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走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不要和陌生人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陌生人走可能带来的危险。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教育幼儿如何正确处理陌生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要求。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到和陌生人走的危险性。
2. 教育幼儿如何自我保护,不和陌生人走。
三、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如何正确处理陌生人的邀请和给予的糖果等物品。
2. 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不和陌生人走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一些关于安全的小故事,教育幼儿如何自我保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幼儿和陌生人走的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
2. 教学活动一: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幼儿认识到和陌生人走的危险性。
3. 教学活动二:通过情景模拟,教育幼儿如何自我保护,不和陌生人走。
4. 教学活动三: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方法,如何正确处理陌生人的邀请和给予的糖果等物品。
5. 教学活动四:通过小游戏,培养幼儿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教育幼儿在遇到陌生人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6. 总结:通过一个小结,让幼儿明白不和陌生人走的重要性,以及在遇到陌生人时,如何正确处理。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讨论今天学到的内容,并分享给父母。
六、教学延伸:1. 开展“安全小卫士”活动,让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实践不和陌生人走的原则。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教学内容的情况,以及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分享。
2.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应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九、教学资源:1. 教学图片、视频等资源,可通过网络搜索或购买相关教育资料。
《不要跟陌生人走》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生安全常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不要跟陌生人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应对陌生人的搭讪,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陌生人的潜在危险性,提高警惕。
2. 培养学生遇到陌生人时,能够理智应对,不轻易跟随。
3.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面对陌生人时,能够理智应对,不轻易跟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遇到陌生人搭讪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卡片。
2. 学具:学习笔记、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陌生人危险性的思考。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PPT,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不要跟陌生人走”。
3.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设置几个情景,让学生模拟遇到陌生人搭讪时如何应对。
4. 例题讲解:分析案例,讲解如何正确应对陌生人。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遇到陌生人要提高警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不要跟陌生人走》2. 主要内容:陌生人的危险性遇到陌生人如何应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列举出遇到陌生人时,可以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如果你遇到一个陌生人给你糖果,你会怎么做?请详细描述。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应对陌生人,提高家庭安全意识。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具体性。
3.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1. 真实性:情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情景的真实性。
五wǔ、不bù要yào 随suí便biàn 跟ɡēn 陌mò生shēnɡ人rén 走zǒu如rú果ɡuǒ你nǐ遇yù到dào 了le 陌mò生shēnɡ人rén,他tā要yào 带dài 你nǐ走zǒu,你nǐ会huì巧qiǎo 妙miào 地de 拒jù绝jué他tā吗má?宝bǎo 宝bǎo 背bèi 着zhe 小xiǎo 书shū包bāo,偷tōu 偷tōu 去qù探tàn 险xiǎn,大dà人rén 的de 世shì界jiè一yī定dìnɡ很hěn 好hǎo 玩wán。
大dà人rén 们men 一yī定dìnɡ是shì传chuán 说shuō中zhōnɡ的de 巨jù人rén,我wǒ抬tái 起qǐ头tóu ,都dōu 看kàn 不bù到dào 他tā们men 的de 脸liǎn 。
他tā们men 好hǎo 像xiànɡ怕pà踩cǎi 到dào 我wǒ一yī样yànɡ,绕rào 开kāi 走zǒu。
咕ɡū噜lū咕ɡū噜lū,肚dù子zi 饿è了le。
我wǒ坐zuò在zài 公ɡōnɡ园yuán 里lǐ,不bù知zhī道dào 该ɡāi 往wǎnɡ哪nǎ里li 走zǒu。
