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为何易发生视网膜病变 应早筛查
- 格式:docx
- 大小:4.39 KB
- 文档页数: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吸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密切关系。
随着我国围生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提高,ROP的出生率也随之提高。
急需开展ROP的筛查。
二、筛查标准(2004年04月27日卫生部发布)1、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2、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3、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
4、检查时由有足够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眼科医生进行。
三、临床体征1、ROP的发生部位分为3个区:1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画圆;2区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2区以外剩余的部位为3区。
早期病变越靠近后极部,进展的危险性越大。
2、病变严重程度分为5期:1期约发生在矫正胎龄34周,在眼底视网膜颞侧周边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2期平均发生在35周(32~40周),眼底分界线隆起呈脊样改变;3期发生在平均36周(32~43周),眼底分界线的脊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殖,伴随纤维组织增殖;阈值前病变发生在平均36周,阈值病变发生在平均37周;4期由于纤维血管增殖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先起于周边,逐渐向后极部发展;此期据黄斑有无脱离又分为A和B ,A无黄斑脱离;B黄斑脱离。
5期视网膜发生全脱离(大约在出生后10周)。
“Plus”病指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存在“Plus”病时病变分期的期数旁写“+”,如3期+。
“阈值前ROP”,表示病变将迅速进展,需缩短复查间隔,密切观察病情,包括:1区的任何病变,2区的2期+,3期,3期+。
阈值病变包括:1区和2区的3期+相邻病变连续达5个钟点,或累积达8个钟点,是必须治疗的病变。
早产儿眼底筛查最佳时间是多久早产儿因为早产,身体不如足月的孩子好,很多早产儿视网膜发育不够成熟,容易发生病变,所以要做眼底筛查。
早产儿眼底筛查的最佳时间一定要知道,这样可以尽快的发现眼部异常。
★1.眼底筛查重要性很多早产儿出生的时候,视网膜就尚未发育好,视网膜的血管还没有发育成熟,很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
所以,早产儿出生后就要做眼底筛查。
出生4-6星期之后还要接受详尽的眼底检查。
早产儿的身体抵抗力比正常产的婴儿身体抵抗力要低很多。
因为眼底的病变,外观上看不出来,所以家长也容易疏忽。
所以,导致很多早产儿的视网膜受到了损伤,严重的还会导致失明。
作为负责任的家长,一定要定期最好是每1-2周就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下眼底筛查,做到让自己放心,让孩子健康。
★ 2.最佳时间早产儿都应该进行眼底检查,因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治疗有一个时间要求,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早产儿眼底筛查最佳时间是出生时或出生后4-6周之内。
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给孩子的眼睛造成永久的损害甚至失明。
还要注意早产儿的眼底筛查并不是一次就可以了,要持续性的1-2周检查一次,直至视网膜发育成熟。
大概在3-5岁左右。
平时要多保护孩子的眼睛,卧室尽量不开灯,或者灯光要柔和,不能伤害孩子的眼睛。
★ 3.注意很多早产儿出生后,会有多种问题,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及时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发现问题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作为早产儿更是如此,出生后医生都会建议做全身检查,尤其是早产儿眼底筛查。
还需要住院观察,家长一定不要怕麻烦,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健康育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及早筛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达10%,医生提醒要及早筛查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的一项调查显示,该院去年筛查的300多名早产儿中有10%患有视网膜病变。
专家指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
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60%-80%,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20%-40%。
高浓度吸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去年8月,高先生两口子喜添男丁,夫妻俩为了这宝贝儿子倾注了不少心血。
虽说孩子早产了2个月,但经过家人的悉心照顾,孩子被养得白白胖胖的,特别招人喜欢。
但不知为什么,去年10月,高先生发现孩子的眼睛有点不对劲,右眼出现红肿,于是带孩子来厦门检查。
接诊的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副主任医师熊永强发现,孩子已经出现了视网膜严重病变,由于没有及时接受筛查和治疗,最终导致孩子失明了。
■ 调查结果早产儿发病率达10%高先生儿子的情况并非独一无二。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发表了一项调查。
在医院去年筛查的300名早产儿中,有31人患有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约为10%。
其中8名病情严重的本地早产儿及时得到治疗,视力得以挽救。
然而,其他两名来自其他地方的儿童在去医院检查时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导致终生失明。
熊永强表示,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抢救、监护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下来,因此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婴儿也将越来越多。
世界卫生组织“视力2021项目”已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认定为高、中水平收入国家的重要致盲因素之一。
■ 疾病的根本原因早产和低体重熊永强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因更为复杂,根本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
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60%-80%,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20%-40%。
高浓度吸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还有许多影响因素,如遗传、感染、酸中毒和贫血。
熊永强解释,正常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40周出生,此时婴儿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护理分析【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给患儿带来严重的视力损害。
本文旨在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定义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分析了该病变的危害、发病机制、早期筛查方法、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结论强调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综合治疗观点。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减少儿童视力损害的发生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并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参考,从而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护理水平。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护理、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综合治疗、研究方向1. 引言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严重威胁着婴儿的视力和生命质量。
早产儿因为未来自然发展完全而生下来,其视觉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特别是视网膜的血管网未能充分形成。
这就导致了早产儿的视网膜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威胁婴儿视力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生病变,容易扩展和恶化,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会影响婴儿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必须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以保障早产儿的视力和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加强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注和研究,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一严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定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在胎龄不足37周的早产儿中,由于未完全发育的视网膜血管系统不成熟或存在异常,导致视网膜血管异常生长、出血、渗出和纤维增生等病变。
