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连续梁
- 格式:ppt
- 大小:6.59 MB
- 文档页数:41
例谈跨线转体连续梁合龙技术1.概述德安县共安大桥上跨京九、昌九铁路立交工程主桥,为双幅(70.7+125+70.7)m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梁跨越德安火车站站场内京九、昌九城际铁路共9股道。
本桥设计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Ⅲ级,主梁先于铁路线路两侧挂篮悬臂浇筑形成两T构后,按照逆时针平转80°到位,最后合龙成桥,合龙段长度为2m。
转体施工过程中桥梁结构从跨既有线设备上方掠过;转体到位后,86#、87#、88#、89#接触网立柱和C59~C60硬横跨处于连续梁下部,此时,桥梁结构处于与既有线的最不利位置,其梁底面距离既有线设备最小距离为68cm;中跨合龙段位于京九线和昌九线之间,与两侧相邻京九3道、昌九5道线路中心最小距离分别为3.76m、3.68m。
2.方案确定本桥合龙段在T构转体完成后按照先边跨合龙、再中跨合龙的顺序进行。
由于合龙段位于京九线和昌九线之间,与两侧相邻京九3道、昌九5道距离较近,若采用落地支架现浇的方法施工,需要对既有铁路防护栏、各种线缆等进行迁改,施工成本大幅增加;支架搭设、预压、拆除施工均需要在相应的“天窗点”内进行,对既有线运营影响较大,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转体施工过程中梁端距离既有线设备最近为1.49m,梁体浇筑用挂篮尺寸超过1.49m,因此,中跨合龙段无法直接使用挂篮进行施工;由于桥梁与既有线设备距离较近,挂篮不能回退至梁根部,若原位拆除同样需要在相应的“天窗点”内进行,对既有线运营影响较大,也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风险。
综合考虑现场情况,合龙段采用自主研发的低高度吊篮进行施工。
合龙段吊篮的构件在转体施工以前临时牢固固定于转体T构端部,转体完成后移动至合龙段位置进行合龙段施工,然后原位拆除。
3.合龙段吊篮施工3.1 合龙段吊篮安装3.1.1合龙段吊篮构造合龙段吊篮主要包括侧模、侧模桁架、侧模滑移梁、底横梁、底模纵梁、底模等。
桥梁内侧的外模桁架、模板等所有构件均采用重量不超过50kg的小构件栓接组拼,底模采用P3015组合钢模板,底模横梁分2段加工并采用栓接连接。
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1.前言以往大部分转体连续梁跨越既有铁路中合龙施工均采用挂篮或吊架施工,在既有线上方施工造成施工所需的机具设备多,施工安全风险大、施工程序复杂,施工干扰极大、施工周期长、施工进度慢、工程造价高等诸多不利因素。
为有效推进工程建设施工进度管理,克服营业线中桥梁挂篮或吊架施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降低风险,推进施工进程,降低安全隐患,中铁十九局在鲁南高速铁路LQTJ-2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以往有关施工经验,决定采用钢壳法进行转体梁的中合龙施工。
采用钢壳法施工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工效,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
经现场实际使用,效果显著,受到业主、监理及鲁南高速铁路其他施工标段的好评,并在鲁南高速铁路桥梁转体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施工工法整体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为今后转体梁施工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2.工法特点与传统的挂篮或吊架法施工工法相比,钢壳法施工工法有以下特点:2.1成功解决了梁底施工空间有限的难题,不影响下跨铁路、道路、河道通行,尤其适用于交通繁忙的铁路、公路或通行河道上方桥梁施工。
2.2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结构受力合理,安全可靠。
2.3施工速度快,节约工期,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良好。
2.4转体完成后,能立即完成合龙口作业面封闭,降低安全风险。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转体连续梁中跨合龙段施工。
4.工艺原理为了有效利用天窗点安装钢壳,钢壳为整体制造。
钢壳的焊接均采用I级熔透焊,钢壳内侧需要焊接锚钉和精轧螺纹连接螺帽,钢筋绑扎前安装精轧螺纹吊杆,加强钢壳受力性能,减小变形。
钢壳外侧焊缝要打磨平整,并按照第七套涂装体系进行防护或喷锌,用吊车吊装钢壳,两个钢壳在箱梁转体前分别安装在合龙段两端头位置,待转体施工结束后,要点安装合龙段钢壳,锁定劲性骨架,将合龙钢壳两端与预埋钢壳焊接牢固并对焊接处进行防锈处理,进行钢筋、模板、预应力管道及各类预埋件施工,最后用混凝土输送泵浇筑合龙段的混凝土,该部位在既有铁路上方,钢壳不需要拆除,不影响外观。
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一、前言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建造大跨度桥梁的先进施工技术。
该工法通过采用特殊的钢壳形式,结合现代施工装备和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大跨度桥梁施工中的一系列难题,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关键要素。
二、工法特点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高效性:该工法采用了模块化的施工方式,可以实现快速组装和拆卸,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2. 结构轻便:钢壳结构的特殊设计使得梁体重量轻,并且能够有效地抵抗自重、风荷载和地震力。
