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斜行骨折采用双皮质钉配合小型钛板固定15例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研究】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发生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韩 杰(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300)【摘要】 目的:分析颌骨骨折患者行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发生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及防治对策㊂方法:回顾性分析1200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㊂统计患者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㊂结果:患者术后咬合关系不良发生率为9.58%(115/1200),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骨折类型复杂㊁骨折复位时间晚于2周㊁骨折断端存在移位㊁不稳定现象㊁内固定材料松动㊁无有效的颌间牵引制动㊂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以下防治措施:保证复位的及时性㊁准确性㊁稳定性和及时进行牵引制动㊂结论:受多种因素影响,颌骨骨折患者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易发生咬合关系不良,临床上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以减少咬合关系不良发生率㊂【关键词】 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咬合关系不良;原因;对策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8.11.033中图分类号: R782.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8)11-0071-02 颌骨骨折在临床骨折中为常见类型,常因交通事故㊁高处坠落等导致[1]㊂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术在颌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可有效治疗颌骨骨折,改善患者吞咽㊁咀嚼功能,恢复其语言功能,提升颌面部美观度[2]㊂但患者术后常存在咬合关系不良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3,4]㊂本研究分析颌骨骨折患者行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发生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葫芦岛市建昌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1200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㊂其中男654例,女546例;年龄21~75岁,平均(39.32±2.32)岁;上颌骨骨折452例,下颌骨骨折392例,上颌骨骨折合并下颌骨骨折356例;病程3h~18d,平均(3.23±0.24)d㊂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骨折性质选择手术入路㊂下颌骨骨折患者选取下颌前庭沟作为手术切口,下颌角骨折患者选取口内外联合切口,下颌骨升支骨折及髁突骨折行耳前切口㊂暴露骨折断端后清理游离碎骨及血块组织等,清创后进行断端复位,恢复咬合关系㊂选取合适的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治疗㊂术后可行颌间牵引内固定治疗㊂术后定期随访3个月,关注术后咬合关系恢复情况㊂1.3 观察指标 1)统计咬合关系不良发生率,满足以下任一项即为咬合关系不良:①上下颌磨牙及尖牙位置不对应;②牙齿近㊁远中倾斜面角度为负值;③牙齿唇(颊)/舌向倾斜;④旋转;⑤存在牙间隙;⑥牙弓曲线深度超过2mm㊂2)分析患者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发生原因㊂2 结果2.1 患者术后咬合关系不良发生率统计 1200例患者中115例患者出现咬合关系不良,发生率为9.58%㊂其中50例(43.48%)为轻度前牙开,24 (20.87%)例为轻度后牙开,21例(18.26%)为后牙反,20例(17.39%)为后牙尖对尖㊂5例患者自行放弃治疗,17例经颌间牵引治疗后恢复咬合关系,34例行二次手术治疗,29例经调合正畸恢复正常咬合关系㊂2.2 患者术后发生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分析 患者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常见原因有骨折类型复杂(41.74%)和复位时间晚(27.83%)㊂见表1㊂表1 115例患者术后发生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分析 原因例数发生率(%)骨折类型复杂4841.74骨折复位时间晚(与骨折发生时间间隔>2周)3227.83骨折断端存在移位㊁不稳定现象108.70坚固内固定材料松动8 6.96无有效的颌间牵引制动1714.783 讨论咬合平衡是口腔健康的象征之一,严重的咬合关系不良可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危害牙周组织的健康,进而影响口腔整体功能㊂此外咬合关系不良造成的咀嚼功能障碍,可影响口腔卫生,诱发牙周炎症,还可间接性诱发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发生率为9.58%,诱发原因包括骨折类型复杂㊁复位17时间晚㊁术中断端存在移位㊁不稳定现象㊁内固定材料松动㊁无有效的颌间牵引制动㊂具体原因分析如下:①骨折类型复杂,颌骨骨折多数发生于严重交通事故及高空坠落等情况下,患者多为颌骨多处骨折,对颌骨多处骨折同时复位固定的难度较大[5]㊂此外,多发骨折常存在骨折断端骨缺失㊁碎骨片较多,均可影响骨折复位,造成术后咬合关系不良[6,7]㊂②骨折复位时间晚,颌骨骨折早期如未及时进行复位固定治疗,随时间演变,骨折断端移动摩擦,形成陈旧性骨折,断端可新生肉芽组织影响骨折的复位[8,9]㊂另陈旧性骨折自行愈合的断端无法实现解剖复位的良好