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简介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71.00 KB
- 文档页数:50
论连续梁转体施工工艺关键技术摘要:某铁路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全长1661m,其主跨采用(40+56+40)m 连续梁跨越既有营业线京广铁路,该处地形复杂,跨越京广铁路连续梁两侧主墩均在水中,且都侵占既有京广铁路路基边坡,如果采用正常连续梁施工,对既有京广铁路影响工期较长,对于每天通车约260次的南北主线来说,安全风险较大。
通过采用连续梁转体施工,减少对既有营业线的施工干扰,确保主干线的正常通车关键词:连续梁京广铁路转体施工关键技术1.前言连续梁转体施工已经成为桥梁跨越既有铁路线的主流,转体施工具有对既有线影响较小,无需对既有线进行硬质防护的优点,在跨线施工中占据有利的主导地位。
其在转体过程中,转体系统作为施工中的核心技术,施工中会存在以下问题:⑴滑道拼装有接缝,预埋高低不平。
⑵上下球绞定位不准确,导致轴心发生偏移。
⑶销轴与球绞孔位间隙过大,导致梁体整体中心偏位。
在某铁路建设施工中,合理有效的运用各种技术进行控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2.转体系统原理、特点2.1 工作原理转体梁转体系统分为:下承台、滑道及滑道骨架、下球绞及骨架、上承台、上球绞、牵引钢绞线、牵引力坐、撑脚等八部分组成。
下承台固定滑道、下球绞及牵引力坐,上承台固定上球绞、牵引钢绞线、撑脚及上部墩身、梁体。
下球绞为凹面,上球绞为凸面,两者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半球体,中间有一根销轴作为中心轴,转体时通过连续张拉上承台牵引钢绞线,转动过程中撑脚作为支撑并把滑道作为运动轨迹,使梁体平稳转动的一个过程。
2.2 工艺特点转体梁施工工艺替代传统的既有线上空挂篮施工,是跨越既有线施工技术的发展,具有施工效率高,对既有线影响小,降低安全风险的特点。
3.应用实例3.1工程概况该桥跨京广铁路特大桥采用(40+56+40)m转体连续梁,转体前与既有京广铁路线路平行施工,连续梁设计采用悬臂现浇法施工,属于临近营业线施工。
小里程侧主墩影响京广铁路里程为K1417+594~K1417+648区间,大里程侧主墩影响京广铁路里程为K1417+566~K1417+620区间;影响京广铁路方向总长度约82m。
连续梁施工方法-转体法
转体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分别在既有路基两侧现浇,墩梁临时固结,转体至既有道路、铁路上方悬浇连接,成桥后解除墩梁固结;墩台采用现浇施工。
跨越道路、铁路时,基坑开挖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在确保道路、铁路运输安全的条件下施工;竣工后恢复破坏路基及排水边沟。
连续梁转体施工的主梁采用现浇施工,将墩梁临时固结,同时转体至既有道路、铁路上方,悬浇连接成桥,满足设计要求后拆除临时固结。
其转体结构由下转盘、球铰、上转盘、转体牵引系统组成。
1)下转盘
下转盘为支承转体结构全部重量的基础(钻孔桩),转体完成后,与上转盘共同形成基础。
下转盘上设置转体系统的下球铰、撑脚的环形滑道及转体拽拉千斤顶反力座等。
2)球铰制造与安装
钢球铰分上下两片,是平动法施工的转动系统,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钢球铰面在工厂制造加工,施工中要精确安装以便中心轴的转动。
3)转体上转盘撑脚与滑道
上盘撑脚即为转体时支撑结构转体结构平稳的保险腿,在撑脚的下方(即下盘顶面)设有滑道,转体时撑脚在滑道内滑动,以保持转体结构平稳。
4)转体上转盘
上转盘是转体的重要结构,待上盘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抽去垫板使转台支承于球铰上。
施加转动力矩,使转台沿球铰中心轴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