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范围
- 格式:docx
- 大小:17.24 KB
- 文档页数:3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就是对于血糖值的定期检查。
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意义:血糖值表示法有两种单位,一种是毫克/分升(mg/dl),为旧制单位;另一种为毫摩尔/升(mmol/L),为新制单位。
现虽提倡用新制单位,但旧制单位仍在一定范围使用。
所以,知道二者之间如何转换就很必要了。
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为:mg/dl÷18=mmol/L;mmol/L×18=mg/dl。
比如:120mg/dl换算成以mmol/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除以18,即120mg/dl÷18=6.67mmol/L;6.67mmol/L换算成以mg/dl为单位的数值时,需乘以18,即6.67mmol/L×18=120mg/dl。
1. 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自身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2. 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改善治疗状况。
3. 实时血糖检测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4.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况。
监测血糖时间每天监测4次:三餐前,睡前每天监测7次: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下半夜还要在测1次。
出现低血糖要马上采取措施(喝适量的糖水等)。
出现高血压并采取措施(注射适量胰岛素等),1.5小时后,身体出现不适时也要及时监测。
不同时间段监测血糖的意义1. 空腹血糖: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 餐后2小时的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即进食后食物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能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能较好的反映进食与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For a girl who has been injured, the only thing she learns and understands is to be strong.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血糖忽高忽低是怎么回事血糖忽高忽低是怎么回事?下面跟大家聊一聊血糖忽高忽低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随着社会各界对糖尿病教育知识的普及,广大糖尿病患者不仅知道监测血糖和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而且知道长期血糖波动,即血糖忽高忽低,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会引发心脏、脑血管、眼睛、肾脏及周围神经病变等严重并发症。
正常情况下,血糖会在3.9~7.8mmol/L之间波动,糖尿病患者也应该尽量把血糖控制在该范围。
血糖长期波动,不利于身体健康。
为避免血糖忽高忽低的变化,“糖友”需明白引起血糖变化的常见原因及应对策略。
案例一:饮食热量过高邢先生的早餐一直按照医生的嘱咐,吃2两馒头或面包, 1个煮鸡蛋, 1杯牛奶, 1盘青菜,加之按时吃药,血糖控制得很平稳。
但是有一天,家里来了亲戚,早餐吃了2两油条, 1个煎鸡蛋, 1碗豆腐脑和1盘青菜,餐后2小时血糖一下升到了12.0mmol/L。
点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是饮食治疗,而每人的一日三餐内容质量不同,都会影响血糖的波动。
邢先生早餐中油条和煎鸡蛋用油量大,即使吃的量与往日相同,热量也变高了。
可见,高热量饮食导致总热量增加,进而引起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对策要合理地平衡膳食,按每天所需的热量来配餐。
比如邢先生1.75米的身高, 175-105=标准体重是70公斤,从事轻体力劳动,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30千卡的'热量,根据计算, 7030=2100千卡,邢先生每天需要进食产生2100千卡热量的食物。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所提示的食物成分及重量,大约可以提供每天千卡的热量。
宝塔图示如下:“糖友”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身高,计算出的标准体重、依据劳动的强度,计算出每天所需的热量,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制订自己的食谱。
临床关键血糖值临床意义解读及科学看待血糖值关键血糖值临床意义解读下面这些血糖数值对于糖尿病诊断及治疗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需要理解并牢记。
(1)2.8、3.9非糖尿病人与糖尿病人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不一样的,非糖尿病人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血糖< 2.8 mmol/L;而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 3.9 mmol/L 便可诊断为低血糖。
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得多,而低血糖对糖尿病人危害甚至比高血糖更甚,要适当放宽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预防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保证治疗安全。
专家提醒:非糖尿病人与糖尿病人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不一样。
(2)4.4糖尿病人需要控制血糖,但并非控制越严越好。
普通人群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4.4 —7.0 mmol/L,不宜低于4.4 mmol/L 这个下限,否则有可能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专家提醒:4.4 mmol/L 是低血糖的警戒线,血糖控制不宜低于该数值。
(3)6.1、5.1普通人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 3.9—6.1 mmol/L,上限是 6.1 mmol/L。
而孕妇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3.1—5.1 mmol/L,上限是5.1 mmol/L,两者是不一样的。
血糖轻微升高就有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危害,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比普通人更加严格。
孕妇空腹血糖应小于 5.1 mmol/L;餐后1 小时血糖应小于10.0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小于8.5 mmol/L,三点当中只要有一点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专家提醒:不用糖尿病诊断普通标准诊断妊娠糖尿病以免漏诊。