3. 施工周期短:采用转体方式进行施工,能够同时进行多个施工工序,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4. 施工质量高: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钢壳,保证了施工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5. 环境友好:该工法减少了土方开挖和垃圾堆放等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了施工期间的噪音污染。
三、适应范围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大跨度桥梁的施工,特别适用于下列情况:1. 大跨度:适用于跨度超过100米的桥梁,包括公路桥梁、铁路桥梁、高速公路桥梁等。
2. 跨越复杂地形:适用于跨越山谷、河流、建筑物等特殊地形的桥梁。
3. 施工时间紧迫:适用于对施工时间有严格要求的项目,如修复被毁设施或急需通车的项目。
四、工艺原理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施工工法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工程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地质、气象、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2. 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钢壳制造、梁体调整、合龙装配等关键工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
五、施工工艺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的具体施工工艺按照以下阶段进行:1. 钢壳制造:在工厂进行钢壳的制造,包括焊接和涂装等工序。
2. 梁体调整:将制造好的钢壳调整到设计位置,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固定。
转体T构(连续梁)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一、前言转体T构连续梁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是一种专门用于大跨度、大断面连续梁的边墩支座逆做工法。
在进行工法的详细介绍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该工法的工法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基本原理。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转体T构连续梁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为读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工法特点转体T构连续梁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可实现连续梁的逐跨施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2. 可以在边墩上实现边墩与支座位置的转换,适应不同的工程布置需求。
3. 施工过程中无需使用大型起重机械,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4. 施工过程中对边墩结构影响小,可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工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各种复杂工况。
三、适应范围转体T构连续梁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适用于大跨度、大断面连续梁,特别是在河流、海湾等水体上的桥梁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该工法还适用于积水深度较大的区域,能够满足不同工程要求。
四、工艺原理转体T构连续梁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的实际工程应用基于以下原理:1. 通过使用调节器具,将楔形体和支座之间的空隙完全填充,实现了支座在边墩上的固定。
2.通过施工工法对施工工程进行全面分析和解释,建立了施工工艺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确保工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转体T构连续梁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边墩底部处理:在边墩的底部安装调节器具和分拆支座,确保后续施工顺利进行。
2.边墩支座安装:将调节器具调至适当位置,逐个安装支座,并用压力设备进行调节和固定。
3. 支座拆除:在边墩支座固定后,拆除调节器具,并完成边墩支座逆做工法的全部施工。
六、劳动组织在转体T构连续梁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中,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明确各项工作职责,确保施工过程的协调运行,提高施工效率。
七、机具设备转体T构连续梁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调节器具、压力设备等。
转体T构(连续梁)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一、前言转体T构(连续梁)是桥梁建设中常见的结构形式,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是在转体T构的边墩支座施工中采用的一种工法。
