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为什么经常波动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前言2型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血糖的异常波动。
研究表明,这种血糖波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糖尿病并发症,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则是其中的一种。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理论基础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特征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胰腺内的岛细胞会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以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但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身体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这意味着胰岛素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血糖波动是指血糖值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的波动。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波动可能会导致以下几种问题:•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加重糖尿病并发症。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指颈动脉内膜与媒介膜之间的厚度。
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时,其表明了早期血管病变的发生。
基于该指标,可以有效地对心血管疾病进行风险评估。
实践研究研究对象我们在上海地区抽取了120名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1.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血糖波动较小的患者组,另一组为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组。
2.测量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3.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
研究结果我们研究发现,血糖波动较大的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血糖波动较小的组。
具体数据如下:血糖波动较小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平均值为 0.81mm 血糖波动较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平均值为 1.13mm讨论从实践研究的结果来看,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存在显著关联。
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异常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这种异常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控制血糖波动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血糖缘何居高不下作者:暂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1年第3期文/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王建华不论是在门诊还是在糖尿病教育课堂上,糖尿病患者向我咨询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血糖为什么老是降不下来?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复杂。
影响血糖的因素众多,涉及到饮食、运动、心理、用药、监测等各个方面,具体到每位患者身上又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包括:饮食治疗不当: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是轻是重,不论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有助于减轻胰岛负担、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用量以及控制体重。
血糖轻度增高的患者,单靠饮食治疗就能使血糖恢复正常;相反,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药物再好也难以使血糖保持正常。
但饮食治疗绝不等于“饥饿疗法”或是“严重偏食”。
饮食治疗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的量(指“总热量”而不是单指“主食”)与质(指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要求既能满足身体营养所需,又能帮助血糖及体重的控制。
运动量不足:运动本身就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运动还有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此外,运动还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减少血糖波动,因此,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对血糖的控制。
不良情绪: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气恼、失眠、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均会引起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释放减少,致使血糖升高,因此,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十分重要。
另外,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选药不当:糖尿病患者用药讲究个体化,应当针对每位患者的糖尿病类型、胰岛功能状况、年龄、胖瘦、有无并发症以及全天血糖谱的特点,合理选择药物。
就拿2型糖尿病来说,肥胖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宜选用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消瘦或体重正常者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宜选用磺脲类降糖药;以餐后高血糖为主者,宜选用a-糖苷酶抑制剂和格列奈类药物。
血糖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一、血糖波动的原因是什么二、血糖波动大怎么办三、如何缩小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的原因是什么1、不控制饮食
饮食是影响血糖波动的重要因素。
如果不重视饮食控制,药物再好也难以使血糖保持正常。
有些患者对饮食控制过于严格,从而导致经常发生低血糖或者营养不良,以及抵抗力下降。
还有些患者根本不忌口,经常在外应酬,暴饮暴食、过食甜腻、热量过高的食物(如糖果、冰淇淋、巧克力或蛋糕等)。
2、剧烈运动
运动本身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能因为过度消耗而引发低血糖,亦可能因为引起应激反应而导致血糖增高。
3、药物使用不当
如果在治疗中药物选用不当,包括病情与药物种类和剂量不相称、药物配伍不当、中西药复方的滥用,都会造成血糖失控、波动过大或发生低血糖。
4、情绪波动大
人体内存在多种影响血糖水平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都可以升高血糖,但体内可以降低血糖的只有胰岛素。
当人出现情绪变化时会对体内的激素产生影响,如在发怒、激动、哭泣的时候,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增多,从而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本身胰岛功能不好,或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升高血糖的激素一旦波动,血糖就会跟着波动。
5、气候因素。
别让血糖坐上过山车作者:暂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3年第3期同样是血糖高,高血糖实际上分为两种: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和慢性波动性高血糖。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血糖波动的幅度在糖友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血糖忽高忽低像坐过山车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