(4)7.0、11.1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小时血糖≥11.1 mmol/L 是诊断糖尿病的两个切点。
如果患者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只需有一次血糖值达标即可确诊糖尿病;如不具备三多一少症状,则需要有两次血糖测定结果达到上述标准,方可确诊糖尿病。
专家提醒:诊断糖尿病,症状只能作为参考,关键要看血糖是否达标。
糖耐检查正常值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糖耐量试验的方法(1)试验前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有正常的体力活动至少3天。
(2)过夜空腹10-14小时。
(3)试验前禁用酒、咖啡、茶,保持情绪稳定。
(4)上午8:30以前抽空腹血,然后饮用含75克葡萄糖的水250-300毫升,5分钟内饮完.(若空腹血糖>15.0mmol/L或1型糖尿病,有酮症倾向者以100克面粉馒头替代,10-15分钟内吃完)。
(5)分别于饮糖水或吃完馒头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抽血一次,测定血糖值。
4、糖耐量试验的临床意义(1)正常值:空腹3.9-6.1mmol/L,1小时血糖上升达高峰<11.1mmol/L,2小时下降<7.8mmol/L,3小时下降在空腹值。
(2)确诊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3)了解血糖波动范围,分析糖尿病稳定程度。
正常人空腹血糖波动范围为3.9-6.1mmol/L,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3小时血糖值差越小越稳定,反之则不稳定。
妊辰期糖尿病孕妇产后血糖会和正常人有些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症状。
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①空腹血糖≥7.8mmol/L;②一日中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③空腹血糖<7.8mmol/L,但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2)无糖尿病症状。
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糖尿病:①两次空腹血糖≥7.8mmol/L ;②第一次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的1及2小时血糖均≥11.1mmol/L,重复一次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重复一次空腹血糖≥7.8mmol/L。
(3)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7.8mmol/L,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 之间者。
糖尿病人测糖标准糖尿病人的测糖标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以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以下是糖尿病人测糖的各项标准:1.空腹血糖:o定义:空腹血糖是指在禁食8-12小时后测量的血糖值。
o标准:正常范围为3.9-6.0mmol/L。
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
2.餐后血糖:o定义:餐后血糖是指在餐后2小时测量的血糖值。
o标准:正常范围为4.4-7.8mmol/L。
餐后血糖超过11.1mmol/L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
3.糖化血红蛋白:o定义: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其浓度与最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相关。
o标准:正常范围为4.0-6.0%。
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
4.胰岛素释放试验:o定义:胰岛素释放试验是通过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观察胰岛素分泌情况的试验。
o目的:评估胰岛功能和胰岛素分泌情况。
5.C肽释放试验:o定义:C肽释放试验是通过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观察C肽分泌情况的试验。
C肽是胰岛素的降解产物,其分泌情况与胰岛素分泌情况密切相关。
o目的:评估胰岛功能和胰岛素分泌情况。
6.血糖波动:o定义:血糖波动是指一天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
o评估:通过监测动态血糖或自我血糖监测设备来评估。
7.胰岛素抵抗:o定义: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升高。
o评估:通过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指标来评估。
8.并发症风险评估:o目的:通过评估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预测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o方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视网膜病变风险评估、肾脏病变风险评估等。
总之,糖尿病人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患者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强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病人tir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糖尿病治疗中,TIR(Time in Range,血糖范围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TIR标准是指糖尿病患者在一定时间内血糖处于理想范围内的百分比,通常以70-180mg/dL的血糖值为标准。
根据研究,良好的TIR标准是指血糖在70-180 mg/dL的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
这个标准是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状况、药物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的。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和药物治疗方案,以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TIR标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监测血糖控制的效果,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如果TIR标准低于70%,表示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高血糖或低血糖发生。
而如果TIR标准高于70%,则说明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TIR标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保持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 积极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3.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睡前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遵医嘱用药: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5. 注意危险时段: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睡前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高血糖的时段,需要特别注意血糖的监测和调节。
