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简介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50
新建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ZHZQ-4标集宁南特大桥1-(48+80+48)m连续梁墩顶转体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集宁南特大桥全长7015.44m,总孔数为212孔,是张呼铁路全线的重难点工程之一。
该桥在DK163+485处与既有张集铁路和京包铁路交叉,交叉角度为80度,采用1-(48+80+48)m连续梁上跨既有铁路。
紧邻既有铁路的两侧连续梁主墩分别为90#墩和91#墩,桥墩为双线流线形圆端实体墩,墩高分别为8.5m、10m,桥墩基础均为钻孔灌注桩承台基础。
上部结构为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梁,箱梁顶板宽12.2m,底板宽6m,中支点处截面梁高6.69m,跨中9m及边跨13.25m直线段截面中心高3.89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连续梁分为转体施工段,边跨现浇段,合龙段。
其中每个转体施工段为78m,边跨现浇段长7.75m,和龙段长2m,全联长为177.5m。
主墩顶与连续梁中支点之间设置转动球铰,主梁在平行于铁路既有线两侧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然后顺时针方向转体80度,合龙。
每个转体T构最大重量为3814吨。
2.转体系统的构成转体结构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转体牵引系统组成。
下转盘为支撑转体结构全部重量的基础,中墩顶帽设下转盘。
下转盘上设有直径为2.0m的下球铰及直径为4.0m的环形下滑道。
球铰由上下两块钢质球面板及钢护筒组成,上面板为凸面,平面直径2.1m,通过外径2.1m的钢护筒与梁底转盘连接;下板面为凹面,平面直径2.0m,嵌固于墩顶。
在下球铰表面布置266块Φ7cm和4块Φ15cm的MGB滑动片,总面积为10314.48cm2。
上转盘直径为7.7m,高度1m,共设有4组撑脚和8组砂箱;在上转盘内预埋牵引索固定端P型锚具。
转体施工设备采用电脑控制全液压、自动连续运行系统,形成水平旋转力偶,通过拽拉锚固且缠绕于直径7.7m的转盘上的钢绞线,使得转体结构转动。
3.转体施工工艺3.1下球铰安装及滑道的安装主墩顶至其下5m范围设计为C50混凝土,其余设计为C35混凝土。
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于铁路建设中的重要工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大跨度连续梁的安装问题。
本文将从前言、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前言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是在铁路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大跨度连续梁的转体施工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具有施工简单、高效快捷的特点,可减少对既有线开通时间的影响。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变位和土体应力,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大跨度连续梁的转体施工,特别适用于既有线高速铁路、繁忙线路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实际工程是基于某地某线路的工程,通过技术措施实现了连续梁的转体施工。
具体原理是将横梁与基础分离,通过大型顶升机构将横梁顶起,然后转动到预定位置,最后再将横梁放置在基础上。
这样既能实现连续梁的转体施工,又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分离横梁、横梁顶升、横梁转体和横梁放置等阶段。
具体施工步骤为:首先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测量、布置设备和准备材料等;然后进行分离横梁,将横梁与基础分离;接下来进行横梁顶升,通过顶升机构将横梁顶起;然后进行横梁转体,将横梁转动到预定位置;最后进行横梁放置,将横梁安放在基础上。
六、劳动组织施工中需要有合理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班组的组建和人员的分工。
同时,还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监督和协调。
七、机具设备施工过程需要用到大型顶升机构、起重机、导向装置等机具设备。
这些设备具有高承载能力、稳定性强和安全性好的特点,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
八、质量控制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需要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检测、监测和记录。
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一、前言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建造大跨度桥梁的先进施工技术。
该工法通过采用特殊的钢壳形式,结合现代施工装备和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大跨度桥梁施工中的一系列难题,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以及其他关键要素。
二、工法特点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高效性:该工法采用了模块化的施工方式,可以实现快速组装和拆卸,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2. 结构轻便:钢壳结构的特殊设计使得梁体重量轻,并且能够有效地抵抗自重、风荷载和地震力。
3. 施工周期短:采用转体方式进行施工,能够同时进行多个施工工序,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4. 施工质量高: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钢壳,保证了施工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5. 环境友好:该工法减少了土方开挖和垃圾堆放等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了施工期间的噪音污染。
