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教案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教案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教案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教案

授课者:

授教学科:机械制图

授教课题:机件的表达——剖视图

授课者单位:

说明:内容选自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核定教材《机械制图》

第六章图样的基本表示法§6.1-§6.4(P109-P124),第二小节,第1课时。

【指导思想】

本节选自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机械制图》第六章第二节,从这一章的整体来看,本章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是培养看图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的关键的一章。

本节的内容是主要是从剖视图的概念入手,强调剖视图的基本画法,这部分的内容将在两课时内完成,本次课(第一课时)着重教会学生理解剖视图的形成,掌握剖视图的画法及标注;第二节课中结合练习,针对画剖视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漏画、多画等现象进行强调,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调整了教学思路:

(1)从应用入手,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的任务,学习剖视图形成、画法、标注及注意点等内容,让学生学会用剖视图正确表达机件,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具条理性,易于接受。

(2)加入CAD三维、动画展示使抽象的专业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简,易于理解。

(3)任务驱动,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学习,相互评价,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激发兴趣。

同时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任务引领法、直观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运用课件、模型、三维CAD和实物投影等辅助教学,将过程化难为简,形象化。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从而掌握制图过程中每一环节。“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快乐地掌握知识,轻松突破难点,整个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循序渐进,提高教学质量。

绘画中的透视 教案

《绘画中的透视原理》教案 彭富江08345820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基本透视原理并且能够基本正确的运用到今后的各种绘画中 教学重点:学生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把透视原理基本正确运用到绘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线看看这张图片,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铁路随着距离的变化有呢些不同呢?旁边这个电线架子随着距离的变化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再想,(示意图)公路是属于哪一个属性呢?(近宽远短窄 公路旁边的树呢?(近高远低 这同学们,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绘画中的透视原理 二,具体理解 现在我们把这个粉笔盒可以画成这样的样子

(平行透视)在我们这幅一点透视中就能够基本涵盖刚才所讲的透视关系 我们观察相等的横线近处与远处的横线由长到短的关系。 相等竖线由距离的变化的由高到低的关系 我们把这个粉笔盒再这么旋转一下,就可以画成这样的成角透视

同样的能够发现大小高低的变化 我们再观察下面这幅图片 在图片中我们看到,相同大小的船随着距离的变化有呢些变化?能够得出哪样的透视关系呢?(近大远小) 我们同样可以想到生活生活中很多这样的现象,比如公路上的小汽车等近处和远处的大小变化

但是在我们的绘画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透视原理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我们先看这张图片

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脸随着距离的变化出现,近处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的五官,但随着距离的变化,五官越来越模糊,最后只剩下一个影子我们用简笔画就可以这样变现出来(简笔画 为什么我们说这个关系很重要呢?是因为在我们绘画的过程中,不管是油画还是国画素描水粉等绘画中,空间层次的前后关系的区别拉开这个关系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同学们今后的作画中能够切身体会到 比如下面这幅画 综上所述,我们在绘画中用线和面表现出物体空间位置,轮廊和投影的绘画原理就叫透视 三,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 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对透视这个基本概念有所了解,那么我们怎么

建筑识图课程教案-第三章剖面与断面

第三章剖面图与断面图 基本要求: 建立剖面图与断面图的概念,了解剖视的方法及分类和画法;掌握剖面图与断面图的标注与分类;能够区分剖面图与断面图。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剖面图; 3、断面图; 课时安排 3.1 基本概念 一、内容 1、剖视的方法; 2、视图的分类与画法; 二、要求及重点 理解剖面图的形成,了解剖切平面的选择,熟悉剖视图中的线型规定。掌握剖面图的几种处理方式。 三、教学方式 利用模型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印象,做到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剖视图的基本概念握剖视的方法和画法 3.1 基本概念 一、剖视的方法

