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波动的危害及其临床意义
- 格式:pptx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58
血糖波动范围是多少血糖波动对身体有影响,但也有一个正常值范围,那么你知道血糖波动范围是多少吗?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血糖波动范围是多少,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血糖波动的正常范围人体的血糖是由一对矛盾的激素调节的:他们就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的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动员肝脏的储备糖原,释放入血液,导致血糖上升;当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过高的时候胰岛素的B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变成肝糖原储备或者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1、空腹血糖正常值:3.9--6.2mmoL/L2、餐后一小时血糖正常值:7.8--9.0mmoL/L3、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3.9-7.8mmol/L如果空腹血糖超高6.2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这些人要注意了是血糖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
这种情况会有二种结果,如果进行有效干预控制血糖正常值有可能防止发病,如果没有有效控制则会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也要等同于糖尿病的治疗。
你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有效的进行控制,采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经常进行血糖监测、充分了解糖尿病知识。
这四项要始终贯穿于你的整个治疗中为基础治疗。
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6.0mmol/L称为高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为小于11.1mmol/l。
发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及时调整药物血糖值直接反映实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血糖控制是指全天血糖的总体控制。
很多因素可引起病友的血糖波动,如不合理的饮食、过量饮酒、运动不当、药物影响(降糖药或其它药应用不当)、情绪波动:应激状态(如感冒、发热、外伤、手术、妊娠以及体内有其他慢性疾病等)。
不少病友的血糖可整天处于波动状态。
自我监测血糖,就是要了解一天中血糖值的波动情况。
血糖的监测,应包括三餐前后与夜间血糖的监测。
影响血糖波动的5个因素生活作息饮食、身体活动、睡眠的时间与状况不同,血糖就会随之改变。
临床分析糖病患者血糖波动原因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血糖波动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一、饮食因素饮食是影响血糖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而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则对血糖影响较小。
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尤其是快速吸收的高糖食物,能有效控制血糖波动。
二、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也会对血糖波动产生影响。
例如,胰岛素治疗可以降低血糖,但过量使用则会导致低血糖,出现血糖波动。
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剂量和时间,避免造成血糖波动。
三、运动活动适度的体育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益,可以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但运动也可能引起血糖波动,特别是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后,会导致血糖下降。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需要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合理调整饮食和药物使用,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四、精神因素精神因素也是引起血糖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情绪波动、焦虑、紧张等情绪状态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在面对压力时,应采取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缓解精神压力,避免血糖波动。
五、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也与血糖波动密切相关。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夜间熬夜、过度饮酒等都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夜间经常醒来,减少熬夜频率,戒烟限酒,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六、合并症一些糖尿病的合并症也会影响血糖波动。
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都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治疗合并症是控制血糖波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七、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几个主要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血糖波动。
如感染、手术创伤、药物过敏等,都可能导致血糖波动。
在面对这些情况时,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了解并控制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有效控制血糖波动的关键。
解读体检项目中血糖异常指标的意义与诊断方法体检作为一种常规的健康检查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在体检中,血糖异常指标是一个重要的检测项目,其结果可以反映人体内血糖水平的高低,进而对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断与管理提供依据。
在本文中,将对体检项目中血糖异常指标的意义以及诊断方法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血糖异常指标的意义血糖异常指标是指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或偏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人体维持一个较为稳定的血糖水平,以保证各种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运行。
血糖过高或过低都可能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1. 高血糖的意义:高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长期高血糖可能引发糖尿病,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导致代谢性疾病的发展等。
因此,体检中血糖高于正常范围的指标可能暗示患者存在糖尿病的风险,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2. 低血糖的意义:低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过多、胃肠吸收障碍、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低血糖可能导致大脑供能不足,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低血糖还可能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体检中血糖低于正常范围的指标也需要引起重视。
