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生物复习冀少版 第3、4、5章
- 格式:pptx
- 大小:11.26 MB
- 文档页数:66
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第六单元生物的繁衍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繁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一、被子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生殖过程。
优点: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信息。
(1)被子植物繁殖过程:通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实,并产生种子来繁殖后代。
(2)被子植物双受精:花粉中的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另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结合,将来发育成胚乳。
(3)应用: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和疏花疏果等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
(4)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大部分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都是通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优点:①加快繁殖速度;②能保持植株原有的性状。
(1)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组织培养的优势:①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体,实现“工厂化”生产;②能保持原植物体的优良性状。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3、生殖特点:①卵生;②体内受精。
4、发育:(1)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果蝇、蝇、蚊、金龟子;大多数两栖类(蛙)等。
(2)不完全变态:在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卵→若虫(跳蝻)→成虫】。
举例:蝗虫、蟋蟀、蝼蛄等。
5、应用:利用雌性昆虫在繁殖期散发激素引诱雄性昆虫的习性,人工合成激素诱杀雄性害虫,破坏雌雄虫正常交尾,以达到减轻虫害的目的。
三、两栖动物(如青蛙)的生殖和发育6、生殖特点:①卵生;②体外受精。
7、变态发育:卵→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幼蛙→成蛙(生活陆地或水中,用肺呼吸)。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8、生殖特点:①卵生;②体内受精。
9、过程:经过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10、鸟卵的结构:①卵壳和壳膜(保护及通气作用);②卵白(保护和营养作用);③卵黄(营养作用);④胚盘(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第三章1.观察动物的形态,一般应从整体→局部→整体;对各部分的观察,一般由前向后进行。
如观察哺乳动物的顺序是:头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尾部。
2.观察昆虫的口器要用放大镜,昆虫的口器有咀嚼式口器、虹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等多种。
昆虫的口器与其食性相适应(会举例)。
3.各种动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细菌、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因此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是相适应的。
4.在野外调查时,如果遇到大家都不认识的动物,要重点对它进行观察,记录下它的形态特征和野外生活环境。
5.水产动物是指生活在水中的、对人类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野生或家养的动物。
其中鱼是水产动物的一个大家庭,其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6.凡是身体里有脊柱(其支撑作用)的动物叫脊椎动物。
7.被称为“生态养鱼杰作”的是混合放养,它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的立体空间和各种天然饵料。
8.鲫鱼头部两侧的鳃盖下有鳃,每侧的四个鳃都是由鳃弓、鳃耙和并列的两个鳃片组成,每个鳃片上长着许多细长的鲜红的鳃丝,鳃丝内有很多毛细血管。
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气不断地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里,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排到水里。
P57. 3—79.把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和鲤鱼、鲫鱼混养在一个鱼塘里,鲢鱼、鳙鱼生活在水体的上层,草鱼生活在水体的中层,青鱼、鲤鱼、鲫鱼生活在水体的底层。
10.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了翼;长骨中空,内冲空气;有喙无齿;体温恒定;卵生。
脊椎动物的第一大类群是鱼类,第二大类群是鸟类。
11.在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大烧杯中,放入鸡(或家鸽)、家兔(或猪、羊)的肋骨,会观察到:鸡(或家鸽)的肋骨漂着,家兔(或猪、羊)的肋骨沉入水底,说明鸟类的骨轻,骨密度小,适于飞翔。
P63.3—1212.鸟类①体内没有膀胱,经肾脏产生的尿液连同粪便一起随时派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