切合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断端错位现象,影响整体咬合关系㊂③骨折断端存在移位㊁不稳定现象,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清理断端的碎骨组织,造成骨折断端的切合性稍差,接触面积不足,固定后稳固性差,易于发生翘动移位[10]㊂④内固定材料松动,行钛板坚固内固定手术时,使用钛板及钛钉的数量不足,固定不坚固,固定位置不理想,固定钛板与骨折面不贴合等,均可导致术后咬合关系不良㊂此外术后出现钛板移位或断裂现象亦可导致咬合关系不良[11]㊂⑤无有效的颌间牵引制动,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是临床常见的颌骨骨折治疗方式,但研究发现其存在稳固性差,无法对抗肌张力等缺陷㊂若术后未进行有效的颌间牵引制动,受张力影响会出现松动移位现象㊂为提升手术治疗效果,规避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现象,现给出以下防治措施:①强调复位的及时性,对于颌骨骨折患者,在解剖复位的前提下颌骨才可形成与周围肌群的稳定性关系[12,13],因此应提倡早期进行解剖复位治疗,避免时间延误㊂如果是颌骨骨折错位后自行愈合者,条件允许情况下应行解剖复位,以确保良好的咬合关系㊂②保证复位的准确性,手术复位过程中,应注意确保复位的准确性,特别是断端碎骨多的情况下,行解剖复位时,断端碎骨组织及新生的肉芽组织会影响断端的整体切合性,影响骨折复位效果㊂对于陈旧性骨折,应彻底清理断端新生肉芽组织,防止其对复位的干扰㊂③保障复位的稳定性,手术复位时,应根据骨折情况选取合适的钛板及钛钉,确保复位稳定,避免术后位移现象㊂使用钛板前,应根据骨折情况提前进行钛板塑形,使其尽量贴合骨折处骨面,保证良好有效的接触,增加整体稳定性㊂此外,应确保钛钉的匹配性,同时保障数量,确保固位力充足㊂④颌间牵引,有效制动,术后及时给予患者颌间牵引制动,以有效抵抗张力㊂对于复杂颌骨骨折患者应确保颌间牵引制动的时间,保证制动效果㊂综上所述,受多种因素影响,颌骨骨折患者行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易发生咬合关系不良,临床上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以减少咬合关系不良发生率㊂参考文献[1] 胡超,王建华,张纲,等.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3):393-394.[2] 周明勇.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 271-273.[3] Nicholson I,Wyatt J,Radke H,et al.Treatment of caudal mandibu⁃lar fracture and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fracture-luxation using a bignathic encircling and retaining device[J].Vet Comp Orthop Traumatol,2010,23(2):102-108.[4] 陈从容.不同方法治疗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咬合关系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3):19-20.[5] 廖镇,张纲,李鹏飞,等.2种治疗方法对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咬合关系影响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13): 1637-1638,1641.[6] 李自强.颌骨骨折治疗后颌间弹性牵引对咬合关系恢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60-61.[7] Xie Q,Li X,Xu X.The difficult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lusal inter⁃ferences and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insights from animal and human experimental studies[J].J Oral Rehabil,2013,40(4):279 -295.[8] 王青.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紊乱原因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5):75-76.[9] 林少云.下颌骨骨折手术时机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5):45-47.[10] 李璐.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38例下颌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73-74. [11] 王晋,王晨齐,武芳珍.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关系不良的防治[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3):106-107. [12] 阎旭,彭滟,高宇,等.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浅析及防治初探[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4):549-550.[13] 袁道英,李东润,辛克利.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原因及防治[J].山东医药,2010,50(49):100.编辑:王冰27。
下颌骨骨折的门诊病历
下颌骨骨折是由于下颌内受到暴力外伤所致疾病。
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动的骨骼,骨质结构远较上颌骨致密,由于处于面下份的位置,可接受多方向的暴力,因而下颌骨骨折比较常见。
临床症状:因骨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骨折层的移位情况。
治疗:急救时,应首先处理休克、失血、颅脑损伤、防止窒息,作简单复位后,待病人全身情况稳定后应尽早作骨折层复位固定。
复位同时应注意抗感染,加强营养补充,食物由软逐渐加硬,一般两个月内不应吃过硬食物。
注意口腔卫生。