1 剖视图的概念 在画形体投影图时,形体上不可见的轮廓线在投影图上需用虚线画出。 假想地将形体剖开,让它的内部构造显露出来,使形体的不可见部分变为可见部分,从而可用实线表示其形状。 如图3.1所示,双杯基础的三面投影图 假想用两个平面P和Q将基础剖开,如图3.11和图3.22所示。 图3.11 图3.1双杯基础的三面投影图 图3.12 二、剖视图得到分类和画法 1、画法 确定剖切平面的位置和数量 画剖面图时,应选择适当的剖切平面位置,使剖切后画出的图形能确切、全面地反映所要表达部分的真实形状。 选择的剖切平面应平行于投影面,并且通过形体的对称面或孔的轴线。 一个形体,有时需画几个剖面图,但应根据形体的复杂程度而定。 2、断面图与剖面图的区别 (1) 断面图只画出物体被剖切后剖切平面与形体接触的那部分,即只画出截断面的图形,而剖面图则画出被剖切后剩余部分的投影,如图3.2所示。

(2) 断面图和剖面图的符号也有不同,断面图的剖切符号只画长度6~10mm的粗实线作为剖切位置线,不画剖视方向线,编号写在投影方向的一侧。 图3.2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区别 3 画剖面图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剖面图的剖切是假想的,所以除剖面图外,其他投影图仍应完整画出。 当剖切平面通过肋、支撑板时,该部分按不剖绘制。如图3.3所示,正投影图改画剖面图时,肋部按不剖画出。 剖切平面应避免与形体表面重合,不能避免时,重合表面按不剖画出,如图3.4所示。

(完整word版)透视学教案_图文(精)

教案纸系环艺专业 08艺术1 班级任课教师 章节 第章 节题目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透视 时间2008年 9 月 22日星期一第三四节 教学 目的 认识透视的概念与用途;初步了解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教学重点 (结合高职特点提出重点思路)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1、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2、近大远小与消失 3、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再进行边画边讲,在最后示范给学生看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 教 具、 图表 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教学内容及设计时间分配 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客观物体占据的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正如一只手与一幢高楼相比微不足道,手在远处几

乎观察不到,但若将其向眼前移动,它的视觉形象就会越来越大,最后竟能遮住高楼,甚至整个蓝天,这就是常言所说一手遮天的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可以通过玻璃窗子,向外观察,外面的景物,或树木,或山峰,或高大建筑,或人群,都可以在很小的窗框内看到。如果一只眼睛作固定观察,就能用笔准确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仅有二度空间的玻璃面上,这个过程就是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具有立体特征的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把这个透视图转画到纸面上就叫做写生。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的变化规律,就构成了绘画中特定的"透视学”。 一、基本术语: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

断面图的基本概念教案

课题:1、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2、断面图的分类 3、剖切位置与标注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断面图的概念和分类 2、讲解断面图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要求:1、理解断面图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方法 教学重点:移出断面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断面图的标注 教具:挂图:“轴的断面图” 教学方法:讲课时需讲清三个问题: (1)举例说明断面与剖视的区别,防止学生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避免把断面画成剖视; (2)指出断面图的作用和优点;(3)定性地指出断面图的适用范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总结各种剖视图的画法、应用场合和标注,巩固剖视一节的内容,为学习断面图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课题 在上一节,我们重点学习了用剖视图来表达零件的内部结构。但对于某些零件,如种类,断面图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内容 国家标准GB/T17452—1998和GB/T4458.6—2002规定了断面图。 (一)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1、概念 假想用剖切平面将机件在某处切断,只画出切断面形状的投影并画上规定的剖面符号的图形,称为断面图,简称为断面。如图6—21所示。

(a)(b) (c) 图6—21 断面图的画法 2、断面图与剖视图的区别 断面图仅画出机件断面的图形,而剖视图则要画出剖切平面以后的所有部分的投影,如图6—21(c)所示。 (二)断面图的分类 断面图分为移出断面图和重合断面图两种。 1、移出断面图 (1)概念 画在视图轮廓之外的断面图称为移出断面图。 (2)举例 如图6—21(b)所示断面即为移出断面。 (3)画法要点 1)移出断面的轮廓线用粗实线画出,断面上画出剖面符号。移出断面应尽量配置在剖切平面的延长线上,必要时也可以画在图纸的适当位置。

