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不能用于扑灭石油油井起火的方法是()

A、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3、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引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

A、马上拨打120

B、用嘴吹灭

C、寻找灭火器把它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

4、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汽油⑥火柴。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

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5、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空气

B、氢气和氧气

C、天然气和空气

D、氖气和氧气

6、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 )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水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8、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A、碳

B、氢

C、硅

D、硫

二、填空题

1、燃烧是一种、的剧烈的反应。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

2、物质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时,可燃物发生,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含碳元素的燃烧产物主要是;当氧气时,可燃物发生,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含碳元素的燃烧产物主要是。

3、根据你所掌握的生活经验,了解人们在生活与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式,将其填入表格中。

三、简答题

1、对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2、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组成的引火药。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三硫化二锑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锑和二氧化硫,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帮助火柴梗燃烧的更旺。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是可燃物

B.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C.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D.三氧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2)试写出火柴、点燃过程中发生的任意3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一、1、B 2、A 3、D 4、C 5、D 6、C 7、C 8、D

二、

1、发光发热化学或氧化具有可燃性与氧气充分接触达到着火点

2、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充足完全燃烧多二氧化碳不充足

不完全燃烧少炭黑和一氧化碳等

3、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灯帽盖灭、隔绝空气;清理可燃物开辟隔离带、取走可燃物;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同时隔绝空气。

三、

1、对着蜡烛吹气,把火焰周围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所以熄灭;对着蚊香吹气

点燃加热

不仅不能把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反而提供更多氧气,所以燃烧更旺,2、(1)A;(2)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点燃点燃

碳+氧气二氧化碳;三硫化二锑+氧气+二氧化硫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①降低可燃物的温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隔绝空气④跟氧气接触 A.②和④B.①和④C.④D.①和③ 2 . 在太空“旅行”13天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安全“回家”.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踏上了一个新台阶,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液态氢气),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生成水B.氢气具有可燃性 C.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 . 下列因素中,不是燃烧必要条件的是 A.可燃物B.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C.气压D.一定浓度的氧气 4 . 说法正确的是 A.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B.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5 . 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酒精是液体B.酒精挥发的太快 C.没有与氧气接触D.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6 . 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水→碳酸

B.铁+氧气+水→铁锈 C.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D.水→氢气+氧气 7 . 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点燃氢气之前,必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B.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 8 . 近年来,媒体常报道出煤气中毒的惨剧,煤气中毒是由于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生成CO引起的。下列做法可以有效地避免煤气中毒发生的是() A.严寒的冬天,在狭小密闭的房间内烧炭取暖,在炭盘旁边放一盆水 B.在清洗偏远的水井时,边用柴油作为能源的抽水机放到井内抽水,边派人戴着口罩到井下洗井 C.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冲凉房外面,且要通风透气 D.将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安装在密闭的冲凉房内 9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途径之一 B.复合肥中一定要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葡萄糖和碳酸钙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10 .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因为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1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堂练习 1.(2019·湘西州)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B) 2.(2018?天津)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C ) A B C D 3.(2018·甘肃兰州)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只要温度高于 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 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 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 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 4.(2018·山东聊城)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 燃的原因是( C )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5.(2019·重庆市)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 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 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 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6.(2019·自贡市)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7.(2019·江西省)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C ) A. 隔绝氧气 B. 降低着火点 C. 隔离可燃物 D. 降低至着火点以下8.(2018?长沙)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你认为错误的是( B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9.(2018·四川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加油站严禁烟火 B. 高层楼房着火乘电梯逃生 C. 燃气泄漏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D. 灭火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10.(2018?湖北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11.(2019·桂林市)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B ) A.加油站内严禁烟火 B.电器起火应立即用水灭火 C.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灭火 D.发现火情应及时拨打119 12.(2019·南京市)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B ) A. 氨气 B. 氢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13. (1)图1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

第七单元 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1

第七单元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1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5.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A.O 不够 2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6.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 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 7.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8.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初三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初三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 同步练习(一) 1、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 (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1)和(2)(B)(3)和(4) (C)(2)和(4)(D)(1)和(4) 2、下列物质中,着火点最低的是() (A)白磷(B)红磷(C)木材(D)煤炭 3、下列现象中,一定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发光发热(B)爆炸(C)燃烧(D)蒸发 4、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 5、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 (A)石灰窑厂(B)炼铁厂 (C)面粉加工厂(D)制冰厂 6、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汽油蒸气和氮气(B)氢气和乙醚蒸气 (C)酒精蒸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描述实验现象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钠+水→氢氧化钠+氢气, 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 用刀切一块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银白色小球,甚至会使钠和水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