疾病描述:
1、正中联合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连接处,并处于面部突出部位。
2、颏孔区:位于下颌牙弓弯曲部。
3、下颌角:下颌骨体和下颌支交界处。
4、髁突颈部:此处较细脆,无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有可能在此处产生骨折。
诊断检查:常拍摄下颌骨侧位片、后前位片和全景片。
髁突骨折的伤员应拍摄颞下颌关节片,必要时拍摄颞下颌关节断层片和CT片,从而明确骨折类型、范围和性质以及有无邻近骨骼的损伤。
下颌骨骨折,诊断并不困难,但应注意骨折后的一些并发症,如骼突区受到严重创伤,可同时伴有颞骨古板的损伤,致使此区肿胀明显,外耳道流血;如合并颅中窝骨折时,可出现脑脊液耳雷,应注意鉴别。
治疗方案:尽早进行复位和固定,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和面形的对称和运匀称,同时使用防止感染、镇痛、合理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等方法,为骨创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必须紧密注意有无全身其他部位合并症的发生,一定要在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进行局部处理。
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45例临床观察作者:梁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对在基层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方法采用钢丝、钢板等内固定治疗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
结果骨折对位准确、解剖复位良好、固定牢固、早期可颞颌关节功能锻炼、咬颌关系和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结论早期开放手术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可使骨折复位、固定牢靠;尤其是应用微型钛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具有无须长期颌间牵引、颞颌关节可行早期功能锻炼、能使咬颌功能早期恢复等优点,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较大的好处。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功能锻炼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6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27-02下颌骨骨折是基层医院颌面部外伤中常见的损伤,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其骨折发生率高,约占颌面部骨折的50%以上[1]。
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都是使下颌骨骨折能达到稳固的内固定,以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功能的早期恢复。
本文笔者总结经手术治疗的4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近年来病例45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8例。
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岁,其中小于5岁2例(均为开放性下颌骨骨折)。
合并有下尖牙缺损、松动、部分离断3例。
其中:一般情况下,应用单一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应用双钢板内固定单纯性骨折的病例5例;应用双钢板内固定多段粉碎性骨折7例;多段粉碎性骨折最多用4块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
1.2致伤至求诊时间受伤到本院求诊时间30min-3d。
手术时间:伤后最快1.5小时,最迟20天。
开放性骨折损伤病员除3例并存有重要器官损伤早期行局部清创缝合术外,其余均在第一时间内急诊手术;部分闭合性骨折在伤后5-7天局部消肿后再手术治疗。
1.3治疗方法1.3.1术前准备①常规摄下颌部X光片和CT三维重建片,确定骨折部位、骨折线方向及移位情况,合并颅脑外伤、胸腹部外伤者常规拍头部、胸腹部CT并常规进行化验室的检查。
坚固内固定骨折治疗颌骨216例体会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的术式和疗效。
方法观察216例患者颌骨骨折内固定后3~6个月内的复位准确性、固定的稳定性、骨折愈合、咬合关系的恢复等。
结果216例患者3例出现下颌角间距增大;9例出现牙合干扰;2例钛板暴露;无骨折线活动、移动及钛板松动脱落现象。
结论应用小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肯定,具有固定准确,口腔功能恢复早,有利于增加营养、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标签:颌骨骨折;钛板;张力带颌骨骨折是颌面外科常见病,颌骨的复位固定,恢复咬合及咀嚼功能是治疗的关键。
骨折的良好复位,坚固固定,减少患者痛苦,早期开口进食及功能锻炼,以达到良好的远期效果,是颌骨骨折治疗的共同目标。
本科1998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216例,疗效满意,现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6例颌骨骨折患者,男157例,女59例,男女之比2.66∶1;年龄12~76岁,平均32.82岁;有下颌骨骨折者176例,有上颌骨骨折者84例,并发上下颌骨骨折者56例,上下颌骨骨折+颧弓+眶骨骨折者23例,合并全身其他部位骨折者15例,复位固定最早于伤后1小时10分钟,最迟26 d。
1.2 上颌骨用微型钛板,下颌骨用小型钛板,使用充电式电钻或微动力及相应的钻头及固定器械。
1.3 手术方法术前行X线摄片检查,确定骨折类型,设计手术方案。
开放性骨折尽量利用原创口;上颌骨Le Fort 1型骨折及下颌骨升枝以前的骨折行口内前庭沟切口;下颌升枝骨折利用下颌角部角形切口或翼下颌韧带外侧切口;颧弓骨折行耳前角形切口;上颌骨中高位骨折因常合并眼眶、颧弓的骨折,骨折部位较多,可选用头皮冠状切口,可显露眶、鼻骨、颧骨及上颌骨等部位的骨折线,合并上颌窦前壁骨折者可同时做口内前庭沟切口。