剖视图电子教案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 设计 意图 复习回顾1.组合体尺寸标注的要求: 2.视图形式有哪些 3.基本视图有哪些投影面 提问回答 , 回顾 学习 预习检测流行歌曲-小苹果,那么苹果怎么画拿出苹果试着回答 引出 本节 - 内容 引入新课 利用很火的歌曲{小苹果}引出会不会 画苹果的视图,那苹果内部呢 引出在汽车 行业中,这类零件很常见,他们都有一个 特性:外部形状简单,内部形状复杂。 利用歌曲、图 片引出出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引入汽车行业 中的复杂零 件,找出特性 、 耳朵,眼 睛

讲授新课一、剖视图的概念 假想用剖切面剖开物体, 将处 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 去, 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 所得的图形即称为剖视图, 简称 为剖视。 ' · 利用多媒体讲 解并结合实物 苹果进行演示 | 】 学生 可以用手 跟书本来 演示想象 … ' 学生印 象深刻, 通过眼 睛观看 更直观, 结合了 苹果更 易理解 。

| ; 结合视图运用对比法来讲解~ , 》 ~ 通过对 比找出 不同从 而掌握 理解

观看教学视频: 】 剖视图的生成原理.exe 二、剖视图的标注: 剖视图的标注包括:剖切线、剖切符号、 视图名称, 1.剖切线:指示剖切位置的线,用细点画 线表示,一般省略不画。 2.剖切符号:在剖切面起讫和转折位置(用 剖切符号粗短实线“”表示)以及 投影方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一般 箭头与短粗线相互垂直)。 3.视图名称:字母在图中短粗线旁注写大 写拉丁字母X,表示剖切位置;在剖视 图上方标注“X—X”,表示剖视图名称。 · 观看教学视频 加深理解 { " !

剖视图的分类与剖切面的种类教案

课题:1、剖视图的分类 2、剖切面的种类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讲解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了解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要求:1、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掌握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3、熟悉复合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重点:1、三种剖视图的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各种剖切面的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教学难点:1、局部剖视图的画法 2、复合剖视图的画法 教具:挂图:“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复合剖视图” 教学方法:讲课时应从各种剖视的应用场合入手,举例说明,各种剖视图的的画法采用对比的方法讲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剖视图的形成。 2、视图的画法、标注。 3、画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 二、引入新课题 为了用较少的图形,把机件的形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使每个图形能较多地表达机件的形状。这样,就产生了各种剖视图。按剖切范围的大小,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按剖切面的种类和数量,剖视图可分为阶梯剖视图、旋转剖视图、斜剖视图和复合剖视图。 三、教学内容 (一)剖视图的分类 1、全剖视图 (1)概念

用剖切平面,将机件全部剖开后进行投影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简称全剖视)。例如图6—8中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均为全剖视图。 (2)应用 全剖视图一般用于表达外部形状比较简单,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机件。 (3)标注 当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全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无其它视图隔开时,可以省略标注,否则必须按规定方法标注。如图6—8中的主视图的剖切平面通过对称平面,所以省略了标注;而左视图的剖切平面不是通过对称平面,则必须标注,但它是按投影关系配置的,所以箭头可以省略。 6—8 全剖视图及其标注 2、半剖视图 (1)概念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以对称中心线为界,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影得到的,由半个剖视图和半个视图合并组成的图形称为半剖视图。 (2)应用 半剖视图既充分地表达了机件的内部结构,又保留了机件的外部形状,因此它具有内外兼顾的特点。但半剖视图只适宜于表达对称的或基本对称的机件。 (3)标注

基础美术详细教案(透视)

基础美术(素描) 模块:透视原理 能力目标: 1.能掌握透视的基本术语和基本规律 2.掌握正确画透视的方法 知识点目标:1.画出各种几何形体的透视关系 2.基本掌握两种透视方法 课时安排: 1天 任务要求:画出正方体的两到三种透视 任务分析:分析透视的原理和绘画方法 难点分析:掌握各种透视的同时加入不同视角 知识点讲解: 透视原理 角度与透视实际上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不仅仅在画画创作时,其它各种美术形式都很讲究角度与透视。它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绘画艺术一般都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感,比如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等,所以,透视规律在画面构图上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透视变化是绘画构图变化的现实依据。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灭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在漫画中是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的透视规律。一个物体上垂直于视平线的纵向延伸线都汇集于一个灭点,而物体最靠近观察点的面平行于视平面,这种透视关系叫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 首先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视平线),然后再画一条垂直线,相交点作为灭点,从灭点随便延伸出一条线,这条线就是将要画的物体的透视关系,然后在透视关系线和视平线之间画出所要绘制的物体。物体高度的变化是根据透视线和视平线所成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物体所处的位置不同时,画面中将表现出物体不同的面。在画物品的一点透视图时,首先找出灭点,通过灭点

