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布广东省201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广东省2010年企业工
资指导线的通知
【法规类别】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
【发文字号】粤人社发[2010]279号
【发布部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10.09.26
【实施日期】2010.09.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广东省201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
(粤人社发〔2010〕279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公布2010年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根据国家的有关企业工资分配政策和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就业等因素,提出2010年我省企业工资指导线意见如下:(一)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2%。
生产正常、经济效益达到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
1 / 1。
广东省历年最低工资标准————————————————————————————————作者:————————————————————————————————日期:2转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1998年度我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不作调整的通知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1998年度我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不作调整的通知》(粤办函[199 8]631号)转发给你们。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物价指数和就业等实际情况,市人民政府决定我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仍按每月380元标准执行。
需要调整类别的各县级市,可在省政府颁布的七类标准中选定。
并报市劳动备案。
关于1998年度我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不作调整的通知粤办函[1998]63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根据《广东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规定》(粤府[1994]100号)的规定和我省经济发展、物价和就业实际情况,省人民政府决定我省1998年度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不作调整,即仍按1996年省人民政府颁布的七类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一九九八年十月五日关于调整我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粤府函[2002]3 81号),现就调整本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自2003年1月1日起,本市企业(不含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执行省一类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从450元/月调整为510元/月。
以此计算,每个工作日最低工资标准为24.38元;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3.05元。
二、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辖区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由上述区、县级市根据本地区实际,从省政府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中选定一个标准,由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执行,同时抄送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关于调整我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2004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粤府函[2004]301号)精神,决定对我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2010年佛山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说明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人力资源市场价格信息,减少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双方的盲目性,提高劳动者求职的成功率和人力资源市场的整体运作效率,促进就业,今年,我们继续对全市200家企业、250多个通用性、可比性较强的职位(工种)的工资水平进行抽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汇总,形成了2010年佛山市企业部分职位(工种)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并编印成此册。
我们将收集到的企业250多个岗位(工种)工资水平按不同工种、不同工龄段、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技术等级、不同隶属关系、不同行业、不同注册登记类型划分为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平均数。
其中,中位数是反映所调查的对象工资价位数列中间10%位置段的平均数;高位数、低位数则是10%极值的平均数;平均数则是所有数据的平均值。
我们希望此册能为企业在自主分配过程中,根据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和人力资源市场价格及企业的效益,科学地确定内部各工种(岗位)的工资水平,合理的提高员工工资;为工资集体协商双方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和谐劳动关系。
编印此册得到了有关企业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一○年九月各类人员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各类人员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工种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国民经济行业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国民经济行业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登记注册类型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隶属关系企业工资指导价位不同专业技术等级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年龄段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不同学历企业工资指导价位不同工龄段企业工资指导价位单位:元/年。
深圳2010最低工资新标准将于今年7月1日公布实施目前2010年深圳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还没定下来,个人估计应该在1300左右点此发表(查看)对深圳最低工资标准的意见说出我们的心声吧众志成城2009年深圳关外是900,关内是1000你须知道:最低工资是指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后,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最低限额的劳动报酬。
但下列各项不得作为最低工资的构成部分:(一)加班工资;(二)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条件下的补助;(三)按照规定不属于工资的其他费用。
官方出具的声明,我们将公布在该地址上,敬请关注南方日报讯(记者/叶明华)广东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了21.1%,深圳有何动作?记者昨日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该局已开始对今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调研、测算工作,“力求使最低工资标准让劳动者满意,让企业满意”。
实施最低工资标准以来,工资增长了308%早在1992年,深圳就实施了最低工资标准,多年来,深圳几乎每年都会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1992年至2009年,深圳最低工资标准特区内增长了308%、特区外增长了286%。
2008年7月1日起,深圳提高了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特区内为1000元/月,较上年度增长17.6%;特区外为900元/月,较上年度增长20.0%,调整幅度为历年之最。
同时,深圳还发布了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特区内为8.8元/小时;特区外为8.0元/小时。
受金融危机影响,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08年底发布通知,要求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为此,深圳去年没有调整最低工资。
2010年以来,江苏率先从2月开始调整了最低工资,一类地区的标准提高到960元/月,浙江和上海也将在4月1日起对各自的最低工资进行调整,其中浙江的最高一档最低月工资已经达到了1100元。
广东省最低工资标准也已经上调,广州标准达到了1030元,非全日制用工也提高到9.9元/小时,全线高于深圳当前的标准。
