2hPG):这种测量方法是在进餐后2个小时进行,其结果能够反映人体对饭后血糖的调节能力。
在正常情况下,餐后血糖浓度应该在3.9-7.8mmol/L之间。
若超过此范围,则可能存在餐后血糖异常。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是指红细胞中与葡萄糖结合后形成的一种糖化的血红蛋白。
正常人血糖波动范围血糖波动大的危害我们都知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严格的控制血糖是防止并发症的唯一途径,血糖波动大危害性是很大的。
那么血糖波动大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WTT带你一一理解!血糖波动大的危害波动性高血糖的危害于高血糖和波动性两个方面。
其中高血糖是一个慢性持续的过程,对糖尿病的危害众所周知;波动性指急性血糖升高,对机体是一个急性的“应激”事件。
近年来,血糖波动对机体的影响越来越被关注。
研究说明,血糖波动的危害大于持续高血糖的危害。
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波动大,还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与死亡率。
血糖波动致心血管不良预后的可能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内皮受损、炎症过程激活、凝血机制活化等。
根底研究证实:组织细胞对于稳定的高血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才能,而当处于反复波动的高血糖环境时。
这种适应才能欠缺,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开展。
临床研究证实: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一般说来,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血糖波动大是什么原因造成血糖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最主要的原因是餐后血糖的升高(“餐后血糖漂移”)。
餐后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显着大于稳定、持续的高血糖,这如同海水波浪冲击对海岸堤坝的破坏力大于相对平静的海水。
另一个原因是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低血糖。
为了减少血管并发症,要强调血糖达标,但血糖越接近理想的目的值,也越逼近低血糖的阴影。
一次严重的医性低血糖诱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良好维持血糖所带来的好处。
怎样减少血糖波动精细调控血糖,减少血糖波动的措施有:亲密监测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除了餐后2小时血糖,还应酌情监测餐后半小时、1小时血糖),患者应自己装备血糖仪,进展自我血糖监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新型降糖药物,到达既能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又能减少低血糖风险的目的,如选用胰岛素类似物、新一代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的控释或缓释剂型、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等;根据患者详细情况进展个体化治疗;每种药物不要使用到最大量,提倡早期结合用药。
正常人的血糖波动规律
一、正常人的血糖波动规律二、血糖波动的危害三、血糖波动的控制
正常人的血糖波动规律1、什么是血糖
血清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
如果血糖浓度超过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
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
小粒径负离子,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
对于降糖有良好的疗效。
2、血糖波动的原因
运动影响:运动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糖尿病的病人需要强调运动,如果不运动的话,血糖水平就会波动,但是如果运动的太剧烈,血糖也会因为应激、体内激素的变化,引起血糖升高;饮食不节:是血糖波动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当人在正常进餐后,血糖就会有较大的波动,锡城市民特别喜欢吃糖醋排骨、油面筋、洋快餐等一些高油、高脂的食品,有些人需要应酬,经常是烟酒不离身,这些都会使血液葡萄糖含量过高,即血糖升高;睡眠不好:睡觉睡得好不好,也会对血糖波动有很大影响。
如果一个人失眠的话,那么他第二天血糖可能就很高;环境变化:长途旅行和出差、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天气变化、季节更替、怀孕等都是产生应激性糖尿升高的重要因素;细菌感染:糖尿病人抵抗力较弱,如果皮肤破了,很容易出现感染,而且感染很难较快得到控制,感染后,患者分泌比较多的应激激素,会。
血糖波动基础知识糖尿病患者最怕的就是血糖波动过大,因为这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危害,甚至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
下面小编带你了解血糖波动基础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血糖波动基础知识1、血糖波动的由来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
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动。
由于人体有着非常精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使得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毫摩尔/升。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饮食控制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总体水平升高。
尤其是餐后血糖会显着升高,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
2、血糖波动的原因2.1、受检测环境影响血糖值也会因血糖仪或检测环境而产生变化。
其实血糖自我监测毕竟是用简易仪器检测的,而且容易受环境、温度、温度、采血方法的影响,所以与医院的检测值相比可能就会有所误差,不过当检测值偏差在10%左右时,其实没必要特别担心。
2.2、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
2.3、细菌感染糖尿病人抵抗力较弱,如果皮肤破了,很容易出现感染,而且感染很难较快得到控制,感染后,患者分泌比较多的应激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
2.4、应激状态加强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在身体处于感染、发烧等应激状态时,各种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就会升高。
2.5、饮食不节当人在正常进餐后,血糖就会有较大的波动,有些人需要应酬,经常是烟酒不离身,这些都会使血液葡萄糖含量过高,即血糖升高。
2.6、大量饮酒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会由于酒精损害肝脏导致肝糖原储备下降而引起低血糖,还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由于糖代谢障碍引起高血糖,喝酒过多还可能导致酒精性肝损害。
血糖波动有什么危害血糖波动也称血糖变异性,指包含高血糖和低血糖发作的日间血糖波动的不稳定状态,是在神经内分泌调节下的一种生理反应,餐后血糖的骤升也会造成血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