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薄层色谱法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及操作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2.93 MB
- 文档页数:45
1.3 中药的薄层色谱鉴定内容提要本实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人参、丹参、大青叶、马钱子、熊胆、万氏牛黄清心丸等常用中药进行品种鉴定或质量控制。
通过实验掌握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测色谱鉴别的条件关键技术。
掌握熊胆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原理薄层色谱鉴定法是选用适当粒度的吸附剂,并将其均匀涂铺在玻璃板上(或其他支持物上,如铝制薄板)成一薄层,然后用毛细管或适当的点样器将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分别滴加在薄层的启始线上,待样点上的溶剂挥散后,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用一定的溶剂展开,当溶剂前沿到达距离另一端2~3cm处,取出,干燥,显色或直接观察(有色成分),并与专属性的化学对照品或对照药材相比较,以鉴定品种或质量。
薄层色谱鉴定法是中药鉴定应用范围最广的方法之一。
仪器、材料与试剂(1)仪器与材料1)仪器电吹风,硅胶G薄层板,硅胶H-CMC-Na薄层板,容量瓶,三角瓶,烧杯,水浴锅,索氏提取器,紫外分析灯,层析缸。
2)材料粉末:大黄,人参,丹参,大青叶,马钱子,熊胆,万氏牛黄清心丸。
(2)试剂 10%磷钼酸乙醇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20%氢氧化钠溶液,30%硫酸乙醇溶液,pH试纸,氨水,苯,冰醋酸,丙酮,醋酸,醋酸乙酯,碘化铋钾试液,丁酮,硅藻土,甲苯,甲醇,甲酸,甲酸,甲酸乙酯,氯仿,石油醚(30~60℃),盐酸,乙醇,乙醚,异丙醇,异辛烷,蒸馏水,正丁醇,正己烷。
(3)对照品 大黄对照药材,大黄酸,丹参对照药材,丹参酮ⅡA,胆酸,靛蓝,靛玉红,鹅去氧胆酸,士的宁,黄连对照药材,黄芩苷,马钱子碱,去氧胆酸,人参皂苷R g1、R e、R b1,熊去氧胆酸,盐酸小檗碱,栀子苷。
操作步骤(1)大黄的鉴定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大黄粉末 0.1 g,加甲醇20 mL浸渍 1h,滤过,取滤液 5 mL,蒸干, 加水10 mL,使溶解,再加盐酸 l mL,置水浴上加热 30 min,立即冷却,用乙醚分2次提取,每次20 mL,合并乙醚液,蒸干, 残渣加氯仿 l mL使溶解。
薄层色谱法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的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过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原料、中药饮片责任人:质量管理部主任、检验员内容:1 简述薄层色谱法系指以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铝箔片或聚酯薄膜上使成一均匀的薄层,将供试品与相应的对照物点于薄层板的一端,以适宜的溶剂置展开容器内展开,使供试品所含的相应成分分离,采用适宜的显色剂或显色方法显色,将供试品色谱与对照物色谱相比较,或采用薄层扫描仪扫描,以进行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2 仪器与材料2.1 薄层板按照固定相的种类,薄层板可分为正相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聚酰胺薄膜)、反相薄层板(如C18键合相薄层板)等。
硅胶薄层板是目前使用最广的薄层板,如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和硅胶HF254等。
高效薄层板所使用的固定相较普通薄层板平均粒度小,颗粒分布范围窄,因此在相对短的展开距离中可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目前使用的薄层板有市售薄层板和自制薄层板两种。
一般市售薄层板分离效果较自制薄层板好。
如需特殊薄层板(如改性板)时,可采用自制薄层板。
2.2 点样器2.2.1 手动点样主要用微升毛细管配合与之相应的手动点样仪等。
2.2.2 自动点样采用半自动点样仪或全自动点样仪,按预设程序自动点样。
2.3 展开容器又称展开缸,为大小适宜的密闭展开容器。
有双槽展开缸及平底展开缸等。
此外,也有自动展开仪器,可将薄层板按预定程序单次或多次展开,提高薄层展开的重现性。
2.4 显色设备包括喷雾显色、浸渍显色以及蒸气熏蒸显色的设备。
2.4.1 喷雾显色多用玻璃喷雾瓶或其它专用的喷雾设备,喷雾形成的雾滴应细小并且均匀。
2.4.2 浸渍显色多在盛有显色剂的展开缸中进行。
2.4.3 蒸气熏蒸显色可在密闭的展开缸、干燥器等设备中进行。
如薄层板需加热,可使用烘箱或专用的薄层加热台。
2.5 检视和记录设备由暗箱及摄像设备组成。
2.5.1 暗箱配备可见光、254nm 和365nm紫外光光源以及相应的滤光片。
0引言薄层色谱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1985年版后的历版药典均有收载。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载品种2711个,其中超过50%的品种应用了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薄层色谱分析是各级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生产经营部门质检人员检验中药的强制性检验项目[1]。
薄层色谱技术是一种经典的中药分析技术,其受测试样品种类限制很小,适用范围广[2-3]。
多年来,薄层色谱技术在中药上的应用开发研究趋于多元化,尤其在中药成分的鉴别和定量分析方面,涌现出许多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4-5]。
目前,对薄层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应用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现有的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优化,如改进样品制备方法、优化展开剂和显色剂等;二是建立新的中药成分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例如建立药典中未曾规定的中药薄层色谱系统;三是联合其他技术手段进行更全面的中药检验分析。
本文介绍、分析薄层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尤其是中药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研究方向和思路。
