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 格式:docx
- 大小:18.27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7、8课知识点整理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遣唐使(阿倍仲麻吕)2、鉴真东渡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唐朝与天竺(玄奘西游)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大唐西域记》三、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3、发达的对外交通。
(从陆路、海路可以到达亚洲、非洲、欧洲很多国家和地区。
)四、都城长安唐都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会,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城市建筑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个部分。
(宫城: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城:中央各政府部门办公的地方)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两大商业区。
(两市营业时间:中午12点到日落前半天时间。
)五、中国人被称为唐人:说明唐朝的强盛和对外国影响大。
第7、8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我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印刷术、火药是唐朝发明的。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
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作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金刚经》868年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比欧洲(1423)早近600年二、火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的火药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三、高超的建筑水平、赵州桥(安济桥)设计者:隋朝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
比欧洲早700多年。
四、光耀千古的诗坛诗人代表作特点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诗仙杜甫“三吏”“三别”反映社会现实。
诗圣、唐朝帝王大都喜爱诗歌,进士考试也以诗歌为重要内容,这就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知识梳理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那时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
唐政府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
遣唐使:学习唐朝的文化,使团对唐朝的赠品(珍珠、绢、琥珀、玛瑙),和唐朝的回礼(高级丝织品、瓷器、乐器、文化典籍),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鉴真东渡: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753年,东渡成功。
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新罗与中国毗邻,两者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唐朝文化对新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玄奘西游:玄奘西游天竺取经回来后,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1)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可归纳为:①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对他们的税收。
②唐政府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
③唐朝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
唐朝时,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日本积极学习唐朝的文化。
同时,唐朝又吸收了各国的先进文化成果,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当时唐朝的都城长安,云集世界各国人士,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
(2)唐与天竺的交往。
玄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藉。
2.难点:怎样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唐朝成为世界上经济文化强盛的国家,是与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相联系的,通过对唐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史实的学习,我们要认识到,唐先进经济文化的外传,对朝鲜,日本等亚洲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是互动的,对双方人民是有利的。
通过对这些史实的学习,以而加深我们对今天实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的理解。
历史对外友好往来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古代对外友好往来•近代对外友好往来•现代对外友好往来•国际关系中的对外友好往来•对外友好往来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历史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与启示目录01古代对外友好往来商周时期的对外关系商周时期,中国与周边地区已有一定的交往,如与西域、朝鲜、日本的往来。
这些交往促进了文化、技术和经济的交流,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中国的对外友好往来春秋战国时期的对外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更加频繁,如与东夷、楚国、西域的往来。
这些交往促进了文化、技术和经济的交流,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秦汉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开始与外部世界进行更广泛的交往,如与西域、朝鲜、日本的往来。
这些交往促进了文化、技术和经济的交流,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时期,城邦之间的交往已经相当频繁。
各城邦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以及人员的流动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古希腊时期的对外关系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更加广泛。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通过战争、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与外部世界进行交往,并吸收外部世界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罗马时期的对外关系古代欧洲的对外友好往来•古代埃及的对外关系:古代埃及时期,埃及与周边地区的交往已经相当频繁。
埃及与亚洲、非洲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古代非洲的对外友好往来02近代对外友好往来近代欧洲的对外友好往来法国和英国01在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法国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往来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法国在印度和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并与英国在贸易和政治上展开了竞争。
俄罗斯和欧洲02俄罗斯帝国在18世纪和19世纪期间积极向欧洲扩张。
俄罗斯通过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以及参与欧洲事务,逐渐成为欧洲政治的重要力量。
奥地利和欧洲03奥地利帝国在19世纪初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其在欧洲的地位。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本课分析
本课作为对外关系史专题,是隋唐社会开放的例证,它展示了隋唐两朝对外来事物的兼容并包和宽广的胸襟。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上乘秦汉下启宋元的重要时期。
唐政府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使这一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唐朝的威名远播四方,出现了自西汉以来中外交往的第二个高潮。
本课重点讲述了唐朝与日本、天竺等国家的友好往来史实。
学习本课交更加有助于全面完整地了解唐朝,也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隋唐的开放政策以及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并为今天我们对外交往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学情分析
1.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能力,但理性的分析和认识能力还比较差。
2.学生具备初步收集信息和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但准确性比较低,分析层次粗浅。
3.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可能还会停留在教材中所阐述的深度和层面上,对于友好往来广义的历史意义及它对世界发展的促进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对外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以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唐朝在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3.通过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课前准备
设计好的教案与学案;与学案配套的课件。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唐人街》的相关图片
提问: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友好往来的有哪些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的对外友好往来。
★讲授新课
一、胸襟广阔兼收并蓄
1.多媒体展示图片:《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提问: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友好往来的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朝鲜、印度及中亚和西亚地区)
提问:通过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你得出什么信息?