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血糖也有一定波动。
由于人体有着非常精密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使得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小于2~3mmol/L。
2型糖友由于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再加上饮食控制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合理以及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使得血糖总体水平升高。
尤其是餐后血糖会显著升高,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明显增加,一天内的血糖差可能数倍于正常人。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引起血糖波动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气候因素:寒冷剌激可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摄取减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在因为运动或者气温较高使得出汗较多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血液浓缩而血糖增高;②感冒:感冒后可使血糖升高;③糖友因外伤、手术、感染发热,严重精神创伤,呕吐、失眠、生气、焦虑、烦躁、劳累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激情况: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④药物剂量不足:有的糖友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长期不查血糖,以致血糖升高后原来剂量未及时调整,会因药物剂量不足,造成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⑤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病糖友暂时性机体不良反应;⑥过多食入高油脂食物:引起胰岛功能不能很好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升高;⑦长期便秘:导致代谢紊乱,血液循环不利,影响血糖;⑧饮水不足:导致代谢失衡,影响血糖。
同时糖友要注意,低血糖也是使血糖波动的罪魁祸首。
正常人血糖波动范围血糖波动大的危害我们都知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严格的控制血糖是防止并发症的唯一途径,血糖波动大危害性是很大的。
那么血糖波动大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WTT带你一一理解!血糖波动大的危害波动性高血糖的危害于高血糖和波动性两个方面。
其中高血糖是一个慢性持续的过程,对糖尿病的危害众所周知;波动性指急性血糖升高,对机体是一个急性的“应激”事件。
近年来,血糖波动对机体的影响越来越被关注。
研究说明,血糖波动的危害大于持续高血糖的危害。
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波动大,还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与死亡率。
血糖波动致心血管不良预后的可能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内皮受损、炎症过程激活、凝血机制活化等。
根底研究证实:组织细胞对于稳定的高血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才能,而当处于反复波动的高血糖环境时。
这种适应才能欠缺,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开展。
临床研究证实: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一般说来,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血糖波动大是什么原因造成血糖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最主要的原因是餐后血糖的升高(“餐后血糖漂移”)。
餐后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显着大于稳定、持续的高血糖,这如同海水波浪冲击对海岸堤坝的破坏力大于相对平静的海水。
另一个原因是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低血糖。
为了减少血管并发症,要强调血糖达标,但血糖越接近理想的目的值,也越逼近低血糖的阴影。
一次严重的医性低血糖诱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良好维持血糖所带来的好处。
怎样减少血糖波动精细调控血糖,减少血糖波动的措施有:亲密监测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除了餐后2小时血糖,还应酌情监测餐后半小时、1小时血糖),患者应自己装备血糖仪,进展自我血糖监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新型降糖药物,到达既能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又能减少低血糖风险的目的,如选用胰岛素类似物、新一代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的控释或缓释剂型、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等;根据患者详细情况进展个体化治疗;每种药物不要使用到最大量,提倡早期结合用药。
血糖波动的研究概况作者:田盼盼张惠莉来源:《医学信息》2020年第20期摘要:血糖波动是血糖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尚无明确证据证实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血糖波动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关系密切。
已有研究证实,血糖波动可以代表体内过度的血糖游离,并由此预测高血糖或低血糖的风险。
本文主要从血糖波动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的影响,及其与认知障碍、外科术后感染、低血糖的关系等进行综述,旨在明确血糖波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波动;血管病变;糖尿病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89;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20.010文章编号:1006-1959(2020)20-0034-04Research Overview of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TIAN Pan-pan1,ZHANG Hui-li2(1.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00,Qinghai,China;2.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hai University,Xining810000,Qinghai,China)Abstract: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blood glucose balance. Although there is no clear evidence that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iabetes complications,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diabetes-related complications.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can represent excessive blood glucose free in the body, and thereby predict the risk of hyperglycemia or hypoglycemia. 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effects of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on diabetic vascular disease and neuropath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and hypoglycemia,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mpact of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s on diabetic patients.Key words:Diabetes;Blood sugar fluctuations;Vascular disease;Diabetic complications慢性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動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影响着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