这种病变一旦发生,会对婴儿的视力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眼保健科-许多眼疾在出生时已存在,宝宝出生后尽早做视网膜筛查准妈妈是否知道,很多眼睛疾病出生时便已存在?宝宝出生后,你有带他(她)做过新生儿视网膜筛查吗?据了解,很多家长知道带宝宝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却不晓得视网膜筛查同样重要。
目前新生儿视网膜筛查我院已经纳入普筛中,新生儿眼病不仅发生在早产儿,足月出生的宝宝也可能出现眼睛病变。
早产、家族遗传或环境,均可引起宝宝眼睛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当中发生率很高。
出生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视网膜病变的概率越高。
足月新生儿眼病在出生时便已存在,常见的先天性白内障、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HPV、牵牛花综合征(视盘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恶性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视神经缺损、先天性小眼球等眼睛疾病,发病原因可能与家族遗传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还有宝宝眼底出血,这种疾病在外观上无异样,必须点眼药水散瞳进行眼底检查才能发现,视网膜筛查可以尽早发现宝宝的眼睛异常,实现早期干预,挽救宝宝视功能。
宝宝什么时候做视网膜筛查比较好?足月新生儿最好在出生7天以内到医院进行第一次眼病筛查,如果错过这个时间也尽量争取在出生42天以内进行检查。
特别是一些产程较长的宝宝或者高危妊娠、有家族遗传史的孕妇,应该尽早带宝宝做视网膜筛查。
对于早产儿,因为早产儿全身情况比较差,等孩子情况较好时再做筛查,检查需要多次,请严格遵照医师的医嘱给孩子复查眼底,直到视网膜发育成熟,以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给宝宝做眼睛筛查时,对宝宝眼睛有伤害吗?筛查前首先是给宝宝扩瞳,而扩瞳对宝宝的眼睛没有任何伤害,而在检查的过程中由于仪器会接触到眼睛,宝宝会有不舒服导致哭闹,检查完了眼睛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眼红等症状,但对眼睛是没有任何损伤的。
早产儿要筛查视网膜病变*导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特征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出血,临床上可导致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等多种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失明及眼球萎缩。
……欢欢(化名)出生时才28周,体重也只有950克。
出生6周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眼科做眼底筛查,发现患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期,由于欢欢的生命体征还不是很平稳,杨翎医师建议宝宝两周之后复查。
复查发现,宝宝的视网膜病由2期转为3期,杨医师建议崔女士赶紧带欢欢做手术,因为3期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围产医学水平的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明显提高,但随之而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成为导致儿童盲和低视力的重要原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特征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出血,临床上可导致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等多种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失明及眼球萎缩。
据杨医师介绍,目前,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防治上有很大困难,主要是要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2期一般无需治疗,90%的患儿经随访病变可以逐渐稳定。
3期是治疗的最佳时期,一般通过冷冻或激光治疗,减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控制病情,防止病变继续发展。
4期以后的晚期病变主要是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或巩膜扣带术,但成功率很低,视功能恢复也非常有限。
因此,对早产儿进行早期筛查并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卫生部在2004年制定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标准:1、对出生体重<2000克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2、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高危因素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到出生体重<2200克或孕周低于34周的早产儿;3、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孕周+出生后周数)32周开始。
早产儿眼睛检查很重要
作者:暂无
来源:《健康博览》 2012年第8期
文/ 黄颖红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生存率不断提高,接踵而至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在孕34 周以下、出生体重低于1500 克、出生后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约为60%,孕期更短或出生体重更低者,发生率可达66%~82%。
早产儿为什么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呢?这是因为正常视网膜血管在怀孕36~40 周内才能达到视网膜周边部,如果在此前分娩,视网膜血管还未长到周边部,周边部视网膜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为了缓解这种缺血缺氧状态,容易生成视网膜新生血管,但这种新生的血管易增殖并向玻璃体内生长,牵拉视网膜造成视网膜脱离,影响早产儿视觉发育,甚至导致失明。
哪些因素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至关重要呢?目前一致认为,胎龄和出生时的体重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严重。
其次,不合理吸氧、多胎妊娠、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或服用一些药物及胎儿发生过宫内感染、宫内窘迫等,都有可能增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
对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重点在于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这不但需要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也需要家长重视并定期带孩子检查眼睛,定期追踪观察,及时干预治疗,对孩子今后的视觉发育至关重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早产儿为何易发生视网膜病变应早筛查
导语:据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高达20%。
专家介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由于新生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类疾病,与接
据统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高达20%。
专家介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由于新生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一类疾病,与接受氧治疗等因素有关。
虽然人们对此病已开始有一些认识,但是仍然有家长乃至非专科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所以还有很多早产宝宝因为检查的时间太晚,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早产儿为何易发生视网膜病变
专家介绍,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感光层。
足月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
早产儿则不然,他们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即在玻璃体内异常增殖。
这种异常结构一方面阻止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脱离,导致患儿失明。
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这也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吸氧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为了抢救早产儿的生命,氧气必须使用。
氧气本身并没有毒性,主要是新生儿身体对高浓度氧气的过度反应。
新生儿身体发育不完善,缺氧、低氧时,视网膜血管会像藤蔓一样向四周生长。
当外界给予充足的氧气时,血管就“懒”得生长。
一旦停氧,视网膜血管则过度增生,导致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而失明。
早筛查,别错过治疗的时间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5期,在3期之前,视力还有机会得到不同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