关于发布2010年珠海市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的通知珠人社〔2010〕156号关于发布2010年珠海市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的通知横琴新区社会事业局,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济功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属各企业: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34号)的要求,现对2010年我市劳动力市场较通用的405个工种(职位)工资指导价位予以发布。
本次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实施时间为2010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
附件:2010年珠海市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及其说明。
二O一O年七月二十二日附件:关于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的说明珠海市从2000年起开始对社会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
几年来,这项信息的发布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和劳动者的重视和普遍关注。
今年,我们继续向社会发布2010年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使该价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和劳动者服务,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随着我市企业数量的增加,我们扩大了调查单位数量,增加了调查的覆盖面,本次参加调查的有国有、集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私营等经济类型企业共18600多户,经随机抽样和适当调整,对12万多名职工2009年工资收入数据进行了分析、汇总、修正,依据市场取向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共确定发布405个工种职位的数据,包含了目前我市企业中主要的通用性职业(工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同一工种职位工资指导价位水平的高、中、低之分,是由企业经济效益、经济类型、企业规模,以及劳动者的不同层次等因素决定的。
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分别代表该工种职位工资收入中高、中、低水平的平均数。
二、发布的工资指导价位是以列入劳动工资统计年报的口径为准,所反映的是职工全年工资总额数据,是职工从企业获得的全年劳动报酬总额。
三、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参考使用本指导价位时,请注意以下几点:(一)发布的各职业(工种)工资价位是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企业和劳动力市场调查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企业工资分配实际水平。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广州市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正文:----------------------------------------------------------------------------------------------------------------------------------------------------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广州市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穗劳社函〔2008〕789号)各区、县级市劳动保障局,各集团公司(主管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逐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让更多职工分享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和《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规定,结合本市2008年国民经济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劳动就业等预期目标以及2007年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企业人工成本等实际情况,现制订《广州市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并予以公布。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二○○八年七月二日广州市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一、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一)基准线为14%对于正常生产、经济效益和工资水平均处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根据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承受能力、工会组织或职工意见等实际情况,可按照基准线安排本年度的工资增长。
已不享受国家政策性补贴的城市公用事业企业和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的企业,今年的工资增长不应高于基准线水平。
(二)上线(警戒线)为18%对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较大或人均工资低于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80%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工资增长幅度,但一般不应超过警戒线。
对于劳动力市场较为紧缺的人才,如高级技术人才等,企业可考虑围绕上线水平,适度提高其工资水平。
(三)下线为5.5%对于工资水平一般,经济效益轻微下降的企业,可按照下线安排工资增长。
对人均工资水平已达到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垄断行业的企业及国家财政补贴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可按不高于下线的水平安排工资增长。
关于公布广东省2010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
【颁布单位】
【颁布日期】 2010-09-26
【实施日期】 2010-9-26
【发文号】粤人社发〔2010〕279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公布2010年全省企业工资指导线,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根据国家的有关企业工资分配政策和我省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就业等因素,提出2010年我省企业工资指导线意见如下:
(一)工资增长基准线为12%。
生产正常、经济效益达到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可根据本企业职工工资与人工成本水平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工会和职工代表意见,大体按照基准线安排本年度的工资增长。
企业在安排工资增长时,要加强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保持企业的发展潜力。
对于依靠国家特殊政策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垄断性行业和企业,工资水平已达到本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原则上不应再增加工资。
(二)工资增长上线(警戒线)为17%。
对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较大、职工工资水平偏低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工资增长幅度,但一般不要超过警戒线,避免加大企业人工成本,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和竞争力。
对于上年度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本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竞争性企业,其工资增长原则上不应突破上线。
(三)工资增长下线为4%。
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的企业,可按不低于下线的标准安排企业工资增长。
职工上年工资水平较高、人均实现税利与上年持平的企业,可参考下线安排本企业的工资增长。
经济效益下降幅度较大或亏损的企业,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协商同意,可视情况实行零增长,但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应采取各项措施保障职工的基本
生活水平不降低。
二、实施建议
(一)各地区根据全省工资指导线,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状况、人工成本等方面的情况,制订颁布本地区的工资指导线,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二)各类企业在确定本企业工资增长时,应当着力提高工资水平偏低的生产一线职工的工资水平。
对工资水平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或两年以上未增资以及工资增长缓慢的生产一线职工,应予以倾斜。
(三)全省各类企业应根据省及本地区颁布的工资指导线,结合本企业实际,与职工积极开展平等协商,确定本企业人均工资增长水平,并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或制订实施方案。
企业要运用好工资的激励作用,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企业的工资分配有机结合起来,合理确定各岗位的工资水平,理顺内部分配关系,完善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充分体现工资的激励作用,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科学合理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