1薄层色谱在中药快速鉴别中的应用随着色谱技术的发展及检验质量的提高,目前《中国药典》中的绝大部分中药是利用薄层色谱法进行检验的,利用薄层色谱法可对一些强挥发性、无紫外线吸收的药物组分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还可以对中药进行分离和分析鉴定。
薄层色谱技术可用于快速鉴别中药材的产地及真伪,以及鉴别药材中的非法添加。
不同产地的中药材所含的化学成分存在微小差别,可用薄层色谱技术方便地鉴别出不同产地的中药。
巢颖欣等[6]应用薄层色谱技术反映广陈皮药材的鉴别信息,通过分析广陈皮特有的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斑点作为快速鉴别广陈皮与其他产地陈皮的有效手段。
薄层色谱除了用于不同产地中药的鉴别,也可用于伪中药的鉴别。
孔娟等[7]发现,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不同产地何首乌及其伪品的薄层色谱图均有明显差异,可凭此快速、高效地鉴别何首乌的真伪。
两面针药材薄层色谱分析两面针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对其进行分析和定量,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其中薄层色谱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两面针的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比色法定量成分含量。
2. 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在薄层材料表面上分离化合物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固定在薄层材料表面的固定相和涂在薄层材料表面上的涂层,使样品中的化合物在这些相中发生分离。
薄层色谱具有分离效率高、手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中。
本实验中采用硅胶薄层色谱分离两面针中的化合物,并采用比色法对分离得到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比色法的原理是根据物质在吸收电磁波时的颜色深浅程度,来推断物质的量,一般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3. 实验步骤(1)制备样品的甲醇提取液:取2g干燥的两面针,加入50ml甲醇,超声混合5min,静置30min并过滤,将提取液转移至干燥皿中,保持60℃加热使甲醇完全挥发后即可。
(2)检测试样:将1μl样品溶液均匀地点于硅胶薄层上,在20min至30min内待薄层完全干燥。
(3)薄层色谱分离:将硅胶薄层放置于走相槽中,走相液为正己烷-乙酸乙酯-醋酸(10:2:0.1),走相距离为10cm左右,待色谱结束后,视化;(4)比色法定量:将目标化合物从薄层中刮取下来,溶于甲醇,经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其含量。
4. 实验结果经过薄层色谱分离和比色法定量后,得到两面针样品中黄酮苷、异岩龙胆苦苷、青蒿素的含量分别为0.007mg/g、0.012mg/g、0.005mg/g。
5.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薄层色谱分离和比色法定量的方法,成功地分离和测定了两面针样品中的黄酮苷、异岩龙胆苦苷、青蒿素的含量。
由此可知,在有限的条件下,薄层色谱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对中药材进行快速分析和定量。
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分析摘要: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在中药检验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药源,既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也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然而,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其质量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这时,色谱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确保中药的质量安全。
例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色谱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这些有害成分的浓度,进而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并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
本文将针对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展开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色谱;技术;中药;检验;应用前言: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分离和鉴定中药中复杂的化学成分,建立中药的指纹图谱,检测和定量有害成分或农药残留,并提高中药质量控制和分析效率。
通过利用色谱技术,中药企业和药学研究机构能够更准确、快速地评估中药的质量和药效,保证中药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推动中药行业的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可靠的中药产品。
因此,继续加强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研究和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其有助于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促进中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发展。
1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必要性1.1分离和鉴定复杂化学成分中草药中包含着复杂的化学成分,其中往往存在着多种活性成分。
通过色谱技术,可以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有效分离和鉴定。
比如,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可以用于快速分离和定量分析中药中的活性成分。
薄层色谱法适用于初步筛选中药中的多种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分析挥发性成分,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则广泛应用于多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