“小xiǎo 朋pénɡ友yǒu,你nǐ怎zěn 么me 一yī个ɡè人rén 啊ɑ!”一yī个ɡè叔shū叔shū走zǒu 过ɡuò来lái,他tā的de 头tóu 竞jìnɡ然rán 是shì一yī匹pǐ马mǎ,看kàn 起qǐ来lái 人rén 不bù错cuò。
中班安全教育不要跟陌生人走教案反思1、中班安全教育不要跟陌生人走教案反思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不要跟陌生人走活动目标1.要知道不能听陌生人的话,不要和陌生人走。
2.知道一些求助的方法。
3.能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学会保护自己。
4培养孩子判断事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1.挂图三张(内容:故事《聪明的明明》)2.事先和一名幼儿不熟悉的男校工联系,请他配合教育活动,并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糖果、玩具。
活动过程一、看图讲述1.老师展示第一张挂图,介绍图片中的孩子明明,引导孩子说出图片上还有谁,陌生人在对明明说什么。
2.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不能和陌生人一起去。
二、情景模拟1.教师借故离开教室。
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场。
“陌生人”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给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诱孩子离开教室。
陌生人与幼儿的对话:陌生人:小朋友你们老师呢?(幼:老师出去了)陌生人:老师不在,我带你们去玩吧!(幼:老师说不能和陌生人走)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坏人。
看,我给你带了糖果。
(年轻:老师说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陌生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吧?你们看这是麦当劳的玩具。
(幼儿开始有些动摇了,有的开始要玩具了)陌生人:麦当劳玩具好玩吗?(幼:好玩)陌生人;那我带你们去麦当劳玩吧,那里有更多玩具,还有薯条可以吃。
(大部分幼儿高兴地鼓掌并一一跟着“陌生人’’走出教室,小部分幼儿还坐在位置上)3.孩子要离开教室时老师出现,陌生人离开。
师:刚才你们想去什么地方(幼:麦当劳)师:那位叔叔你们认识吗?(幼:不认识)师:那你们为什么要跟他走呢?(请几位幼儿回答)师:你为什么不跟陌生人走呢?(请一位幼儿回答)师:你们觉得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和陌生人走了会怎样?三、讨论求救方法1.教师告诉幼儿“没有告诉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小结和陌生人走的危险性。
2.讨论:和陌生人在一起时,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3.老师展示了第二张和第三张挂图,并向孩子们介绍了陌生人牛里的陌生人想把自己带走时的自救方法。
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幼儿园读后感篇1:哎呀,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我读了一本超级有趣的书——《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的读后感。
这本书就像一颗超级大的棉花糖,甜甜的,软软的,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吞下去!“妈妈,妈妈,这本书好好看啊!”我一边翻着书页,一边兴奋地跟妈妈说。
妈妈笑着问我:“是吗?那你告诉妈妈,书里讲了什么呀?”“嗯,书里说,我们小朋友啊,就像是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的,但是呢,我们不能像小兔子一样,随便跟着大灰狼走哦!”我模仿着小兔子的样子,跳来跳去。
妈妈点点头:“对啊,小明,你说得对。
那书里有没有告诉你,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呢?”“有啊有啊!”我激动地回答,“书里说,陌生人就像是森林里的迷雾,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但是走进去就可能迷路了。
我们小朋友要像小侦探一样,用我们的小眼睛,小耳朵,去发现那些不对劲的事情。
”“哇,小明,你学得真快!”妈妈夸奖我。
我得意洋洋地说:“那当然啦,我可是超级聪明的小明!”书里还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个小朋友,他遇到了一个看起来很和蔼的陌生人,但是这个陌生人其实是个大坏蛋。
幸好,这个小朋友记得妈妈的话,没有跟他走,还告诉了老师。
这就像是我们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如果有人要带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你就要大声说‘不’,然后跑到安全的地方去。
“妈妈,我学到了,我们不能像小金鱼一样,看到什么都好奇,随便跟着走。
我们要像小猫咪一样,聪明又机智,对不对?”我眨巴着眼睛,期待妈妈的肯定。
妈妈摸摸我的头:“没错,小明,你真是个聪明的小猫咪!”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如果遇到陌生人,我们要怎么做。
比如,我们可以大声喊叫,吸引别人的注意;或者跑去找大人帮忙。
这就像我们在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被“小偷”抓走。
“妈妈,我以后遇到陌生人,一定会记得这些的!”我坚定地说。
“好孩子,妈妈相信你。
”妈妈微笑着,眼里满是骄傲。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小小英雄,懂得了怎么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不跟陌生人走在如今这个充满各种风险和危险的社会中,安全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孩子们是家庭和社会中最需要保护的一群人,因此他们需要接受相关的安全教育,以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在众多的安全教育内容中,不跟陌生人走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陌生人的定义和认知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进行安全教育,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陌生人的定义。