一点透视教案

透视法课程教案

一点透视 一、透视的概念4 1、透视的起源4 2、透视的定义4 3、透视图4 二、透视的分类5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5 2、两点透视(成角透视)5 3、三点透视(斜角透视)6 三、一点透视的作图方法6 1、视线法6 2、量点法7 四、一点透视在室内设计效果图中的运用9

一、透视的概念 1、透视的起源: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由达芬奇发现并对其研究,运用在绘画上,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2、透视的定义:“透视”一词起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是绘画和设计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三度物象的基本方法(如图1)。透视现象的最基本特征是“近大远小”,故也有称为“远近法”。 3、透视图:是基于透视的原理,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人眼里的三维形象的图画。 图1 透视原理的分析 教学要求:简明扼要的介绍透视的概念,要求学生了解透视的定义及特征。 二、透视的种类 透视可分为焦点透视和三点透视,其中效果图常用的焦点透视又分为:一点透视(平行)、两点(成角)透视和三点(斜角)透视。(如图2)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水平线垂直于画面,聚集于一个消失点,叫做一点透视,也称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的特点:是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距离。(如图3) 2.两点透视(成角透视): 物体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而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也称成角透视。 二点透视的特点:是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室内外效果图都经常使用。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易产生变形。(如图4) 图 2焦点透视的分类 图3 不同角度的一点透视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与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 3、理解并能画出不同网络拓扑结构图。 4、了解常用的网络硬件与软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画出不同网络拓扑结构图。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 四、课堂练习、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根据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和规模分类,可分为哪几种? 3、画出几种网络拓扑结构图。 五、课后小结: 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对以后掌握网络的相关应用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概念性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教学上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因特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因特网已经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并正以极快的速度在不

断发展和更新,掌握因特网的应用是时代和工作的需要,本节我们先来学习因特网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二)授课内容 1、计算机网络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二、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指在两个计算机或终端之间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数据。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分类标准有很多种,根据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和规模分类是最普遍采用的分类方法。依据这种分类标准,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如下三种。 (1)局域网(LAN) 局域网是一种在有限区域内使用的网络,在这个区域内的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连成网,其传送距离一般在几公里之内,最大距离不超过10公里,因此适用于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组建的网络。 (2)城域网(MAN) 城域网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它的设计目标是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学校、公司的多个局域网的互连需求,以实现大量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 (3)广域网(WAN) 广域网又称远程网,所覆盖的地理范围要比局域网大得多,从

最新土木建筑制图教案——第五章 剖视图和断面图

《土木建筑制图教案》 目录 第一篇制图基本知识 第一章制图仪器与用品 第一节制图仪器与工具 (3) 第二节制图用品 (5) 第二章基本制图标准 第一节制图标准简介 (6) 第二节图纸 (7) 第三节图线 (8) 第四节字体 (8) 第五节比例 (9) 第六节尺寸标注 (9) 第三章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投影的概念 (10) 第二节正投影图 (11) 第三节点的投影 (13) 第四节直线的投影 (13) 第五节平面的投影 (15) 第四章基本体的投影 第一节基本体的投影 (16) 第二节组合体的投影 (17) 第三节同坡屋面 (18) 第五章剖视图和断面图 第一节剖视图 (20) 第二节断面图 (21) 第二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 第六章建筑工程施工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施工图的产生 (22) 第二节施工图的分类和编排顺序 (22) 第三节识图应注意的问题 (23) 第七章建筑施工图 第一节概述 (23)

第二节施工总说明和建筑总平面图 (23) 第三节建筑平面图 (24) 第四节建筑剖视图 (26) 第五节建筑立面图 (27) 第六节建筑详图 (28) 第八章结构施工图 第一节概述 (30) 第二节结构施工图的常用代号及图例 (30) 第三节基础图 (31) 第四节楼层结构平面图 (34) 第五节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36) 第六节楼梯结构详图 (39)