良好的TIR标准是糖尿病患者保持良好血糖控制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和遵医嘱用药,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维持良好的TIR标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所有糖尿病患者能够重视TIR标准,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血糖控制。
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关键词:血糖正常值是多少治疗糖尿病医院高血糖血糖正常值是多少才是正常的呢?你知道血糖正常值是多少吗?下面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糖尿病治疗中心杨洁主任介绍“血糖正常值是多少”:现在糖尿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其发生时血糖值一般不在血糖正常值范围,因而我们可以从这里自行检查。
从而尽早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现在对于血糖值的检查有多种方法,朋友们可以根据实际来进行测量。
诊断糖尿病时要从空腹血糖值和饭后两个小时血糖值两方面来判断。
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3.9-6.1mmol/L(70-110mg/dL),高于7.0mmol/L(126mg/dL)诊断为糖尿病。
那么空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7.0 mmol 或者是126 毫克这个标准,你可以看出正常值和糖尿病的空腹诊断是有差距的。
有的人既不是正常的,也没到糖尿病。
我们管这种症状叫做空腹血糖增高(受损)。
饭后血糖正常值范围: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范围是3.9-7.8mmol/L(70-140mg/dL)。
餐后血糖的诊断标准是11.1 mmol 或200 毫克以上。
那么140 和200 之间也有一个差距。
如果血糖在这个阶段,我们管它叫做餐后血糖增高。
这种人既不是糖尿病人,也不是正常人。
不过这种人血糖增高是很危险的,很容易得糖尿病。
这种人一定要小心。
帽子就悬在他的头上。
若不加注意,很快就会戴上糖尿病的帽子。
即使是血糖完全正常的人,如果具备一些高危因素,还得要注意预防糖尿病。
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许多人都可能会血糖偏高,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就有演变为糖尿病的危险了。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糖尿病的血糖值可以是糖尿病的一个检测标准。
因而,如果有怀疑自己患有糖尿病或进行自我检查的朋友,可以通过血糖正常值范围来进行确认。
血糖正常值,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75岁糖尿病人血糖标准一、空腹血糖对于75岁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正常值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
理想情况下,应尽量控制在6.1mmol/L以下。
二、餐后血糖餐后血糖的控制对于75岁的糖尿病患者同样重要。
餐后血糖的正常值应控制在10.0mmol/L以下。
理想情况下,应尽量控制在8.0mmol/L以下。
三、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过去2-3个月内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
对于75岁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应小于7.5%。
四、血糖波动血糖波动是指血糖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
对于75岁的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减少血糖波动,保持血糖的稳定。
五、血糖自我监测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重要手段。
通过血糖自我监测,患者可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以及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六、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基础。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饮食中的热量摄入,合理分配餐次。
七、运动锻炼运动锻炼对于75岁的糖尿病患者同样重要。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八、药物治疗对于75岁的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并定期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九、心理调适心理调适对于75岁的糖尿病患者同样重要。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和管理。
十、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75岁的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重要环节。
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肝肾功能检查、眼科检查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
血糖高多少才是糖尿病
一、血糖高多少才是糖尿病二、检查糖尿病的方法有哪些三、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血糖高多少才是糖尿病1、血糖高多少才是糖尿病
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
如果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 mmol/L可确诊糖尿病,如果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可确诊糖尿病。
正常的空腹血糖3.89-6.1 mmol/L,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又小于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
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
(如上情况都需考虑,需另一天再次证实,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
2、饮食不合理可以引起高血糖
首先饮食的不合理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如果平时吃蔬果吃的少,吃快餐类的食物比较多的话,就有可能会导致血糖偏高。
饮食习惯毫无疑问的是造成血糖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很喜欢肯德基一类的快餐,不喜蔬菜和水果,长久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糖偏高。
