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7 文言文阅读(史书传记)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7
昌平区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
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
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
夫人有鉴.,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①。
”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
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
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
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
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游.。
妻罄妆奁赠送。
延赏喜其往也,遗以七驴驮物。
每之一驿,则附递一驮而还。
行经七驿,所送之物,尽归之矣。
其所有者,其妻张氏所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
延赏莫之测也。
后执陇右军事,会德宗行幸奉天,皋以勤王之功持节西川,而代延赏。
乃改易姓名,以“韦”作“韩”,以“皋”作“翱”,左右莫敢言之也。
至天回驿,去府城三十里,有人特报延赏曰:“替相公者,乃.韦皋将军,非韩翱也。
”苗夫人曰:“若是韦皋,必韦郎也。
”延赏笑曰:“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
”苗夫人又曰:“韦郎前虽贫贱,然气凌霄汉。
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见.疏。
成事立功,必此人也。
”旦日入州,方知不误。
延赏忧惕,莫敢瞻视,曰:“吾不识人。
”西门而出,凡旧时婢仆,曾无礼者,皆面有惭色。
独苗氏夫人无愧于韦郎。
贤哉乎!韦公侍奉外姑③,过于布素之时。
海内贵门,不敢忽于贫贱之婿。
所以郭氏诗曰: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
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取材于《苗夫人》)注释:①俦:chóu,匹敌②外姑:岳母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夫人有鉴.鉴:明察B.韦乃告辞东游.游:外出求学,求官C.乃.韦皋将军乃:表判断,是D.因而见.疏见:被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悒悒而不能制遏也愁闷之情无法抑制B.妻罄妆奁赠送妻子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C.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那个韦皋应该已经死在沟谷里了D.过于布素之时过着与布衣之时一样的朴素生活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从韦皋之妻张氏劝说夫婿和赠送嫁妆首饰的行为能看出她对丈夫情深意重。
【语文】2014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练文言文阅读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课标卷1(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专题专项专练8文言文阅读(游记序言)(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游丹霞记[清]袁枚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
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
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
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
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
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
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
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
池多文鱼在泳游。
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景胜矣。
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
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
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有豪牛丑犀间:中间B.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温习C.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涯:边际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陋:浅薄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①乃.坐石磴而移足焉②臣乃.敢上璧C.①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D.①丹霞以.遒景胜矣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辰年的春末,作者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探访.B.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上山的路,作者拉着铁索向上攀登,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梯级,台阶一般,脚下时常打滑。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7一.【题文】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
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
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