陌生人指的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和了解过的人,他们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
这些陌生人可能包括街上的行人、陌生的邻居、陌生的司机等等。
孩子们需要认知这些陌生人并加以警惕。
二、不跟陌生人走的重要性不跟陌生人走是保护孩子们安全的一项基本原则。
因为陌生人的身份无法确认,他们的目的和意图也难以预测。
有些陌生人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来吸引孩子们接近并离开自己的监护人,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因此,不跟陌生人走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帮助孩子们避免陷入各种危险和风险当中。
三、如何教育孩子不跟陌生人走1. 强调家长或监护人的角色。
家长或监护人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与孩子建立起信任和沟通,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向家长寻求帮助。
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们,遇到陌生人时要及时向家长或其他可信任的人寻求帮助,而不是轻易跟陌生人走。
2. 向孩子们明确解释什么是陌生人。
孩子们需要理解陌生人的定义和特点,即他们没有见过的人或者没有熟悉的人都属于陌生人。
孩子们需要知道遇到陌生人时要保持警惕,并且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言语和行为。
3. 学习判断和应对陌生人的能力。
孩子们应该学会观察和判断陌生人的行为和举止。
如果遇到陌生人靠近自己或者试图引诱自己离开家长或其他熟悉的人,孩子们应该立即报警或求助,并尽可能保持距离,避免接触。
4. 进行安全教育训练。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开展一些针对安全教育的训练活动,加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这种训练可以包括模拟陌生人接触情境的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应对陌生人的危险。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不要跟陌生人走《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不要跟陌生人走》一、活动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理解“陌生人”的概念,知道不跟陌生人走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幼儿能掌握一些简单应对陌生人的方法,如说“不”、快速跑开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故事、游戏等活动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与陌生人接触的场景,锻炼其应对危险的实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幼儿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避免幼儿对陌生人产生过度恐惧,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区分善意和恶意的陌生人。
二、活动准备1. 故事《小兔子乖乖》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制作与陌生人相关的道具,如不同的帽子、眼镜、衣服等,用于角色扮演。
3.准备一些小奖品,如贴纸、小玩具等,用于奖励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 利用故事导入-教师开始讲述《小兔子乖乖》的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和她的三个兔宝宝。
有一天,兔妈妈要出去找食物,她告诉兔宝宝们,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兔妈妈走后,一只大灰狼来到了小兔子的家门口,它装出很和蔼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妈妈回来,快点儿开开。
’聪明的小兔子们没有上当,它们说:‘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不回来,谁来也不开。
’大灰狼没有办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讲述完故事后,教师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小兔子为什么不给大灰狼开门呀?”引导幼儿回答出因为大灰狼是陌生人。
然后教师再问:“那什么是陌生人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引出“陌生人”的概念:陌生人就是我们不认识的人。
就像我们在外面玩的时候,那些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可能是陌生人。
2.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教师接着说:“小朋友们,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陌生人呢。
比如说,有一天,小明在幼儿园门口玩,一个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叔叔走过来,对他说:‘小朋友,我有一个好玩的玩具,你跟我走,我就给你玩。
大班社会: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幼儿将能够:
•识别陌生人
•了解跟陌生人走的危险性
•学会寻求帮助的方法
教学内容
1.识别陌生人:通过图片和示范,教授幼儿如何识别陌生人。
2.跟陌生人走的危险性:通过讲故事和示范,向幼儿讲解跟陌生人走的危险性。
3.寻求帮助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示范,教授幼儿如何寻求帮助。
教学过程
1.识别陌生人:
–通过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识别陌生人。
–老师模拟陌生人上前与幼儿搭话,让幼儿感受到陌生人与熟人的区别。
2.跟陌生人走的危险性:
–讲述故事:一个小女孩跟陌生人走,后来消失了,警察找到她时已经无法救治。