本文将对这一工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
二、工法特点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是一种改变传统施工顺序的创新工法。
它将转体T构的上部结构先行完成,再逆序向下部结构施工,从而减少了施工期间对桥梁航道的影响,提高了施工效率。
此外,该工法还能减少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了施工噪音和空气污染。
三、适应范围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适用于边墩支座施工难度较大、对航道或交通影响较大的转体T构桥梁。
特别是对于河流干支流较多、水道宽度较窄的地区,该工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施工需求。
四、工艺原理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通过先施工上部结构,再逆序施工下部结构的方式实现。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边墩支座施工过程中减少对航道的影响,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具体的工艺措施包括:先施工T梁悬臂段、再施工悬臂段前浇带和边墩支座、最后逆序施工悬臂段后浇带和下部结构。
五、施工工艺1. 前期准备:清理施工现场,搭建施工平台和支架等。
2. 上部结构施工:先施工T梁悬臂段,再施工悬臂段前浇带和边墩支座。
这一阶段需要使用大型吊装设备,对悬臂段进行安装和浇筑。
3. 下部结构施工:逆序施工悬臂段后浇带和下部结构。
这一阶段需要使用支撑和模板支架等设备,对悬臂段进行支撑和浇筑。
4. 边墩支座施工:设置边墩支座和调整施工设备,对支座进行安装和调整。
5. 完工验收: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需要合理组织劳动力,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劳动组织应包括施工队伍的合理划分,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分工,以及施工计划的合理安排。
此外,工地安全和文明施工也是劳动组织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七、机具设备边墩支座逆做施工工法需要使用各种机具和设备,包括大型吊装设备、支撑和模板支架等。
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II]接上文: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安装完成后,保证其顶面位于同一球面上,误差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合格后,在球面上各聚四氟乙烯滑动片间涂抹黄油聚四氟乙烯粉,使黄油聚四氟乙烯粉均匀充满聚四氟乙烯滑动片之间的空间,并略高于聚四氟乙烯滑动片,保证其顶面有一层黄油聚四氟乙烯粉。
整个安装过程应保持球面清洁,严禁将杂物带至球面上。
将上球铰的两段销轴套管接好,用螺栓固定牢固。
将上球铰吊起,在凸球面上涂抹一层聚四氟乙烯粉,然后将上球铰对准中心销轴轻落至下球铰上,用倒链微调上球铰位置,使之水平并与下球铰外圈间隙一致。
试转上球铰,确保能够进行转动。
去除被挤出的多余黄油,并用宽胶带将上下球铰边缘的缝隙密封,防止杂物进入球铰摩擦部分。
镶嵌聚四氟乙烯片涂抹黄油和四氟粉上球铰吊装b)上转盘撑脚安装上转盘设撑脚,下设走板,钢管内灌注C50微膨胀混凝土。
撑脚在工厂整体制造后运进现场,在下转盘混凝土浇筑完成,上球铰安装就位时即安装撑脚,在撑脚与下滑道之间支垫木板作为转体结构与滑道的间隙。
间隙按设计要求设置,转体前在滑道面内铺装不锈钢板及聚四氟乙烯板。
c)上转盘施工上转盘是转体时的重要结构,在整个转体过程中是一个多向、立体的受力状态,受力复杂。
转台是球铰、撑脚与上转盘相连接的部分,又是转体牵引索直接施加的部位。
转台内预埋牵引索(钢绞线),采用P锚固定于上转盘混凝土内,牵引索作为转体牵引的主要受力索,每根索的埋设点与出口点均对称于转盘中心设置。
牵引索外露部分应圆顺地缠绕在转台周围,互不干扰地搁置于转台预埋钢筋上,并做好保护措施。
d)上转盘临时固定措施为确保施工上部结构时转盘、球铰结构不发生移动,用钢楔将钢管混凝土撑脚与环道之间塞死,同时在上承台和下承台之间设置临时连接,下承台混凝土浇筑前预埋钢筋或型钢,将上下承台连接在一起。
转体前切断,解除联系。
4.2.5上承台混凝土浇筑上承台底模利用预先加工好的木模,混凝土浇筑时,均匀分料,确保上承台受力均匀。
转体连续梁施工方案一、引言转体连续梁是一种常用于桥梁工程中的结构形式。
它由多个相邻的梁段组成,通过预制铰缝将各个梁段连接起来,使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基础变形和温度变形,从而减小桥梁的受力和变形。
本文将针对转体连续梁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 梁段制造首先需要进行梁段的制造工作。
梁段应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加工和预制。
对于较大的梁段,可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段的制造方式,以提高桥梁的整体性能和承载力。
2.2 施工设备准备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设备和工具,例如起重机、吊篮、钢模板等。
在施工前,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做好相应的安全准备工作。
2.3 施工方案制定在施工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步骤、施工顺序、工期计划等。