三、适应范围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大跨度桥梁的施工,特别适用于下列情况:1. 大跨度:适用于跨度超过100米的桥梁,包括公路桥梁、铁路桥梁、高速公路桥梁等。
2. 跨越复杂地形:适用于跨越山谷、河流、建筑物等特殊地形的桥梁。
3. 施工时间紧迫:适用于对施工时间有严格要求的项目,如修复被毁设施或急需通车的项目。
四、工艺原理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施工工法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实际工程的条件和要求,包括地质、气象、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2. 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钢壳制造、梁体调整、合龙装配等关键工序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
五、施工工艺转体连续梁钢壳法合龙施工工法的具体施工工艺按照以下阶段进行:1. 钢壳制造:在工厂进行钢壳的制造,包括焊接和涂装等工序。
2. 梁体调整:将制造好的钢壳调整到设计位置,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固定。
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II]接上文: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安装完成后,保证其顶面位于同一球面上,误差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合格后,在球面上各聚四氟乙烯滑动片间涂抹黄油聚四氟乙烯粉,使黄油聚四氟乙烯粉均匀充满聚四氟乙烯滑动片之间的空间,并略高于聚四氟乙烯滑动片,保证其顶面有一层黄油聚四氟乙烯粉。
整个安装过程应保持球面清洁,严禁将杂物带至球面上。
将上球铰的两段销轴套管接好,用螺栓固定牢固。
将上球铰吊起,在凸球面上涂抹一层聚四氟乙烯粉,然后将上球铰对准中心销轴轻落至下球铰上,用倒链微调上球铰位置,使之水平并与下球铰外圈间隙一致。
试转上球铰,确保能够进行转动。
去除被挤出的多余黄油,并用宽胶带将上下球铰边缘的缝隙密封,防止杂物进入球铰摩擦部分。
镶嵌聚四氟乙烯片涂抹黄油和四氟粉上球铰吊装b)上转盘撑脚安装上转盘设撑脚,下设走板,钢管内灌注C50微膨胀混凝土。
撑脚在工厂整体制造后运进现场,在下转盘混凝土浇筑完成,上球铰安装就位时即安装撑脚,在撑脚与下滑道之间支垫木板作为转体结构与滑道的间隙。
间隙按设计要求设置,转体前在滑道面内铺装不锈钢板及聚四氟乙烯板。
c)上转盘施工上转盘是转体时的重要结构,在整个转体过程中是一个多向、立体的受力状态,受力复杂。
转台是球铰、撑脚与上转盘相连接的部分,又是转体牵引索直接施加的部位。
转台内预埋牵引索(钢绞线),采用P锚固定于上转盘混凝土内,牵引索作为转体牵引的主要受力索,每根索的埋设点与出口点均对称于转盘中心设置。
牵引索外露部分应圆顺地缠绕在转台周围,互不干扰地搁置于转台预埋钢筋上,并做好保护措施。
d)上转盘临时固定措施为确保施工上部结构时转盘、球铰结构不发生移动,用钢楔将钢管混凝土撑脚与环道之间塞死,同时在上承台和下承台之间设置临时连接,下承台混凝土浇筑前预埋钢筋或型钢,将上下承台连接在一起。
转体前切断,解除联系。
4.2.5上承台混凝土浇筑上承台底模利用预先加工好的木模,混凝土浇筑时,均匀分料,确保上承台受力均匀。
连续梁施工方法-转体法
转体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分别在既有路基两侧现浇,墩梁临时固结,转体至既有道路、铁路上方悬浇连接,成桥后解除墩梁固结;墩台采用现浇施工。
跨越道路、铁路时,基坑开挖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确保道路、铁路运输安全的条件下施工;竣工后恢复破坏路基及排水边沟。
连续梁转体施工的主梁采用现浇施工,将墩梁临时固结,同时转体至既有道路、铁路上方,悬浇连接成桥,满足设计要求后拆除临时固结。
其转体结构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转体牵引系统组成。
1)下转盘
下转盘为支承转体结构全部重量的基础(钻孔桩),转体完成后,与上转盘共同形成基础。
下转盘上设置转体系统的下球铰、撑脚的环形滑道及转体拽拉千斤顶反力座等。
2)球铰制造与安装
钢球铰分上下两片,是平动法施工的转动系统,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钢球铰面在工厂制造加工,施工中要精确安装以便中心轴的转动。
3)转体上转盘撑脚与滑道
上盘撑脚即为转体时支撑结构转体结构平稳的保险腿,在撑脚的下方(即下盘顶面)设有滑道,转体时撑脚在滑道内滑动,以保持转体结构平稳。
4)转体上转盘
上转盘是转体的重要结构,待上盘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抽去垫板使转台支承于球铰上。
施加转动力矩,使转台沿球铰中心轴转动。
大跨连续梁墩顶转体施工工法大跨连续梁墩顶转体施工工法一、前言大跨连续梁墩顶转体施工工法是指在大跨度连续梁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将梁体自身进行旋转的方式来实现梁体的转体施工。
该工法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
二、工法特点1. 高效快速:梁体通过自身的旋转完成转体施工,施工时间大大缩短。
2. 施工质量好:采用工法可以保证梁体的转体过程平稳、顺畅,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斜拉点变形和移位等问题。
3. 结构简单:工法不需要额外的支撑结构,仅需设置梁体旋转装置,减少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4. 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大跨连续梁施工,可针对不同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适应范围大跨连续梁墩顶转体施工工法适用于大跨度、大型桥梁的施工。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用于钢筋混凝土梁、钢梁、悬索梁等各种类型的大跨连续梁的施工。
四、工艺原理大跨连续梁墩顶转体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搭设必要的支撑和固定工具,保证梁体的稳定性,防止倒塌和变形。
2. 施工过程控制:通过精确控制旋转装置的运动速度和力度,确保梁体在转体过程中保持平稳、均匀和对称。
3.构造可行性: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和梁体结构形式,设计合适的旋转装置,保证施工工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施工工艺大跨连续梁墩顶转体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准备工作:梁体支撑结构和旋转装置的搭设与调试,施工场地的布置和准备。