第一篇制图基本知识 第五章剖视图和断面图 第一节剖视图 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剖视图的规定画法、标准及适用条件; 理解剖视图的概念; 掌握剖视图的画法和分类; 明确剖视图的图线和材料图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形体剖视图的绘制; 教学内容: 一、剖视图的概念 用假想的剖切面剖开工程形体,移去处于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对留下的部分按正投影法所得的图样,称为剖视图。 剖视图是形体剖切后留下的可见部分的正投影图。 剖切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二、剖视图的表示 1、剖切符号 (1)、剖切符号由剖切位置线和投射方向线组成,以粗实线绘制。 (2)、剖切位置线的长度宜为6~10mm,投射方向线垂直于剖切位置线,长度为4~6mm。(3)、剖切符号的编号宜采用阿拉伯数字,并应注写在剖视方向线的端部。 (4)、需要转折的剖切位置线,应在转角的外侧加注与该符号相同的编号。 (5)、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剖面图的剖切符号,宜注在±0.000标高的平面上。 2、剖视图中的图线和线型 剖切平面与形体接触部分的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 剖切平面后面的可见轮廓线在房屋建筑图中用中实线表示。 3、剖视图中的剖视图例 剖视图中被剖切到的部分,按规定应画出它的组成材料的剖视图例,以区分剖切到的和没有剖切到的部分及形体的材料情况。各种材料图例的画法必须遵照国家标准的规定绘制。 在图上没有注明形体是何种材料时,断面轮廓线范围内用等间距的45°倾斜细实线表示。 4、剖视图的图名注写 剖视图的图名是以剖面编号来命名的,例如1-1剖视图、4-4剖视图等,它应注写在剖视图的下方。 1、剖视图的种类 1、全剖视图 用一个剖切平面将形体全部剖开后画出的剖视图。 2、半剖视图 如果被剖切的形体是对称的,画图时常以对称线为界,把投影图的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形体的外形图,这种组合而成的投影图称为半剖视图。 当对称线是铅垂线时,剖视图一般画在对称线的右方;当对称线是水平线时,剖视图一

高中美术《绘画中的透视》教案

课题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 中美术《绘画中的透视》教 案 科目美术 教学目标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根据透视规律, 正确画出透视图,加强对空间的立体 认识,培养学生表现物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学具准备 > 重点难点掌握透视的基本知识和作图规律 用立体的观察法表现空间 教学简案 展开教学活动的任务性问题串设计 学生活动 串设计 ? 目标达成反馈 串设计 1游戏导入请同学们一起观察教室里走廊的宽度,为什么近宽远窄 ——这就是透视现象 同学们在生活中,校园中透视现象无处不在,(欣赏校园风景图 片)这些现象都是我们身边的,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路两旁的树木 是不是近处的高,远处的低呢 学生产生 好奇心, 激发学习 兴趣。 、 学生思考,老 师引入课题 2新课…同样的物体处在不同位置时,在观者眼里会出现近大远小,而且越 远越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绘画上的法则来解释就叫透视现象。 再次出示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认识到透视现象在生活中是不是无 处不在呢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通过图 片,观察 透视现 象。 教师归纳 3新授知识点^ 一,透视的基本术语:(图示讲解)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 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2,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3,灭点(消失的):透视现象中的消失点 学生听并 看图理 解,观察 并思考 看图讲解

% 二,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1,你觉得(超市图片)中有几个消失点 2,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体抽象为一个立方体,当立方体前后 二个面平行于画面时,我们就称这种现象叫——平行透视。它就会 消失于一个点,所以也称一点透视。 3,平行透视的基本画法:(教师作画示范) (1)在画面上绘制一条水平直线作为视平线 (2)在视平线上目测选择一个点作为消失点 (3)在画面两侧画出与画面平行的的面(长方形)从消失点向长 方形的四个顶点连线,被遮挡的忽略 (4)( (5)再画出与视平线垂直的线 (6)删除多余的线条 3,欣赏名画中的现象 三,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1,在景物的侧面观察(图示)时,你又能找到几个消失点 2,把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物体抽象为一个立方体,当立方体任何 一个面都不平行于画面时,我们就称这种现象叫——成角透视。它 就会消失于二个点,所以也称二点透视。 3,成角透视的基本画法:(师生合画) (1)在画面上绘制一条水平直线作为视平线, 在视平线上目测选 择二个点作为消失点的位置。 (2)@ (3)在消失的之间绘制与视平线垂直的线。 (4)在离画面最近的垂直线上选择上下二点(也就是目测高度)与 消失点进行连线完成轮廓。 (5)继续完成细节部分,删除多余的线条 学生观察 讨论,思 考后回答 ? 】 学生理解 后和老师 共同完成 绘画图稿 (请个别 学生上黑 板完成 老师未完 成的绘 画) 教师作画示 范,帮助学生 理解一点透视 作画原理 $ 反馈与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相信同学们已经可以掌 握六面体的基本透视方法,为了巩固我们学习的知识,请运用透视 知识选择一张进行速写。(老师出示透视场景图,供同学们选择) 学生作画 作业展示 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

