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血糖平衡的调节
- 格式:pptx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6
《血糖调节》教学设计一、概述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2节激素调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激素调节第一课时,已有了激素的概念。
本节课预计为1课时上完。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
能够联系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学习血糖调节知识,对于学生全面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全面理解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本节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血糖的平衡、血糖平衡的调节及其血糖平衡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认识比较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动手、动脑相结合,体会学习的快乐,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保健意识三、学情分析在本节的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对“激素调节的发现”的学习,对激素和激素调节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激素具体如何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尚不清楚。
本节就紧接上节课的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学生在必修一学习过有关糖、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学生制作过细胞结构模型,对模型有一定的认识,为这节课模型的建构做好了能力铺垫。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2)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物理模型。
教学难点(1)构建血糖平衡调节的物理模型;(2)构建激素调节过程的模型。
五、教学策略本节课首先从视频中体现的糖尿病等生活问题入手,练习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然后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途径时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相关模型,紧接着构建神经调节的模型,让学生深切感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最后再通过全面认识糖尿病的视频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健康生活方式,落实本节课的社会责任。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血糖的调节》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二、血糖的体液调节1.胰岛素的作用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三、血糖的神经调节四、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学情分析在本节的第一课时,学生通过对“激素调节的发现”的学习,对激素和激素调节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激素具体如何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尚不清楚。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血糖的平衡调节:1、血糖来源和去路:“三来”――食物吸收(主要)、糖原分解、非糖转化“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1)胰高血糖素①内分泌细脆:胰岛A细胞。
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
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南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
3、血糖平衡调节(1)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2)具体调节过程:血糖的神经调节:4、血糖平衡异常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
血糖的平衡失调时,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疾病症状。
(1)当血糖浓度低于0.5-0.6g/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
(2)当血糖浓度低于0.45g/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g/L时,出现高血糖症状。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1.8g/L时,出现糖尿现象。
知识拓展: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1)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财缺乏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
(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4)治疗: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
(5)正常人血糖浓度范围0.8-1.2g/L。
①口服葡萄糖,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葡萄糖经吸收后进入血液。
②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降低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去路增加。
高中生物血糖平衡调节教案
目标:了解血糖平衡的重要性,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疾病与血糖平衡的关系。
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血糖平衡的意义
1. 血糖的作用
2. 血糖异常对健康的影响
二、血糖的调节
1. 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
2. 葡萄糖与糖原的转化
3.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4. 肾上腺素的作用
三、常见疾病与血糖平衡
1.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对身体的影响
2. 低血糖与高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简要介绍血糖平衡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展示:展示血糖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正常血糖范围。
3. 教学:介绍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以及葡萄糖与糖原的转化过程。
4.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胰岛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5. 总结:总结血糖的调节过程。
第二课时:
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
2. 分析:分析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对身体的影响。
3. 探讨:讨论低血糖与高血糖的症状以及处理方法。
4. 提问:提问学生血糖平衡与健康的关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保持血糖平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胰岛素?它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是什么?
2. 低血糖和高血糖分别会引起哪些症状?如何处理?
3. 糖尿病是如何发病的?它会对身体造成哪些影响?