借助这些色谱技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成分构成,进而实现对中药的质量控制。
1.2确定中药的指纹图谱中药的质量评价是保证其疗效和安全使用的基础。
中药的药效往往与其中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因此建立中药的指纹图谱对于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估非常重要。
色谱技术可以用于建立中药的指纹图谱,即通过分析中药中的特定化学成分来形成中药的“指纹”。
薄层层析法在医药中的应用薄层层析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化合物的方法,在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薄层层析法在医药中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和应用。
一、基本原理薄层层析法是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中的差异分离的。
它利用薄层吸附剂上的固体相分离混合物中的各个成分,并利用不同成分在移动相中的迁移率落在薄层上不同位置的原理,定性和定量地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
通常将分离出的化合物与标准样品相比较,以确定它们的身份。
二、技术流程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薄层(通常是硅胶或氧化铝)、选定溶剂和运移剂;将薄层涂在玻璃板或铝箔支撑上;在远离光线的地方进行实验,使运移剂和实验样品在溶剂中均匀悬浮。
步骤1: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在薄层板上涂抹均匀的样品。
通常使用微量滴管或吸管沿着薄层板上下移动,将涂层均匀地涂抹到薄层吸附剂表面上。
步骤2:将带有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容器中,向容器中添加适量的运移剂,不要让运移剂淹没薄层板。
步骤3:当运移剂到达薄层板的顶部或需要分离的物质迁移到目标位置时,用UV灯源或染色剂将分离的化合物可视化。
步骤4:通过与标准样品的比较来鉴定和定量分离出的化合物。
三、医药中的应用1、药物分析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分析方法,可用于分离、检测和定量分析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熟练的技能,因此受到药学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TLC可以用于鉴定银杏叶中主要活性成分酰基左旋甘氨酸的含量。
2、药物质量控制薄层层析法也可用于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该方法可以识别分离出的化合物,并确定其结构和含量。
利用TLC,可以分离和纯化黄芪药材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薄层层析法可以用于毒物检测和识别。
该方法可以分离毒物和其代谢产物,并将其与标准毒物库中的物质进行比较。
TLC可以用于检测尿液中的吗啡、可卡因和芬太尼等毒物。
薄层层析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无需昂贵的仪器和熟练的技能等优点,在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标准研究工作中的应用湖北省药品检验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药经历着逐步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其中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
历次版本的中国药典(ChP)就包含着这一过程的例证。
一、薄层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简单回顾自20世纪60年代薄层色谱取代纸色谱(纸层析)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简单、灵敏的鉴别手段应用于中药材及中成药的鉴别,薄层扫描用于许多中药及中成药的含量测定,并收载于中国药典以来,在控制中药质量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已为中药生产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所广泛认同。
在早期的中国药典的版本中,只有简单的化学颜色反应和显微鉴别,总灰分和含水量测量以及总浸出物测定,偶尔有总活性部位的含量测定,比如总生物碱,总黄酮,总皂苷等等。
薄层色谱法鉴别是在1985版中国药典〔一部〕被首次收载的,但由于受到当时可获得的化学对照品的缺乏故仅限于个别的专论中。
对照药材-一个始于中国药典1990版的突破实践表明化学对照品的缺乏阻碍了TLC鉴别在草药中应用的拓展。
甚至一些多数草药共同含有的化学对照品对于质量评价来说是不太重要的。
为了解决TLC鉴别中的瓶颈问题,对照药材(Reference Crude Drug; RCD)自1990版中国药典起被引入了TLC鉴别项当中。
众所周知,TLC的独一无二的优势是能够提供类似图画的成像使得草药中的成分组成能够整体地被可视化。
不同种属的草药产生的TLC图像具有各自的专属性。
二、薄层色谱在我国应用的现状我们在技术上则一直滞留在初始阶段的状态,逐渐与其他发达国家拉开了距离。
我国大多数实验室依然使用实验室自制薄层板,同时多半使用的是简陋的器材,操作粗放,长期处在“低水平,广覆盖”的状态。
三、薄层色谱在其他国家药典中的应用80年代后期虽然各国药典逐渐倾向于应用液相色谱技术,但在草药分析领域,薄层色谱仍然广泛地被应用,尤其是欧洲国家。
他们在器械、仪器、计算机化、自动化等方面都有快速的发展。
欧洲国家草药分析实验室已放弃了自制薄层板,均改用商品预制板,以避免因不同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质量不一致而结果互有差异。
实验十一应用薄层色谱法检识中药制剂(一)目的要求学习中药制剂的鉴别方法,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技术及分离原理。
2.掌握中药制剂鉴别的一般程序及定性检识的原理。
3.熟悉检识其所含化学成分的方法与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是根据中药制剂牛黄解毒片中的主要成分或特征成分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对试样进行预处理,尽量排除干扰物质,达到提高待测成分或特征成分的相对浓度,以利在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时提高色谱清晰度,实现应用薄层色谱检测技术鉴别和控制中药制剂质量。
(三)实验内容牛黄解毒片为包衣片。