基本概念教学文档

专题检测评估(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化学家(1776.08.09- 1856.07.09),曾开业当律师,24岁后弃法从理,十分勤奋, 终成一代化学大师。为了纪念他,人们把1 mol 某种微粒集合体所含有的粒子个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 A 表示。下列说法或表示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230210? C.6.230210? 1mol -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D.科学上规定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都为1 mol 2.2Na O 、NaOH 、23Na CO 、NaCl 、24Na SO 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①钠的化合物 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 ③可溶于水的物质 ④电解质 ⑤钠盐 ⑥钠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③④ B.①②⑤⑥ C.②⑤⑥ D.①②④⑤ 3.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氯和氯水 B.酒精溶液和乙醇 C.七水合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溶液 D.干冰和冰水 4.(2012江西师大高三一模,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2CaCl 、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22CH O 、242C H O 、362C H O 、482C H O ; ⑤同素异形体:60C 、70C 、金刚石、石墨。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⑤ 5.(2012江西师大高三一模,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 A.2H O 、HCOOH 、4242()()NH Fe SO 中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l 、24H SO 、3HNO 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C.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孔雀石都是常见的铁矿石 D.23Na CO 、2()Ba OH 、4NH Cl 、22Na O 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机械制图第2版教案-055 剖视图典型案例讲解

教案首页

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和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安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 授课内容 本次课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巩固学生对剖视图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对形体分析的理解。 一、教学内容 1.绘制图示定位块的剖视图 (1)形体分析 定位块外形简单而内部结构很复杂。可根据需要在某一视图上采用剖视,也可以同时在其他视图上采用剖视。 (2)表达方案的确定 1)主视图采用全剖视图,表示横向孔与后壁小孔的相对位置,以及上部凸缘与槽的结构。 2)A—A剖视图进一步表示后壁上的小孔是与横向孔相通的通孔。由于A—A剖视处于左视图的位置,中间没有其他图形隔开,可省略箭头。 3)B—B剖视图表示定位块左端两个阶梯通孔,按投射方向看,B—B剖视图应该画在右视图的位置,但为了合理利用图纸,可将它布置在右下角,这时,主视图上应标注剖切符号、箭头和字母。 2.绘制图示支座的剖视图 (1)形体分析 支座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都比较复杂,但它的前后、左右都对称,采用半剖视图表达支座的内外形状最合适。 (2)表达方案的确定 1)主视图采用半剖视以后,由于支座上、下底板上的四个小孔未剖切到,致使其无法教学方法及授课要点随记

2)支座的前后对称,俯视图也采用半剖视,但必须在主视图上标注剖切位置A—A,并在俯视图上注写相应的字母。 3)左视图也采用半剖视,并用细点画线表示底板上小孔的位置。实际上,主、俯视图已经清楚表达了支座的内外形状,所以左视图可省略不画。 3.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并实练。(祥见教材) 二、课堂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问学生,这样学生既总结了知识点,又检查了教学效果。 1.形体分析 2. 表达方案的确定 3.绘制剖视图的方法与步骤 三、评分标准 课题名称绘制复杂平面图形任课教师 要求序号要求中的评价项目 结果 A B C D 1 1 绘制定位块的剖视图 2 1 绘制支座的剖视图 综合成绩 自我总结