燃烧和灭火重难点突破案例

《燃烧和灭火》重难点突破 一、燃烧的概念 燃烧的概念: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基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燃烧的认识和前面几个单元中所学的如单质硫、铁丝、单质碳等的燃烧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燃烧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得出燃烧的概念。也可以为了基于“燃烧”的发展史,帮助学生认识燃烧概念的发展过程,并建立知识也是发展的意识,从而形成对知识权威的质疑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燃烧的条件 1.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着火点:达到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在灭火时,只能说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但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面所学的蜡烛、红磷、木炭、单质硫、铁丝等的燃烧知识,学生对燃烧应该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应该是有所认识的,但是学生存在的问题是:(1)燃烧与三个条件的关系是什么?(2)对“着火点”的认识有偏差。(3)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生活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本节课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上述三个问题。 教学片段一沿着历史的发展认识“燃烧概念及燃烧条件[1] 环节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向同学展示讲述人类在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提出今天沿着人类进步的阶梯认识燃烧。 环节二沿着历史的进程认识燃烧概念的发展 【老师】播放一段古代猿人钻木取火的视频,让学生认识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认识火,并学会钻木取火的方法,并运用火进行冶金、陶瓷、火药等工业。 【提出问题】那么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呢?人类又是怎么样认识燃烧的呢?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燃烧与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磷燃烧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 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3.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燃烧的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它,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探究。 难点:激发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①燃烧 ②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第二课时: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实验 【仪器、药品】 演示实验:①仪器:烧杯、镊子、试管、坩埚钳、镊子、气球、薄铜片、手帕、酒精灯等。 ②药品:红磷、白磷、水等 学生实验:①仪器:烧杯、镊子、玻璃棒、酒精灯等 ②药品:蜡烛、煤块、石块、木条、纸条等。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同学们,今年最 让我们中国人自豪的 是什么? (播放开幕式点火仪 式) 观看奥运会 影象资料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关注燃烧,引入主题 过渡燃烧是怎样的一种现 象? 什么条件下才能燃 烧? 怎样控制燃烧?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燃 烧现象,进入学习情 景。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学 习方法。让学生懂得知识 来自于生活,让学生学会 如何从生活走进化学。 任务1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问题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吗? 得出“可燃物”的概念 学生提出猜想 说明自己猜想的依据 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知 识,构建新知 问题2可燃物要燃烧,还需要 什么条件? 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 力,引入燃烧所需要的第 二个条件(温度达到着火 点) 演示实验质疑学生演示实验(将一次性纸 杯剪下一部分点燃,盛 下的装上水,在酒精灯 上加热,不燃烧)为什 么 学生思考、分析、回 答 (燃烧需要温度) 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点燃木 条和媒块,那个容 易?)引入着火点的概 念 学生思考、分析、回 答 (不同物质燃烧需要

第四章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学习目标 1.认知性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技能性学习目标: (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体验性学习目标: (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 的意识。 (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创设情景】播放一段录像:(1)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 放几幅画面 【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 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 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 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 何特征? 【提 【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89的交流与讨论的3个问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 【提问】针对问题3进行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 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活动] 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分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提问: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板书:三、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总结:

第七单元 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2

第七单元课题 1《燃烧和灭火》同步练习 2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 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 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 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窑前,先做灯火实验 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 5.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A.O 不够 2 B.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C.在失重的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 6.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 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 7.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8.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宜使用的灭火器为()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高压水喷射 9.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10.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填空题 1.物质燃烧应具备三个条件,可称之为火三角,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括号中分别填写三个条件。灭火时只要消除其中个条件即可灭火。

《初 探 燃 烧 与 灭 火》教学设计

初探燃烧与灭火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培养自身的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3.认识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二、【课前热身】 1、温故知新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18—119,完成下题。 1.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新知】 (一)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完成实验报告。 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分组按要求进行实验探究,归纳燃烧的条件。 仪器和药品:水、碳酸氢钠、盐酸、火柴、木块、蜡烛、白磷、石子、热水、小刀、湿抹布、铁丝、纸条、纸卷、酒精 1、哪些物质能燃烧?为什么? 2、燃着物质罩上烧杯,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把这些能燃烧的物质放在桌面上就燃烧了吗?为什么? 4、铁丝能够在酒精灯上点燃吗?为什么? 燃烧所必须的三个条件:(1)__________(2)________ _(3)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探究灭火的条件 1、根据提供的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灭火的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仪器和药品:酒精灯、火柴、多支蜡烛、水、沙子、扇子(用书代替),烧杯、石子。

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报告 注:实验评价可以从灭火的快慢,方法是否简便,灭火是否对可燃物有影响。 2、灭火的方法很多,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要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请用你认为最好的办法 3、运用我的智慧,我一定行的! 1、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2.在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些,通常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为() A、散热快 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 D、木材是可燃物 3、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事故就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不正确的是() A、电线或者电器起火时,要理解用水扑灭 B、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死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生 C、如果无路可逃,可以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避难,等待救援。 D、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 四、收获与反思: 学习了这节课,我知道了 我还要请教的问题:

鲁教版初中化学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教案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 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理解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是通过“做”来学习,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这与传统的“读化学,”“听化学”截然不同,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自主的获得知识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科学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同时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视问题的解决而轻视问题的发现。这样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机械模仿,不会创新,缺乏学习兴趣。因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主动去体验探究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情景设置提出问题→针对问题在学生可操作性的演示对比试验中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学生独立设计进行实验,交流归纳“灭火的原理”→学以

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火场自救知识,提高学生自身安全意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 《燃烧与灭火》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内容。本届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变化——燃烧作为教学内容,编排上更贴近生活。既是对化学变化具体知识的学习归纳,又是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细化完善和丰富。既是对之前学习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实验基本操作,科学探究的步骤以及空气中氧气的性质及用途的补充拓展,又为之后学习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如同为学生架起了一座由知识向能力发展的桥梁。 学习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适当的合作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体会团队协同配合的力量,感受自主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上采用科学探究地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分析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和学习一些基本的安全消防知识。在学习中明白:燃烧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类带来光明、温暖、文明、进步,同时也会带来灾难。因此,我们要掌握燃烧的规律,使其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和目的。 三.学情分析

江苏省启东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燃烧和灭火燃烧的定义和条件课后微练习3 新人教版

燃烧的定义和条件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1.含有硫的煤,在火炉中如果不完全燃烧,则排放出能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SO2和CO2 B.CO2和CO C.CO D.SO2和CO 2.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小明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蜡烛上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C.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将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即可灭火 4.“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能自发燃烧 5.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作汽车燃料的是(一种即可) 。 (2)煤燃烧时排放出、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它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能。6.化学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实验过程将棉布用65%酒精浸透后取出点火,观察到酒精烧完后火焰熄灭,棉布完好无损。对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相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着火点升高 D.手帕上的水气化吸热,使手帕温度低于棉布着火点 7.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燃烧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D.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是放热反应8.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A.可燃物 B.氧气 C.压强 D.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9.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A.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B.消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 D.降低烛心温度 10.“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 参考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知识点总结(无答案)

第7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爆炸、灭火 1.燃烧是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的剧烈的反应,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例如:2Mg+CO点燃2MgO+C;因此广义的燃烧指的是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有:(1)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可燃物与氧气的和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3.可燃物在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遇明火均有可能发生爆炸。爆炸与缓慢氧化、自燃、燃烧都属于反应,反应过程中都热量,但程度不同 4.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5.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灭火时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在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灭火时喷出的二氧化碳有和 的作用。 二、燃料、能源 1.三大化石燃料分别是、、(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⑴_____:“工业的粮食”(主要含元素); 煤的综合利用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为许多有用的物质,此过程为变化。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CO、NO2、烟尘等,其中能引起酸雨的是。 ⑵______:“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不同,将他们分离,此过程属于变化。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⑶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___,其化学式为。它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具有性,燃烧时发出色火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沼气和乙醇 ⑴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______, 第1页/共2页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灭火的原理 1.掌握燃烧的方法和灭火方法。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灭火的原理 阅读课本第118-119页相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方法可以灭火?把同学们想到的灭火方法按照主要目的进行分类,并填入下表中: 灭火的方法采取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 用水扑灭火降低温度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森林着火在火灾旁边砍掉树木形成一条隔离带移走可燃物 2.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3.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则是至少破坏了燃烧所需条件之一,从而终止了燃烧反应。 以火的“功”和“过”为题进行辩论,与同学交流讨论对火的认识。 1.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定值,不会升高,也不会降低。 2.不管是燃烧还是灭火,都要对照燃烧的三个条件去考虑。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 C.燃烧后的生成物质一定是气体 D.燃烧时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2.火灾时,身上衣服着火了。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B) A.往身上浇水,使火焰熄灭B.迅速奔跑,找水源,用水熄灭 C.躺在地上打滚,把火焰压灭D.旁人赶快用湿衣服或毛巾等帮助他扑打灭火 3.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移走可燃物 (3)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4)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降低温度 (5)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隔绝氧气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课时训练部分。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不能用于扑灭石油油井起火的方法是() A、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3、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引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 A、马上拨打120 B、用嘴吹灭 C、寻找灭火器把它扑灭 D、用湿抹布盖灭 4、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汽油⑥火柴。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 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5、下列各组气体混合后点燃,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一氧化碳和空气 B、氢气和氧气 C、天然气和空气 D、氖气和氧气 6、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 ) 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水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8、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A、碳 B、氢 C、硅 D、硫 二、填空题 1、燃烧是一种、的剧烈的反应。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分别是、、。 2、物质燃烧可以分为和。当氧气时,可燃物发生,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含碳元素的燃烧产物主要是;当氧气时,可燃物发生,放出的热量,(填“多”或“少”)含碳元素的燃烧产物主要是。 3、根据你所掌握的生活经验,了解人们在生活与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式,将其填入表格中。