2. 上梁段的施工:搭设必要的支撑结构,将上部预制好的梁段放置在墩顶上,并进行初步固定。
3. 转体施工:利用旋转装置,通过调节旋转装置运动速度和力度,使梁体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完成转体施工过程。
4. 固定和调整:在梁体转体结束后,对梁体进行最终固定和调整,确保梁体的位置和姿态满足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大跨连续梁墩顶转体施工工法需要配备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负责工法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法施工工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法施工工法一、前言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法是一种常用的梁体施工工法,通过对预制梁进行预应力设计并采用转体装置进行转体施工,能够有效提高梁体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和经济技术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法的特点包括:施工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节约成本、施工周期短、适应范围广等。
它不仅可以应用于不同跨径和不同荷载条件下的连续梁施工,还可以解决梁体在转体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和变形问题。
三、适应范围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法适用于跨度较大、承载荷载较高的桥梁工程。
它可以灵活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梁体,包括T型梁、箱梁、梯形梁等。
同时,该工法还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桥梁,包括公路、铁路和高速公路等。
四、工艺原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法的工艺原理是将预应力设计的混凝土梁进行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采用转体装置进行转体施工。
在转体过程中,通过对预应力钢筋的预拉伸和松弛,控制梁体的应力和变形,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五、施工工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转体法的施工工艺包括:梁体预制、转体设备安装、梁体转体、预应力钢筋张拉、采用预应力钢筋锚固、拼装板安装和混凝土注浆等。
每个施工阶段都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参数和操作要求,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六、劳动组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转体工法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队伍的组建、施工人员的培训、施工计划的制定、施工现场的布置和施工进度的控制等。
合理的劳动组织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并确保施工质量。
七、机具设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转体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转体装置、预应力钢筋张拉设备、混凝土搅拌站、钢筋切割机等。
这些机具设备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性能,并且操作简便,以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操作。
八、质量控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转体工法的质量控制包括:预应力钢筋的质量检验、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力控制、梁体的尺寸和变形控制等。
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一、前言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铁路桥梁维修和改造的工程技术,旨在通过将桥梁进行转体施工,解决既有线铁路上的桥梁改造难题。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在不中断铁路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和维修,不影响列车通行。
2. 采用转体施工方法,减少对现有桥墩和铺装的破坏,节约施工时间和成本。
3. 由于梁体整体转动,减小了对邻近管线和线路等固定设施的影响。
4. 施工过程中可以进行其他维修和加固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5. 对于需要提升梁体高度的既有线铁路,可以通过转体施工方法实现,无需其他复杂的施工工艺。
三、适应范围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适用于既有线铁路上的桥梁维修和改造,特别适用于需要提升梁体高度、增加通航空间或进行相邻桥梁维修的情况。
四、工艺原理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合理的工艺措施和施工流程,将既有桥梁进行转体施工,实现对桥梁进行改造和维修的目的。
在实际工程中,首先需要对原有桥梁进行结构检测和加固设计,确定转体施工方案。
然后,通过梁头吊装系统将梁体进行升起,并用特制的转体器转动梁体到相应位置。
最后,将梁体降回到新的墩台上,完成整个转体施工流程。
五、施工工艺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具体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梁体分解:对原有梁体进行分解,并准备进行转体施工的各个部件。
2. 墩台准备:对既有桥墩和台面进行检修和加固,确保能够承受梁体的重量。
3. 吊装升起:通过梁头吊装系统将梁体升起到一定高度,准备进行后续工作。
4. 转体施工:使用转体器将梁体进行转动,使其达到所需角度和位置。
5. 降回墩台:将梁体降回到新的墩台上,并进行精确调整和固定。
六、劳动组织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劳动组织包括各个施工工艺的分工和协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