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
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
愿以右丞相让勃。
”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
居顷之,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
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卒,谥为献侯。
(《史记·陈丞相世家》)1.下列句子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天下一岁决狱..几何? 决狱:判决诉讼。
B .居顷之..顷之:不久。
C .陛下不知其驽下..驽下:才能低下。
D .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 亲附:亲近和依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愿以.右丞相让勃 B.⎩⎪⎨⎪⎧ 卒.诛诸吕丞相陈平卒.C.⎩⎪⎨⎪⎧ 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乃.谢病 D.⎩⎪⎨⎪⎧ 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不知其.任邪3.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陈平“多谋”与“能干”的一项是( )①君独不素教我对 ②陈平伪听之 ③怪平病,问之 ④立孝文皇帝 ⑤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 ⑥陈平专为一丞相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②④⑤D .③④⑥4.下面是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很有才能,对丞相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十分清楚明了,回答皇帝的询问也有条有理,非常得体。
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Ⅱ文言文明史韩文传试题注解精析译文【学生自学、教师讲评版】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是明宪宗的年号,明朝使用这个年号一共23年)二年举进士(是指取得了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而非考中了进士。
古文中经常会有“某某屡举进士不第”的句子,可知“举进士”不是考中了进士。
又,北宋诗人“石延年三举进士”,即“石延年曾三次应试进士”。
举,即科举考试。
事实上,进士考试一般分两步走,第一级部级——礼部,合格后再参加第二级的,一般由皇帝亲自主持——当然有时也只是个仪式,叫殿试,由此排出名次,第一名就是大名鼎鼎的状元,再授予官职),除(指授予官职)工科(科举是一种官员,尤其是文官的选拔制度。
因以分科考试选举官员,故名“科举”。
唐朝的科考门科众多,有医科,有工科——就是铁匠木匠船匠等制造业,有文科和武科等)给事中,出(指离开京城,到地方上为官)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即中贵人,帝王所宠幸的近臣,也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督太和山(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干没(侵吞他人财物。
《新五代史·李崧传》:“屿仆葛延遏为屿商贾,多干没其赀。
”——李屿的仆人葛延遏为李屿做买卖,常常侵吞他的资材。
《宋史·河渠志三》:“每兴一役,干没无数。
”)公费。
文力遏(è,阻止,抑制)之,以其羡(有余,余剩,这里指余钱。
《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你如果不互通有无,交换各行各业的产品,用多余的来补充不足的,就会使农民有多余的粮食没人吃,妇女有多余的布没人穿。
你如果互通有无,那么,木匠车工都可以从你那里得到吃的)易(换,交换)粟(米)万石,备振.贷(赈济。
振,通“赈”,救济)。
九溪(地名,位于西湖西边群山中的鸡冠垅下)土酋(即“土司”,是中国边疆的官职,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yù,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皆服。
专题专项专练7 文言文阅读(史书传记)(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彭羕字永年,广汉人。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姿性骄傲,多所轻忽。
羕仕州,不过书佐,后又为众人所谤毁於州牧刘璋,璋髡钳羕为徒隶。
会先主入蜀,溯流北行。
羕欲纳说先主,乃往见庞统。
统与羕非故人,又适有宾客,羕径上统床卧,谓统曰:“须客罢,当与卿善谈。
”统客既罢,往就羕坐,羕又先责统食,然后共语。
因留信宿①,至于经日。
统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羕,遂并致之.先主。
先主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
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
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
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
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迁羕为江阳太守。
羕闻当远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
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②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
羕退,具表羕辞,於是收羕付有司。
羕於狱中与诸葛亮书曰:“仆昔有事於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暗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
会公来西,仆因.法孝直③自炫鬻,庞统斟酌其间,遂得诣公於葭萌,指掌而谭,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
仆从布衣之中擢为国士,盗窃茂才。
分子之厚,谁复过此。
羕一朝狂悖,自求菹醢④,为不忠不义之鬼乎!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量,苟以为首兴事业,而有投江阳之论,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颇以.被酒,侻失‘老’语。