切口应以骨折线显露彻底、操作方便、利于复位固定为标准。
清除嵌入骨折断端之间的血块或肉芽,以恢复咬合关系作为骨折复位的依据。
下颌骨骨折及术后发生下唇感觉功能异常的临床分析王 蓓河南省开封市卫生学校附属口腔整形专科医院(475003) 【摘要】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及术后发生下唇感觉功能异常的原因。
方法 采用英国BMRC感觉恢复分级和评价标准,通过测定下唇皮肤的麻木区域、触觉、痛觉、两点辨别觉,来判断下牙槽神经的损伤情况。
结果 下颌骨骨折伴有下牙槽神经损伤时,会出现下唇麻木;当术后1个月检查时,可以发现出现下唇感觉功能异常的患者有所增加;骨折发生在颏孔区、下颌角区出现下唇感觉功能异常的病例较多。
结论 骨折伴神经损伤和手术会造成下唇感觉功能异常。
【关键词】 下颌骨;感觉功能;神经 下颌骨占据面下1/3部及两侧面中1/3的一部分,面积大、位置突出、骨折发生率高。
下颌骨发生骨折的部位常与解剖结构有关,如正中联合部、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突颈部等为骨折好发部位[1]。
下颌骨骨折伴有下牙槽神经损伤时,会出现下唇麻木;一些下颌骨骨折术后病例中,也出现一些感觉异常。
我们通过部分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来探讨其发生原因。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统计2002年至2006年口腔颌面外科进行下颌骨骨折常规手术的病例173例。
其中男性105例,骨折部位:正中联合部38例,颏孔区67例,下颌角区56例,髁突颈部42例。
女性68例,骨折部位:正中联合部23例,颏孔区43例,下颌角区31例,髁突颈部29例。
1.2 病例选择标准:①下颌骨骨折,符合手术指征。
②不合并颅脑损伤。
③不合并神经系统疾患,如周围神经炎等。
1.3 方法:1.3.1 检查器械:探针、棉捻、由杆式拉簧改装的痛觉检查仪、两角规。
1.3.2 检查方法:①麻木区域检查:用探针在皮肤上轻触,让患者说出“麻”或“不麻”,用美蓝标出麻木区域。
②触觉检查:患者闭眼,用棉签细捻轻触下唇,让患者说出“有”或“无”或触到的次数,用美蓝标出触觉消失区。
③痛觉检查:患者闭眼,用由杆式拉簧改装的痛觉检查仪轻刺皮肤并逐渐加力,记录患者感觉痛时压力的读数。
颌面部骨折坚强内固定68例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经验。
方法:对6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术后1、3、6个月随访,检查颌面部形态、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
结果:68颌面部骨折术后1例面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咬合干扰,其余66例颌面部形态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至伤前状态。
结论:坚强内固定术疗效可靠,是目前治疗颌面部骨折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坚强内固定钛板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易受外力而损伤,有交通事故伤,工伤和意外伤害等。
据有关资料统计颌面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2%~3%,占颌面部创伤的80%[1],其中上颌骨骨折占颌面骨折总数的15%~27%[2],下颌骨骨折占颌面部骨折的55%~72%[3]。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事故和意外损伤已成为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颌间接扎和骨间金属丝结扎固定。
但该术式存在颌间固定时间长,影响进食、口腔卫生不良、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且影响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增加了患者的痛苦[4]。
近年来采用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面部骨折患者6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颌面部骨折患者66例,男42例,女24例;年龄13~60岁,平均38岁;交通事故伤51例,打击伤6例,坠落或跌倒伤8例,爆炸伤1例;下颌骨骨折46例,约占骨折患者69.9%(颏孔区骨折14例,正中联合区12例,下颌角骨折5例,髁突骨折5例,多发性骨折10例);上颌骨骨折17例,约占骨折患者的25.9%;上下颌骨联合骨折3例,约占骨折患者的4.5%。
采用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钛板,微型钛板厚0.6mm,小型钛板厚0.9~1.0mm,有直形、“l”形、“y”形、“z”形、“x”形等;m2.0型(2.0mm ×7.0mm)单皮质接骨钉以及配套的手术器械,接骨板可根据临床需要作适当弯曲使之与骨面贴合;小型带钩牙弓夹板,橡皮圈、0.25mm结扎丝。
下颌骨斜行骨折采用双皮质钉配合小型钛板固定15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双皮质钉配合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斜行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5例下颌骨斜行骨折患者行双皮质钉配合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
其中多发性或粉碎性骨折辅以2~3周颌间固定。
术后3个月复查曲面平展片或三维CT,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与咬合关系。
结果: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骨折均为Ⅰ期愈合,5例患者经颌间牵引调整,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辅助检查显示骨折线对位良好。
患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