虽然平时没有什么症状,但是长期的血糖偏高,必然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血糖高或者说高血糖病人在饮食方面,无时无刻都在严格地进行着控制,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饮食稍不恰当,就会成为血糖高的原因。
3、胰岛素下降引发高血糖
分泌胰岛素下降导致血糖的不到好的分解,所以导致我们体内的血糖升高。
显然,胰岛素也是引起血糖高的原因之一。
目前糖尿病患病人群已经越来越年轻,甚至出现儿童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知道的。
什么是血糖波动文章目录*一、什么是血糖波动1. 什么是血糖波动呢2. 血糖波动是什么原因3. 血糖波动有什么危害*二、血糖波动怎么办*三、怎样预防血糖波动什么是血糖波动1、什么是血糖波动呢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
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动。
由于人体有着非常精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使得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毫摩尔/升。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饮食控制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总体水平升高。
尤其是餐后血糖会显着升高,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
2、血糖波动是什么原因 2.1、受检测环境影响血糖值也会因血糖仪或检测环境而产生变化。
其实血糖自我监测毕竟是用简易仪器检测的,而且容易受环境、温度、温度、采血方法的影响,所以与医院的检测值相比可能就会有所误差,不过当检测值偏差在10%左右时,其实没必要特别担心。
2.2、药物剂量不足有的患者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
2.3、细菌感染糖尿病人抵抗力较弱,如果皮肤破了,很容易出现感染,而且感染很难较快得到控制,感染后,患者分泌比较多的应激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
2.4、应激状态加强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在身体处于感染、发烧等应激状态时,各种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就会升高。
2.5、饮食不节当人在正常进餐后,血糖就会有较大的波动,有些人需要应酬,经常是烟酒不离身,这些都会使血液葡萄糖含量过高,即血糖升高。
2.6、大量饮酒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会由于酒精损害肝脏导致肝糖原储备下降而引起低血糖,还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由于糖代谢障碍引起高血糖,喝酒过多还可能导致酒精性肝损害。
3、血糖波动有什么危害血糖波动也称血糖变异性,指包含高血糖和低血糖发作的日间血糖波动的不稳定状态,是在神经内分泌调节下的一种生理反应,餐后血糖的骤升也会造成血糖波动。
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范围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范围*二、血糖监测的意义*三、如何做好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范围1、糖尿病人血糖波动范围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
状态。
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动。
由于人体有着
非常精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使得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
于2—3毫摩尔/升。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饮食控制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总体水
平升高。
尤其是餐后血糖会显着升高,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
2、减少血糖波动的措施
既然意识到了血糖波动的危害,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
应该尽量减少血糖的大幅波动,提倡“平稳降糖”。
有学者提出,
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使一天内的血糖波动控制在5毫摩尔/升以内。
具体措施包括:
2.1、确定合适的降糖目标
2.2、选择恰当的药物
2.3、控制餐后血糖过度增高
2.4、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3、糖尿病血糖波动的影响
有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短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症状方面,比
如头晕、视力模糊、口干、多尿。
长期来说,会对病人的胰岛β
细胞功能造成影响。
糖尿病病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本身就比较差,如果血糖波动过大的话,β细胞功能衰退的程度就会加快,那么
他将来的血糖控制就会更加的困难;第二个更长期的影响就是对
他的并发症的影响,血糖的波动和血压的波动很类似,血压的波
动能引起心、脑、肾等血管的硬化,甚至直接引起中风。
血糖波
动也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长时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容
易出现动脉硬化,血管功能下降,最后出现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慢性血管并发症。
在很多的临床研究
里面也得到证实,血糖波动大的话,患者的心血管和脑血管患病
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
血糖监测的意义
1、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控自身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
以帮助患者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
2、血糖监测的结果可被用来反映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改善治疗状况。
3、实时血糖检测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4、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身体状况。
如何做好血糖监测
1、以现在来看,一次血糖数值,只是一个点,只能代表现在,短时间几分钟内的血糖,随着药物、活动量及饮食的变化,一个小时后就会有不同,唯有多测几个点连成线,才能了解血糖的起伏
变化。
2、以短期控制来看,一般短期是指三天的血糖控制与调整。
目前血糖机非常普遍而且在价格上一般人皆可接受,是控制血糖的好朋友。
学习如何测血糖以调整治疗,是自我照顾最基本的方法,可以经由自我测量来调整个人的生活作息,以达到自我控制,血糖稳定的目标。
3、以中期控制来看,可以测量叁个月的平均血糖。
利用糖化血色素 HbA1C 来换算过去叁个月的血糖平均,糖化血色素公式
=100 +(A1C-5)×35。
比如 A1C:8%,换算过去叁个月血糖平均约:100+(8-5)×35=205 左右,测量原理是换算过去三个月与红
血球结合的葡萄糖数量,血糖越高结合的越多,表示控制越差。
建议控制目标要小于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