此仆之下愚薄虑所致,主公实未老也。
至于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宁敢有他志邪?足下,当世伊、吕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
2014济南市二模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海塘记宋.王安石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
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
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
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
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永其存。
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
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
君曰:“道以闳大①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②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
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
通途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③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
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
嘻!其可叹也。
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④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
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
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
庆历八年七月日记。
注:①闳 (hóng)大:宽广博大。
②鼓万物:振起万物.使之生长。
③丁宁:瞩咐,告诫。
④胜残去杀:施仁政,化残暴为善良,因而可以废除刑杀。
参考答案昌平区2014年高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9. A(A鉴:名词,识别力)10.D应为“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11. B12.(4分)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岳父张延赏对其无礼;奴仆们也逐渐瞧不起他;自己无法忍受别人的轻视;妻子张氏对他寄予殷殷期望,希望他能够成事立功,不虚度光阴。
(1点1分)13.(12分)【评分说明】①对文中相关内容理解准确;(3分)②阐述具体、准确、深入,思路清晰;(5分)③语言通顺、流畅,表达清楚、得体;(4分)④字数不足,每少20字减1分。
14.(5分)元丰中,丞相曾鲁公卒/尚书百官谥之/始曰忠献/礼官刘挚驳曰/丞相位居三事/不闻荐一士/安得谓之忠/家累千金/未尝济一物/安得谓之献/众不能夺其议/改谥曰宣靖。
【参考译文】张延赏是蒲州人,连续做了几朝的官。
他经常举行宴会招待客人,想要从客人中挑选一个女婿,可是没有他满意的。
他的妻子苗氏,是太宰苗晋卿的女儿。
她有识别人才的能力,特意挑选了秀才韦皋,她说:“韦皋将来的尊贵,无人能比。
”于是把女儿嫁给了韦皋。
过了二三年,因为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张延赏很后悔,以至于对他无礼。
慢慢地,家中的奴婢们也瞧不起他,只有苗夫人对韦皋一直很好。
因为人们轻视他,他的愁闷之情无法抑制。
妻子张氏哭着说:“韦皋是个七尺男儿,又文武全才,怎么能长期呆在我们家中,让家里人和奴婢瞧不起。
大好年华,怎么能够虚度?”韦皋于是向张延赏家里的人告辞,独自向东游学求官。
妻子张氏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
张延赏对于他的出走很高兴,送给他用七头驴所驮的物品。
每到一个驿站,韦皋就叫一头驴驮着物品返回家中。
经过七个驿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
韦皋所带的东西,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饰以及一些书籍。
这些是张延赏所不知道的。
后来韦皋执掌陇右军事。
恰逢德宗皇帝巡视奉天,以勤侍王室的功劳持节镇守西川,来接替张延赏。
于是韦皋改了姓名,把“韦”改作“韩”,把“皋”改作“翱”,左右之人没有人敢说这件事的。
2014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专题7:文言文阅读一、【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
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
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
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
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
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
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
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
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
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
其在都。
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
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
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
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
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
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
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