答案正确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者,评分为优秀。
今天给同学们总结了一些有关激素调节的知识点,高三同学们可以收藏一下!高二同学们正在学习的可以仔细看看还有哪些自己没有记忆深刻的,抓紧时间强化一下吧!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3、血糖平衡的调节①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②肝糖元的分解③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 H2O和能量②血糖的合成肝糖元、 肌糖元 ( 肌糖元 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②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 胰高血糖素 提高血糖浓度由 胰岛B细胞 (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血糖含量升高时: 胰岛B细胞 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 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③胰岛素与 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4、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寒冷、过度紧张等刺 激( 促进 ) (促进)(抑制) (抑制)反馈调节 (浓度高时)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5、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注: 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由腺体产生后,运输到各器官和细胞,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作用是间接的.6、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水盐平衡调节的重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a、特点比较: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b、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高中生物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课件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2.血糖平衡的调节(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调节中枢:下丘脑的相关区域。
(3)主要激素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1 P51“相关信息”:①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②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
(4)调节途径(5)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3.反馈调节(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来源来调节血糖的平衡(√)(2)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3)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降低(√)(4)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少饮、少食、少尿、消瘦(×)(5)血糖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6)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1)血糖平衡的调节也就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2)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则会引起糖尿病。
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口服胰岛素制剂的方式治疗,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被消化成氨基酸。
1.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2.血糖代谢异常的曲线模式图(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胰岛素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2)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来判断,波动范围在3.9~6.1 mmol/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b 曲线表示正常人,a曲线表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曲线表示低血糖患者。
(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变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三、血糖的平衡和调节基础知识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3.9 -6.1 mmol/L(0.8--1.2g/L或0.1%)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2.血糖的来源1)主要由小肠吸收2)肝糖元转化(肌糖元不能转化)3)其它非糖物质转化(甘油、氨基酸等)3.葡萄糖去向1)主要进行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2)合成糖元(肝糖元和肌糖元),暂时储存能量。
3)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4.血糖平衡的意义: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提供能源物质。
5.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方式)2)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或脂肪酸,同时抑制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等,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可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6.血糖平1)低血糖病2)糖尿病:同时出现了高血糖和糖尿时,才患糖尿病。
糖尿病人有现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症状。
巩固练习1、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将不能进入细胞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C、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元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D、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障碍,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增多2.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3、胰岛素分泌最直接的调节因素是:A、血糖含量升高B、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高C、肾上腺素的含量增高D、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的调节4.正常情况下,人体在饥饿时体内血液中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第1页共1页。
血糖平衡的调节教材地位:《血糖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中的一部分,与人类自身健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是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维持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动物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向;2.能够辨别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指出它们的拮抗作用,以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二、重、难点血糖调节过程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难点。
三、阅读以下资料并思考资料一:在人体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的器官,叫做胰腺。
在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细胞群,叫做胰岛。
胰腺中胰岛总数约有100~200万个。
胰岛细胞根据其分泌激素的功能分为以下几种:①B细胞(β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60%~80%,分泌胰岛素。
②A细胞(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4%~40%,分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的分子量5700,由两条氨基酸肽链组成。
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
A-B链之间有两处二硫键相连。
体内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受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等激素的调节。
胰岛素(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一方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使血糖含量降低。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
正常的机体的血糖含量主要是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另外,一些其他激素也可以影响血糖的含量,如肾上腺素等均有提高血糖的功能。
资料二: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的调节为主,同时又受到神经的调节。
当血糖含量升高的时候,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作用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降低。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并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含量上升。
第3课时血糖调节1.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
2.肝脏具有参与糖代谢的各种酶,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
3.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4.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
5.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有赖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
6.糖尿病人具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血糖就是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_mmol/L。
2.参与调节血糖的主要结构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是肝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同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二、血糖平衡异常1.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_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 mmol/L。
3.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一定范围,人体可能会出现尿糖异常。
尿糖的含量一般会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
尿糖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检测,二是用尿糖试纸检测。
4.Ⅱ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是诱因之一。
5.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6.血糖是脑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会影响脑的正常功能。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理效应相反(√)(3)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2.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 h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解析:选B 进餐后初期,血糖浓度上升,但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浓度下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之后,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协调配合下,血糖水平始终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血糖平衡的调节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如图是人体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与曲线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曲线bc段与曲线de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不同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只要依靠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就能完成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参考答案】B的结果,C错误;胰高血糖素只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而不促进肌糖原的分解,D错误。
学霸推荐1.下列关于人体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剧烈运动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血糖正常的浓度D.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2.垂体主要由前叶和后叶两部分组成,其中垂体后叶没有激素合成能力,它所释放的激素由下丘脑产生。
如图表示人体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结构,a~f 表示激素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②中属于垂体后叶的是①B.血糖浓度高时,f的分泌会减少C.③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可作为效应器的组成部分D.若给动物饲喂含有大量c的食物,下丘脑合成并分泌a的量将增加3.下列有关糖代谢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素分子能反复作用于靶细胞,因此作用时间较长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答案1.【答案】C【解析】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是因为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进入血浆,A错误;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而剧烈运动时,消耗了大量的葡萄糖,B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反,分别具有降血糖和升血糖的作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正常的浓度,C 正确;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疗效,D错误。
2.【答案】C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血糖平衡及其调节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理解两者A错误;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会迅速被灭活,不能反复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不会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血糖,C错误;胰岛素通过促进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即促进图中的④、⑤、⑥、⑦过程,D正确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