血糖一天内波动太大的原因
血糖一天内波动太大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其中包括:
1. 饮食不规律:摄入大量高糖、高脂肪、高蛋白等食物,导致血糖水平快速上升,随后迅速下降。
2. 运动过度/不足:运动能降低血糖水平,但若运动过度或不足,都会引起血糖波动。
3. 压力/情绪波动:情绪紧张、压力过大、焦虑等都会影响人体内的激素分泌,进而影响血糖水平。
4. 药物使用不当:某些药物,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若用药量或时间不当,也会导致血糖波动。
5. 疾病/病情变化:某些疾病或病情变化,如感染、手术、怀孕等,也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血糖经常波动怎么办吃什么药好*导读:血糖经常波动怎么办?糖尿病人血糖波动是常用的事,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血糖,造成血糖波动。
血糖经常波动危害大,那么,血糖经常波动怎么办呢?吃什么药好?下面介绍如何用药物控制血糖波动,来看看吧。
*一、药物控制血糖波动:*1、降低空腹血糖的波动性以往通常采取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作为补充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手段,但由于中效胰岛素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不能覆盖24小时),尤其是注射后仍有血药浓度高峰,容易导致夜间低血糖和清晨空腹血糖波动性增加。
而新近上市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中效胰岛素的上述缺点。
它能够更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没有明显的血药浓度高峰,作用平稳而持久,对降低空腹血糖波动性效果较好,不仅能使血糖得到严格控制而且低血糖的危险性显着降低。
*2、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诺和龙)、-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等对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效果较好,分述如下:①、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唐力),此类药物具有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起效迅速(10分钟)、达峰快(30分钟)、作用持续时间短(2~4小时)等特点,药效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性好,能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全天24小时血糖曲线波动相对较小。
②、-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是拜唐苹。
此类药物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的高峰,减少餐后血糖的漂移。
③、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赖脯胰岛素(优泌乐),与普通胰岛素(RI)相比,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后,由六聚体迅速解离为单体,很快被吸收并迅速发挥作用。
餐前即刻注射便可迅速控制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由于是餐前即刻注射,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好。
*3、改进胰岛素输注方式一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传统给药方式不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胰岛素作用与血糖浓度同步性差,导致血糖忽高忽低,波动性较大。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莫一菲,周健,贾伟平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以及导致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其不良作用主要体现在慢性持续的高血糖和血糖波动两方面。
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已经明确,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糖波动亦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可能需要兼顾减轻血糖波动以更理想地控制血糖。
这其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建立起计算简单又有临床意义的血糖波动评价指标。
虽然已有许多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血糖波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公认的最佳指。
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 on,MAGE)作为反映血糖波动的重要指标,在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 ring,CGM)快速发展的今天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MAGE的计算方法使许多临床工作者感到困惑,其临床价值也争议不断.本文就MAGE及血糖波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MAGE的计算方法及特点早在1970年,Service等就提出了MAGE这一指标来反映糖尿病患者单日内血糖的波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当λ>ν时)。
其中,λ为每次有效血糖波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χ为有效波动的次数;ν可以根据研究目的而定,一般取24 h平均血糖的1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患者24 h内血糖值的SD;(2)每次血糖波动的波峰和波谷之差称为血糖波动幅度(amplitude of glucose excursion,AGE),只有当血糖波动上升支或下降支的AGE大于1个SD时被认为是有效的AGE;以第1个有效的AGE方向为准,来计算各个有效AGE的值;(3)计算所有AGE的均数,即MAGE。
具体如图1示:(1)计算各个血糖点的SD为4.4 mmol/L,并以1个SD为阈值来判断有效的血糖波动;(2)第1个血糖波动下降支的AGE为18.5 mmol/L—11.56 mmol/L=6。
血糖为什么经常波动
血糖为什么会经常波动?糖尿病人在检测血糖的时候会发现,有时一天之内血糖值相差比较大,某个时期内用同样的方法治疗糖尿病,但血糖值也不相同。
这是血糖不稳定的表现,糖尿病人血糖波动危害大,要及时控制。
那么,血糖为什么会经常波动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解答。
一、怎么理解血糖波动大?
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峰值和谷值之间震荡的非稳定状态,既包括1天之内患者血糖变化状况,同时又包括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日与日间,周与周间或者月与月间)比较显着的血糖变化。
1天之内的血糖波动既包括餐前餐后的血糖变化,又包括由用餐之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波动。
其中餐后血糖的变化更为显着地增加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糖水平在餐前、餐后或者非同日的同一时间也并不是恒定的,但由于机体存在一个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系统,从而保证了血糖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波动,也就是说血糖改变的幅度不大并且相对平缓。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调节机制受损,导致血糖总体水平增高且波动幅度增大。
二、糖尿病人血糖波动大的原因
1、受检测环境影响
血糖值也会因血糖仪或检测环境而产生变化。
其实血糖自我监测毕竟是用简易仪器检测的,而且容易受环境、温度、温度、采血方法的影响,所以与医院的检测值相比可能就会有所误差,不过当检测值偏差在10%左右时,其实没必要特别担心。
另外,环境变化也会引起血糖波动。
长途旅行和出差、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天气变化、季节更替、怀孕等都是产生糖尿升高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