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
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专练7 文言文阅读(史书传记)(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彭羕字永年,广汉人。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姿性骄傲,多所轻忽。
羕仕州,不过书佐,后又为众人所谤毁於州牧刘璋,璋髡钳羕为徒隶。
会先主入蜀,溯流北行。
羕欲纳说先主,乃往见庞统。
统与羕非故人,又适有宾客,羕径上统床卧,谓统曰:“须客罢,当与卿善谈。
”统客既罢,往就羕坐,羕又先责统食,然后共语。
因留信宿①,至于经日。
统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羕,遂并致之.先主。
先主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
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
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
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
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迁羕为江阳太守。
羕闻当远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
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②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
羕退,具表羕辞,於是收羕付有司。
羕於狱中与诸葛亮书曰:“仆昔有事於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暗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
会公来西,仆因.法孝直③自炫鬻,庞统斟酌其间,遂得诣公於葭萌,指掌而谭,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
仆从布衣之中擢为国士,盗窃茂才。
分子之厚,谁复过此。
羕一朝狂悖,自求菹醢④,为不忠不义之鬼乎!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量,苟以为首兴事业,而有投江阳之论,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颇以.被酒,侻失‘老’语。
此仆之下愚薄虑所致,主公实未老也。
至于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宁敢有他志邪?足下,当世伊、吕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
专题专项专练7文言文阅读(史书传记)(时间:40分钟分值: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彭羕字永年,广汉人。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姿性骄傲,多所轻忽。
羕仕州,不过书佐,后又为众人所谤毁於州牧刘璋,璋髡钳羕为徒隶。
会先主入蜀,溯流北行。
羕欲纳说先主,乃往见庞统。
统与羕非故人,又适有宾客,羕径上统床卧,谓统曰:“须客罢,当与卿善谈。
”统客既罢,往就羕坐,羕又先责统食,然后共语。
因留信宿①,至于经日。
统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羕,遂并致之.先主。
先主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
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
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
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
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迁羕为江阳太守。
羕闻当远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
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②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
羕退,具表羕辞,於是收羕付有司。
羕於狱中与诸葛亮书曰:“仆昔有事於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暗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
会公来西,仆因.法孝直③自炫鬻,庞统斟酌其间,遂得诣公於葭萌,指掌而谭,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
仆从布衣之中擢为国士,盗窃茂才。
分子之厚,谁复过此。
羕一朝狂悖,自求菹醢④,为不忠不义之鬼乎!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量,苟以为首兴事业,而有投江阳之论,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颇以.被酒,侻失‘老’语。
此仆之下愚薄虑所致,主公实未老也。
至于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宁敢有他志邪?足下,当世伊、吕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
天明地察,神祇有灵,复何言哉!贵使足下明仆本心耳。
行矣努力,自爱,自爱!”羕竟诛死,时年三十七。
(《三国志·蜀书》,有删节) [注]①信宿:连宿两天的时间。
②老革:老兵。
③法孝直:法正,字孝直。
④菹醢:剁成肉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法正宿.自知羕宿:平素B.自矜.得遇滋甚矜:骄傲C.所以有怨望.意者望:埋怨D.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济:救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遂并致之.先主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 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仆因.法孝直自炫鬻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颇以.被酒,侻失“老”语籍何以.至此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彭羕在州里做书佐时,被嫉贤妒能的刘璋罚做服刑的徒隶;恰逢刘备沿江北上入蜀,彭羕于是前往拜见,受到刘备赏识。