《透视》教案

描绘我们的校园一一透视原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 元《美丽的校园》第一章《描绘我们的校园》活动一:学习与研究一—透视法。其主要内容是:透视知识的学习,是活动二写生与表现必备的造型基础之一。透视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透视是造成物体在绘画中产生空间感的主要因素。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并能用学到的知识画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锻炼学生感性和理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消失规律。 难点: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材 学生:教材、纸、笔、尺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教学楼线描图(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请同学们分析原

因。 教师归纳总结并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⑴.了解透视的概念及一些术语: ①透视:是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简明方法。 ②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③视平线: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④消失点: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2).看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透视现象存在。 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找出相同点。 教师小结:“近大远小”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⑶.透视的分类: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课件展示,请学生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平行透视----一个消失点;成角透视----两个消失点 4.探究与表现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及分析图,让学生加深印象。 课堂作业:要求同学参照图片展示的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业。 5.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透视原理 1.基本规律:近大远小 2.平行透视: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两个消失点【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 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

1.1运动学基本概念 教案

适用学科
高中物理
适用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知识点 参考系、质点、位移、路程、标量与矢量、时刻与时间间隔
高一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明白参考系的概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
2、 理解质点的概念及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 3、 能正确分析与建立坐标系 4、 能区分时刻与时间间隔
5、 掌握位移的概念,明白位移与路程的不同 6、 明白矢量与标量的定义及两者的区不
教学重点 质点、参考系、时间与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不与联系、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
的区不、
教学难点 对质点与参考系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
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差不多学习了运动描述的一些基本概念,关于不同的参考系,对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一下如参考系、参考系的选取及运动的相对性、质点、时刻与时间间隔、 位移的概念,位移与路程的区不,以及矢量与标量的定义及两者的区不等这些重要物理量、 基础知识回顾 1、 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假如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对问题 的影响能够忽略,就能够看做质点、 2、 参考系 (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估计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 考系。 3、位移是位置的变化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填“矢”或“标”) 4、速度 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即 v=ΔΔtx ,其是描述物 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v =\f(x,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 二、知识讲解
一、(质一点)考与参点考解系读
1、质点 (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假如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够忽略,就能够看 做质点。 (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参考系 (1)参考系能够是运动的物体,也能够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 静止的。 (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估计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二、位移与速度 1。位移与路程 (1)定义: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等于质点 运动轨迹的长度、 (2)区不: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 (3)联系: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其她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二)考点详析

教案透视的基本概念

透视的基本概念石阡华夏中学美术组:赵彪教学设计(一) 章节第章 节 题目透视的基本概念、平行和成角透视 时间2012年``````` 月`````日星期四`````` 第``````` 节教学目的认识透视的概念与用途;初步了解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教学重点(结合本课特点提出重点思路)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2、视域、画面、物体与视本点的关系 3、近大远小与消失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思 路)1、视域、画面、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2、近大远小与消失 3、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透视中几个重要关系 4、平行透视中的消失点的变化 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拟采用的教学方 法) 演示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先让学生亲自感受,再进行边画边讲,在最后示范给学生看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法,且要重复讲述。

教具、图表投影仪、计算机、黑板 板书设计及讲解要点 教学内容及设计 时间 分配1、透视图的形成原理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 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客观物体占据的 自然空间有一定的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 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正如一只手与一幢 高楼相比微不足道,手在远处几乎观察不到,但若将其向眼前移动, 它的视觉形象就会越来越大,最后竟能遮住高楼,甚至整个蓝天,这 就是常言所说一手遮天的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可以通过玻璃窗子, 向外观察,外面的景物,或树木,或山峰,或高大建筑,或人群,都 可以在很小的窗框内看到。如果一只眼睛作固定观察,就能用笔准确 地将三度空间的景物描绘到仅有二度空间的玻璃面上,这个过程就是 透视过程。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平面上得到相对稳定的具有立体特征的 画面空间,这就是"透视图”。把这个透视图转画到纸面上就叫做写 生。从透视图中推导出的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缩形的变化规律,就构 成了绘画中特定的"透视学”。 一、基本术语: 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著视平线上的一点。 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 两旁的消失点。

剖视图教案 (2)