结论:双皮质钉配合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斜行骨折效果可靠,是较为理想的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标签:双皮质钉;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
下颌骨骨折是颌面部骨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多样复杂。
自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问世以来,對于该疾病的治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但对于部分斜行骨折的患者单纯采用小钛板单皮质固定效果并不理想,我科自2005年3月至今对15例下颌骨斜行骨折的患者,采用双皮质钉配合小钛板行坚固内固定治疗,现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探讨其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9~52岁,其中22~40岁12例。
10例受伤后1周内进行手术治疗,3例患者于伤后2周~1个月内手术治疗,2例患者受伤1个月以后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临床检查时均出现咬合关系错乱,14例患者出现张口受限。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出现感染症状,6例患者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创伤,2例伴有颅脑损伤。
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0例患者行口内切口,于颊侧前庭沟切开,5例患者依一期创伤部位行相应的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的部位,剥离并清除骨断端间的软组织、骨膜、骨痂。
沿着原骨折线重新拼对骨折段,调整咬合关系,达到正常以后给予颌间固定。
用双皮质钉配合小型钛板沿下颌骨应力线走行给予坚固内固定,然后去除颌间临时固定。
根据不同患者的咬合关系的情况,部分患者术后给予颌间牵引。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
3个月复查时所有患者均达到直接骨愈合,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其中5例患者由于伴发髁突骨折,经适当的颌间牵引调整,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辅助检查显示斜行骨折线处对位良好。
病例展示见图1~3。
3 讨论
下颌骨是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其中以下颌角、颏正中、颏孔区、髁突等位置较为常见[1]。
坚固内固定技术(RIF)在临床上应用已久,双皮质钉固定技术是对于单皮质钛板一个较好的补充,现已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拉力螺钉固定,它可提供骨段间三维方向的稳定性,保持了局部血供的迅速恢复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的迅速增殖,从而加速了骨段间的愈合[2,3]。
另外,双皮质钉的固定可保证骨折达到直接骨愈合,从而使得患者可以进行张口锻炼和营养摄取[4]。
1978年,Champy[5]建立了下颌骨接骨板放置的理想线,通过此线可确定钛板和螺钉固定的位置及数量[6],也使得双皮质钉的使用有了理论依据。
对于下颌骨骨折中的斜行骨折,小钛板和单皮质钉的使用效果往往不佳,小型钛板固定力量较小,尤其在颏正中部位的骨折由于固定后下颌骨常出现“反张”,继而出现钛板螺钉的松动、咬合关系的移位、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而采用双皮质钉固位,则可以通过双层骨皮质的牵拉作用达到骨折断端的稳定,固位效果较好,可有效地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本研究中的患者手术均采用口内切口,在直视下对位骨折,利用上下牙齿的引导正确对位咬合关系,使骨折复位准确,且达到解剖复位。
本文研究的所有下颌骨斜行骨折患者术后效果良好,均未出现感染、咬合错乱、钛板及螺钉松动等并发症。
除了在手术中严格遵守颌骨解剖力学特点和Champy理论来放置小钛板和双皮质螺钉的数目和方向之外[7],在手术中两侧骨段充分贴合以及相应手术工具的使用也十分重要。
对于斜行骨折的患者在手术中至少要有两颗双皮质钉参与固定,这就使得骨折断端产生很好的稳定性,骨折术后几乎不需要颌间牵引调整,从而减少了患者的不适。
因此,双皮质钉的应用对于斜行骨折是一种非常好的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拓展。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84-185.
[2]宋燕丰,李向东,袁土金,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4): 462-463.
[3]Bell WH. Modern practice in orthograph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M]. 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1994.77-82.
[4]杨学文.正颌手术中使用坚固内固定的利和弊[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4, 21: 20-23.
[5]Champy M. Mandibular osteosynthesis by mini-screw platesvill a buccal approach [J]. J Maxillofac Surg,1978,6:14.
[6]李建设,牛金城,郭振国.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78例[J].口
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1): 49-50.
[7]律银华.颌面部骨折小钛板坚强内固定临床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04,13(3): 265-266.
[8]么甲申.下颌骨骨折术后颞下颌关节损伤的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56-5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