确保施工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能够高效完成。
三、转体连续梁施工步骤3.1 基础施工在开始梁段的安装之前,需要先进行桥墩和墩台的基础施工。
这包括基础的浇筑、养护和强度检测等。
确保基础的稳固和牢固,为后续的梁段安装提供可靠的支撑。
3.2 梁段安装梁段安装是转体连续梁施工的关键步骤。
在安装之前,需要先检查梁段的质量和尺寸,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然后,利用起重机将梁段吊起,并通过预制的铰缝将各个梁段连接起来。
在安装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梁段的位置和水平度。
3.3 预应力处理在梁段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预应力处理。
这包括张拉预应力钢束、锚固和压浆等工序。
通过预应力处理,可以提高梁段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从而提高桥梁的整体性能。
3.4 铺装和养护在梁段安装和预应力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桥面铺装和养护工作。
这包括铺设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桥面、进行压实和养护等。
确保桥面的平整、结实和耐久。
四、安全注意事项在转体连续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施工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施工现场的通风和照明良好;•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必须佩戴齐全;•施工过程中严禁吸烟、明火作业等;•梁段吊装作业时,要注意起重机的稳定和梁段的平衡;•在预应力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张拉力的控制和锚固的可靠性;•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和标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连续梁施工方法-转体法
转体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分别在既有路基两侧现浇,墩梁临时固结,转体至既有道路、铁路上方悬浇连接,成桥后解除墩梁固结;墩台采用现浇施工。
跨越道路、铁路时,基坑开挖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确保道路、铁路运输安全的条件下施工;竣工后恢复破坏路基及排水边沟。
连续梁转体施工的主梁采用现浇施工,将墩梁临时固结,同时转体至既有道路、铁路上方,悬浇连接成桥,满足设计要求后拆除临时固结。
其转体结构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转体牵引系统组成。
1)下转盘
下转盘为支承转体结构全部重量的基础(钻孔桩),转体完成后,与上转盘共同形成基础。
下转盘上设置转体系统的下球铰、撑脚的环形滑道及转体拽拉千斤顶反力座等。
2)球铰制造与安装
钢球铰分上下两片,是平动法施工的转动系统,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钢球铰面在工厂制造加工,施工中要精确安装以便中心轴的转动。
3)转体上转盘撑脚与滑道
上盘撑脚即为转体时支撑结构转体结构平稳的保险腿,在撑脚的下方(即下盘顶面)设有滑道,转体时撑脚在滑道内滑动,以保持转体结构平稳。
4)转体上转盘
上转盘是转体的重要结构,待上盘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抽去垫板使转台支承于球铰上。
施加转动力矩,使转台沿球铰中心轴转动。
交底单位名称:编号:交底内容:1、技术交底范围该交底适用于转体连续梁转台及上转盘施工。
2、施工工艺转台钢筋绑扎→转台预埋件安装→转台模板安装→上转盘钢筋及预埋件安装→安装上转盘模板→浇筑转台及上转盘混凝土→混凝土养护球铰系统施工工艺流程图2.1转台钢筋及预埋件安装转台为直径10.4m,高度为0.8m的圆盘结构,转台内设置牵引索,转台是球铰、撑脚与上转盘连接的部分,有时转体牵引力直接施加的部分。
上球铰混凝土半径3m。
2.1.1上球铰及钢筋安装上球铰钢筋N1,N2,N3均为环形钢筋,N14-1,N14-2,N14-3,N14-4,N14-5钢筋为上球铰钢筋,N10为上球铰底部圆弧钢筋,其中N10,N14-3,N14-4,N14-5钢筋均为等长均布。
当钢筋与中心销轴相碰撞时,可适当移动钢筋位置。
钢筋N1,N2穿过钢板,应在钢板相应位置预留φ30mm小孔。
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5mm。
2.1.2转台钢筋安装转台钢筋N4,N5,N6,N7,N8,N9,N11,N15,N16,N17,其中N12,N13钢筋交底单位名称:编号:交底单位名称:编号:1.转台模板安装2.上转盘支架搭设2.2上转盘施工2.2.1上转盘钢筋及预应力筋安装上转盘钢筋安装工艺同下转盘。
上转盘内需要安装预应力钢筋,纵向采用45根12-7Ф5钢铰线,横向采用22根12-7Ф5钢铰线,采用单端张拉,张拉端、锚固端采用15-12型锚具。
预应力筋管道采用Φ90mm金属波纹管,管道采用定位钢筋进行定位,间距50cm一道。
墩身预埋钢筋包括墩身护面筋及承台内箍筋,墩身护面筋预埋时钢筋接头应错开,保证同一区段上钢筋接头截面面积不得大于总面积的25%,且钢筋接头必须位于基顶以上3m范围内。
墩身预埋护面筋采用定位装置进行定位,每根墩身护面筋均应采用L形连接筋与承台顶面钢筋进行焊接连接,焊缝长度不得小于16cm(L型钢筋与承台顶面钢筋型号一致)。
2.2.2上转盘模板及混凝土施工上转盘模板采用平面钢模板,模板间采用螺栓进行连接,模板加固采用M16螺栓拉结,纵横向背楞间距均为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