《机械制图》剖视图教案 10机电2z 孔令琪1032421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剖视图的概念、形成、种类及画法。 2、了解剖视图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会动手画剖视图。 2、会熟练的对剖视图进行标注。 情感目标: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交 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剖视图的概念与形成。 2、剖视图的种类、画法及标注。 教学难点: 1、对不同结构的机件剖视图种类的选择。 2、剖视图剖切位置及剖切平面的选择。 三.准备教学 课件、教案、各种机件的实物。 四.教材处理思路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剖视图是机械制图中的重点部分,难点也相当多,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时一定要先熟悉课本,然后再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本节教材的处理思路: 1、让学生课前先预习教材,对教材有个全面的了解,再进行分析讲解。 2、对重点部分采用多媒体动画与实物相结合的直观演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在 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与分组讨论相结合。 3、对难点部分采用实例与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循序渐进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 师生互致问候,考勤;让学生准备好作图工具,随时准备画图,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要性以便于让学生精力集中,做好学习前的思想准备工作。 2.复习旧课 1)教师:什么是视图? 学生: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绘制出物体的多面正投影图形成为视图。 2)教师:视图有那些种类? 学生: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 3)教师:视图表达机件的什么结构形状? 学生:视图表达机件的外部结构形状(也就是可见的结构形状)对机件中不可见的结构形状在必要时才用细虚线画出。 3.导入新课 剖视图的种类:全剖视 半剖视 局部剖视 剖视图的形成,画法及标注 下图中的主视图即为机件的剖视图。

最新透视学-教案

电子教案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含实践)。课程采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边学习边实践的教学方法,辅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能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环境绘制出透视图的基本技能。 1.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构图方式; (2)掌握绘制的物体空间的尺寸,为绘制透视图的比例打下基础; (3)掌握特定环境的透视变化因素; (4)掌握几种透视图的制图方法。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2.能力培养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透视图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透视技法的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较强的设计意识; (2)具有艺术的.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与思想。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1: 1.透视的基本概念 2.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术语 3.透视的基本规律(法则) 4.确定物体形状的基本透视方法 5.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概念;平行透视设计构图画面特点;构图画面框架建立过程;物体比例的设置;室内或室外场景平行透视。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剖析典型案例。 教学实施: 一.透视的定义 “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就是透过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使三维的景物投影到二维的透明平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

二.透视三要素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视图,即研究在平面上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而要在平面上取得立体的透视图非要借助假定的“画面”不可。因为透视图形是视线(眼睛到景物之间的连线)通过画面是留下的轨迹。物体的大小.画面离眼睛的远近以及眼睛对物体的角度都将决定透视图形的变化。 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三.透视的名词术语 1.视点EP(Eye Point):画者眼睛所在的位置。 2.停点SP(Standing Point):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也称驻点。 3.画面 PP(Picture Piane ):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形必备的条件。 4.中心视线CVR(Central Visval Ray):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视中线.中视线.视轴。 5.视心CV(Center Of Vision):中心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称心点.主点.视心点。 6.视平线VH(View Horizon):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 7.视平面HP(Horizontal Piane):视平线所在的水平面 8.视高H(Height):视点到立点的垂直距离。 9.视距D(Distance):视点到视心点的垂直距离。 10.视线SL(Sight Line):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11.基面GP(Grand Plane):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立点的所在面。 12.基线GL(Grand Line):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13.灭点VP(V)(Vanishing Point):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也称消失点。 14.中心视线CL(Central Line):过视心点所做的视平线的垂线,也叫中垂线。15.测点M(Measvring):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也称量点.测量点。 16.视角SA(Sight Angle):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上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当视角过大时,透视图形会产生不正常的变形。 17.视域(Visual Threshold):固定视点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绘画上通常采用600以内的视域作画。60°视角左右的视域叫舒适视域。 18.地平线HL(Horizon Line):平原上看到的天空与地面的交接线。投影在画面上与视平线重合。 19. 距点DP(Distance Point):以视心为圆心,视距长为半径作圆称作视距圆,圆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称为距点。常用到的是视距圆与视平线的两个交点。是所有平行于地面.与画面成45°角的平行直线的灭点。 20.余点RP(Rest Point):余角透视中在视平线上,除了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它灭点都叫余点。 21.内余点IP(Inside Point):余角透视中在视平线上视心与距点之间的灭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