学生1:唐朝交通发达、便利;学生2:唐朝时期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都纷纷前来中国。
学生3:唐朝对外交往广泛。
2.多媒体展示:《职贡图》
教师过渡: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来华,向中国皇帝进贡,贡品多为珍稀宝物,这也是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上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
教师总结: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唐朝的经济文化对交往各国影响也较大,通过商业贸易、互派使者,中国的文明和文化传向世界。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也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二、游各国仰中华风情
老师过渡:大家应该都喜欢旅游吧!今天我们就穿越,回到唐朝,追寻古人的足迹,去领略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几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
我们首先去我国邻国家——日本。
1.多媒体展示:唐朝的与世无争通宝,日本的和同开窇(bao)
提问: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日本为学习唐朝文化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什么日本遣唐使要源源不断地到国?
提问:材料二中“开元通宝”在日本曾大量出土,“和同开(bao)”在中国境内也不断发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材料一说明日本对唐朝的制度和文化非常重视。
学生2: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十多批,使团规模庞大,倒置成员的素质较高。
学生3:因为日本当时比较落后,唐朝经济文化非常发达,他们要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学生4:“开元通宝”在日本曾大量出土,“和同开(bao)”在中国境内也不断发现说明唐朝和日本经济贸易往来频繁。
欣赏多媒体课件:“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和同开(bao)”(始铸于708年)
提问: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你能举出其他一些事例吗?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外形、图案、文字、年代等,其中“开元”比“和同”早88年。
学生2: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等。
学生3: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学生4: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学生5: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
多媒体展示:日本文字、服饰、建筑的图片
教师总结: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度等影响了日本。
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
可见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
教师过渡:在中日交往中,不只是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最有影响的就是唐玄宗时期的高僧鉴真。
多媒体展示“鉴真”。
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提问:新罗位于什么半岛?新罗从唐朝吸收了哪些先进文化?新罗对唐朝文化有哪些影响?(朝鲜半岛;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唐朝对外贸易中,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
3.中印友好传佳话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
提问:请说出《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师总结:刚才大家谈到的都是《西游记》中的故事,但在中国历史上,玄奘确有其人,到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
多媒体展示“玄奘”(600-664年),名陈祎,洛州缑氏人。
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
提问:①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资料,简述玄奘的故事;②玄奘西游时在位的皇帝是谁?从哪里出发?目的地是哪里?③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什么巨大贡献?④从高僧玄奘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体现了玄奘为求佛学真谛不辞辛苦的求学精神,同时又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
三、知古鉴今启迪心智
教师叙述:今天,老师带领大家重回唐朝,探寻了当时的日本、新罗和天竺与我国唐朝的交往和文化渊源。
请大家思考一下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繁盛的原因。
提问: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是什么?
教师总结:唐朝时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政府采取开明政策,鼓励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所以唐朝对外交往非常活跃。
当时与唐朝友好交往的国家达到70多个,这一时期唐朝同亚洲、欧洲等各国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各国来华的使节和商人络绎不绝。
多媒体展示。
提问: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车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可以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发展迅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中行到很多启迪。
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
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
★课堂总结
多媒体:知识点框架
民间交往
唐朝的对外交往
政府交往:遣唐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