三、简答题 1、对着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2、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组成的引火药。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三硫化二锑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锑和二氧化硫,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帮助火柴梗燃烧的更旺。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是可燃物 B.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C.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D.三氧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2)试写出火柴、点燃过程中发生的任意3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一、1、B 2、A 3、D 4、C 5、D 6、C 7、C 8、D 二、 1、发光发热化学或氧化具有可燃性与氧气充分接触达到着火点 2、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充足完全燃烧多二氧化碳不充足 不完全燃烧少炭黑和一氧化碳等 3、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灯帽盖灭、隔绝空气;清理可燃物开辟隔离带、取走可燃物;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同时隔绝空气。 三、 1、对着蜡烛吹气,把火焰周围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所以熄灭;对着蚊香吹气 点燃加热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燃烧条件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教具:酒精、水、棉花、蜡烛、玻璃杯、镊子、木条、煤、酒精灯、微机等。 教学过程: 导入:火是一种燃烧现象。火能造福人类,但如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使火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我们有必要对燃烧进行一番研究。 展示片1 [阅读与思考]: 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极考察队去南极考察,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把火柴丢了。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没有火柴怎么生火呢?于是,有一位聪明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如果你是那位科学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引导、鼓励。 [回顾与思考]: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你曾见过或遇到哪些燃烧的事例,请合作小组把课前自己收集的有关材料交流、讨论,完成下表。 展示片2 事例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发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日常生活中燃烧的事例很多,观看有关燃烧的图片。 展示片3 上述燃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否对燃烧下定义?师生合作从燃烧的现象(发光、放热)和有新物质生成两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归纳燃烧的定义。 展示片4:燃烧的定义 提问: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 [情景设置]: 展示片5: 为什么有时能燃烧,有时却不能燃烧,发生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回答。(引导学从理论假设、实验方法、日常生活经验方面寻找依据。)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2)二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 (3)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比较不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第6章第一节探究燃烧与灭火

1、许多同学喜欢吃烧烤食物,烧烤常用木炭做燃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 在室内烧烤要注意通风 烧烤有时看到的黄 色火焰是木炭燃烧产生的 燃烧时扇炭火是 为了降温 用含硫的焦炭代替木炭不会影响 人体健康 解析: 烧烤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气体,含硫的焦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有害气体。 2、为了防止煤矿的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A .进入矿井之前先点火检验矿井里是否含有大量甲烷 B .通风并严禁烟火 C .戴防毒面具 D .携带灭火器 答案、 B 3、根据化学实验知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 B .家用电器着火时, C .高层住房着火时, D .发现煤气泄漏时, 答案、 A 立即盖上锅盖 立即用水浇灭 立即打开 所有门窗 立即打开排风 扇电源开关 解析: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使火焰熄灭, 因为会引起短路, B 错;住房着 火,如果立即打开门窗,进入的新鲜空气可能会使燃烧更旺, 错;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启电器,否则容易产生电火花导致爆炸, D 错。 A 对;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 C 4、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 森林失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用 CO 2 灭火器灭火 用锅盖 盖灭着火的油锅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解析: 设置隔离带灭火利用了移走可燃物的灭火原理,与隔绝氧气无关。 5、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 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烤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并扑灭火焰。自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案例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案例 皋兰县忠和中学张正艺 课题:燃烧与灭火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氧气、一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农村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可以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引入→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总结归纳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观察、去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觉、去验证,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充分利用展示台、实物、图片、实验探究和课件等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③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知道遭遇火灾时如何自救。 ④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②实验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 ③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 学习难点:①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②将灭火的方法和火灾的预防用于实际生活。 四、学具准备:酒精、水、棉花、蜡烛、玻璃杯、镊子、木条、煤、酒精灯、红磷、白磷,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

九年级化学第四章_第1节_燃烧与灭火 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燃烧燃料 第1节燃烧与灭火 一、选择题 1.(2010泸州)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一定是气体 B.可燃物一定是液体 C.可燃物一定是固体 D.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才能燃2.(2011南通市)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3.(2011广安市)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发现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白磷着火燃烧。 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 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4.(2011百色市)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 点 B. N点 C.P点 D.M点 5.(2011.黄石市)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 “火要虚”的实质是( A. 散热的速度加快 B.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清除可燃物 B. 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 隔绝空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2011宜宾市)下列不是燃烧需要的条件是()A.可燃物B.氧气C.压强D.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8.“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尼古丁 D.焦油 9.(2010株洲)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