–观看演示:两个陌生人上前搭话,基本戏剧性演示措施。
3.寻求帮助的方法:
–角色扮演:设计几个场景,让幼儿在实际场景中学会寻求帮助的方法。
–示范:老师示范如何寻求帮助。
教学评估
1.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几个关于陌生人的问题。
2.幼儿可以模仿老师的演示,与陌生人搭话后说出不能跟陌生人走的原因。
3.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表现出正确的寻求帮助的方法。
注意事项
1.本课需要老师提前精心准备,讲解的故事要生动有趣,模拟陌生人和示范寻求帮助要有备而来。
2.课堂中老师要注重幼儿的理解和表达,要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表达并掌握正确的求助方法。
3.课后要有家长配合,加强防范意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幼儿园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读后感》读了《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这本书后,我心里有好多好多想法,就像一群小蚂蚁在心里乱爬,特别想跟大家说一说。
在书里,有个小女孩叫蕾娜。
有一天呀,她在上学路上遇到了一个陌生人。
这个陌生人看起来好像还挺友善的,可是谁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啥呢?就像我们看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你以为里面装着美味的糖果,说不定打开是个吓人的小虫子呢。
蕾娜当时肯定也是有点害怕的,我想她的小心脏肯定在“扑通扑通”地跳得飞快。
我就想起我自己的经历啦。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玩,有个我不认识的叔叔过来跟我说:“小朋友,叔叔带你去那边玩,那边有好多好玩的东西呢。
”我当时就愣了一下,我心里想:“这个叔叔我又不认识,他为啥要带我走呀?”我就像一只警觉的小兔子,耳朵立马竖起来了。
我就说:“叔叔,我不去,我还得在这儿等我妈妈呢。
”那个叔叔还想再说啥,我就赶紧跑到小区保安叔叔那里去了。
现在想想呀,要是我当时像蕾娜那样傻傻地就跟着走了,那可就惨了。
谁知道那个叔叔会把我带到哪里去呢?是带到一个黑暗的小屋子,还是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让我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呢?一想到这儿,我就忍不住打个寒颤。
书里的蕾娜回到家后,就跟她的妈妈说了这件事。
她妈妈肯定也吓了一跳,就像我妈妈要是知道我差点跟陌生人走了,肯定也会特别担心的。
妈妈们就像我们的守护天使,总是想保护我们不受到任何伤害。
蕾娜的妈妈就告诉她,千万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不管那个陌生人说什么好听的话。
这就好比是外面有很多漂亮的花朵,可是有些花朵是带刺的,你要是乱摘,就会被刺到手。
陌生人有时候就像那些带刺的花朵,表面看起来好看,其实暗藏危险。
我还跟我的小伙伴们讨论过这本书呢。
我的小伙伴小明说:“哎呀,我觉得那些陌生人好讨厌啊,他们为啥要骗我们小孩子呢?”我就说:“是呀,他们肯定没安好心。
就像故事里的大灰狼,总是想着怎么吃掉小红帽一样。
”我的另一个小伙伴小美说:“可是有时候陌生人看起来真的很和善呢。
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走你们好,我叫蕾娜,今年6岁。
每天,我出门去上学前,妈妈都会郑重其事地叮嘱我:“蕾娜,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喔!过马路的时候要当心。
”
妈妈每天都这样说,我现在根本听不进去了,只是象征性地点点头。
可是,几天前发生了一件事。
那天早上,我站在红绿灯前等着过马路的时候,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辆又黑又大的汽车,里面坐着一个人。
天哪!那个人阴沉着脸,好像一直在盯着我看,他看上去是多么可怕啊!
那时候天还没有完全亮,我不由得想起了‘小红帽’这个故事-就是妈妈讲过很多遍的那个故事。
我顿时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可怜的小红帽,那只大灰狼就坐在汽车里,随时都可能扑过来吃掉我。
我好害怕。
绿灯总算亮了,我飞快的冲进了学校。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跑的这样快过。
到了学校,我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的伙伴们。
露莎肯定地说:“那个人一定是坏人!我妈妈常常告诉我要小心这样的人。
”
珍妮和爱莎也觉得露莎说的很对。
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们发现我早上看到的那辆车依然停在那里,那个神秘的陌生人仍旧坐在里面。
怎么会有人一整天坐在车子里盯着马路看呢?
还好,我现在不是一个人,要不然,我一定会被吓得尿湿裤子。
露莎说:“我妈妈说,如果碰到危险的事情,就马上跑回家。
”
珍妮说:“我妈妈说,如果觉得有人要对我做什么坏事,就去按附近人家的门铃,或者向周围的大人求救。
”
可是,不管是露莎妈妈的主意,还是珍妮妈妈的主意,现在都帮不上忙,因为这里离家很远,大家按的门铃都没有得到应答,周围也没有什么大人经过。
这时候,露莎突然想到一个很棒的办法。
她说,我们大家应该一齐对着车里那个人的耳朵用力吹响哨子,那样,那个人肯定会被吓得赶紧逃跑。
可是,我们还没有回家啊,手里根本没有哨子。
这时,我们的妈妈发现我们还没有回家,很担心,她们互相通了电话,决定一起出来寻找我们。
妈妈们在十字路口找到了我们。
刚开始,她们非常生气。
我们七嘴八舌的说:“那辆车里,有个人从早上坐到现在,而且一直盯着我们看。
”
“是啊,他在监视我们。
”“从早上,到下课,一直到现在,都坐在那里呢。
”
这下子,妈妈们开始对那个人生气了,她们走向那辆车子。
我们觉得妈妈们实在太勇敢了!我们几个小孩子还是站在角落里好了。
妈妈们敲了敲车窗。
那个人突然看到那么多妈妈站在外面,好像吓了一跳。
随后,妈妈们和那个人认真的聊了起来。
突然,他们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好奇怪啊!
原来,住在车里的那个人是做统计工作的,他一整天都坐在那里,是为了统计“一天中有多少辆车从这个路口经过。
”
那个人之所以看起来凶凶的,是因为他根本就不喜欢这份工作。
珍妮妈妈说:“以后,你们如果在上学路上再遇到这种奇怪的事情,一定要及时告诉老师。
”
我们用力点了点头。
露莎先前想到的那个吹哨子的方法,我们都认为是一个保护自己,吓走坏人的好方法。
现在,我们去上学的时候,每个人的脖子上都会挂一个哨子。
如果真的有陌生人想要对我们做什么坏事,我们就会对着他的耳朵用力吹响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