二、诊断血糖异常的方法在体检中,诊断血糖异常通常会根据血液中的血糖浓度来确定。
常用的诊断血糖异常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空腹血糖测量(FPG):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血糖监测方法,通常在早晨空腹时进行,其测量结果能够反映人体在未进食状态下的血糖水平。
在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浓度应该在3.9-6.1mmol/L之间。
超过此范围的数值可能提示血糖异常。
2. 餐后血糖测量(2hPG):这种测量方法是在进餐后2个小时进行,其结果能够反映人体对饭后血糖的调节能力。
在正常情况下,餐后血糖浓度应该在3.9-7.8mmol/L之间。
若超过此范围,则可能存在餐后血糖异常。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是指红细胞中与葡萄糖结合后形成的一种糖化的血红蛋白。
正常人血糖波动范围血糖波动大的危害我们都知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严格的控制血糖是防止并发症的唯一途径,血糖波动大危害性是很大的。
那么血糖波动大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WTT带你一一理解!血糖波动大的危害波动性高血糖的危害于高血糖和波动性两个方面。
其中高血糖是一个慢性持续的过程,对糖尿病的危害众所周知;波动性指急性血糖升高,对机体是一个急性的“应激”事件。
近年来,血糖波动对机体的影响越来越被关注。
研究说明,血糖波动的危害大于持续高血糖的危害。
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糖波动大,还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与死亡率。
血糖波动致心血管不良预后的可能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内皮受损、炎症过程激活、凝血机制活化等。
根底研究证实:组织细胞对于稳定的高血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才能,而当处于反复波动的高血糖环境时。
这种适应才能欠缺,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开展。
临床研究证实: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一般说来,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血糖波动大是什么原因造成血糖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最主要的原因是餐后血糖的升高(“餐后血糖漂移”)。
餐后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显着大于稳定、持续的高血糖,这如同海水波浪冲击对海岸堤坝的破坏力大于相对平静的海水。
另一个原因是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低血糖。
为了减少血管并发症,要强调血糖达标,但血糖越接近理想的目的值,也越逼近低血糖的阴影。
一次严重的医性低血糖诱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良好维持血糖所带来的好处。
怎样减少血糖波动精细调控血糖,减少血糖波动的措施有:亲密监测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除了餐后2小时血糖,还应酌情监测餐后半小时、1小时血糖),患者应自己装备血糖仪,进展自我血糖监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新型降糖药物,到达既能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又能减少低血糖风险的目的,如选用胰岛素类似物、新一代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的控释或缓释剂型、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等;根据患者详细情况进展个体化治疗;每种药物不要使用到最大量,提倡早期结合用药。
血糖危机值意义及处理生命警戒低值生命警戒高值成人空腹血糖 2.8mmol/L 25mmol/L新生儿空腹血糖 1.7 mmol/L血液中的糖份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英文简写Glu)。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正常人在空腹血糖浓度为3.9~6.0mmol/L。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6.0mmol/L称为高血糖。
血糖浓度低于3.9mmol/L称为低血糖低血糖低血糖诊断标准为:男:Glu<50mg/dl(<2.78mmol/L)女:Glu<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低血糖的原因1. 降糖药物过度:胰岛素或磺脲类药治疗病人或新近饮酒者,即在治疗期间,患者原血糖较高,经用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后在短时间内血糖下降过期及应用降糖药的患者尤为明显。
2.严重饥饿:长期不给予摄食。
危害: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轻者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
部分患者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低血糖的预防① 按时进食,生活规律② 不可随便增加药量③ 每次用胰岛素均应仔细核对剂量④ 运动量恒定⑤ 常测血糖⑥ 随身带糖果以备用[1]低血糖的治疗(一).纠正低血糖。
(二).病因治疗。
(三)用药原则1.轻者口服糖水或糖果。
2.严重及持久的低血糖需继以5-10%葡萄糖500-1000ml滴注几天。
静注葡萄糖困难时,可给胰高糖素肌注。
3.特发性低血糖应予精神治疗和体育锻炼,调节饮食,适当提高蛋白质和脂肪量,减少糖食。
高血糖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在一天之中是轻度波动的,一般来说餐前血糖略低,餐后血糖略高,但这种波动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
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7.8mmom/L就称为高血糖,注意:高血糖不是一个疾病诊断标准,而是一项检测结果的判定,高血糖不等同糖尿病,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阅:糖尿病百科。
正常人的血糖波动规律
一、正常人的血糖波动规律二、血糖波动的危害三、血糖波动的控制
正常人的血糖波动规律1、什么是血糖
血清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
如果血糖浓度超过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
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
小粒径负离子,则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
对于降糖有良好的疗效。
2、血糖波动的原因
运动影响:运动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糖尿病的病人需要强调运动,如果不运动的话,血糖水平就会波动,但是如果运动的太剧烈,血糖也会因为应激、体内激素的变化,引起血糖升高;饮食不节:是血糖波动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当人在正常进餐后,血糖就会有较大的波动,锡城市民特别喜欢吃糖醋排骨、油面筋、洋快餐等一些高油、高脂的食品,有些人需要应酬,经常是烟酒不离身,这些都会使血液葡萄糖含量过高,即血糖升高;睡眠不好:睡觉睡得好不好,也会对血糖波动有很大影响。
如果一个人失眠的话,那么他第二天血糖可能就很高;环境变化:长途旅行和出差、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天气变化、季节更替、怀孕等都是产生应激性糖尿升高的重要因素;细菌感染:糖尿病人抵抗力较弱,如果皮肤破了,很容易出现感染,而且感染很难较快得到控制,感染后,患者分泌比较多的应激激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