处方为:牛黄50g,雄黄50g,石膏200g,大黄200g,黄芩150g,桔梗100g,冰片25g,甘草50g。
以上八味药,雄黄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大黄粉碎成细粉;牛黄、冰片研细;其余黄芩等四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大黄、雄黄粉末,制成颗粒,干燥,再加入牛黄、冰片粉末,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衣即得。
1.牛黄的鉴别(1)供试液制备;取本品10片,刮去包衣,研碎,加10ml氯仿研磨,滤过,再用10ml氯仿浸洗滤渣,合并滤液,浓缩至1ml为供试液。
(2)对照液制备:①取胆酸0.001g溶于1ml氯仿中,作为对照品溶液。
②取缺牛黄的模拟牛黄解毒片(相当于10片),按供试液制备法处理,得阴性对照液。
(3)薄层色谱检识薄层板:硅胶G-CMC-Na样品:牛黄解毒片供试液对照品:胆酸对照液模拟牛黄解毒片对照液展开剂:正己烷-醋酸乙酯-醋酸-甲醇(6∶32∶1∶1)显色剂:喷雾5%磷钼酸乙酸溶液,110℃加热10分钟2.冰片的鉴别(1)供试液制备:取本品2片,刮去包衣,研碎,加4ml甲醇-氯仿(1∶1),室温下浸渍30min,时加振摇,滤过,滤液使成5ml,作为供试液。
(2)对照液制备:①取冰片适量,加甲醇-氯仿(1∶1)溶解,制成1ml含4mg的溶液。
②取缺冰片的模拟牛黄解毒片(相当于2片),按供试液制备法处理,得阴性对照液。
关于薄层色谱的一点体会总结:薄层层析和纸色谱操作注意事项一、应用: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离、鉴定和制备。
在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经适宜的工艺来取舍处方中各药材的各类成分,从而达到保持或改变药物作用性质或降低其毒副作用的目的。
而薄层色谱法具有分离与鉴定的双重功能,通过薄层图谱与对照品、对照药材的图谱相比较,除了能鉴出有效成分或特征成分外,还以完整的色谱图作为一个整体对制剂加以鉴别,提高了鉴别的准确性,尤其当有效成分尚不确切时,更显示出薄层色谱法的实用性。
薄层色谱分析法由于适合国情、简便、快速,能有效地、直观地反映药品地真实性、稳定性,现已成为中药制剂的鉴别和质量控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操作二、操作要点:(一)薄层层析1、铺制薄层板:将吸附剂1份和水2.5-3.0份(或加入黏合剂的水溶液)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颠板,于室温下,置水平台上晾干,在反射光及透视光下检视,表面应均匀,平整,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于100-110℃烘30分钟,冷却后立即使用或置干燥箱中备用。
2、点样: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1.0~1.5cm,样点直径一般不大于2m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
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果。
点样时必须注意勿损伤薄层表面。
注:在薄层色谱中,样品的用量对物质的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所需样品的量与显色剂的灵敏度、吸附剂的种类、薄层的厚度均有关系。
样品太少,斑点不清楚,难以观察,但样品量太多时往往出现斑点太大或拖尾现象,以至不易分开。
3、展开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5mm为宜,密封,待展开至规定距离(一般为8~15cm),取出薄层板,晾干,待检测。
一、引言近年来,薄层色谱法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审核中,薄层色谱法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薄层色谱法在当前中药质量标准中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二、薄层色谱法在中药质量标准中的应用1. 方法原理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离、鉴定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溶液涂布在薄层板上,利用在固定相上运动的色谱分离原理,实现对不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定量。
在中药质量标准中,薄层色谱法通常用于中药原料药和中成药的质量鉴定、含量测定和成分分析。
2. 应用范围薄层色谱法可以对中药中的多种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如生物碱、黄酮类、皂苷、挥发油等。
它适用于中药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制定和审核。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薄层色谱法还可以用于判断中药的真伪和地域来源。
3. 实际应用目前,薄层色谱法已经被纳入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药标准》等质量标准中。
许多中药的质量标准中都对薄层色谱法的操作规程、色谱条件和质量评价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生产和质检过程中,许多医药企业也积极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中药成分的分析和控制。
三、薄层色谱法的优势1. 检测速度快相比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的检测速度更快,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几十分钟到数小时即可完成分析。
这对于需要大批量样品分析的中药生产企业来说,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2. 操作简便薄层色谱法的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只需薄层板、样品溶液、显色剂等简单实用的试剂即可完成分析。
这降低了中小型企业引入该技术的门槛,也方便了基层医疗单位进行快速检测。
3. 成本低廉薄层色谱法所需的设备和试剂成本相对较低,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单位来说,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质量检测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选择。
四、薄层色谱法的局限性1. 分离效果受限由于薄层色谱法对于分离效果和分辨率的要求较高,对于某些复杂的中药成分,可能无法完全分离,导致检测结果不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