B .刘备认为彭羕是个奇才,多次委以重任。
但诸葛亮对彭羕另有看法,刘备也经过观察,对彭羕稍有疏远,将他贬为江阳太守。
C .彭羕确实有才华,也曾有过出色的表现,但他恃才傲物,在被贬后对马超说出如果他们二人联手,即可平定天下的狂言。
D .在写给诸葛亮的信中,彭羕回顾了自己追随刘备的初衷和过程,表达了对刘备的感激,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反思。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统客既罢,往就羕坐,羕又先责统食,然后共语。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羕退,具表羕辞,於是收羕付有司。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仆之下愚薄虑所致,主公实未老也。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刘衡,字廉舫,江西南丰人。
嘉庆五年副榜贡生,充官学教习。
十八年,以知县发.广东。
奉檄巡河,日夜坐卧舟中,与兵役同劳苦,俾不得通盗,河盗敛戢。
署四会县,地瘠盗炽。
衡团练壮丁,连村自保。
调捕会匪,焚其籍,以.安反侧,只治渠魁[注],众乃.定。
调暑博罗,城中故设征粮店敦家。
乡又设十站,民以为累,衡至即除之。
俗多自戕,里豪蠹役杂持之,害滋甚。
衡释诬滥,严惩主使,锢习一清。
道光三年,授四川垫江,俗轻生亦如博罗,衡先事劝谕.,民化之。
获匪初犯者,曰:“饥寒迫尔。
”给赀使自谋生,再犯不宥.,匪辄感泣改行。
调暑梁山,处万山中,去水道远,岁苦旱。
衡相地修塘堰,以时蓄泄,为永久之计。
捐田建屋,养孤贫,岁得谷数百石,上官下其法通省仿行。
寻调巴县,为重庆府附郭,号难治。
白役七千余人,倚食衙前。
衡至,役皆无所得食,散为民,存百余人,备使令而已。
岁歉,衡谓济荒之法,聚不如散,命各归各保,以便赈恤,是年虽饥不害。
衡尝谓律意忠厚,本之为治,求达爱民之心。
然爱民必先去其病民者,故恒寓宽于严。
官民之阻隔,皆缘丁胥表里为奸。
有诉讼,坐堂受牍,亲书牒令原告交里正,转摄所讼之人,到即讯结。
非重狱,不遣隶勾摄;即遣,必注隶之姓名齿貌于签。
又令互相保结,设连坐法,蠹役无所施技。
性素严,临讼辄霁颜,俾得通其情,抶不过十,惟于豪猾则痛惩不稍贷.。
尝访延士绅,周知地方利害,次第举革。
待丞、尉、营弁必和衷,时周其.乏,缓急可相倚。
城乡立义学,公余亲课之。
为治大要,以恤贫保富、正人心、端士习为主。
总督戴三锡巡川东,其旁邑民诉冤者皆乞付刘青天决之,语上闻。
擢绵州直隶州知州,宣宗召对,嘉其公勤。
每语人曰;“牧令亲民,随事可尽吾心;太守渐远民,安静率属而已,不如州县之得一意民事也。
”然衡所在属吏化之,无厉民者。
后擢河南开归陈许道,未几,病。
久之.,病不愈,遂乞归。
数年始卒。
博罗、垫江、梁山、巴县皆请祀之名宦祠。
衡所著书,皆阅历有得之言,当世论治者,与汪辉祖学治臆说诸书同奉为圭臬。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注] 渠魁:古代称敌对方面的首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八年,以知县发.广东 发:派遣 B .衡先事劝谕.,民化之 谕:明白 C .给赀使自谋生,再犯不宥. 宥:惩罚 D .惟于豪猾则痛惩不稍贷.贷:宽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焚其籍,以.安反侧焉用亡郑以.陪邻 B.⎩⎪⎨⎪⎧ 只治渠魁,众乃.定今君乃.亡赵走燕 C.⎩⎪⎨⎪⎧ 时周其.乏,缓急可相倚此其.志不在小 D.⎩⎪⎨⎪⎧久之.,病不愈,遂乞归填然鼓之.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四川垫江任职时,刘衡对于初次犯罪的人,会以他们是受饥寒逼迫为由予以释放,并资助钱财让其谋生,这些人很感激刘衡。
B.在四川梁山任职时,刘衡捐出田地建造房屋,抚养孤儿,救助贫民,每年收获谷物几百担,上级推广他的办法,让全省仿照执行。
C.有了诉讼案件,刘衡亲自书写公告受理,诉讼人到来之后立即审讯结案。
又针对百姓设置了连坐之法,避免他们施展邪恶手段。
D.博罗、垫江、梁山、巴县的百姓请求把刘衡的名字记入官员的祠堂里祭祀。
刘衡的著述书籍与汪辉祖的书籍被时人当成准则。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乡又设十站,民以为累,衡至即除之。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治大要,以恤贫保富、正人心、端士习为主。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然衡所在属吏化之,无厉民者。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专题专项专练71.选D济:成,完成。
[借题发挥]辨析文言实词含义的四个误区1.不辨古今,以今义释古义。
2.不解通假,把通假字当成本字。
3.不明活用,没有根据活用情况解释词语。
4.误将专有词语做一般理解。
2.选C A项,前一个是代词,他;后一个是动词,到……去。
B项,前一个是语气助词,表揣测语气;后一个是代词,那些。
C项,均为介词,凭借,通过。
D项,前一个是介词,表原因,译为“因为”;后一个是介词,凭借。
[借题发挥]利用语境判断虚词用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这些解释和用法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不同的语法搭配来进行判断,要充分利用语境来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在阅读材料中,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选A文中无刘璋“嫉贤妒能”之意,彭羕成为囚徒的原因是“为众人所谤毁”。
另外,彭羕先会见了庞统,然后庞统和法正把他推荐给刘备。
4.(1)庞统的宾客离开后,庞统过来坐到彭羕跟前,彭羕又要庞统先给他饭吃,然后再和他谈话。
(关键词“罢”“责”,“往就羕坐”“然后共语”两句的成分省略。
)(4分)(2)彭羕离去后,马超把彭羕的话全部向刘备上表奏报,于是刘备逮捕了彭羕,交给有关官员。
(关键词“具”“表”“有司”,后两句的主语省略。
)(3分)(3)这是我卑下愚蠢缺少思考造成的,主公实际上不老。
(关键词“之”无义,不译,“下”“薄”,前一句是判断句。
)(3分)参考译文:彭羕,字永年,广汉人。
他身高八尺,容貌十分魁伟,本性高傲,对人大多轻视不理睬。
彭羕在州中做官,不过做了个书佐小官,后来又被众人在州牧刘璋那里所毁谤,刘璋剃掉了彭羕的头发,给他带上铁钳,罚他服徒刑。
正逢刘备入蜀,沿长江逆流北上。
彭羕想要游说刘备接纳他,于是前往会见庞统,庞统与彭羕并无旧交,又正赶上当时有宾客会见庞统,彭羕径直到庞统的榻上躺下,对庞统说:“等客人走后,我要与您好好谈谈。
”庞统的宾客离开后,庞统过来坐到彭羕跟前,彭羕又要庞统先给他饭吃,然后再和他谈话。
于是彭羕留宿在庞统那儿过夜,这样一直留宿两天。
庞统十分喜欢彭羕,而法正平素就很了解彭羕,于是两人一道把彭羕推荐给刘备。
刘备也认为彭羕有奇才,多次让彭羕传达军令行动,对各位将领指挥教授作战安排,彭羕奉命出使都符合刘备的心意,受到的赏识和待遇日益加厚。
成都平定后,刘备兼任益州牧,提拔彭羕为治中从事。